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展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商业银行发展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 【摘要】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具……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商业银行发展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
【摘要】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金融业的稳定与效率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与发展,由此决定了必须对金融业严加监管,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和有效运行。20xx年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业打击颇重,迫使监管层开始反思以前的监管措施,积极寻找、创新新的监管方法。而我国也在此大环境下加强金融监管,防止出现类似风险。对于金融业,从某种意义上讲信贷风险是其主要风险,而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主要业务之一,它承载着商业银行盈利的使命。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除了留存部分准备金以外,都可用来发放贷款和对外投资。随着经济形势的渐趋严峻,金融监管政策越来越严格,信贷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商业银行要想获得稳定增长的经济效益,必须认清时势,找准自己的发展道路,获取最大的经营利润。
【关键词】金融业;金融监管;商业银行信贷业务
1.当前我国银行业发展状况
1.1我国银行业经营数据
美国次贷危机对于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总体上讲不是很明显,这几年我国银行业整体业务水平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截至20xx年底,中国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了95.3万亿元,20xx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同比增长34.5%,净利息收入仍是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20xx年底,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1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0.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8.4万亿元,同比增长19.7%。短期贷款余额17.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中长期贷款余额30.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4万亿元,同比增长29.5%;个人消费贷款余额7.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9万亿元,同比增长35.5%;票据融资余额1.5万亿元,比年初减少9,046亿元,同比下降37.8%。截至20xx年6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80.30万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54.65万亿元。
1.2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业发展预期
随着通胀预期压力的持续增大,结合近期银监会频繁出台的监管新规,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环境将越来越严格,这给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带来了挑战。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对银行业务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因素,但是在贷款利率上调的情况下,信贷规模的减少对利息收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20xx年中国银行业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利润增长稳定,商业银行经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将会有所加快。但是,资产业务的发展会受到抑制,资产质量问题也可能会有所暴露。
2.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及对银行业监管内容
金融监管机构是根据法律的规定对一国的金融体系进行监督管理的'机构。其职责包括: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监督管理金融机构的合法合规运作等。金融监管能够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基本确立了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系框架,我国金融监管分别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四个机构分别执行。
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依法对人民币流通、外汇的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活动的监管。银监会的主要职责是统一监管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其中,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是金融监管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市场准入与机构合并、银行业务范围、风险控制、流动性管理、资本充足率、存款保护以及危机处理等方面。
3.金融监管政策新推出的四大监管工具
今年上半年,监管部门推出了包括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拨备率和流动性在内的四大监管工具,这构成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新框架。具体到四个监管新工具:(1)在资本充足率方面,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从现行的4%上调至6%,资本充足率保持8%不变。此外,银行在正常年份还需要持有相应比例为2.5%的留存资本缓冲。而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除了上述底线要求,监管部门还另行设置了1%的附加资本要求。(2)在拨备覆盖率的基础上,引入动态贷款拨备率指标控制经营风险,初步监管指标设定为2.5%。无论商业银行是否出现不良资产,只要投放信贷就必须计提拨备,这对商业银行的约束更强。未达标的商业银行需要计提大量拨备,但将会侵蚀利润水平。(3)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按照监管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银行业杠杆率监管标准确定为不低于4%。(4)在现有流动性比率监管基础上,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指标。
4.在监管政策下如何更好的发展信贷业务
1)提高存款总额,适应存贷比要求。存款是银行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银行信贷业务的基础,只有吸收更多的存款,银行才能扩大贷款规模,获取更多的利差收入,尤其在目前业务结构转型期间,存款规模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利润,降低银行整体竞争力。2)加强信贷业务经济资本占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要及时了解、准确解读国家经济金融调整政策。密切关注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避免信息落后于市场而形成不必要的风险,合理分配和选择贷款行业,增加优势行业的信贷规模。3)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防范政策和合规风险。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总量。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调控政策和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房地产行业信贷经营策略。4)加强信贷业务经济资本占用管理,优化资源配置。运用经济资本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表现,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
随着经济调控政策的出台,信贷业务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而商业银行肩负着补充企业流动性资金、防止企业资金链的断裂以及为促进实体经济复苏提供信贷资金的重任。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作出积极及时的业务调整,在保证原有的营业状况的情况下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完成各项业务的经营战略调整。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张江山:从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及其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3)。
[2]刘劲:宏观调控下的商业银行经营战略[J].广东商学院学报,20xx(4)。
[3]张月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民营工业企业融资情况透视[J].新疆金融,20xx(1)。
[4]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2
【摘要】随着高净值人群数量和资产总量不断增长,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开始注重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私人银行未来发展前景,指出私人银行需要从原来注重“收益驱动”转变为注重“收益、成长双驱动”,将私人银行部门作为独立的事业部,采取多对一的服务方式,开展差异化营销,才能为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策略
一、引言
招商银行和贝恩管理顾问公司联合发布的《20xx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20xx年中国私人财富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增长势态,高净值人群将达到59万人左右,高净值人群持有的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约18万亿元。但目前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目标、资产配置和服务需求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外资银行不断强势入驻,品牌效应不断加强,而我国私人银行由于现行的品种、投资方式单一,将逐步丧失本土优势。面对强敌,我国商业银行应认准形势,剖析自身,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土私人银行发展道理。
二、对策
(一)转变观念,从“收益驱动”到“收益、成长双驱动”
以往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主要靠收益驱动,追求收益最大化。但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发现外资银行除了注重收益驱动,还注重成长驱动。成长驱动指私人银行不仅关注银行理财和投资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实际收益,而且通过提供间接的`金融服务帮助客户“成长”。从“收益驱动”转变为“收益、成长双驱动”,那么私人银行在确保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既可以为客户提供诸如宏观、行业等方面的数据以及专家分析报告,为客户的经营和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又可以通过信贷支持,帮助客户融资,合理利用财务杠杆促进企业成长。
(二)完善私人银行业务的组织架构
私人银行客户分布广泛,需求复杂多样,服务层次要求很高,业务独立性较强。因此构建一种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内在发展规律的组织架构迫在眉睫。私人银行部门作为零售银行总部的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全面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绩效。分行成立相应的私人银行中心,私人银行中心与分行其他业务相互独立,直接向总行私人银行事业部汇报工作。总行应在营销和业务上赋予分行充分的自主决策权力,以便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效率。
各分行私人银行中心配备由客户经理、投资管理团队、专家支持团队、研究团队等组成的专家队伍,采取多对一的服务方式,即由一名客户经理和若干专家为一个客户服务。各团队专家隶属于各专家团队,当有客户需要提供服务时,客户经理可以从专家各团队中寻找若干专家,形成项目小组为客户提供全程私人服务。若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客户经理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相应调整项目组成员。各团队成员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时段为不同的客户经理提供技术支持。
(三)开展差异化营销
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金融需求,所以私人银行有必要对客户进行进一步细分。
(1)民营经济经营者,包括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家。他们是中国高净值人士的主力军,他们大部分是第一代财富创造者,未来三年增长潜力最大。但是这一客户群的需求差异较大。
(2)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事务繁忙,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机敏的金融头脑;但私人时间较少,对银行及其产品较为严谨,不大喜欢冒险。
(3)专业投资者。学历高、收入高,通常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他们坚持不懈地跟踪市场动向,并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依赖私人银行的意见,但会重视其提供的市场信息。
私人银行细分客户类型后,应制定有针对性地营销方案。
民营经济经营者在产品组合上应以稳健增长型产品为主,在投资决策风格上,他们大多为自主型,由自己管理资产,所以私人银行应定期向客户提供各类金融产品盈利状况,为客户投资提供咨询服务。
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精力有限,他们依靠私人银行跟进市场,并需要银行提供优质的投资建议或财务规划。一些则采用全权委托的方式,请私人银行代管他们的资产。
专业投资者由于自身具备丰富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他们并不需要复杂的投资产品,但需要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在投资决策风格上,他们大多为参与型,依靠良好的投资建议,需要客户经理主动识别好的投资机会。
私人银行不仅需要强调“量身定制”和激发客户参与积极性,而且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私人银行顾问与专家团队,构建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内在发展规律的组织架构,开展差异化营销,才能为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提供一流的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招商银行搭建境外私人管理平台[OL]。http://www。caijing。com。cn/20xx—04—20/110697592。html。
[2]郑芳。金融业全面开放背景下中资私人银行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3。
[3]于洋。理想的私人银行模式应该独立于商业银行之外[J]。银行家,20xx(7)。
[4]杨慧。论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对策[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3。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3
当前,因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及自身改革调结构的需要,我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发展遇到瓶颈,急需创新与转型,另辟蹊径,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1 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有利条件及意义
1.1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有利条件
1.1.1环保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条件已逐渐成熟
目前,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环保产业爆发式发展的条件已逐渐成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环保产业高速成长已成为必然。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紧迫性强,发展的潜力大。环保产业作为全面提升民生的保障,关联建筑业、制造业、化工业、林业、养殖业、农业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关联产业链绵长,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效应。
1.1.2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发展绿色信贷提供了新兴业态平台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业态,由于其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及移动支付技术,业务办理便捷,运作模式灵活多样,相比传统金融业务,更接地气,发展潜力更大。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的加盟,不仅能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增添新的动力,而且能拓宽绿色信贷业务的办理渠道,增加盈利模式。
1.2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意义
1.2.1 体现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发展绿色信贷既是商业银行贯彻产业和监管政策的要求,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客观需要。20xx年11月,银行业协会组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签署绿色信贷共同承诺,就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授信管理、践行绿色信贷、提升自身环境和社会表现等内容做出了郑重承诺。尽管此承诺书对商业银行来说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却体现了各家商业银行对社会的诚信。
1.2.2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发布了关于绿色信贷运用的相关政策,但在当时地方政府追求GDP发展的情况下,部分环评未过关的项目,也可以通过政府的压力,从商业银行中拿到贷款开工建设,造成无法挽回的环境影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更多地考虑信贷投放收益,较少关注贷款项目所产生的环境和社会影响。在实际中,我们不难看到,不少造成当地环境污染和社会不稳定问题的工程项目,除了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外,也带来了不良声誉,招来民众和环境民间组织的批评和指责。如20xx年7月,紫金矿业发生污水渗漏事故,造成大面积水质污染,被当地法院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因此,发展绿色信贷,对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国策具有重大意义。
1.2.3有利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发放调查和数据分析,将信贷资金投向收益较佳的绿色信贷项目,从而有效规避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声誉风险,间接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获取信贷项目利润。在环境保护和治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绿色信贷需求,如环境保护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对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区、市),明确了煤炭削减、落后产能淘汰、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锅炉综合整治等工作的量化目标,并将工作任务分解至年度;对于其他省(区、市),提出了原则性要求。这些都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2.4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部分生产企业需要进行升级换代,逐步提升污水、废气等处理能力,确保企业生产符合环保要求。这需要商业银行通过发放綠色信贷,助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最终通过发展绿色信贷,鼓励信贷资源向节能重点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倾斜,帮助企业技术升级,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2 当前绿色信贷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绿色信贷激励不足
绿色信贷项目由于存在外部成本,比普通经济模式高出一部分环保成本,使绿色信贷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的制度设计中,要求商业银行对资源环境有利的项目予以信贷支持,但并没有具体的激励措施。另外,节能环保项目的公共性和长期性导致其收益不高、周期长,即使商业银行有保护环境的良好意愿,但实施绿色信贷可能会导致业绩和利益受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有效激励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绿色信贷节能减排效益分析有难度
为量化商业银行贷款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贡献,做到项目环境效益可测量,银监会绿色信贷统计中特意增加了标准煤、二氧化碳当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节水量共7类节能减排数据。但在实际工作中,节能减排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一是部分项目的环评报告中无节能减排数据,无法直接获取或者通过测算方法计算出节能减排数据。二是部分贷款项目的技术应用等可能发生变化,节能减排数据需要与企业沟通,才能从客户方得到最新的、符合实际的数据。而且在沟通过程中,有可能存在双方理解不一致,导致节能减排数据有误。三是银监会只提供了煤层气利用、污水处理等共计13个节能减排项目测算模板,部分项目无法通过测算获取节能减排数据。
2.3绿色信贷披露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目前,上市商业银行已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规定,确定各行的绿色信贷披露口径,并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绿色信贷相关数据。但由于各行的绿色信贷披露标准不同,披露数据没有可比性,无法准确比较判断各行的实施效果。如兴业银行是基于赤道原则按照项目进行统计披露,工商银行是按自己定义的绿色经济行业进行统计披露,而商业银行是按照银监会监管统计口径进行披露。
2.4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中的信息共享机制只规定了环保部门应将环境违法项目的查处情况通报当地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和商业银行。环保部门与商业银行的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仍不够完善,商业银行难以完全控制环境风险。如对于环境违法违规整改不达标的企业名单,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按半年频度从环保机构获取后发送至商业银行,信息共享频率低,共享内容有限。
2.5尚未建立监管后评价体系
银监会于20xx年启动了绿色信贷评价工作,并已要求各商业银行进行了绿色信贷自评,但并未发布各商业银行的评价结果。虽银监会表示正在探索将评价结果运用至高管履职评价、监管评级等方面,但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3 商业银行加速发展绿色信贷的对策
3.1强化绿色信贷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与IT系统支持
一是将传统的房地产信贷、小微企业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技术改造贷款与绿色信贷相结合,创新出多样化的绿色信贷业务产品,并配套绿色信贷资金池进行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信贷资金在不同绿色信贷产品中的配置权重及利率水平。由总行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加强绿色信贷领域的业务研究与实践,利用商业银行“新一代”系统的先进的技术平台及技术力量优势,借助我国高速运算超级计算机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开发与绿色信贷业务相关的市场分析、客户信用及财务状况分析、快贷等一系列专业的应用系统或组件,为绿色信贷业务打造贷前、贷中、贷后的贷款营销及信贷管理利器,全程进行相关的市场分析、客户信用分析及财务状况分析,全面提升绿色信贷业务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二是研发绿色信贷行为预警系统,利用绿色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对应的策略要素作为模拟场景,模拟各种问题综合作用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可采取的化解措施,提前介入信贷风险防范与干预,避免风险发生后再进行处置而导致信贷资金损失。借鉴同业在发展绿色信贷方面的先进经验,出台并完善绿色信贷领域的规章制度及指导意见,结合降低贷款利率、优先安排信贷资金、优先安排人力资源、费用、场所等强力组合手段,在全社会形成“要环保,找建行”的品牌形象。
3.2国企与民营并重,多层次发展绿色信贷
可成立专门的绿色信贷部门,对口服务商业银行优选的环保项目。重视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在环保产业集聚的地域,成立专业的绿色信贷分支行。引入环保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商业银行长期从事房地产信贷、固定资产贷款、技改贷款的优势,积极介入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的节能环保、智能、抗灾型新型住宅项目的建设,投入信贷资金支持环保企业新建环保項目及旧项目技术改造升级,为这些环保产业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资金封闭式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多渠道为大、中、小、微的环保企业提供相应的绿色金融服务。
3.3绿色信贷投向全产业链覆盖
一是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应介入环保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信贷资金不仅支持环保实体企业的发展,而且支持科研投入及环保人才培养,以抢占绿色信贷市场的制高点,占据有利区域,挖掘优质贷源,储备优质项目,为抢占绿色信贷市场份额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应及早介入高校,开展合作,以绿色信贷方式注入科研专项资金,用于大学的相关环保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促进大学以一对多的方式与特定的企业及科研机构结成共生关系,提供产品创新研发、企业科研技术人员的培训、优质毕业生输送等服务。三是为环保专业的大学生及企业选派深造人员提供更优惠的绿色信贷助学贷款,从环保专业毕业的准人才,直接对口到相关的环保企业、科研机构、国家相关部门及银行绿色信贷部门,实现教育、就业、产业与绿色信贷无缝对接、良性循环。
3.4点面结合,循序渐进,深入发展绿色信贷业务
哈默比原为瑞典工业污染极严重的小城镇,由于应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环境得到重生式蜕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环保胜地,成为瑞典的国家名片。从哈默比小镇的成功可得到启示:环保技术的应用可产生超额收益,环境改善后产生的房地产价值增值收益,在短短几年间就能与投资相抵。绿色信贷注入这样的投入、回收、再投入“哈默比小镇”式环保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中,就能将成功的经验不断复制下去。绿色信贷应借助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类贷款及个人住房贷款的现有营销及投放渠道,引导我国房地产业向节能抗灾智能化发展转变,促进各类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成熟,不断降低成本,实现所有建筑向节能抗灾智能型建筑的更新换代转变,最终打造出众多“哈默比小镇”式的绿色宜居城镇。
3.5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的推动作用
环保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商业银行需要创造性地发展绿色信贷,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可以通过开展绿色信贷委托贷款业务,将大量闲置资金纳入到绿色信贷的资金池中进行规范化运作,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规避资金风险。适当放宽委托贷款门槛,资金宽裕的企业或个人均可以委托商业银行发放绿色信贷委托贷款,在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即可提出委托贷款申请与发放。商业银行利用自身对绿色信贷的专业管理优势,向符合信贷条件的绿色信贷项目发放贷款,从回收的贷款利息中扣除手续费后,自动划转到出资人指定的账户中。对绿色信贷已支持的项目,可将其资金需求通过资产证券化运作,分解成可分割销售的证券,以商业银行作为偿还主体,并根据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票面利率,在资本市场或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平台上进行销售,方便民众投资,拓展民众的投资渠道,让国民切身体会到发展绿色经济的好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教化国民环保应从自身做起,推动全民讲环保、以环保为荣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4
摘要:本文在介绍手机近场支付业务概念以及目前手机近场支付产品形态和产品功能的基础上袁 从收单业务发展尧渠道规模及客户结构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手机近场支付业务的产品策略袁并对商业银行手机近场支付业务发展提出建议遥
关键词:业银行曰手机近场支付曰产品策略
摘要:本文在介绍手机近场支付业务概念以及目前手机近场支付产品形态和产品功能的基础上袁 从收单业务发展尧渠道规模及客户结构三个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手机近场支付业务的产品策略袁并对商业银行手机近场支付业务发展提出建议遥
关键词:业银行曰手机近场支付曰产品策略
一、手机近场支付基本概念
手机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手机完成资金结算的过程。手机支付业务是一项跨行业的服务,是电子货币与移动通信业务相结合的产物。手机支付业务不仅可以丰富银行服务内涵,使人们随时随地享受银行服务,同时还是电信运营商提高ARPU值的一种增值业务。手机支付存在着多种形式,按照基于支付价值的大小可将支付类型划分为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按照地理位置可划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本文所阐述内容为手机近场支付。
手机近场支付是利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实现手机与消费POS的非接触式信息交互,以完成交易双方货币支付过程的新型支付方式。手机近场支付是电子支付的工具之一,是继银行磁条卡、IC卡的一种全新支付工具。目前,手机近场支付的近距离通信技术有两个频段:13.56MHz和2.4GHz。两个频段的技术要求不同,产品形态也不一样。我国最为普遍的应用为13.56MHz的智能IC卡,其应用范围包括金融银行卡、公交卡、各类会员卡及优惠卡等;2.4GHz技术由于无线信号的发送需要持续供电,而主要在移动通信领域,其产品形态为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RFsim卡。
二、手机近场支付的产品形态分析目前,我国手机近场支付标准还没有明确,因此,各银行联合企业纷纷推出试点产品,根据产品采用技术和外在形式主要分为两个大类,四种形式。第一是基于非接射频频率13.56MHz的外置卡、SIMpass卡和NFC手机三种形式;第二是基于非接射频频率2.4GHz的RFID-SIM卡。除了这两大类主流形态外,还有通过二维码识别、条码识别等非接支付方式,但由于其缺乏客户身份有效识别及安全控制手段,无法得到金融行业的支持,而仅能用于个别行业的应用。
1、外置卡。
外置卡产品是通过将具备金融功能的IC卡芯片置入小型银行卡中,通过非接方式实现近场客户信息识别、传输与交易确认的金融载体,一般通过粘贴或挂坠的形式实现与手机的一体。这种产品不是真正意义的手机支付产品,它可以看作是异型金融IC卡。该形态的典型产品是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联合开发的“中国移动浦发银行借贷合一联名卡”。该卡由手机贴片(挂坠卡)与一张标准金融磁条卡组成,其手机贴片卡部分是通过粘合或挂坠的方式与手机结合,并通过后台系统控制实现手机号码与银行卡号的软绑定。
该产品形态的优势体现在:产品使用门槛低,市场接受度高,用户不需更换手机号码,不需更换手机或SIM卡;产品成本低,市场拓展速度快,银行可直接通过赠送方式快速拓展获取客户。该产品形态的劣势体现在卡片与手机没有信息交互通道,只能以预制卡的形式面向用户,这就给后期各类应用的加载带来较大困难,用户必须前往银行柜面或企业窗口进行优化升级。
2,SIMpass卡。
SIMpass卡是一种可加载金融功能的SIM卡,支持接触与非接触两个工作接口,接触界面实现SIM卡功能,非接触界面实现支付功能。该产品的典型代表是工商银行于20xx年与深圳联通推出的“手机支付信用卡”。该卡将符合PBOC2.0标准的贷记账户加载于非接触界面上,并保持原有运营商SIM卡功能,从而实现手机金融支付功能。该产品初期不具备金融信息与手机的交互功能,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SIMpass卡这种产品形态已经具备空中开卡和空中圈存的功能。
该产品形态的优势体现在:可利用手机网络实现信息交互,有利于行业多应用的加载,为跨行业整合提供有利武器;与手机SIM卡形式合为一体,为移动运营商提供金融增值服务,提高运营商客户粘性,有利于得到运营商的大力支持。该产品形态的劣势主要有产品工艺要求高,产能较低,产品损坏率高等。
3,NFC手机。
NFC手机是将具备NFC功能的模块内置于手机中,通过手机电池供电,实现近距离非接信息传输的产品形态。该形态存在三种方式:NFC全手机、NFC-SWP和NFC-SD,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可承载金融应用的安全芯片的位置。目前,我国银联公司于20xx年与建设银行合作推出一款SD卡近场支付手机产品,就是NFC-SD的应用,这一方案是将安全芯片内置于SD卡中,并通过定制专属手机实现交易信息的传递。NFC-SWP形式国内还没有产品,主要在欧洲、日本和韩国应用较为广泛。NFC全手机模式仅有Google和花旗银行在进行尝试。
NFC手机的优势体现在:手机支付的终极产品形态,实现手机与支付的无缝整合,既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近场支付,也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远程支付。该产品的劣势体现在:客户需更换手机,使用门槛很高;涉及产业链较长,整合难度较大,需要资源大规模投入研发和产品生产环节。
4,RFID-SIM卡。
RFID-SIM卡是双界面智能卡技术向手机领域渗透的产品,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手机SIM卡。RFID-SIM卡同样具备接触界面和非接触界面,其功能与SIM-pass卡一致,但采用的是2.4GHz的射频技术。该产品最大特点就是与传统手机SIM卡大小一样,但可以通过空中下载等技术实现金融应用密钥传输,可随时加载行业应用。电信运营商是该产品的主导者,特别是中国移动。该产品形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低,产业链简单,易形成产业规模。但是从产品外在形式来看,这是一张手机SIM卡,其主导权完全在运营商手上,对于银行来说,失去了直接接触客户的机会,这不一定对银行有力,因此,该产品形态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行业监管政策和国家标准的确定。
三、手机近场支付的产品功能分析手机近场支付集成银行卡、公交卡和电子钥匙等功能,而且通过智能IC卡的复合应用功能,可以加载各种行业应用,产品功能覆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根据目前市场上的手机支付产品,本文总结其功能有两大方面:支付功能和行业应用。各功能具体应用和优劣势分析见表1。
四、我国银行业产品策略定性分析手机近场支付业务的核心价值在于实现流通领域内快捷支付,这既体现了传统银行卡业务的功能,又展见了一种新型支付载体的特征。正是由于这种新型载本的出现,为银行业跨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机会。
通过对手机近场支付产品形态和功能的分析,并吉合银行业个人金融市场发展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东出基于收单业务规模、银行渠道规模和用户结构规莫的手机近场支付业务产品策略。
第一、收单业务结构和规模。
手机近场支付是传统银行卡业务的延伸,其最大内市场吸引力为快捷,方便。其产品策略与银行收单业务的发展规模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各商业银行的收单业务模式、收单POS数量多少、收单手续费高低、商户类型等,都决定着手机近场支付的产品策略。
首先,从收单业务模式来看,商业银行有两类:直联模式和间联模式。两者的区别在于:第一、审批效率不同,直联模式商户是否入网的审批权在银联,批改效率较低,间接模式的审批权在商行,审批效率较高;第二、手续费高低,直联模式的费率执行统一标准,市场竞争力较弱,但间联模式,商业银行可灵活设定,更具市场竞争力;第三、间联模式能使商业银行获得收单行全部收益,从而能较大幅度地增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第四、间联模式和直联模式,商业银行投入的资源规模不同,间联模式需有收单业务团队,直联模式则无需团队建设。手机近场支付的发展需要对现有的POS环境进行改造,我国现有POS受理环境以支持磁条卡为主,非接POS的改造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商业银行在选择手机近场支付产品策略时,必须考虑自身收单业务的模式。如果以直联模式为主,应选择便于与银联系统对接的.产品形态以及更集中于支付上的产品功能。如果以间联模式为主,产品形态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考虑,并可加载支付功能和行业应用。
其次,从收单POS数量或POS市场占有率来看,数量大、占有率高的,行业覆盖适合快速消费的,在改变非接市场的同时,大力推广SIMpass和NFC手机模式,这样的受理市场具备较大的吸引力,用户更愿意付出更高成本;POS数量小、市场占有率低的,行业覆盖没有明显特征的,大力推广外置卡,这样用户付出成本低,通过简单整合借助银联收单环境进行共享。
第二、渠道结构和规模。
渠道规模是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市场业务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渠道规模不仅体现在渠道数量上,渠道形式多样化也是规模化的重要体现。目前,商业银行的主要渠道类型有:营业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以及自助设备。衡量各商业银行渠道数量的指标有.:分支行数量、全国覆盖范围、网上银行客户使用量、手机银行客户使用量,电话银行使用量、自助设备使用量等。
综合考虑渠道数量和渠道类型,渠道规模大的可采取SIMpass或外置卡产品形态以及强化支付功能,这样便于客户受理和后续服务;渠道规模小的,可采取NFC手机或RFID-SIM产品形态,并通过丰富产品功能来弥补渠道不足,方便客户服务,同时也可以借助运营商的强大渠道规模效应。
第三、用户结构和规模。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特殊性,我国商业银行有不同的用户结构和规模,衡量商业银行用户结构和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年发卡量、存量客户数、年新增客户量、高端客户比例以及代发客户占比等。
结合手机近场支付的产品特吐,商业银行存量客户大,高端客户比例较高的考虑采用NFC产品形态,并通过企业代发实现手机近场支付从基本支付功能到行业应用功能的实现;商业银行存量客户少,高端客户比例低,考虑采用外置卡或RFID-SIM卡的产品形态,并重点实现支付功能的电子现金或借记功能,以满足客户日常需要,并通过简化产品功能,实现客户快速获取。
五、结束语
随着银行业竞争的逐渐激烈以及我国监管政策的调整,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日趋加快,特别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压力越来越大。各类商业银行都制定了转型战略,而转型的方向均是重点发展个人金融市场业务,以便获得更大的客户规模和中间业务收入,而手机近场支付业务以其独有的产品特性成为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商业银行制定手机近场支付的产品策略,要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战略目标,选择合适的产品形态和实现功能。由于手机近场支付业务才刚起步,缺乏一些发展数据的分析,本文仅能从定性角度浅析手机近场支付业务的产品策略。但商业银行应吸取在网上支付业务领域被第三方支付公司抢占大量市场份额的教训,充分利用银行的信用中介地位,在手机支付业务领域加大发展力度,扩大支付商户,丰富支付应用,拓展支付市场。各商业银行也应积极主动地和运营商合作,借助其渠道和客户资源优势,主导以银行账户作为支付结算账户的手机支付模式。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5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对策等进行讲述,包括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借款企业的原因、外部环境的原因、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本文从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述入手,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现代风险产生的原因,当前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探讨,进而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概述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在商业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风险总和,即商业银行在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引起货币资金不能按时回流,不能保值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并进行分析
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纷繁复杂,从其产生来源可将信贷风险看作商业银行自身原因,借款企业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原因。
(一)商业银行自身的原因
从银行自身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化改革能否完善。自银行商业化改革以来,围绕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各商业银行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上。都相应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这些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产权制度,没有真正解决责、权、利问题,因此造成银行自身管理监督体系不科学,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降低不良贷款的时机。
(二)借款企业的原因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是否能够有效防范风险,主要取决于企业改革是否顺利完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中70%以上集中于原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它们改革成功与否和经营状况是否好转是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的基础。
(三)外部环境的.原因
首先。社会信用环境缺失。由于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社会上坑蒙拐骗,欠债不还,金融欺诈的失信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法制不健全。一系列与信贷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而且出台的这些法律本身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
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问题
1.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2.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在: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欠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3.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4.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2)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3)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4)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的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和部分无效;(5)不能充分利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得规定,维护银行得依法收贷权。
5.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忽视对管理者的管理。主要表现在:(1)一些基层行长权力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造成一些基层行长乱批贷款、乱投资、乱担保等;(2)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3)行长经营目标考核办法不科学,助长了行长经营上的短期行为。为了完成指标任务,不得不采取违规的做法。
6.违规帐外经营严重。违规帐外经营是目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违规经营主要采取私设帐外帐,乱用科目,调整帐表和绕规模贷款等形式,并主要投向房地产公司或其他高风险受益领域。由于帐外经营是在隐蔽情况下进行的,这部分资产没有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甚至参与了违法犯罪活动,因而这部分信贷资产处于巨大的风险中。
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对策
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决定着银行自身以至金融业能否生存发展,而且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防范信贷风险,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立足于标本兼治,我们应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风险管理经验,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首先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快商业化进程,彻底地改革信贷管理体制,科学地制定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不能简单“一刀切”,靠牺牲基层活力单纯求安全。其次要加强银行内部管理。为了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应从注意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还要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比如加快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以及尽快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此外还要提高员工素质,培育全员的风险控制氛围。对于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人才是关键,商业银行也不例外。
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目前我们应努力做好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的工作,逐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过高问题。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6
20xx年,我国电子支付领域发展风生水起。据国际权威咨询公司艾瑞咨询预测,到20xx年,我国电子支付行业交易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巨大的市场规模让银行、电信运营商和民营支付企业纷纷加大市场投入。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状况
目前,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电子银行在对银行的服务支撑、业务分流与改善结构的方面起着决定作用。通过电子银行,拓宽了银行传统业务与客户的接触面,为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高速公路”,让客户以最简便的方式,能7×24小时在线安全办理银行业务;
通过电子银行将银行从“加网点,加人”的传统业务发展模式,转变成高科技与高效益的发展模式,极大地降低了银行日常营运成本,使人工柜面能更多地服务于高端客户,从事理财等高附加值服务;电子银行的分流能力、创新能力、新兴市场渗透能力、客户体验持续改善能力,将大大提升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拓宽银行的中间业务收益来源与负债渠道,降低经营成本。电子银行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已经成为银行整体服务经营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全国性商业银行来说,电子银行的贡献率现在一般都在50%以上。目前,如果一家银行现在其柜面业务占比还是50%以上的话,那么,这家银行在全国性银行当中将很难立足。因此,电子银行的出现不仅仅是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革,更是一场经营理念的深刻革命。
以工商银行大庆分行为例,该行电子银行现有企业网银客户3700户,个人网银客户15万户,电话银行客户9万户,手机银行客户3万户,20xx年预计新增企业网银客户450户,个人网银客户4.5万户,手机银行客户1.7万户。
尽管工商银行大庆分行电子银行业务规模保持多年的快速增长,但整体结构和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柜面业务的分流效果和客户的整体活跃程度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对全行转型与发展的价值贡献仍有待深度挖掘和提升。从电子银行的业务结构来看,20xx年电子银行交易笔数占电子银行业务总量的比例只有42%,说明能够真正分流柜面压力、创造价值的交易类业务还需要更深入的推广和应用。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0xx年以来,我国网上银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因此,大型银行必须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尽快促进自身转型发展。但是,电子银行业务的对大型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
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在有关交易规则、交易合同的有效性、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与传统银行相比更加复杂和难以进行界定。我国目前尚未能够专门就电子银行业务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条文,如数字签名法等。
法律法规上的真空,很容易产生“擦边球”现象,并且一旦出现纠纷很难解决。除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缺外,各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机构由于对网上银行的认识时间也不长,相关管理办法、制度规定及监管措施也存在严重滞后情况,其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均有待加强。
(二)社会认知度和目标客户群不广。近年来电子银行业务虽然有所发展,但在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其认识深度和广度还明显不足,客户群体较为狭窄。如个人客户主要集中在20-35岁、收入较高、受过良好教育、愿意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中;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机构客户和公司客户,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县级城市由于优质客户少、行业结算量小,普遍发展缓慢。目前大量占用银行网络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低端客户仍不能或不愿接受电子银行业务,导致此项业务的强大效用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
(三)信用体系存在瓶颈制约。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这是阻碍电子银行发展的关键。以目前网络上盛行的B2C业务来说,无法像现实社会中采取“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进行交易,主要采用先预付款后收货或货到付款两种方式,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信用缺陷,难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一是对于先预付款后收货方式,买方有理由担心付款以后无法收到产品或者收到不符合合同规定的产品从而造成经济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二是对于货到付款方式,卖方有理由担心发货以后有可能对方以某种不合理的理由拒收,或者接受货物以后拒绝付款或只部分付款从而造成财产损失或引起法律纠纷;三是货物及款项两清以后后续服务和维护也容易产生双方的纠纷。
(四)安全防范问题。电子银行业务涉及诸多用户的银行存款,如果安全性出了问题,电子银行的声誉将受到很大影响,并会导致客户流失,如果损失面过大,还会造成社会问题。所以安全性保障是电子银行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虽然电子银行已经采取了最新的安全加密防范措施,但是系统的不断升级更新直接导致了系统的不稳定性,从目前网上银行和信用卡业务的几起案例看,如何不断的提高电子银行的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手段,已成为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策建议
电子银行以其业务功能丰富、快捷、先进、安全以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对客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也以其低成本、高效率而广受业内重视。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银行已经不再只是锦上添花之物,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关系到商业银行生死存亡的大计。
因此,监管部门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增强我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是大势所趋,竞争也愈加激烈,但是必须在有序中发展才能够得到最大的收益。
要确保规范和有序发展,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作保证。使其有关交易行为、交易合同、以及交易双方当事人权责及消费者权益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寻。除国家应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外,金融监管机构和各商业银行也必须落实监管措施、完善相关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制度规定,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组织管理,对现有各类产品从客户信息资源、内部管理系统、技术处理平台和服务功能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加强电子银行系统的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使之具有高度的完整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以促进和推动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渠道带动产品与服务创新。电子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渠,是与现有的柜台服务相对应的,因此客户通过电子银行可以获取的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依赖于银行后台的业务系统,依赖于银行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种类以及专门为电子银行开发的新型产品和服务。但是这并不代表电子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只能照搬相应的银行产品和服务。在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着重于渠道的特色在寻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促进后台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注重创新的能力和协作的精神,实现很多银行柜面无法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通过电子银行为客户提供通知业务,一旦客户账户余额变动即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形式等提示客户。
(三)开展业务流程综合改造和优化工作。电子银行作为一项与各专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覆盖各类客户的综合性业务,注重对跨部门、跨专业、跨系统、跨机构业务流程的梳理与整合,加快突破电子银行柜面业务办理的流程瓶颈,减少内部的冗余环节,节约资源、提高效率,提升客户体验满意度。加强电子银行注册与银行卡和信用卡开卡流程的整合,实现一站式服务;优化柜面主机交易,加强不同交易之间的客户信息联动,取消冗余授权,减少客户密码输入次数和授权次数。在企业柜面业务流程优化方面,要实现企业证书制作、传递和发放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进一步简化企业客户的注册流程,强化风险控制。
(四)防范技术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与传统银行业务相比,电子银行业务由于其独特的虚拟性和广域性,在提供给客户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使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要面对原来便存在的信用风险、客户的道德风险及自身员工的内部风险,还要面对其新增的独特技术风险。从技术层面考虑,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配备技术过硬的科技人员。再复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都需要通过人进行操作和开发,而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是否过硬,是保证电子银行安全运行的关键。只有技术过硬,通过他们编制的业务程序、他们搭建的业务环境质量才高,抗风险能力才强;二是提高设备质量。由于电子银行业务对技术环境要求相对较高,相应的设备质量要尽量达到安全运行标准。特别是当前要改善支行一级的计算机设备、通讯环境和机房建设差的状况,最大限度地经得住窃密和骇客攻击的考验;
三是提高软件系统的严密性。组织软件技术人员完善电子银行业务操作系统现有缺陷,尽可能防止因操作系统某些环节的缺陷而引发不良后果。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7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快,个人理财产品从种类、发行规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作为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兴业务,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展不仅诶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和综合收益,同时也为商业银行维护和拓展高端客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对于我国银行业经营严重同质化的现状来讲,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也是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虽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完善融资结构,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快银行经营转型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提升和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基本概念
(一)个人理财的'概念
个人理财业务,又称财富管理业务,是目前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国际上成熟的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分析客户自身财务状况,通过了解和发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财务管理目标和计划,并帮助选择金融产品以实现客户理财目标的一系列服务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术及广泛的信息资源等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需求,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除提供一般性信息咨询外,还利用储蓄、融资、银行卡、个人支票、保管箱、保险、证券、外汇、基金、债券等各种理财工具,提出合适的理财方案,指导客户如何安排收入和支出,通过个人资产的最佳配置,以实现个人理想和目标。这些专业化服务表现为两个性质:一种是顾问性:此时商业银行充当理财顾问,向顾客提供咨询:另一种是受托性质:此时商业银行将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二)个人理财产品的分类
1. 债券型理财产品:债券型理财产品是指银行将资金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也投资企业债、企业短期融资券等信用类工具。从本文所选择分析的建设银行的利得盈债券、中国银行的债市通和华夏银行的华夏理财"增盈107号"人民币364天债券型产品3种理财产品可以分析得出债券型理财产品的以下特点。商业银行推出的债券型理财产品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中央银行票据等信用等级高、流动性强、风险小的产品,因此投资风险相对于其他三种理财产品风险最低。相对的低风险就意味的低收益,一般的债券型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只能达到2%-4%。投资者只能获得一个相对于存款利率稍高的收益。客户一般不能终止投资,同时期限也比较短。
2. 信托型理财产品:固定收入信托型理财产品因保本保息,提供100%本金保障的基础上,而且因为项目风险相对较低收益率很稳定。收益高、稳定性好,是固定收入信托类理财产品的主要卖点。这类产品起点金额为5 万元,期限一般在2年以下,现阶段年化收益率为4%~6%,收益远高于同期存款。客户一般不能终止投资,一般信托型理财产品的期限在两年左右。
3. 挂钩型理财产品:挂钩型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如与汇率挂钩、与利率挂钩与港股挂购等根据普益财富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到期共了12775款。有8083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81%,其中,7946款产品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80款产品到期收益率超出最高预期收益率,57款产品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在这57款未实现收益的理财产品中,有32款为挂钩型产品,其中,挂钩价格的16款,挂钩的10款,挂钩期货的2款,挂钩股票的3款,挂钩基金的1款。挂钩的结构性产品此次多数遭遇“滑铁卢”,一家国有银行的多款挂钩黄金价格的产品均只实现了最低预期收益率,其中的一款黄金产品只实现了0.50%的最低收益率,与最高预期收益率相差5.00%。另一家股份制银行发行的挂钩石油期货和黄金价格的结构性产品实现5.00%的收益率,与其公布的12.00%的最高预期收益率相差7.00%。挂型结构性理财产品,利率、汇率、指数、石油、黄金价格、股票??各类指标都成了投资挂钩的对象,这类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人士提醒,尽管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能会远高于其他类型的产品,但是这类产品的风险也相对较高,条款设计也比较复杂,比较适合对特定投资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专业投资者,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购买。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8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互联网管理和运营技术逐渐普及,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的冲击尤为明显。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城市商业银行,如何运用这一新的金融模式将决定城商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深度和广度的提升,大众对金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金融市场无法满足全部用户的需求。借助互联网技术,一方面降低了客户的时间、金钱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传统金融体系的效率及覆盖面,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更加贴近市场,满足客户各类需求,使金融服务日趋全面、完整。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金融业基本上由银行主导并垄断,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以及服务意识提升较慢,银行主要服务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不情愿为中小微企业以及普通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或者说金融机构的收益与成本结构不支持,此方面的服务能力较弱。金融发展与创新被抑制,客户的潜在需求不能被挖掘以及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就为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化、变革以及客户需求的爆发提供契机。
二、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近十年来,五大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增速放缓,城市商业银行却发展迅速,总资产增速远居于银行业首位。但是,由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如利率市场化导致的银行盈利能力下降,从而、金融脱媒带来的银行竞争加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许多大型商业银行加强业务的转型等,都给城商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首先,城市商业银行在加大业务与产品创新,开展传统业务网络化时,由于受到自身规模及现有技术水平的制约,相对大型银行进程缓慢,客户感受力度不大,竞争处于劣势。其次,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其业务经营及网络服务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很难扩大到全范围,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往往需要与全国性业务相匹配,这对于城商银行难说,很难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
所以,无论是效仿各大型银行开展网络化、移动化业务模式,还是自建电商平台、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城商银行都存在劣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应当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新型模式进行探索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探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德国的"直销银行"有望在我国作为与实体银行相互补充的新型银行经营模式,成为区域性银行进行业务拓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城市商业银行应把建设直销银行作为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
(一)直销银行的特点
第一,直销银行一般没有实体分支网点,银行后台工作人员直接与终端客户进行沟通和业务往来,充分体现了"直销"特点。同时,为银行降低了日常的运营费用和成本,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二,直销银行主要为个人客户提供标准化金融产品。如活期存款及转账、储蓄存款、消费分期付款、网上交易支付等业务。
第三,直销银行的大部分金融服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业务开展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平台。
(二)城市商业银行直销银行业务模式分析
从直销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来看,其大多数是由银行集团控股、组织结构扁平化,以个人金融业务为主、采用多样化服务吸引顾客、便捷性和安全性相统一等特点,符合我国城商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很多区域性中小银行都在积极寻求业务拓展和区域扩张,但却受到监管部门的政策约束,禁止城市商业银行的区域性扩张,因此这些必须考虑创新发展模式。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越多的选择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业务,且当前很多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相对比较成熟,由此看来,已经具备基于互联网的"直销银行"创建条件。区域性城商银行可以借助虚拟网络和外部实体网络,突破物理网点的约束和区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直销银行,直接与终端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提供安全、便捷、及时的金融服务。
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直销银行不以实体网点和柜台为基础,主要采用终端直接进行业务往来的业务模式,从而减少机构设置、降低运营成本,有效的缓解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挑战。
从风险监控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难以核实客户真实身份、缺少安全校验工具、客户面临交易欺诈的危险度高等。而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在地区多年的发展,具备了互联网金融化业务的相关人才和机制,开展直销银行业务可以充分发挥银行业的优势,避免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弊端。
四、总结
城市商业银行在进行直销银行定位时,要注意区别于传统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传统电子银行是以成本节约为导向的替代式交易模式,将柜员的工作交由客户自己通过网络、手机和自主设备完成,其出发点是考虑将客户从网点分流到电子渠道,以降低银行成本,减轻工作量。而直销银行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盈利为导向,通过互联网建立"开放、协作、平等"业务模式,面向本行及他行全体客户,将交易平台、营销平台、服务平台进行整合,弥补了传统电子银行缺乏对外部合作资源整合的能力。
在互联网金融化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要借助发展直销银行业务的契机,突破区域经营的限制和现有的城商银行发展瓶颈,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以现有银行机构作为后台,通过网络将金融服务覆盖全国,实现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的网络化,吸引更多客户资源,同时扩大资产负债规模,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利润的再次增长。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9
近年来,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目前,尽管我国的商业银已对服务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无论是系统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需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的状况和特点,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现状
银行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银行市场营销能力和目标的,而银行营销部门又难以控制的各项因素和力量的总称。银行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策划和市场调研的重要内容。
1市场营销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已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银行往往只将市场营销作为孤立的技巧、方法看待,而未将其看作是影响银行全部经营理念的哲学,还未完全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很多商业银行的营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总是从银行的角度考虑,把推销产品放在首位。在对客户介绍相关项目服务时,一般只强调服务的益处,而没有对客户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在经营策略上,虽然也借用了营销概念,但往往把营销简单地当作推销,零星使用广告、宣传、公关等方式,忽视了客户真正的需求。
2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不准确,自主创新的品牌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而是简单地跟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创新等营销手段,缺乏对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的系统分析,从而无法科学的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无法充分发掘和展示其在各种资源方面的优势。目前,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对营销业务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但推出的金融产品在业务功能、客户定位上大致一样,缺乏特色定位,使营销行为趋于同化,形成独特品牌的少,没有在客户心中形成一家银行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形象,使广大客户觉得无论到哪家银行都一样,影响了银行的吸引力。
3缺乏对目标客户的研究,忽视服务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和各种银行卡业务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没有事先预期的那样好。最根本的原因是银行不重视对目标客户的研究,没有根据客户文化层次、消费水平以及潜在需求来细分市场,导致提供的产品针对性不强,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常注重服务范围的拓展,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比如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在工作期间无视众多顾客排队等候取钱,明明有10个窗口却只开4个左右来办业务,拿存折的民众只得在营业大厅苦等,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目前这种情况虽然会影起客户的不满,但却别无选择,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外资银行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对国内商业银行可能会造成巨大影响。
4忽视形象经营的内涵建设
随着商业银行竞争日趋加剧,越来越多的银行重视形象经营,理性地架构自身的形象识别系统。例如,导入CI形象设计,统一标识、统一形象、规范员工行为等。但我国商业银行在形象经营方面明显地存在着将形象经营作为银行的化妆品,而忽视内涵建设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把形象经营渗透或延伸到银行组织内部,不能形成覆盖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具有深厚底蕴的银行企业文化,影响了商业银行形象识别。
二、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与对策
1建立和完善面向客户和市场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体系
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以金融产品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经营其产品和工具,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最终获取银行的长期利益。银行市场营销和服务的基本思想,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银行所生产经营的是无形、灵活、不可分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寓产品营销于服务之中。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推动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转变,积极推进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有效发挥金融体系功能,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强金融业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而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2正确定位,明确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目标
目前,各家银行片面追求高档次,从内外装修到经营产品的类型,统一向”高品位”看齐,把市场目标集中定位在大企业和高职高薪层的客户层。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现状,大型企业和高消费者仍只是少数,且这种状况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改变。而金融企业的自身特点要求客户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持久强劲的存储力。据此,金融企业应主要把市场目标定位在广大中小企业和消费群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工薪层和中等收入者,同时,集中优势资金兼顾大型企业和高薪层客户,实行多层次定位。
3推动业务转型,实现产品创新,降低对传统利差收入的依赖
我国目前房地产行业及其他工业企业的还贷能力下降以及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金融脱媒”现象促使银行业必须进行业务转型,转变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单一经营模式,不断推动新产品研发,拓展盈利渠道,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产品和战略产品来减少对贷款业务的依赖,主动适应新的经营环境需要,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商业银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强对储蓄新业务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存款业务的多元化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特别是能形成自己独特品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服务必须顺应虚拟化潮流和便捷的要求。商业银行业务需要从柜台服务、等客上门向3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服务转变。必须把网点优势转化为网络优势。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另外,要通过信息网络吸引客户,在ATM、POS网络中不断推出个人理财业务、家庭银行业务、工作地存取业务等。在工资批发业务上,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开展非常先进的银行营销业务,建立百货公司型的“金融超市”,提高适应市场和客户的能力。
4抢抓高端客户,引进高素质人才
高端客户具有资产雄厚、购买能力强、风险承受能力强等特点,其雄厚的资产不仅能够增加负债,而且能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拓展空间,同时有贷款需求,为增加资产提供了新途径。抓住高端客户,同时发展了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一举三得。抢抓高端客户不仅是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重要资源,也是各商业银行在同业占据领先优势的先决条件。
引进优秀人才,实行激励机制。我国入世后,商业银行的竞争不仅是业务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争夺。近几年来,由于用人机制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国有银行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同时,大力加强业务培训和思想品德教育,不断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小结
我国商业银行要向西方商业银行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经验,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让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迈上新台阶,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0
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
观点摘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在发展中存在着品种少、缺乏系统管理及专业人才,基层行领导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其拓展中间业务积极性等问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水平较低。为此,作者建议在坚持业务品种多样化、营销高效化、服务人性化原则的基础上,对外要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宣传力度,对内要健全机构、强化管理和考核,加快电子化建设,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所能带来的利润越来越小,为寻求和扩大盈利的空间,各商业银行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增强竞争力和收益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就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予以探讨。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点较低,范围有限,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主业的现状相比,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是中间业务品种少、手段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代理收付、代客理财、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经济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
二是运作不规范,缺乏完整系统的科学管理。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没有专门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运作进行系统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协调与配合。在运作中,大部分商业银行仅限于下达中间业务完成计划,而对如何加强中间业务发展的组织、提高发展水平,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行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被动性强、难度大。
三是专业人才及科技支撑力度不够。中间业务涉及领域广,知识面宽,需要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无论在专业人才,还是在技术装备和技术手段上,对中间业务发展支撑力度都不够。既缺乏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与配套设备,又缺乏熟悉银行业务及计算机、国际金融、投资、证券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同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创新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
四是基层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机制无法激发拓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收入主要依靠存贷利差收入的大背景没有改变,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考核主要还是以存贷款规模为主,辅以资产质量的指标考核,而中间业务发展的快慢与好坏,对基层银行领导班子业绩考核影响不大,直接导致基层行管理人员对中间业务发展的巨大潜力重视不足。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策
1、加大发展中间业务的宣传力度。中间业务既是银行的服务费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巩固和发展庞大客户群的主要手段之一。商业银行应广泛了解社会对中间业务的需求,调查了解中间业务品种所依托的消费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业务。要投入人力和适当物力、财力宣传中间业务,充分利用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内部资料,通过信函等方式寄送宣传资料,通过在月结单上打印宣传文字,尽可能多地吸引客户的注意,使中间业务的服务品种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
2、健全机构,强化中间业务的管理。中间业务范围大、跨度大,管理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组织、推动、协调和管理中间业务。这一机构负责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业务关系,负责全行中间业务新品种的研究、开发、设计、宣传与推广,以及全行业务的协调与管理等。农行目前成立的机构业务部门就是顺应中间业务发展趋势产生的。此外,还需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综合考核体系,将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数量、带来的存款收入特别是直接的收益作为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年度责任目标一同进行考核,调动各级行领导和从业人员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性。
3、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挥其最大的效率。同时,要进一步开发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创新网上银行业务,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创新电子转帐、支付、清算系统,提高汇兑、结算等业务的服务效率,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
4、要重视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中间业务品种的广泛性,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复合性、综合性知识,具备多种适应工作的能力。因此,应注意培养一批具备金融、法律、财会、税收、工程、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管理和业务操作相兼容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5、要坚持中间业务创新。加强与券商的合作,加快发展证券市场上银行中间业务,与券商开展银行同业拆借、国债回购,以及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发行企业债券等;积极发展租赁业务,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等业务;积极开展咨询业务,充分发挥自身的信息和人才优势对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投资组合设计和家庭理财、估价等多种咨询业务。建立以咨询服务为核心的商业银行信息管理和咨询中心,在更高层次上发挥结算和代理业务功能,通过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最大限度地争取客户,开拓市场。
6、发展中间业务要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业务品种多样化。商业银行经营网点要尽可能多地开办中间业务,如押汇业务、信用卡、保管箱、咨询服务、租赁、保险代理、证券回购、代客资金买卖等,在竞争策略上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二是营销高效化。简化操作程序,推行套装交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注重中间业务整体推进。充分利用自身在信息网点、人员以及本土化方面的优势,建立起高效快捷的电子网络,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三是服务人性化。改变传统的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根据客户不同需求实行个性化服务。农行金融超市实施开放式经营和“一站式”服务,就是人性化服务的一种,可以不断推广。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1
一、前言
对农村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是快速前行的强大引擎,是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所在。近年来,金融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改革提升以及准确的市场定位,服务三农、助力国民经济的作用日益凸显,无论是发展模式、经营理念都和过去了有了明显的不同。商业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使得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经营观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型试下的新任务、新困难,农村商业银行要想和四大银行、众多商业银行鼎足而立,企业文化建设堪称一条捷径。
二、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现状
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已经使农村商业银行逐步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而言,依旧不容乐观。事实上,企业文化对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1.认识存在局限性。很多农村商业银行认为企业文化可有可无,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仅仅停留在银行的建筑、装潢、设施等表层的硬文化,没有从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层文化以及企业精神这一核心层面去深入理解企业文化。2.管理存在局限性。受制于对企业文化认识不深刻这一不利因素,部分农村商业银行简单地把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认为只要开会传达会议精神、印发有关书面材料就是宣传了企业文化,只要抓好企业精神文明就是管理好了企业文化。3.措施存在局限性。企业文化的实施,既要求员工遵守企业规定的各种工作守则、规章制度等,又要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当前一些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体时,实施路径还有待完善和加强,存在缺乏必要的约束制度、重视程度远远不能匹配以及考核方式传统落伍等问题。
三、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积极作用
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撑和推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向:1.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对外形象展示的平台和介质。企业文化构建的是否完备充分,直接影响到农村商业印象在市场领域、经济环境和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银行外部形象的塑造与提升。银行从打造企业文化入手,通过银行理财产品、一线柜员服务、网点形象以及各类广告媒体,充分展示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和员工精神风貌,既可以赢得社会的认同和客户的肯定,又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2.企业文化是凝聚共识、汇集认识的抓手。优秀的企业文化展示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用人策略,可以提升员工对农村商业银行忠诚度和荣誉感,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用于银行发展的目标上,调动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合力,能够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提升效益、进而推动员工和企业的共同进步,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企业文化是农村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内涵。金融行业,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因而人才的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而培养人才恰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唯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传承发展下去,才能够构建起银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迸发出强劲的竞争力。农村商业银行一旦拥有了更好更强大的企业文化,就有资格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农村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路径
1.全面认识、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理解企业文化对商业银行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表层的硬文化到中层的制度文化,再到内层的企业精神这三个层面详细理解企业文化,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2.不断完善、逐步扩宽企业文化的涵盖范围。农村商业银行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同样是文化制度、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要制定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制定、管理办法、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同时,结合金融行业特色和服务三农的定位,打造行业特征鲜明的企业文化。3.全面宣传、大力渲染企业文化的发展氛围。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会议、培训、宣传栏、内刊、板报、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达到宣传企业文化的目的。
五、结束语
企业文化的构建涉及人员多、范围广,无法一蹴而就。对于金融发展,尤其是农村金融发展有着独特意义的农村商业银行,要想更好的履行职责,开拓发展,必须通过构建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形象,不断凝聚发展共识,进而实现行业、网点和人员的共同进步。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2
进入90年代,国际金融业日益呈现创新化、多元化、国际化、功能化的趋势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到全球一体化的经济体系中来。中国商业银行既要加快改革、完善和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运作效率,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还要积极准备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因此,深刻理解国际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掌握其未来演变的方向,及时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改革,提高对外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的内涵
所谓商业银行综合,是相对分业而言的,实质上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商业银行的综合既涉及经营层面又涉及管理层面。就经营层面而言,即人们所说的商业银行分业经营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问题,这是商业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内核;就监管层而言,既分业监管与统一监管的问题,它涉及商业银行监管体制的选择。狭义的理解,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交叉经营;广义的理解,既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商业银行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商业银行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
其实,在商业银行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进军证券领域,而证券机构则可以通过创建共同基金的形式蚕食银行的存款。即使在银行内部,也可以开展一些非证券类的投资银行业务,如项目融资、结构融资、财务顾问、企业兼并顾问和商业银行创新产品等。各种商业银行机构也可以开展“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前的热身运动”——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通过银行转帐业务,开展网上交易业务,利用银行卡、银行存折直接买卖股票,券商委托银行网点代办开户业务,银行承担资金结算和基金托管业务以及在投资银行业务上的合作。
二、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综合经营的动力
银行实行综合经营或分业经营并没有一个固定、统一的标准。对于经营的选择,应该视具体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而定。自从九十年代初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实行分业经营以来,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国有商业银行所处的环境及其自身的情况己经发生了许多变化,虽然目前银行实行综合经营要求的条件还不能完全达到,但是,从国际商业银行发展大潮看,银行综合经营己是大势所趋,况且我国政府在银行综合经营上的管制有所松动。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出于提高其竞争力的考虑,有着实行综合经营的强烈冲动。
(一)应对加入WTO后的竞争
加入WTO之后,中国银行业的开放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出现重大的变化:
1、在地域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将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地域限制;对于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中国加入WTO五年后中国将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
2、在业务对象方面,中国加入WTO后将取消对外资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的客户限制;中国加入WTO后将逐渐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五年后允许外资银行向所有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
3、在业务范围方面,外资银行涉及的银行服务范围包括:接受公众存款和其他应付基金承对;所有类型的贷款,如消费信贷、抵押信贷、商业交易的代理和融资;商业银行租赁;所有支付和汇划服务,如信用卡、收费卡和借记卡、旅行支票和银行汇票;担保和承兑;其他商业银行服务提供者从事商业银行信息、商业银行数据处理及有关软件的提供和交换。以及对上述所有活动进行的咨询、中介和其他附属服务,如信用调查与分析、投资和有价证券的研究与咨询、为公司收购与重组及制定战略提供建议等全方位商业银行服务。
4、在机构设置方面,中国加入WTO五年后,取消所有现存的对所有权、经营以及外资商业银行机构企业设立形式,包括对分支机构和许可证发放的非审慎措施,即允许更多的外资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进入中国。外资银行将逐步进入中国,最终于20xx年可以在任何地点,经营任何商业银行业务。
综合经营的外资商业银行机构进入我国市场,能够全面运用各种商业银行工具为客户服务。与我国商业银行相比,显然他们具有更强的服务功能和竞争力。与西方主要国家全能银行业务范围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局限在相当狭小的范围之内。业务范围存在的局限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提高,这种状况必然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生死存亡。
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来看,不仅在国际商业银行市场上根本无力与西方实行综合经营的银行进行竞争,甚至在国内商业银行市场上也难以应付由于外资银行进入而造成的竞争压力和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有必要根据国际经济商业银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认真研究和探讨采取综合经营模式。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业的保护期即将结束,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面临进一步开放压力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调整也是为了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使之能够在国内商业银行市场上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
(二)应对国内其他商业银行机构的竞争
现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在国内商业银行市场上依然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但其增长速度却远低于证券、保险业等其他商业银行机构。商业银行的传统利润来源无非是存贷款利差。随着各个非银行商业银行机构不断的商业银行创新和融资证券化趋势,优化传统的利润来源将受到巨大的挑战。
首先,从负债业务方面看,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的发展必然带来商业银行产品多样化,投资方式多元化,符合不同投资人特点的、个性化的商业银行服务业将逐渐开发出来,居民的储蓄会纷纷发生分流投向公债、股票和投资基金等更有利的方向,这样,投资基金、保险公司、货币基金、股票市场和养老基金都将是银行负债业务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由于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股票公司等机构创造出的各种各样存款性质的商业银行投资工具,更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因而,这时银行稳定的资金来源基础发生动摇,银行传统的汇总储蓄、活期存款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随着这些机构的迅猛发展,银行资金来源急剧减少,利差基数减少,银行利差收入会急剧下降,盈利形势恶化,到那时,商业银行就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以求生存和发展,商业银行各业的交叉领域的广大业务空间必会成为其业务发展的重要方面。
其次,从资产业务方面看,由于多元化和资产证券化的需要,银行原有的资产业务,也会受到竞争的压力,如原有的住房消费贷款业务也会渐渐为建筑协会等机构渗透。同时,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以股票市场为例,证券市场上无论是上市公司总数规模,还是资金规模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证券市场等资本市场的发展会给其他非银行商业银行机构和大公司直接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筹资提供方便,通过股票市场的直接融资总体呈递增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国银行的间接商业银行转向直接商业银行这样的一种趋势。虽然,银行在融资方面无论在现在还是将来一段时期内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但随着资本市场间接商业银行的发展,这将削弱了银行原来所占有的垄断地位和在融资成本上的'比较优势。激烈的竞争已使国际商业银行市场中发生“脱媒”现象,随着银行传统的商业银行媒介作用降低,银行传统业务市场份额缩小,银行盈利也会受到影响。面对融资的证券化,商业银行原有的在商业银行市场的定位发生挑战时,分业压力、综合呼声会随之增加。
再次,从表外业务看,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活动,包括了担保、商业银行衍生工具、贷款承诺、投资银行业务及信托、咨询、结算等。世界范围内,近年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银行一改过去将资产负债管理作为银行关注重点的传统。国外的银行积极通过表外业务寻找利润空间,国外银行的表外业务十分发达一般占到业务收入的30—40%,而我国仅为10%左右,我国银行业的利润来源大部分来自存贷差利自、收入,大约占到90%。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银行出于竞争的压力,为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为与国际接轨,我国现在也在渐渐实行通用的巴塞尔协议的做法。提出了对商业银行自有资本比率的要求,表外业务对自有资金的要求较低,有的非或有资产与非或有负债业务对自有资金的要求为零,银行出于逃避对有资本比率的管理要求扩大表外业务成为必然的选择。表外业务包括了商业银行工具的交易以及收费和出售贷款等取得收入的业务,它的商业银行工具有许多是银行与证券结合的产物,如投资银行的部分业务,因而随着不断创新,表外业务的发展将会模糊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的界限,使得分业与综合的篱笆也被逐步拆除。
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将形成各非银行商业银行机构的突起,使国有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对银行传统业务形成巨大压力,使其不得不大力发展表外业务,进行商业银行创新,扩大业务范围,这就不断形成对原有分业经营模式的突破。
(三)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要求
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的安全性、流动性要求下,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不可忽视,真正的商业银行本质内涵是追求盈利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在趋利避害原则下,实现盈利最大化是其从事经营基本动机,依据前文提到的综合经营具有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和吸引客户的优势,随着分业经营下,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利润空间逐渐缩小,盈利最大化的实
现是建立在其经营领域和业务空间不断拓展基础上的。在当今,商业银行证券化、电子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下,把银行业务发展的空间定位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会抑制商业银行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这样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竞争实力的银行,分业经营会成为其发展的障碍。同时,经营手段的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使银行综合经营的成本优势日益显现出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商业银行抛弃“分业制”,实行“综合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因而随着商业银行内部机制的不断完善,外部监管的加强,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必然需要综合经营体制的建立。
三、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综合经营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具有业务多元化,商业银行化特征的综合经营战略顺应了世界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的潮流,以其灵活、多样的全方位服务满足了现代社会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一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专业银行转化为商业银行之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成为各银行发展的宗旨追求利润、自负盈亏必将使各商业银行的经营者的经营观念和体系发生改变,经营的综合性战略已成为一种商业银行的必由之路。另外,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商业银行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国际间商业银行竞争的日趋激烈,组合式商业银行工具的大量涌现,综合经营战略作为一种商业银行领域的新生事物必将受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青睐,成为世界商业银行业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正积极复关,与世界经济接轨,复关后,市场领域的垄断地位就要被打破,竞争将日益国际化。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与强大的外国商业银行机构抗衡,实施灵活、高效独具特色的综合经营战略将成为最佳选择。
(一)在资产业务方面
随着证券市场特别是政府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以及证券流动性的提高,商业银行可以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减少库存现金、存放央行、存放同业等一级准备,逐步增加持有部分变现能力强且收益率较高的政府短期债券作为二线准备,以优化资产结构、增强盈利能力。由于在机构网络分布、传统客户群、资金实力、专业人才、信誉、信息方面具有绝对的实力和优势,商业银行在代理发行、兑付、承销、买卖政府债券方面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现在我国又将政府债券的作用从单纯弥补财政赤字发展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债券的发行量将保持较大规模,商业银行更是应当抓住机遇,在政府证券市场中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获取丰厚的利润回报。
(二)在负债业务方面
直接融资的发展,给客户资产组合更多的选择。客户不满足于把自己的商业银行资产存放在银行里,而更加看重投资类产品。商业银行为拓展其负债业务,增加资金来源,必须要提供更多的包括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信用卡、外汇等在内的有效商业银行产品,才能进一步锁定客户,使其在一站式商业银行服务中得到满意。商业银行应加强与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三)在中间业务方面
我国现行商业银行法不允许商业银行从事股票业务,但并没有限制商业银行从事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特别是在当前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发展空间有限情况下,商业银行可利用其在信息、专业水平、人力资源上的优势,积极推进商业银行创新,注意发展与资本市场有关的中间业务:(1)资产评估业务,如为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证券市场中的收购兼并提供资产评估服务。(2)客户理财业务,如涉及个人理财和公司理财的咨询服务。(3)资金结算与清算业务,如为券商资金往来提供结算、代理股票发行市场中申购款的收缴与结算等。(4)信息咨询业务,如为企业提供国家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投融资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重要信息。(5)基金资产管理业务,如基金托管业务、投资业务等。《商业银行法》允许商业银行发行商业银行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等投资银行业务。如在实践中出现:上海城市合作银行推出了企业购并转项贷款;中国工商银行托管开元。
(四)在国际业务方面
由于国际业务往往较少受到国内商业银行法规的约束,商业银行可以在国际业务中广泛参与资本市场的运作,如投资外国债券、在国外发行商业银行债券、参加国际证券包销和银团货款等。商业银行还可在境外购买、控股或新设一家专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公司,直接从事包括证券市场一级、二级市场在内的全部业务,如: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香港西敏证券公司。对于国际网络比较完善的商业银行,则可尝试全球保管业务,即跨国证券管理服务业务。
(五)在银行IT业务方面
1999年底,全世界已有2700家银行提供网上银行的服务,不仅如此,使用者对在网上商业银行的认知度是很高的,62%的人认为网上提供的信息超过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网上银行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速性和全民性的特点。我国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银行卡、网上银行的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面的商业银行服务。如:全国统一的银行卡网络中心将建立、银行卡发行突破2亿张、证券保险通过网上银行和银行卡委托交易等。
结束语
自1933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实行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而德国等一部分欧洲国家坚持实行综合经营模式以来,综合经营与分业经营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尤其在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处理和传输手段的改进,金融自由化、经济和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纷纷放弃原先的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商业银行必然也会融入到世界银行体系当中,综合经营将是我国最终的选择。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3
会计运营工作作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实施的基础,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就必须结合商业银行发展实际情况,不断提升会计运营工作质量,从会计运营工作着手,加强商业银行的成本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商业银行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全力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使自身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进而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展目标。
一、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金融市场日渐繁荣,一方面为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为商业银行等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经济支持,为中小企业安全融资提供充分的保障。但是,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良好的机会,客户要求日益增多,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环境中,要使商业银行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占据有利地位,必须结合商业银行自身在发展中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应商业银行发展的管理运营模式。会计运营模式作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运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会计运营模式管理,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服务质量,利用自身魅力对客户形成吸引力,为商业银行发展更多有效客户,可以为商业银行创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为商业银行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而使商业银行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发展现状
1.人员配置不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导致商业银行业务拓展迅速,业务量迅速增长,银行网点铺设速度过快,增加了会计运营人员补充的压力,导致很多工作难以开展,或开展质量比较低,部分银行网点会计业务人员的稳定性比较差,岗位频繁难以分工,岗位职责难以落实,造成会计运营工作质量差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由于银行网点铺设速度比较快,会计人员上岗仓促,未能进行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使得会计运营质量差,同时也为高质量的会计运营工作留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会计人员上岗之后,工作安排过于紧密,或会计人员自身对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没有形成强烈的认识,专业培训活动少,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这对会计运营工作的开展形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
2.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
商业银行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业务量也在不断增长,要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取得优势,就应该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控制机制不断优化自身的技术,但是,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控制机制仍然以传统机制为主,在管理模式上以制度和人员管理为主,风险控制手段比较落后,一旦员工不按照相关制度规范进行操作,就会对会计运营工作质量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作用。除此之外,传统风险控制模式主要是进行事后检查监督,只有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后才能发现问题,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补救措施,补救措施实施不及时就为会计运营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为避免会计人员违反职业操守造成财务风险,近几年商业银行在会计运营管理中推出了会计人员委派责任制,即上级部门可以凭借自己的职权委派会计负责人员,这种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务风险的发生。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会计运营工作质量的提高形成了阻碍作用,例如,责任委派制度只能从表面上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根本上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实制度的实施并不能实现解决问题的根本目标。
三、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发展趋势探讨
1.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
随着商业银行业务量和网点不断扩展,要保证商业银行服务质量优质,为银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不断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商业银行业务的连续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提供充分的保障。为了避免账务系统出现运转困难等问题造成严重的后果,可以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管理预警系统,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对风险进行预估,充分考虑可能引发风险事故的因素,结合这些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补救措施,在风险发生的时候,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补救,最大限度将风险降到最低,为商业银行的安全运营提供充分的保障。除此之外,我国大型国有银行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商业银行可以合理借鉴国有银行的风险控制机制,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能够为自身运营管理提供保证的风险控制机制,在会计运营工作中贯彻落实风险控制机制,为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充分的保障。
2.优化人员配置。
会计人员需要执业资格证,也需要工作实践经验,商业银行在进行人员筛选的时候,必须把握这几个要素,慎重筛选会计人员,并对通过筛选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岗前知识培训,在培训之后,进行专业知识考核,考核通过才能正式进入岗位,在进入岗位之后,也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业知识考核,使会计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可以在商业银行内部设置相应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绩效考核,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给予员工适当的奖励,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使员工能够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和社会效益,使商业银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取得竞争的优势,保证商业银行能够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客户作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础,要实现长远发展目标,就必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处理流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要会计运营工作质量,不断推进会计运营工作,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发现会计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为提升会计运营工作质量提供充分的保障。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使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就要从提升会计运营工作质量出发,为商业银行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充分的保障。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4
摘要:本文在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理财产品雷同、风险揭示不足、缺乏优秀的理财师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风险管理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据统计,20xx年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302只,外币理财产品发行了1760只,均远超过20xx年的水平,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20xx年上半年,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深幅回调,基金、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遭遇重创。尽管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4月份经历了较为严厉的“监管风暴”,但凭借其稳健、多样化等优势,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成为资本市场弱势下的资金避风港。银行理财产品在20xx年上半年取得快速发展,共有53家商业银行发行了2165款理财产品,其中40家中资银行发行了1780款产品,10家外资银行发行了385款产品。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业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受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的影响,人民币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断增加,达到60.8%,美元理财产品市场占比不断下降,为19.6%,其它币种的理财产品合计占比与美元产品相当。2.由于CPI居高不下、通胀压力加大、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受投资者青睐,6个月期以内产品市场占比55.9%,成为市场主流产品,尤其是稳健型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3.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不断升温,产品发行数与市场占比持续上升;而由于A股市场大幅调整,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在短暂延续了去年的辉煌之后出现大幅萎缩,到5、6月份几近消失。4.QDII理财产品遭遇资本市场风险,在指责声中艰难前行;结构型理财产品经历了年初的零收益事件之后,在第二季度逐步走出阴影。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外银行理财业务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差距甚远,存在不少问题。
(一)理财产品雷同,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名目众多,但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银行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一些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没有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没有应用科学合理的测算方法预测理财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
(二)专业人才缺乏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但是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优秀理财人员,一些理财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对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销售行为的不规范。
(三)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客户评估工作欠缺
一些商业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风险揭示不足,没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进行表达,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追求销售业绩。一些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偏好评估,或随意评估。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了并不适合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客户的损失。
(四)科技支撑力度不足
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迅技术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是理财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服务手段落后,通迅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科技化程度低,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在以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等简单工具为主,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更谈不上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
三、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路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一)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
随着社会不同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以及银行间竞争的加剧,要求商业银行不断推出有市场特色、有效益的新产品。商业银行应积极与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努力发展交叉性金融业务,不断推进产品整合、开发能力,加快个人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备的客户信息系统平台,细分客户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设计不同的理财产品与投资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求。
(二)个人理财服务的改进
个人理财服务的质量对理财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中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应以客户为中心,理财师要帮助客户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其它各方面的投资需求,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除此之外,理财师应定期访问客户,根据客户财务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商业银行应定期为客户寄送理财明细,便于客户随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可运用的资金、盈亏情况等,让客户感受到贴心的人性化服务。一旦成为银行的贵宾级客户,要能享受银行一些特别的优惠服务,比如房屋按揭优惠利率、信用卡消费打折、外汇兑换优惠等。
(三)建立完整的信息披露机制,完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宣传销售理财产品、投资及后续服务等环节应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向客户充分披露相关信息。监管部门应严格监管,要求理财人员在销售理财产品时要向投资者完整、准备、详尽地揭示每个产品内在的风险结构,让客户了解产品的操作方式和风险度。对那些在理财产品的宣传中没有进行充分、明确的风险提示的商业银行进行一定的处罚。
(四)增加科技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
各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计算机等设备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计算机网络、相关软件建设。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关键,要重视和培养理财业务的高素质人才,建立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银行要对现有个人理财业务从业人员加强培训,鼓励员工学习进修,提高员工的从业素质,培养一支专业的理财队伍。
参考文献
[1]喻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新趋势[J],中国金融,20xx(21)
[2]银监会,银监会通报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问题[EB/OL],
[3]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20xx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报告[EB/OL]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15
一、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全球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这是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阻止的趋势。在为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市场机遇的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冲击和挑战。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发展的对策,希望对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发展有所借鉴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发展对策探讨
1、健全金融营销相关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很多有关经济金融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一方面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确保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安全和有效,另一方面,也规范了银行的操作体系和规则,制约了银行运作中的违规操作和无序竞争,使得商业银行的发展逐渐走向合理化和规范化。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就是我国至今金融体系改革还不完善,金融营销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发展造成了阻碍。在我国《商业银行法》、《中央人民银行法》等一系列法律出台后,中央银行进一步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使得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上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商业银行的金融营销受到限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制约。为了商业银行可以更好的发展,应该给商业银行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政府应该放松对银行业的控制,减小政府对于市场的接入力度,同时给银行业适当的支持和援助。政府可以收集市场数据,建立金融行业数据库,对银行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引导。在引导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立法工作和监督设施,建立全面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等各个方面,建立全方位的商业银行金融法律监督制度。此外,还要协调好金融行业内部控制、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几个方面的.关系,帮助行业内部形成良好的自律系统和发展体系,为商业银行金融营销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律规范。
2、建立金融营销战略体系
服务行业的一贯宗旨就是“顾客就是上帝”,服务行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服务行业通常需要迎合市场需求,完善自我服务,满足顾客需要,谋求发展。对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采取金融营销管理手段是及其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从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角度而言,制定一套适合自己银行发展的金融营销手段是及其必要的,制定适合自己银行发展的金融营销手段,是金融营销的有效手段。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早已不同于曾经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只有通过自我营销,才可以促进是商业银行的发展。开展金融营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首先制定营销目标。金融营销策略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手段,实行市场本土化营销战略是商业银行开展金融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了解商业银行的重要战略任务,战略任务的制定关系到银行存在的意义和长期的发展。商业银行制定战略任务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市场定位和分析,市场定位关系到银行长期的经营方向和未来的发展速度。银行客户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但是各个银行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每个银行都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基于这个情况,银行需要根据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制定自己的客户群,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商业银行要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存在和发展,并占有一席之地,商业银行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固定自己的市场和发展方向。二、制定市场竞争战略。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服务项目,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和资源,制定适当的市场竞争战略。商业银行在竞争中主要体现为人才竞争、服务质量竞争、客户群体竞争和金融创新竞争。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善于选择人才,更要培养人才、合理运用人才,提高员工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充分挖掘潜在客户,留住已有客户,满足金融业内部激烈的市场竞争。
3、采取可行性的营销组合策略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势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面临复杂的问题和障碍,对银行的短期发展造成阻碍,随之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便应运而生。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建立产品创新机制、灵活定价和销售、分销渠道策略等几个方面制定可行性的营销组合策略。所谓营销组合就是指营销策略的相互结合,将简单的营销策略相互配合、适当分配,争取营销策略效果的最大化。目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应用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市场营销可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不断创新产品服务和电子支付科技,扩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是留住客户和发展客户的关键,商业银行金融营销推广的是服务,发展和留住客户的关键就在于服务的质量和价格。商业银行可以在适当的范围内是定合理的价格,发挥在价格上的优势,还可以采取各种促销手段,拓展并占有市场。分渠道销售是一种很适合当下多元化社会的销售渠道,商业银行金融营销发展主要分为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在这两种基本营销方式的基础上银行还要开发多种营销方式,将服务通过各种方式带给客户。
三、结语
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极其激烈的竞争,稍有不慎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全自我并谋求发展,商业银行必须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分析市场,采取多种有效营销组合策略,实现自身更大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