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避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中避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山中避雨》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生动……
《山中避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中避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山中避雨》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生动而优美的语言对表达感情、突出中心的作用。
2、认识“乐以教和”的道理,体会音乐的巨大感染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文中描写作者拉琴、众人合唱的语段,仔细体会文章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文中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的语言。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记叙文的六要素在文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西湖这么美,想不想去看看?可天公不作美,去不成了,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各抒己见)丰子恺先生有一天去西湖游玩,天忽然下雨了,他的心情又会怎样?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山中避雨》。
二、简介作者:
丰子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浙江同乡人,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主要作品收集在《缘缘堂随笔》。
三、自由朗读、认读字词:
寂寥(liáo)嘈杂(cáo)冗(rǒng)长里弄(long)
工尺(chě)陶冶(yě)乐(yuè)以教和
四、浏览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1、标号自然段序号;
2、理清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前天地点:西湖山中
人物:“我”两个女孩青年们起因:避雨
经过:游玩避雨→躲雨苦闷→借琴抚慰→拉琴和唱→感受思考
结果:乐以教和
3、作者游览避雨,引发什么感受?(学生思考)
五、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根据六要素,同桌互相讲述山中避雨的故事,再指名学生讲述,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六、配合音乐,读课文。
根据音乐的快慢,调整语速,尽量跟音乐相协调。
七、小结:先由学生小结课文内容,教师再归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认识“乐以教和”的道理,体会音乐巨大的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山中避雨》,找寻作者与女孩心境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理解“乐以教和”的道理。
二、合作探究,细读课文。
1、作者与女孩在避雨前后有什么变化?三家村的气氛有什么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播放二胡曲《渔光曲》、钢琴曲《命运》及小提琴曲《梁祝》选段,请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
3、二胡、钢琴、小提琴有区别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以上学生研习、思考讨论)
4、合作探究:作者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自主探究,体味语言:
问:本文语言有何特色?结合具体句子谈谈。
1、引用古诗:“山色空蒙雨亦奇”
2、用词精美:“闹”“温暖”
3、运用修辞:排比反问
四、联系实际,拓展迁移:
1、你喜欢唱或听哪一首歌?为什么?
2、音乐除了具有课文中所提到的改变人的心情,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和谐相处的作用外,还有什么别的作用?
(引导学生开启思维,各抒己见)
五、小结:
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彼此相处更和谐。语言自然平易,由情而发,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像一幅幅美丽图画,给我们美的享受。
六、布置作业:结合现实,谈谈“乐以教和”的现实意义。
《山中避雨》教案2
内容预览:
3.山中避雨
丰子恺
教学设想: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感受、体验文中的意境和道理;并出疑问,共同探究,研究进一步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理清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进一步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
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趣味。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线索。
教学难点:
弄清文章的中心意思,感受音乐的趣味。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语
这是一篇抒写野游乐趣的回忆性散文。全文语言生动,耐人寻味,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学习这篇课文,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真挚之美、清纯之美、绘画之美、音乐之美、深邃之美、和谐之美……真是美不胜收!
2、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反复诵读接近美
1、师配乐朗读课文,生听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自由诵读、自主体验、自主鉴赏。
3、扫除字词障碍(投影显示)
合作探究寻找美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师: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文意。
师: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并提出问题,准备进行研讨。
2、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投影研讨题或学生提出的较有研讨价值的问题)
(1)、为什么避雨的作者说:“反觉得比春天游山趣味更好”?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2)、“三家村里……十分温暖”雨是“苦雨”,山是“荒山”,作者为什么还觉得“温暖”?
(3)、“有生以来……的趣味”怎样理解?
讨论完毕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讲述对某个问题理解,另组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自己本组的不同理解,个别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深刻体验。
拓展延伸品味美
1、师:音乐给人以享受,音乐给人以无穷无尽的趣味,你们爱听音乐吗?音乐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师放乐曲《高山流水》,生听后把想象的和感受的记出来。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