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7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少年维特之烦恼》读……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7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1
崇尚自然,崇拜天才,推崇民族意识,渴求冲破一精一神和物质束缚。疾呼反抗要求自一由这些一精一神充溢在狂飙突进作家作品中,而歌德在此期间创作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狂飙突进运动一精一神体现最为充分,印象最广泛的一部代表作品。与歌德大部分作品一样,这部【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他本人爱情生活的一次折光。歌德回到法兰克福不久,就得知自己的朋友耶路撒冷,在魏茨拉因恋人之妻而借凯德涅的手一枪一自一杀的消息。相同的感情,相同的遭遇,在歌德内心激起了创造的冲动,他手不释卷,四周之内就完成了这部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这个小说没有什么引人入胜的,歌德曾有这样一句话做了概括“我描写了一个有着深沉细腻情感和真正观察力的年轻人,他陷入迷茫的梦幻中不能自拔,在沉思冥想中慢慢毁灭自己,直到最后被不幸的激情,特别是一种无止境的爱情粉碎,用一颗弹丸射进自己的脑子里”小说情节十分简单。
从这个简单的情节中,读者可以体现出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一精一神,他要摆脱传统的束缚和一精一神的压制,渴求自一由,张扬自我。
这部小说是用日记和书信写成的,这种题材适于披露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抒发苦闷的的心理和迷茫的情感。整部作品像一篇感伤的抒情诗,坦率,真实,袒露心扉,毫无矫饰,毫无做作,无论是主人公一爱一的欢一愉或痛苦,都跃然纸上,像是捧出一颗跳动的心,激起了读者情感情感上强烈的共鸣和一精一神上极大的震撼。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2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的代表作。小说出版于1774年,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在《浮士德》的第二部出版以前,欧洲足足有五十年之久,歌德的名字总是和《少年维特之烦恼》连在一起。
《少年维特之烦恼》篇幅不长,情节也并不复杂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人,全书以主人翁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串连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
有评论家说《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出版,使作者歌德从“德国的歌德”成为“世界的歌德”,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有多高。与此同时,老一辈的人么对这本书的批判和控诉也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本典型的资产阶级毒害青少年的大毒草,许多青少年由于读了这本书而走上了自杀的道路。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这样的作品反而受到吹捧,甚至有人说自杀的人越多,说明这本书越有价值。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价值观是多么自私、残酷和荒唐!一个作家可以只为了自己的成名成家而不顾任何社会道德责任、甚至不惜剥夺读者的生命!”
究竟该用怎样的标准来评价这本书才是客观公正的,我想这不是我的能力范围内可以决定的,所以我决定不让这个问题来打扰自己,我想,只要我们读完一本书后能有所启发,有所收益,或有所快乐,这样的书就可以说是有价值的吧?
读完这本书,忽然想起曾在网上与朋友争论的话题:真正的爱情究竟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于是忍不住想到用这本书中的故事做一个案例来分析一番,顺便也与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朋友们作一个交流探讨。感性派认为:真正的爱情是感性的,感性的爱情一旦上升为理性就不纯洁了,就变味了,所以“发乎情而止于礼”之类的观念对于他们来说几乎等同于爱情的枷锁,必欲除之而后快。理性派则认为:真正的爱情是理性的,爱情属于人类的一种比较高级的情感,缺乏理性的`爱情只是一种肤浅的动物性的本能,而在处理感情时能不能做到“发乎情而止于礼”,正是区别人类的爱情和动物本能的重要标致之一。
还有一种爱情感性派甚至认为:“真正的爱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爱就是爱了,没有任何理由,一旦可以说出具体的爱的理由,爱情就有功利性了,也就不纯洁了。”这样的爱情观之所以会得到流传,我想影视作品和流行歌曲功不可没。爱情真的是这样糊里糊涂吗?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一下维特对绿蒂的爱情,看看这份让他甘愿献出年轻生命的爱情是说得清的还是说不清的。
维特第一次见到绿蒂是在她的家里,书中写到:
“正要进门,一幕我所见过的最动人的景象跳入我的眼帘。前厅是六个十一岁到两岁的孩子围拥着一位容貌可人的姑娘,她中等身材,穿一件简单的白色衣服,袖口和胸襟上系着粉红色的蝴蝶结。她手里攥着一个黑面包,根据周围孩子的年龄和胃口一块块切下来,均匀地分给他们……”
书中告诉我们,绿蒂是法官的长女,自从法官的妻子去世后,绿蒂接受了母亲的临终嘱托,像母亲一样照看八个幼小的弟妹,那时最小的弟弟才两个月。所以作者通过这个景象展示的不仅是绿蒂的外貌美,还有行为美和心灵美。所以这个景象顿时就让维特的“整个灵魂都停留在她的容貌、声调和举止上了。”
接着,维特又发现绿蒂喜欢读书,而且她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情趣和审美标准与自己的非常一致,彼此交谈是一见如故,然后接着发现绿蒂和他挑起舞来也非常优美、默契,连钢琴也弹得非常棒。最后发现绿蒂不但对自己的弟弟妹妹充满爱心关怀备至,还像天使一样去关怀那些贫穷的病人和临终的老人,陪同他们或度过病痛、或安然去世。这一切的一切使维特非常理性地得出一个结论:绿蒂是这世界上最完美无缺的最值得他爱的女人。书中是这样表达维特对绿蒂的判定的:
“她那么有灵性,却又那么纯朴;那么刚毅,却又那么善良;操持家务那么勤劳,而心灵又那么宁静。”
“在我心目中,她是神圣的。在他面前,一切欲念都消失了。在她身边的时候,我始终弄不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似乎我已经神魂颠倒了。她有一支曲子,这是她以天使之力在钢琴上弹奏出来的,那么纯朴,那么才华出众!这是她心爱的歌,也是她的心声。她只要奏出第一个音符,困扰我的一切痛苦、混乱和郁闷就统统无影无踪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维特不但对为什么爱绿蒂清清楚楚,就连处于爱情状态下的种种感觉也写得明明白白。所以我觉得,那种认为爱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观点,反应的并不是爱情的本质状态,而只是由于某些处于爱情状态下的人们缺乏充分表达的能力才使他们觉得说不清道不明,一旦相爱的人们都具备了充分的表达能力,爱情、没有表达不清的。
爱情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感性是基础,理性是深度,越是理性的爱情,越令人刻骨铭心。“发乎情而止于礼”不但是区别人类的感情和动物的本能的重要标致之一,往往也是区分甜蜜的爱情和痛苦的爱情的因素之一。当维特的爱情被控制在理性范围内的时,他感受到的是爱情的甜蜜和快乐,当他试图冲决理性的束缚时,他就感受到了痛苦和绝望。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
“我若不是呆子,我的生活本可以过得最好,最幸福。像我现在所处的困境,既优美,又让人心悦神怡,这是不易多得的。啊,只有我的心才能创造自己的幸福,这话说得对——我是这可爱的家庭的一员,老人爱我如子,孩子爱我如父,绿蒂也爱我!——在就是厚道的阿尔贝特,他没有以脾气怪嫡和举止无礼来打乱我的幸福,他待我以亲切的友情,在他心目中,除了绿蒂,我就是世上最亲爱的人了!——威廉,我们散步时彼此谈着绿蒂,真是一大乐事。要是听听我们的谈话,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此种关系更可笑的事了,然而我们却时常为此而泪下。”
如果我们把爱情比着高山流水,那么,理性就好比是大河的两岸,流水只有在两岸的规范下流淌,才会给大地带来幸福和快乐,流水也才可能流得更加长远直达大海。流水如果不受两岸的束缚,就只能给大地带来痛苦和灾难,也往往不可能流得太远就会消失,更无法到达大海。
维特对绿蒂的爱情可以说是在理性基础上的激情,他越是理解他爱她的理由,越是被她所吸引,他越是被她所吸引,越是知道不应该爱她。如果这时候理性能够战胜感性,原本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结局。遗憾的是被激情烧毁了理性堤岸的维特终于选择了吞枪自杀的下策。
他杀死了他自己,也等于从精神上杀死了他所爱的绿蒂和阿尔贝特,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血的警示:不受理性束缚的爱情是多么可悲和可怕。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3
秘书部安贵《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著名作家歌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以日记的形式把维特内心的高低起伏描写的淋漓尽致,内容颇为真实、感人。《少年维特之烦恼》这部以第一人称写就的书信体小说,不仅传达了欧洲从古老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度的转型时期,中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感情自由”、“恢复自然的社会状态”、“建立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强烈愿望,也阐明了作者自身鲜明的立场。1774年小说一发表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整个欧洲掀起了一阵维特热, 我们可以想见维特的形象:青衣黄裤清秀而瘦弱敏感而多情。他保持了童真的本性面对世界时他的心明净如一泓清水。他重视自然真诚的感情珍视他的“心胜于其它一切”对阿尔伯特似的理智冷静的人非常不满。他对绿蒂的一见钟情、一往情深也正是因为她如此天真无邪在举止行事中保持了一个少女可爱的自然本性。理想的化身美的代表。当维特的理想在现实中无所依傍的时候,他遇见了绿蒂,绿蒂成为了他心灵的攀附对象和避难所。他对她的爱虽是炽热的、忘我的,却已偏离了爱的真义,因为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变态的爱,最后的结果不是毁灭他人就是毁灭自己。
与其说他爱的是绿蒂,不如说他爱的是自己千方百计地要从对异性的征服中证明自我存在的价值。
正因为如此,在理性的藩篱面前维特的内心才会产生如此复杂的纠葛和深沉的痛苦。他在现实与绿蒂之间徘徊而终究得不到爱人的事实又使维特变得愈加疯狂。最终他还是失去了绿蒂维特全部的人生希望、青春的热情、生活的勇气都被一道摧毁从而只得以极端的方式——自杀来表露对现实的反抗所谓轰轰烈烈的爱情与充满血泪的心路,事实上是浓得化不开的年少情愫与深黯的少年悲戚。青春向来就注定充满不安和躁动,太多沸腾的热血亟待宣泄为理想献身可以无半点犹疑。
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相当强烈。青春和美都是他热切向往的东西。他为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死,他宁死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然而这种价值目标如何实现呢?当然不可能通过改造社会的实践,我们的主人公还没有这样的思想觉悟,他们,在命运的掌心里只能是一枚渺小而安静的棋子。因此他们只能选择爱爱它个地老天荒、至死不悔,这样或许能抒发心中的苦闷?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4
每个人都可能是维特,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自己求而不得的绿蒂,每个人也都可能在生活工作上郁郁不得志,这是人生必经的苦难,自杀这种行为我不知道到底是软弱还是勇敢,我只知道生命诚可贵,任何理由都不足以构成自杀的理由。我也曾有过自己苦苦爱恋的绿蒂,我也曾在生活工作上不如意,可维特还是不太能感动到我,像看着一个无关紧要的人的故事,或许是我的经历不够,又或许是我不够了解当时的社会情景。
爱情不是全部,我看到的是维特在爱上了绿蒂以后整个人都是疯狂的、热烈的、全身心都投入到对绿蒂的感情中,这对绿蒂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吧。但至少维特的爱不是盲目的,他并没有因为他的爱情而做出什么伤害他人的事,他在最无奈的时候选择了离开,然而在生活上工作上不如意又使她回到了绿蒂身边。我在想,如果维特在离开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对自己的新工作满意至极,他还会回到绿蒂的身边吗,会有后来的自杀吗。
还是不明白维特为什么受那么多人追捧,甚至效仿他自杀。维特的自杀不只是对爱情的绝望,或许还有对人生的绝望吧。他把自杀的原因全都推给了绿蒂,美名其曰是为了苦苦挣扎的爱情,为了绿蒂献身,为了给她重新创造生活的安宁与欢乐,他觉得这样做是高尚的,可他这样做无非是让绿蒂一辈子悔恨,一辈子忘不了他,谁能承受这种追求者极端的感情?
《少年维特之烦恼》受到这么多人喜欢,维特受到这么多人追捧,是有一定原因的吧。或许我需要几年后重读,才能看出不一样的感受。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5
篇幅不长,情节也并不复杂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个人,全书以主人翁维特不幸的恋一爱一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连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
它的情节是这样的:维特是一个能诗善画,热爱自然的青年,他在一个繁花盛开的春天来到一个僻静的山村。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一女,无不引起他的兴趣,他面对自然美景,吟诗绘画,怡然自得,流连忘返。这时,他的心境是平静的,但是这种平静的心静并没有保多久。在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绿蒂,对他一见倾心,以后他常到她的家里去,和她在一起,他觉得好似到了天堂一样。科室绿蒂已经订婚,她忠实于订婚时的盟誓,不能把爱情献给维特,维特失望极了。他尝到了恋爱的苦药,欢乐变成了烦恼,他只得告别了绿蒂,告别了这难忘的山村。
过后,他进了一个公馆当秘书,但是官一场上的腐朽,虚伪、倾轧、嫉妒,使他忍受不了,在多次碰壁后,他离开这腐朽的社会,回到原先的山村。那儿景物依旧,但人事全非,绿蒂已经结婚了,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他既憎恶腐朽的社会,渴望的爱情又成为泡影,使他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在隆粳的季节里,他唱着奥西恩的悲歌,留下令人不忍卒读的遗书,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部小说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反抗和个性解放的要求。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6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使歌德由德意志诗人而成为一个世界诗人,《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于1774年,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小说描写了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故事中,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别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维特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自杀。
读这本书时,我常常在想,面对重重困难,人们只能像河水中的利石,逐渐被打磨的削去棱角,失去自我吗?《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他们不想和别的士家子弟那样通过入仕光耀门楣,他们厌恶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官官相护,在这个封建社会中坚守自己的小世界。但他们最后依旧被强大的封建势力所打倒。
《少年维特之烦恼》读书笔记7
25岁的歌德的写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有人说维特之烦恼就是歌德之烦恼,无从证实,但我偏心于这种说法。翻看书最后的歌德年代记事表,活了大约83岁,在那个时代绝对算是很长寿的吧。自杀还是走出两条路,看编者案中说到,很多人效仿维特自杀,歌德再版的时候就写了序,我看的这个版本也是和另外一个happy ending的故事一起的,大约是担心读者感同身受从而模仿吧。从遇见开始就明知道不可能,但还是一眼就爱上。明知再见面会越陷越深,会对三人造成不好的影响,会一发不可收拾,还是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了。书名起的没错,的确是很大的烦恼。的确是很年轻的少年。这种书信体的书写方式上次看还是长腿叔叔,很有代入感,稍不留神就不知道飘哪里去了……
部分摘录:
我相信这封信的内容正是你一直盼望的,没有我的个人情感在内,都是对别人的理性描述。
不如我们把心情烦闷看作疾病的一种,我们应该找到治疗这种病的方法。
没有人想到女主人会偷偷地拿走一些营业额。想到我死后,这个家的新女主人肯定会在日常开支上犯愁,我觉得你有必要知道这件事,假如我不告诉你事情真相,你依旧不会增加每周开支,反而告诉她你的上任妻子就是这样做的。
绿蒂,您每天写给我的纸条都让我欣喜若狂,即使那上面要求我跑腿给你办事,我也毫无怨言,我欢迎您给我派发任务,唯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你的纸条上有不少沙粒,今天收到纸条后我欣喜地亲吻了它,没想到吃了一嘴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