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梁实秋 莎士比亚 全集

管理员

摘要:

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  引导语:梁实秋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时有遇到困难?是如何翻译完成的呢?下面是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梁实秋与《莎士比亚全集》  在中国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两人:一位是朱生豪,一位是梁实秋。  朱生豪从1937年……

莎士比亚全集梁实秋

  引导语:梁实秋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时有遇到困难?是如何翻译完成的呢?下面是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梁实秋与《莎士比亚全集》

  在中国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两人:一位是朱生豪,一位是梁实秋。

  朱生豪从1937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至1944年先后译有喜剧、悲剧、杂剧等31种,可惜他英年早逝,有六个历史剧和全部诗歌没有来得及翻译。梁实秋1930年开始着手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从1936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他译的莎士比亚戏剧8种,至1967年最终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并出版,共历时37年。梁实秋是中国独自一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一人。

  【三大成就】

  一是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他出版的散文、小品、杂文集多达20多种;二是编纂英汉词典,他编写了30多种英汉字典、词典及英文教科书;三是翻译《莎士比亚全集》,这也是耗时最长、用精力最大的一项工程。可以说梁实秋不愧为一代文学大师、翻译大师。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梁实秋的作品并没有在内地继续出版,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翻译莎翁】

  解放后,梁实秋的名字是与“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联系在一起的,尽管梁实秋翻译和出版莎士比亚的戏剧都比朱生豪早,但梁实秋的译本并没有在内地流传。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共12卷,收莎士比亚31部戏剧,此后内地一直沿用这个译本。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以朱生豪译本为基础,经方平等人补译,出版了《莎士比亚全集》11卷,所收剧目37部,现在流行的就是这个版本。然而,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不仅历时长、工程大,而且尚有鲜为人知的奇特经历。

  梁实秋在晚年回顾他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经历时说:“使我能于断断续续30余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者,有三个人:胡先生、我的父亲、我的妻子。”

  胡先生

  其实,翻译莎翁的剧作不是梁实秋个人的选择,而是胡适先生的倡导。正由于胡适先生的倡导合乎梁实秋读第一流书的主张,才使得梁实秋接受了这个挑战。1930年,任职于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翻译委员会的胡适,雄心勃勃地制定了一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计划。胡适共物色五人担任翻译,他们是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叶公超和梁实秋,计划五至十年完成。对这样一个庞大计划,梁实秋从一开始态度就十分积极,他不仅明确答应承担一部分任务,而且拟定了八条具体实施计划,得到了胡适的首肯。从此,梁实秋文学实践中极其壮丽辉煌的诗篇开始了,他个人的命运注定和伟大的莎士比亚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他没有辜负胡适先生的期望,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年复一年地工作着。特别是当闻一多、徐志摩等四人临阵退出,梁实秋便一个人把全部任务承担起来。胡适先生对梁实秋的翻译工作一直非常关心,有一次,他赴美国开会,临行前还带了梁实秋刚译完的《亨利四世》,说:“我要看看你的译本能不能让我一口气读下去。”胡适还对梁实秋说,等全集译成之时他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庆祝酒会。可惜,全集译成开酒会之时胡适已经去世了。

  父亲

  抗战爆发前梁实秋完成了八部莎翁剧作的翻译工作,四部悲剧,四部喜剧。“七七事变”后,为了躲避日寇的通缉,梁实秋不得不逃离北京,抗战八年间他几乎中断了莎翁剧作的翻译。抗战胜利后梁实秋回到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课余之暇,他又把荒废多年的莎翁剧作翻译工作重新开始。这时父亲已满70岁,有一天,老态龙钟的父亲拄着拐杖走进梁实秋的书房,问莎剧译成多少,梁实秋很惭愧这八年交了白卷,父亲勉励他说:“无论如何要译完它。”一句话,说得梁实秋心头发热,眼含热泪。他说:“我就是为了他这一句话,下了决心必不负他的期望。”

  妻子季淑

  梁实秋一个人承担起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在当时的情况下,一没有稳定的环境,二没有可查阅的资料,其翻译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妻子程季淑给予最直接的鼓励与支持,梁实秋不可能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妻子季淑经常询问梁实秋一天译了多少字,当梁实秋告诉她译了3000多字时,她就一声不响地翘起她的大拇指。她虽然不看梁实秋的译稿,但很愿意知道梁实秋译的是些什么,所以莎士比亚的几部名剧故事季淑都相当熟悉。当梁实秋伏案不知疲倦时,季淑不时地来喊他:“起来!起来!陪我到院里走走。”她这是让梁实秋休息。梁实秋回忆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漫漫长途中陪伴我体贴我的只有季淑一人。”

  此后,梁实秋没有松劲,又用一年的时间译完了莎士比亚的三部诗集。至此,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40册算是名副其实地完成了。

  梁实秋在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时遇到的困难

  梁实秋在晚年回顾他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经历时说:“使我能于断断续续30余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者,有三个人:胡先生、我的父亲、我的妻子。”

  其实,翻译莎翁的剧作不是梁实秋个人的选择,而是胡适先生的倡导。正由于胡适先生的倡导合乎梁实秋读第一流书的主张,才使得梁实秋接受了这个挑战。1930年,任职于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翻译委员会的胡适,雄心勃勃地制定了一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计划。胡适共物色五人担任翻译,他们是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叶公超和梁实秋,计划五至十年完成。对这样一个庞大计划,梁实秋从一开始态度就十分积极,他不仅明确答应承担一部分任务,而且拟定了八条具体实施计划,得到了胡适的首肯。从此,梁实秋文学实践中极其壮丽辉煌的诗篇开始了,他个人的命运注定和伟大的莎士比亚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他没有辜负胡适先生的期望,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年复一年地工作着。特别是当闻一多、徐志摩等四人临阵退出,梁实秋便一个人把全部任务承担起来。胡适先生对梁实秋的翻译工作一直非常关心,有一次,他赴美国开会,临行前还带了梁实秋刚译完的《亨利四世》,说:“我要看看你的译本能不能让我一口气读下去。”胡适还对梁实秋说,等全集译成之时他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庆祝酒会。可惜,全集译成开酒会之时胡适已经去世了。

  抗战爆发前梁实秋完成了八部莎翁剧作的'翻译工作,四部悲剧,四部喜剧。“七七事变”后,为了躲避日寇的通缉,梁实秋不得不逃离北京,抗战八年间他几乎中断了莎翁剧作的翻译。抗战胜利后梁实秋回到北京,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课余之暇,他又把荒废多年的莎翁剧作翻译工作重新开始。这时父亲已满70岁,有一天,老态龙钟的父亲拄着拐杖走进梁实秋的书房,问莎剧译成多少,梁实秋很惭愧这八年交了白卷,父亲勉励他说:“无论如何要译完它。”一句话,说得梁实秋心头发热,眼含热泪。他说:“我就是为了他这一句话,下了决心必不负他的期望。”

  梁实秋一个人承担起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工作,在当时的情况下,一没有稳定的环境,二没有可查阅的资料,其翻译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妻子程季淑给予最直接的鼓励与支持,梁实秋不可能完成这项浩大的工程。妻子季淑经常询问梁实秋一天译了多少字,当梁实秋告诉她译了3000多字时,她就一声不响地翘起她的大拇指。她虽然不看梁实秋的译稿,但很愿意知道梁实秋译的是些什么,所以莎士比亚的几部名剧故事季淑都相当熟悉。当梁实秋伏案不知疲倦时,季淑不时地来喊他:“起来!起来!陪我到院里走走。”她这是让梁实秋休息。梁实秋回忆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漫漫长途中陪伴我体贴我的只有季淑一人。”

  像漫长无尽的马拉松赛跑一样,梁实秋在经历了顽强拼搏之后,终于到达了终点。1967年,由梁实秋一个人独立翻译的莎士比亚37种剧本全部出齐。这个奇迹极大地震撼了台湾文化界。8月6日,台湾的“中国文艺协会”、“中国青年写作协会”、“台湾省妇女写作协会”、“中国语文学会”等团体联合发起,在台北举行了300多人参加的盛大庆祝会,向为中国文化建设事业建立功勋的梁实秋致敬。当天的《中华日报》报道说梁实秋是“三喜临门”:“一喜,37本莎翁戏剧出版了;二喜,梁实秋和他的老伴结婚40周年;三喜,他的爱女梁文蔷带着丈夫邱士耀和两个宝宝由美国回来看公公。”

  此后,梁实秋没有松劲,又用一年的时间译完了莎士比亚的三部诗集。至此,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40册算是名副其实地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