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爱心医疗服务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三下乡 医疗服务 社会实践 爱心 报告

管理员

摘要:

三下乡爱心医疗服务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  难忘的社会实践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实践报告吧。你知道写实践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下乡爱心医疗服务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

三下乡爱心医疗服务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

  难忘的社会实践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实践报告吧。你知道写实践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下乡爱心医疗服务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下乡爱心医疗服务社会实践报告1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省市县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我于今年8月初对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活动,我分别走访了金城镇及其周边的部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实地查看了“新农合”开展的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随机选择的100名农民患者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展态势良好

  1、我县今年参合情况良好。过去两年,农民参保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信任度增加,农民“参合”积极性大大提高,年共有87.6万参合农民,参合率为93.06%。上半年本级筹集资金876万元,补偿“参合”农民41.1万人次,医药费2480万元。

  2、我县“新农合”管理进一步规范。今年我县出台的《新农合实施细则》可行性较强,实行了“日均费用、例均费用、病床使用率”三项指标控制,并规范了医疗行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均实现了病人相关信息联网及网上审核报帐,不但提高了报帐效率,更体现了《新农合实施细则》中所包涵的公平、公正、高透明度的原则。

  3、农民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过去因为地方偏远,有病没时间看,以及生病没钱治而放弃治疗等死的现象在农民中屡见不鲜,现在“新农合”的实施让许多留守的'农民能就近看病、看得起病了,而补偿金在治疗结束就可以直接在当地兑现。3年为一周期的优惠常规健康体检,已于今年8月全面实施,这为疾病的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新农合”的实施让农民一方面打消了顾虑,另一方面开始重视自己的健康需求。

  4、促进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自身建设。随着近几年“新农合”的开展,各相关医疗机构为适应“新农合”的发展,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不断在努力提升和完善,这已逐步形成了医患双赢的良性循环。

  二、存在的问题

  1、“新农合”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根据“新农合”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14%的农民对参保的基本条件和怎样参保不了解,12%的参保人对报帐程序不了解,32%的参保人对报销范围不了解,29%的参保人对报销的起付费及比例不了解,17%的参保人所持《新农合证》上的个人信息与《户口簿》上不相符,这些不但影响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也给医患双方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

  2、部分乡卫生院医疗条件依然落后,部分偏远乡卫生院因为落后的工作条件和较差的待遇,依然是老的想走,新的不愿来,许多日常工作是一人承担多项事务,医疗水平的发展更无从谈起。

  3、为利益驱动,个别卫生院假挂床住院以及按病人门诊经费标准乱开药的情况依然存在。

  4、由于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留守人员稀少,大部分文化层次较低,这给“新农合”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新农合”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明白参保,安心治疗,关爱健康。

  2、严格规范工作流程,公开报销项目、比例,简化报帐程序,加强“新农合”资金管理的监督工作。

  3、《新农合证》的办理要严格查对并实行机打,防差错,以免给参保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偏远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及医务人员的待遇,有针对性地为偏远卫生院培养适用人才。

  三下乡爱心医疗服务社会实践报告2

  我是XX大学高职学院XX系的一名学生。XX年暑假期间,响应院团委号召,我来到了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保障部进行了一个月的实践学习。通过实践工作的锻炼,我不仅学习到了许多医疗器械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对我的职业目标有了初步的定位,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

  一、专业技术的学习

  我所学习的医疗器械直接服务于临床,应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学校两年多的学习中,我学到了许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这些知识使我对医疗器械有了大体的认识,学习到了部分医疗器械的工作原理和使用功能,比如x射线的影像成像、超声扫描等等,但是我没有直接参与医疗器械维修的经历。

  这次在医院实践学习就给了我一次亲自与医疗器械打交道的机会,刚到医院的第一天,我的第一项工作是去变态反应试验室用胶水粘试验设备,别看这工作简单,但师傅还是亲自指导和帮助我。接着我又和师傅去了ICU病房修理电子冰毯和呼吸机。在师傅修理的过程中我认真观看,不懂就问,一直到我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我学习的准则,当别人用另类的眼神看着我不断地不耻下问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我在学习知识,知识就是财富。

  在学习的过程中,师傅也教我自己去研究、去发现、去体会,师傅要求我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办公室每一天都会有护士送来有问题的小型设备,有一次师傅让我把监护仪打开,然后把电路板拿下来,这是我第一次维修监护仪,有一些摸不着头脑,师傅让我自己去琢磨,结果我把所有的螺丝都拧了下来,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之后师傅指导了我该怎样去做,他说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使我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十分的注重自己去研究,去发现,掌握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在快要离开医院的几天里,我自己还独立去病房修理了两次设备,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在这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

  二、确立了职业目标

  这次实践活动同时也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医疗器械行业的大环境,对未来就业时的职业定位也有了初步的想法,再加上老师的指导,这样可以避免我以后少走许多弯路,充分利用时间使自己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步。毕业生就业时,应尽量选择与自身专业相关的感兴趣的工作,通过这一个月的实践学习,我感觉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就是医疗器械产品的维修,但这也需要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掌握过硬的.技术。

  三、积累了社会经验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师傅教给我的不仅是技术,同时也教给我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东西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首先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医疗器械直接服务于临床,每一台设备的状态决定着能否应用于患者,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所以作为从业人员工作要及时,态度要认真,对患者负责,对医院负责。我想不仅仅在医院,任何一个岗位都应该格守职责,坚守岗位,这是工作对我们最起码的要求。其次,要会做人,会做事。单位是一个大家庭,自己做人做事要严格自律,品行要端正,同时,要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互相学习,乐于助人,勤奋工作,随叫随到,但做事也要有原则,而不绝对。再次,态度要乐观向上,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师傅每天的工作态度非常好,他每天都希望为医院挽回最大限度的损失,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以后也要这样做。

  暑期实践学习生活结束了,虽然我休息的时间并不多,但是我心里感觉很高兴、很幸福,因为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回到学校后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进步,拥有过人的本领,以求人生更加辉煌。

  三下乡爱心医疗服务社会实践报告3

  实践是一件很具意义的事情,在实践中能够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必须在实践中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尽管有时候会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根本用不上,但是,具备了知识也就等于具备了学习的能力,所以,我想实践的目的不在于通过结业考试,而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工作技能,换句话说,在学校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学习保证能够完成将来的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然而步出象牙塔步入社会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够以进入公司实践来作为缓冲,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过实践工作了解到工作的实际需要,使得学习的目的性更明确,得到的效果也相应的更学好。

  我实践的地方并不是和我的专业对口的报社或者是电台,而是医疗公司。今年放假的时候正好赶上“光明·微笑”工程的实施,这个工程是针对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的白内障手术,帮助贫困白内障患者重新恢复光明和微习笑。

  此次活动将按照“就近、就便、就亲”原则,要求一名卫生工作者至少选取一名白内障或唇腭裂患者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具体帮扶内容为“五个一”:一是深入帮扶对象家中,进行一次“光明·微笑”工程的免费政策宣传,主动发现白内障和唇腭裂患者;二是提供一系列服务,做好帮扶对象参加当地医疗机构组织的筛查和确诊,做好帮扶对象手术实施期间的跟踪服务,帮助解决家属陪护、术后康复等实际困难;三是至少做好一次帮扶对象术后回访,帮助指导其康复;四是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至少到帮扶对象家中送一次爱心,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五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至少帮助帮扶对象家庭解决一个健康或卫生服务方面的实际问题,办好一件实网事。

  由于我外公也是白内障患者,而且因为经济原因,一直没有去就医,现在开展“微笑·光明”这一活动,使得我的外公也有机会去做这个白内障手术,正因为这一一个特殊的原因我来到了医疗公司进行护理工作的实践。在医疗公司看到那么多的老人去做这样的手术,他们做这样手术原因很简单,“能看到脚下的路就好了,这样就不会摔倒了,不会拖累儿女们”一位83岁的`老人这样对我说。

  在医疗公司实践的那段时间真是感触良多,看到那么多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因为没有钱,而饱受黑暗的折磨,让他们的脸上失去了那丝微笑,两鬓的白发,额头上的皱纹,这些都是岁月走过的痕迹,岁月的沧桑消磨了那原来年轻的心。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虽然不是专业对口,但是这样的实践还是很有意义的。我知道了工作和学习的差别,这样的差别也让我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我们都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

  在实践中我们知道了工作和在学校学习完全是不一样的,在学校有老师,有作业,有考试,而在工作中完全要靠自己自主的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那些老员工会毫不吝啬的把他们多年的经验教授给你,让你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做起工作来就更顺手。

  虽然在学校也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但是还是没有工作中体现的那么明显,在工作中团队精神尤其重要。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曾对团队精神的能力要求有这样的观点: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个人要想成功及获得好的业绩,必须牢记一个规则:我们永远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团队利益之上,在团队工作中,会出现在自己的协助下同时也从中受益的情况,反过来看,自己本身受益其中,这是保证自己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学校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这个小的社会中我们也在学习着怎么样来为人处事,但是毕竟还是比较没有那么老道或者说是左右逢源。但是在社会中我们碰到的事情多了,次数多了,我们就能够很快学会怎么样来处理社会中的事情,就能够学会怎么样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下去。

  在实践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在实践中,要学会自主学习,要有团队精神,要懂得为人处事,要有积极学习的态度,要懂得礼貌对人。很多的东西在学校是学不到的,通过实践这一实践训练,我们才能更好的掌握经验,获得提高。

  虽然实践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情,有时候会感觉很累,累倒你会不想再回到实践的地方去,但是等你恢复过来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我今天又做了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疲惫被驱散了。

  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践中所学到的东西。这些将会使我终生受益的,期望我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下乡爱心医疗服务社会实践报告4

  经过一段时间社区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后,我们逐渐走入社区进行社区护理学的见习。第一次见习的内容是健康档案管理,地点在望月湖社区。望月湖社区的钟老师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望月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概况,并给我们介绍了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以及相关资料。在老师细致耐心的讲解介绍后,我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内容,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结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社区卫生服务即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对象是社区比较固定的人群和一部分流动人口,日常工作多是处理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指导及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社区医院注重更加注重的是预防疾病。因此,社区医生经常深入群众开展卫生普及的活动,使广大老百姓了解预防医学的意义,并使他们对社区中最普遍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预防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体来说,望月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个比较完善且预防保健工作做得十分到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比较注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服务中心大门前还有专人和设备为社区居民进行基本健康体检,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还有许多健康知识宣传单供居民取阅、学习。此外,服务中心的一生会定期开展针对社区不同人群的健康宣教讲座,如针对老年人的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等,并及时接收居民的反馈以不断改进与进步。

  此次见习的另一项内容还有健康档案管理。钟老师给简单地我们介绍了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与建立以及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并告诉我们如何通过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及时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每一位社区一生都需要根据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走访居民,进行家访以手机更多有关社区居民的健康信息,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以及对他们进行一些实时的健康指导。另外,老师也将纸质健康档案给我们传阅,让我们认识更深刻。

  这次见习使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内容、工作模式和运行方式有了一定了解,并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了新的理解,同时对健康档案有了更感性的认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间隙让我见到了与医院十分不同的另一种医疗模式,让我对社区医疗机构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社区护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下乡爱心医疗服务社会实践报告5

  提到农村的公共医疗保险,笔者马上想到了03年那场席卷中国大地至今仍阳人心有余悸的“非典”。当时笔者所在的村子和周围的村庄的村民自发组织起了巡逻队,在村口派差,严禁外来人员的流动,该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笔者就想,什么时候农村的公共医疗保险只有真正落实到了农民的利益,什么时候农村公共医疗保险才会真正为农民服务。

  在笔者的村子和周围的村子里,农村公共医疗体制改革在三四年前就已开始,改革即把原先的赤脚医生或村卫生室合并成一个大的医疗点,“原则上一村一室,坚决杜绝一村多室的现象。对乡镇卫生院所在的村、一个自然村划分成两个及以上行政村且其中一个行政村有卫生室的、一个自然村划分成两个及以上行政村,或与乡镇卫生院距离在1公里以内的村不设置卫生室。”“对暂时不愿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必须纳入区域卫生规划,村卫生室应当符合卫生室定点要求,乡村医生必须具有相应资格,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监督。”但问题随之而来,首先村卫生室的设置是否符合当地的区域卫生规划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改革后,新的卫生所一般设在较大的村子里,这就给其他村中的村名带来了不便,尤其是遇到突发情况,就凸现了新的体制的不方便之处。改革后的上班似的工作方式也使很多乡村医生感到不适应,此为其一;

  其二,“根据和等有关规定,不得未经批准随意变更执业场所。作为乡村医生,只能在批准的执业地点进行医疗服务,不得在自己家中或病人家中进行输液,即所谓的‘炕头行医’,即便是无偿服务,也不得违反规定。”这是在60、70年代乡村医生成为农村医疗卫生核心后,对原有的医疗体制的很大的冲击,原有的体制下,医生和村民由于同村的关系而具备天然的关系,改革后,这种关系被打破,虽然原有的体制的缺点很多,但改革后农民普遍不适应也突出了新医疗改革的难处;

  其三,随着农村经济和交通条件的发展,加之个别村子中空抬药价、售卖假药的现象严重,很多农民开始进程采购日常用品和办理入住院业务,从而绕开了农村公共医疗这一环节。

  这三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导致了村卫生室分分合合现象,从而也使农村医疗保险改革的路子显得更加曲折。

  关于农村的医疗保险事业,有的地方实行了村办医疗收费制度,即群众集体办卫生所,集体投资,独立核算,保本经营。在笔者看来,这属于在农村医疗保险改革中实现集体化的路子,笔者不是不赞成这条路子,只是表达一下个人的忧虑,笔者认为,集体投资似的医疗保险实施起来的难度较大,受农村经济能力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吃药打针很是属于个人的事情,在现有的条件下很难说服农民实行这种集体化的医疗保险方式,当然,在经济条件好、观念更新快的地区这种可能性会大一点。

  农村与城市——农村化城市与城市化农村——吞噬与反吞噬的链条

  关于城市化,相信谁都不可否认它无穷的力量,在农村,城市化的痕迹随着这几年的发展越来越明显:以白飘村为例,村内的.各条道路都已经硬化,村内也安上了路灯,此周围都出示林立的钻井台和发电厂,从反面来讲,白飘村中的树木几乎都已经被砍伐,虽然这不是城市化道路必须走的道路,但是却早已经成了城市化的一个负面的标志。

  中国未来的农村将怎么样?这可能是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因为农村是中国最薄弱的环节,农村在未来50年、100年的发展走向直接制约着中国的发展。笔者觉得建设农村化城市倒不失是一个好的捷径,虽然它与城市化农村只是词语顺序上的颠倒和组合,但是在城市化的本质上却有着天壤的区别。两院院士周干峙在一篇著作中分析指出,“目前市域范围内的农民大体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城市建设中已包进建成区的城中村;二是在市域范围内的乡村。这两种都是城市化最贴近转化的部分。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城中村大约占城市人口的10%左右,在市域内的农民约3亿左右。对这部分本来在城市门口的人,如果在规划发展时不予考虑,就会留下许多问题。农民出来打工,实际上是一种农民自发的城市化。打工仔一只脚在农村,一只脚进了城市,对城市化是巨大贡献,也是我国城市化的一大创举。”周院士的分析可谓精到,在笔者所在的白飘村,青年人的外流已经成了困扰村子的一大难题,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没有上完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人绝大多数都进城打工,只有在年假、十一才回到村里,本来就小的白飘村,现在户数越来越少,到了婚嫁年龄的男女几乎清一色的选择了留在城里,白飘村中的人口现在中年人口老年人口与儿童占着村中人口的很大一部分。农村孩子的“出走”与“回归”俨然开始困扰原先愁着走不出去的农村。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农村青年的婚姻状况:青年男子在城里工作稳定的,一般会在城里买楼房,另一些在村里盖房子的青年一一般是从事运输、水产养殖、规模动植物养殖的,很少有单纯在家务农的,那已经成了农村没出息的代名词。房子是农村娶媳妇必备的硬件,所以准备房子就成了农村青年男子婚前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通过这一代打工仔时代的国度,农村基本上在向着小城镇、城市的道路前进着。

  在农民富裕小康的目标中,笔者想提出一些小小的意见,我们的小康标准一致强调的是多少的人均gdp等,对精神方面提及的较少,而据笔者了解,在很多农村,人们并不是这么想,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不再种地才算是有了出路,换句话说,农民向往的是一种城市化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农民对教育的期望程度上,农民供子女上学,目的很明确,让孩子走出农村,不再干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几千年来的苦活儿,但是现在教育并没有直接将农民的这一目标实现,虽然教育的作用谁都不能忽视。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在农村还只是极少数人的梦想,据援引的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的文章说,在近几年的大学新生调查中,虽然农村出身的孩子的数量在上升着,但是总的比例却在下降,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注意,毕竟通过上学走出农村在城市定居也是城市化的一条道路,但却是一条高成本,回报价值存在很多变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