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三峡 教学设计

管理员

摘要:

三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峡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比较精要的描述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因此学习此文要让学生领会文中所描绘的三峡美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并基本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4、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教学重点

  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品味语言,反复朗读,基本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意。

  师生: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图片以及作者的概况。

  教师:制作幻灯片。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教学设计

  一、烘托气氛,导入新课

  大屏幕以长江为背景,反复播放《长江之歌》。

  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生回答)对,它就是《长江之歌》。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饿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我们就随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大屏幕出现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三峡的地理位置:(大屏幕显示地图)

  2、作者的情况:(大屏幕显示作者投降及有关资料。明确: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著《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三、反复朗读:

  1、教师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大屏幕显示相应的图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大屏幕显示生字。学生读出生字读音。

  4、学生齐读课文。

  四、学生自主探究,疏通课文。

  (大屏幕显示学法:1、自主探究。2、同伴互助。3、提出疑难)

  在学生基本疏通课文后,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试背课文

  学生在疏通的基础上再读课文,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预以提示,试背课文。

  过渡:课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六、研读与赏析

  1、课文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屏幕依次显示分析结果:

  雄壮美

  山——连绵不段,遮天避日(险峻美)

  夏:急、猛(奔放美)

  秀丽美

  水——春冬:绿、清(清悠美)

  秋:凄凉(凄婉美)

  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赞美和欣赏之情。

  小结: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

  七、拓展延伸

  1、《三峡》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游记散文,后者是诗歌,试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应的句子。

  大屏幕出示诗句,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A、朝辞白帝彩云间——有时朝发白帝。

  B、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C、两岸猿声啼不住——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轻舟已过万重山——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重岩叠障

  2、三峡工程正在建设中,有人认为这将会影响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写自己家乡的一处景色。

  作文题:家乡的___(翠竹、夜色、柿子等)

三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

  1、感情朗读,初步感受三峡的自然风光,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积累语言。

  设计指导思想:主体、开放、个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前准备:

  音乐渲染气氛。播放《三峡,我的家乡》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1、快乐地读课题。(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欢快的歌曲,《三峡,我的家乡》,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课文。

  2、了解课题。

  (1)猜一猜:你知道三峡在哪儿吗?三峡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2)出示示意图,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名字来历。

  长江三峡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所以称它为三峡。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设计意图:加强语文学科与音乐、常识等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通读

  假如,让你搭上作者的船去游览长江三峡,你会喜欢上那儿吗?为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读书。反馈,随机正音。板书:山奇水急船险神女峰的传说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大背景,尊重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三、读悟:

  (一)、(赏读山)

  1、神女峰只是长江三峡万重山中的其中一座,那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描写山这部分的内容。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三峡的好奇?在有关的词句上圈圈、划划、点点。反复地读,结合自己圈划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读读、说说、充分展开过程。教师参与其中帮助与引导,和学生共同学习。

  (1)重点交流,反复读悟:(读和说)

  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出示画面和文字)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出示画面和文字)

  (这三个有的可以怎样读啊?指生读---评价:为什么读的这么慢啊?还可以怎么读?为什么?)

  3、是啊,我们读书就得这样,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三峡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指生读。师生评议。

  4、听同学们读的那么有滋有味,我的嗓子又有点痒痒的了,我也来试试吧。不过,我可不用看书,请每位同学当评委。教师随着音乐范背第二节。

  5、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可配乐)

  (二)赏读水和船

  下面的水和船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选一段,像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圈圈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圈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反复读读,还可以试着背背。

  随机指导朗读。

  (1)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不由教师指定。

  (2)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不做过细的技巧指导。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展示,进一步加深感受。)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和充分的自主权;注重读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运用。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和主体的教学模式。

  游览到这儿,我们已经深深领略到了长江三峡的无限风光:山奇水急船好险,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出示句子并朗读)

  让我们也来深深地赞叹一声

  四、小结:

  是啊,美丽的景色总是让人神采飞扬,所以,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为三峡那壮丽的景色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前不久我们刚刚学过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一起来背背。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长江三峡美丽景色的赞美,抒发了自己欢快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1-5自然段。

  五、推荐一首词:

  忆三峡

  长江美,最美是三峡。

  山奇水急风光好,

  船行浪尖别样险。

  能不爱三峡?

  六、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中写山、水、船的其中一段。

  2、摘录课文中描写山、水、船的词句。

  3、用简笔画画一幅《百里三峡图》

  七、实践作业 。

  1、回家把你心中的三峡风光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搜集长江三峡的图片资料、神话故事或赞美三峡的歌曲,两周后在大阅读课上举行《话说三峡》主题活动。

三峡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

  2、 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

  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2、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⑴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⑵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⑶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⑸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⑺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⑻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

  3、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学生齐读)

  4、复习生字词,再次齐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本文的生字、读音。

  quēxiāngyǎnzhǔ

  阙处 襄陵 绝巘嘱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飞漱曦月 急湍

  xiàozhàng

  长啸重岩叠嶂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切实抓好基础。)

  5、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

  (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6、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7、教师点评:这几位同学描绘的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在山水)点出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8、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磅礴嶙峋峻峭突兀

  巍峨峥嵘连绵逶迤

  千山万壑峰回路转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深山幽谷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9、教师点评:我觉得是郦道元描绘的山美,他是针对山的高这个特点进行描绘,而你们还谈不上描绘,只是词语的堆砌,因为你们脑中并无一副完整的图画。现在,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小组竞争进行想象积累性的描绘)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

  10、这次是你描绘的水美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先看一下郦道元的水,万物因水而有灵性,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季节来写的。

  多媒体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淙淙涓涓汩汩

  奔腾咆哮澄清(澈)

  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万丈狂澜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飞瀑溅玉

  (注:此环节把文本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牵着他们带着好胜的心进入下一环节)

  11、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12、让我们再次欣赏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语言美。(学生齐读)

  13、多媒体欣赏图片:找出与之相符的诗句,体会文中简练的语言。

  ⑴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⑵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⑶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⑷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⑸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

  ⑹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注:此环节为课外拓展,在欣赏放松的同时积累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14、诗句再好,意境再美,终究是别人的,还好现在引用不用付专利。我们能否学着用优美简练的语言进行描绘。选定你想描绘的一副山水画,结合文中的句势,等下同学们一起对号入座,能对得上号,说明你观察仔细,对得上号,又能赢得同学的掌声的,证明你已学到本课的精髓了。

  (注:此环节为课内兼课外的习作,训练学生的观察、书面表达能力。)

  15、小结: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

  (注:在朗朗书声中结束本文的学习,意犹未尽。)

三峡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认识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感情。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朗读并背诵本文。

  4、通过对比认识多角度描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安排本文顺序的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与讨论分析相结合。

  教学时数:一课时

  电教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曾说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确,我们祖国的江山秀美壮丽,使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心动不已。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位于十大风景之首的三峡的优美风光吧。引出课题。

  一、范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字音、断句)

  二、分析课文。

  1、根据课文提示读全文。思考:每段所写内容及景物特点。

  讨论明确:

  1)内容:三峡形势,(总写)四季景色(分写)

  2)景物特点:三峡形势——连绵陡峭

  夏——水大流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凄清悲凉(见屏幕)

  2、根据图象介绍三峡景物,深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见屏幕)

  3、讨论:作者安排文章顺序的思路。明确:作者是根据三峡景物的特点来安排顺序的。三峡形势是两岸山岭绵延高峻,山高谷窄则流急,因此,第二段紧接着山高之后写水势——写夏季江大流急。与迅猛的夏天水势不同,春冬又是一番景象。春冬二季水势状况接近,故一并写。此时已非洪水滔滔,而是“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的美景。与冬春“清荣峻茂”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林寒涧肃”“凄清悲凉”的秋天。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颇见作者结构布局严谨有序的匠心。

  4、讨论:对比分析《三峡》与《雾中三峡》的异同。(见屏幕)

  5、看今日三峡工程建设录象,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小结:

  1、内容;

  2、景物特点;

  3、对比体会,多角度描写的`好处。

  四、作业:写短文:《美丽的怀柔》

  要求:

  1、抓住景物特点。

  2、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三峡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200多公里,河谷深切、两岸山峰秀丽、景点众多。尤其是中秋时节的三峡,愈发显出成熟、热烈抑或轻缓、安静的秋天的气息。你看,当秋色把橘柚树染成绿得发黑的颜色,累累的果实挂满枝头时,三峡便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作者从第2自然段开始,分别用5个自然段的篇幅向我们介绍不同时间段里三峡的景色特点。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非常明显,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每段首句做了提示。三峡之秋很美,描写三峡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的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准备:图片资料、课件

  备课人:初鹏

  备课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三、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六、指导写字:

  “累”字,上面的田字要写得扁些。

  “耀”字左边偏旁中的竖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昏”字上面的“氏字头”最后一笔“斜钩”要写得稍微长过下面的“日字底”的横折,这样显得美观。“

  驳”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步领略了三峡之秋的美丽,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进三峡,去感受三峡的壮观于独特。

  二、学习课文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在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画一画,说一说。

  (二)在不同时间里,三峡的景色有怎样的不同?自己读课文,将你最喜欢的语句读好,一会请你来讲一讲,三峡美在哪里?

  (三)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及时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体会感情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要读出喜悦之情。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要读得轻快一些。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朗读时要突出“翻滚、呼啸、奔流、热烈”等词语,有激情。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语速可以慢一些,温柔一些。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朗读时可以舒缓一些。

  三、教师总结:本文文质兼美。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抓住了景物特征,进行了动静、粗细、远近等多角度的具体描写,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立体的、生动的“三峡秋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三峡、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

  四、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积累好词好句,写在积累本上

  板书设计:三峡之秋

  时间特点景色

  早晨明丽(露水橘柚树)

  中午热烈阳光长江

  下午平静雾倒影

  夜宁静、朦胧月亮月光

三峡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

  使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长江三峡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倾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李白曾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那么现代作家刘白羽于1960年乘船游览长江三峡时又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这节课我们来赏析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峡》。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二、解题与作者:

  1、解题:

  (1)《长江三峡》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的《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

  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所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者将课文题目定为《长江三峡》。

  (2)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辞海》注解)

  2、作者: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朗读课文,范读课文

  点击字音:见思考与练习一

  瑰(guī)丽启碇(dìng)夔(kuí)州对峙(zhì)秭(zǐ)归万仞(rèn)崆(kōng)岭万壑(hè)汨(mì)罗美髯(rán)眺(tià0)望草坂(bǎn)绛(jiàng)紫停泊(bó)滟滪(yànyù)缥缈(piāomiǎo)婀娜(ēnuó)层峦叠嶂(zhàng)

  (二)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明确: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上午(十点,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2: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

  明确: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3:课文四个部分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作品依据“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引子,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2节):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3~5节):写穿过巫峡时所见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6~9节):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4: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明确: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5: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明确: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新世纪”,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新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四、小结作业

  识记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文本研读:

  1、读第一部分并分析:

  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提问: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统摄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通篇所写景物,全在这“雄伟”“瑰丽”四个字上。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2、第二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明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3、第三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4、第四部分分析: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滩、青滩、崆岭滩。

  泄滩:凶险在漩涡多。

  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

  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三、课文总结:

  1、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确: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2、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明确:(1)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

  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的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A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C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四、课堂训练:

  (一)阅读课文第2节,回答问题:

  1、瞿塘峡“像一道闸门”,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勾勒这种特点。

  明确:江随壁转

  2、第2节中写船进入瞿塘峡后的情景,作者先写“江随壁转”,再引述杜甫诗句和民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江随壁转”一词写出江流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先写“江随壁转”,勾画出瞿塘峡的概貌轮廓,让读者对瞿塘峡的景观有一个总的印象;接着引述杜甫的诗句和民谣,极言瞿塘峡的险恶;下面才接着对瞿塘峡展开正面描写。这样写,可让读者未见其形势,先闻其威名,有先声夺人之意。

  “江随壁转”一词写出了两岸高山夹峙,险峻陡峭,江流迂回曲折,夺路前进的特点。

  3、文中交代滟滪堆这黑色巨礁早已炸掉,既然如此,为什么“瞿塘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明确:滟滪堆这黑色巨礁虽已炸掉,但因为这段江流特别狭窄(“像一道闸门”)、曲折(“江随壁转”),水下还有其它暗礁,所以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4、文中“雷霆万钧”与“涛如雷鸣”可以调换吗?请简述理由。

  明确:“雷霆万钧”着重写水势,“涛如雷鸣”着重写水声,二者不可以调换。

  (二)阅读课文第8节,回答问题:

  1、文中“原来这就是王昭君诞生地香溪,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一句里“这”和“它”分别指代什么?

  明确:“这”指代一道河流。“它”指代香溪。

  2、“兵书宝剑峡”有哪两个特点?文中暗示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明确:一是“长”,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二是“窄”,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条窄巷”。

  3、本段的线索清晰,写了五处三峡的处所地点,请一一写出来。

  明确:秭归、泄滩、香溪、兵书宝剑峡、青滩

  4、段末“船上的同志”说的一番话,暗含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青滩地形复杂,需要当地人领航。

  五、课堂总结:

  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它不像一般山水游记写景物的“各自特点”,而是用审美的眼光,从美学的角度来写三峡的共同的美——雄伟而瑰丽,来写它的壮美与优美的映衬美,和谐美。从文中点出“壮观”、“壮美”看,作者突出三峡的壮美是明显的;从文中写“色彩”用墨如泼、写西陵峡以优美传说作替补看,作者强调三峡优美的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刚有柔,雄伟而瑰丽,这就是《长江三峡》的主旋律,只要把握住了这一主旋律,就能准确地欣赏这一曲歌颂祖国壮丽江山的交响乐章!

  六、布置作业:

  完成《优化方案》的有关练习

三峡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大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品味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加深对文言文的感悟,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想: 熟读——理解——翻译——背诵——积累;

  诗、画、文交互——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积淀情感。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齐背已经学过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诗歌写了那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这是哪里的风光?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引出《三峡》。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问:能够找出课文中与诗歌《早发白帝城》描写的相对应的内容吗?

  同学们自读课文,可以勾画语句,可以讨论交流。

  最后明确:

  的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诗歌的一、二、四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诗歌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相对应,都写连绵不断的猿鸣;

  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与诗歌第四句中的“万重山”相对应,都写三峡的崇山峻岭。

  三、结合注释,自己研读,落实字词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结束后,问:自学得怎么样呢?我们来一个有趣的检测好吗?。

  分成四组,每一组负责一段文字。先讨论,联想,商量景物及景物的特点,准备绘画。

  四、每一组抽一位同学代表,在黑板上绘出课文所描写的四幅图画

  不要求精细,只求能表现课文内容,特别是关键的句意。

  本小组同学要关注并提示。

  五、交叉检查

  1、读课文语句,看图画表现。如有遗漏,请上前添补修改。

  2、结合同学所绘图画,师生共同明确所描绘景物的特点:

  山: 两岸,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美。

  水: (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放美

  (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秀美

  (秋季)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哀转久绝——凄婉美

  六、离开课本,根据同学所绘四幅图画,回想并说出课文相应的语句

  同桌一组,看黑板上的四幅图画,试着忆读课文。交换进行。

  七、自己通读课文,加深对语句含义的理解,并勾画出还不能准确解释的字词句(为下节课质疑、翻译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回想上一节课的“诗”、“画”、“文”

  二、同学轮流口头翻译课文

  抽同学轮流进行,每人一句。实在不知怎么译的,可请同学帮忙。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加点)的含义与用法,强化识记积累。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略无(毫无)阙(通“缺”)处。重岩叠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隐天蔽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bēn,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御风,不以(认为,觉得)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急流的水)绿潭,回清倒影。绝巘(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冲刷)其间,清(江水清清)荣(树木苍郁)峻(山势险峻)茂(百草丰茂),良(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名词动用,降霜)旦,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教师口头翻译(速度稍慢),学生再次跟译,纠正自己的误解,落实句意

  翻译已经不存在问题的同学,则听老师的译句,回译成课文原句。(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的层次不同,要求也应该体现层次性。)

  在三峡的七百里地界中,江流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连一点儿缺断的地方也没有;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住天光日影,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就被阻绝了。有时皇帝有令必须急速传达,就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即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地,一日之内就到,即使是骑上快马驾起风来,也没有这样快。

  三峡之内,每到春、冬两季的时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打着回旋的清波,倒映在水中的山影,都十分壮观。江岸的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从高崖上垂挂下来,飞流冲荡在岩崖之间。江水清清,树木苍郁,山势险峻,百草丰茂,真是情趣无限。

  而每到雨后初晴或秋霜始降的早晨,三峡中又别是一番景象。树林和山涧现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又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叫,声音连续不断,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也不消失。所以当地打鱼的人的歌中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师生共同总结(填空的方式)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峡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之情,激发了自己 的感情。

  1、学生答后总结归纳:(不强调统一,语意相近即可。)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峡 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的景色,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之情,激发了自己 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的感情。

  2、追问:如何理解“精要”呢?

  进一步明确:

  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写;

  抓住不同的季节,动、静结合的写;

  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写。

  五、背诵课文

  同桌互相抽查。

  六、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郦道元、《水经注》、《水经》。

三峡教学设计8

  【创意说明】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利用丰富的“三峡”声像资料,形象直观地感受三峡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凋动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序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峡》这篇课文(展示课题)。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郦道元,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欣赏有关三峡图片,领略三峡壮丽景色。(感受瞿塘峡的雄伟险峻,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滩多水险。)

  本篇课文的学习分为四大板块进行:

  教学板块一:复习旧知,积累词汇

  1、 大屏幕投影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阙、嶂、曦、襄、溯、御、漱、涧、啸、属

  2、大屏幕投影 明确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半,不见曦月;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教学板块二:研读赏析,共同探究

  过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顺句子,体会文章的音乐之美。

  2、 共同探究: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

  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屏幕显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a.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写山,突出山高峡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连绵起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是从侧面映衬

三峡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感受三峡优美风光。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寻找三峡景物特点,并扩充景物画面。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一个地方被多次地写入到唐诗宋词中,它承载了中华几千年厚重的文化情怀。这个地方就是长江三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郦道元的《三峡》,从文字中领略三峡的独特风景。

  (二)识文

  1、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不懂的字音举手问老师。

  2、一个一个地读,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正确,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3、再次结合注释看课文,勾画重点字词,不懂的举手问老师。

  4、全班齐读,要求理解文意。

  (三)寻景

  1、教师背读课文,请同学在听的过程中默读全文,寻找文中三峡之景。

  2、文章哪句话写到了三峡的山水风光?这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句子里找答案)教师点评学生回答。

  3、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请同学示范。

  4、带领全班采用师生互答的方式齐读课文,再次体会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绘峡

  1、请同学们用优美的语言,将文中最喜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散文式的语言。

  2、教师点评并展示。

  3、总结本课所学,若还有时间就让学生在配乐声中带着对景物的感受齐读课文。

  (五)作业

  背诵全文。

三峡教学设计10

  一、课 题:

  人教版义务教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小学五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

  3、通过与他人合作,能够进行歌表演。

  三、教材分析: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为羽调式,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一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构成。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方法,节奏感很强,唱起来流畅上口。XX XX X X

  X X X 0 的节奏型基本上贯穿了全曲,情绪显得高昂有力。

  四、教学重点:

  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变换拍的准确掌握。

  2、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进行歌表演。

  六、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资料片、打击乐器。

  七、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峡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大江的名字是什么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长江呢?可你们知道文明于世的三峡工程是在哪里建设的吗?

  2、简介三峡及三峡工程的作用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是由巫峡、西陵峡和瞿塘峡组成的。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

  三峡工程能够改善航运、推动发展农村养殖业、发电、防洪、发展旅游业。

  (二)学唱歌曲

  1、导语

  三峡工程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你们想一想住在三峡附近的人们高兴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三峡的小朋友对三峡工程的热爱吧!

  2、听歌曲

  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听歌曲

  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向人们述说了什么?

  4、学唱歌曲

  (1)随师轻声的哼唱歌曲。(强调变换拍时值的准确掌握)

  (2)师生接龙唱歌曲。(师生相互交换)

  (3)学生随师的琴声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讨论用什么样的速度及情绪才能表现出三峡孩子对三峡的热爱呢?(速度:稍快,情绪:活泼欢快)

  (2)全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设计领唱与齐唱

  讨论怎样设计歌曲的领唱与齐唱,并演唱。

  (五)创编表演

  学生自主分组,进歌曲的创编表演。(伴奏组、演唱组、舞蹈组)

  (六)小结

  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吧!

三峡教学设计11

  ◆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

  (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

  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

  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

  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四、合作交流,质疑解答

  1.小组为单位,找出你不太理解得的问题,大家一起解决

  2.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色?

  师总结峡的特点:两山夹水的地方就是峡。(板书)

  3.那我们就先去看看三峡的山。有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写山的语句?其他同学请注意听,看看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山峡的不同景象。

  总结特点: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1.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4.站在美学的角度,同学们来总结一下三峡具有怎样的美?

  老师总结: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夏水:迅疾奔放美

  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秋:凄凉凄美

  5.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三峡进行赞美,并说出理由。

  6.找同学分析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渔者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用哀转久绝的猿声来侧面衬托三峡的凄凉与悲哀。)

  在三峡这篇课文中,作者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描写事物,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我们能借鉴什么?

  五、拓展延伸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

  以下这首诗表现了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开始兴建的漫长曲折历程及三峡工程给长江带来的巨大变化。

  三峡吟

  沈克昌

  探研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

  白帝彩云天已晓,长江三峡梦成真。

  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

  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预警放水”防空袭“蓄清排浑”库长存。

  生态环境可保护,多种源泉积资金。

  除害兴利振国威,脱贫致富得民心。

  环宇瞩目西江壁,华夏欢呼东风临,

  三峡工程利国利民,而宏大的工程建设也使其成为长江三峡旅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峡是我们民族古文化的繁衍之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还很多。如今:“高峡出平湖”的奇观的出现,中国人70年的梦想就要出现了,其经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它意味着三峡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面临着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

  请大家凭着对三峡的热爱和了解,思考一下,你将确立在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教师小结:

  你们关注三峡、研究的领域很广阔,三峡的文化的确很丰厚,同学们,随着你们走进三峡、研究三峡,美丽的三峡将在你们心中永恒。

  教学反思: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想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

三峡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位语言的精妙。

  3、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难点: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练习法、讨论法。

  运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硬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计算机。

  软件: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品读句段等,在朗读、练习、讨论中完成教学目标,加深文本印象。

  教学过程

  导入:(约3分钟)

  曾有一位有名的外国友人问余秋雨先生:中国哪一处景点最值得游览?余秋雨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三峡。同学们,三峡究竟有何魅力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郦道元的《三峡》探究一下。

  走近作者及作品(约2分钟) 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世称颂。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魅力,还要欣赏《三峡》语言的特色。

  学生齐读书下注解1,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约15分钟)

  1、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把自己把握不准的停顿在听老师读时做上批注。学生再自由读2遍,然后请一名同学展示一下,老师点评。

  2、通过小检测,查看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到位。

  (投影出示)准确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朗读并要求:正字音、准确停顿。

  6、译文: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重要的词作出批注,有疑问做出标记,

  7、准确完成翻译。

  让学生掌握朗读和课文翻译

  1、分段朗读,知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

  2、品位语言的精妙。

  3、背诵(约20分钟)

  1、评价学生朗读2、出示问题让学生作答。

  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3、提示学生从从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角度品味课文,学生完成后展示再作评讲。

  1、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春冬和秋景的句子。

  2、回答问题。

  3、让学生在书上批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

  4、背诵。

  5、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

  6、让学生更深刻掌握文本。

三峡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文章优美的句子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描写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三峡风光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板书:时间顺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情感乘着语言文字这艘小舟,去看看三峡美丽的景色吧!

  二、品读赏析。

  (一)、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你认为哪些景物的描写最美,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并美美的读出来。

  2、每个时间段的三峡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或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来说说。

  (二)、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对文章进行讲解。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感触和收获。谈谈你的感受吧!

  1、早晨

  (1)你来说说说早上三峡的特点?(板书:明丽)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个特点的?生读句子

  (3)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绿叶金实”吗?

  (4)谁能用自己的体会,把这种明丽的特色读出来?

  2、中午

  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部分的景物?

  (1)你能用书上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板书:热烈)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

  (3)出示改变了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变一变,还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吗?(不能)

  (4)、出示完整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对照两个句子看一看,为什么变一变就不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了呢?

  (关键词和比喻句,更能体会文章的感情,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5)、抽生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全体学生自由读文

  3、下午

  (1)展示图片,一边看一边思考着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下午)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雾)

  (2)、在这段中那些景物的描写很美呢?你来读一读。

  (雾美——青色、透明;长江美——明亮的带子,平静、轻缓)(板书)

  (3)、通过朗读比较中午和下午三峡的不同,板书下午三峡的不同的特点(平静)

  如果把中午的三峡比作充满活力的小伙子,那下午的三峡就是一位——羞涩文静的少女,如果说中午三峡的特点是热烈,那么下午三峡的特点就是——平静

  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一个读3自然段,一个读四自然,感受他们不同的特点。

  4、夜

  (1)请生谈夜的景物的美。

  拟人的作用,使三峡充满生机和灵性。

  为什么像惊醒了一般?(因为夜很静。)(板书)

  (2)关于夜晚,谁还有补充?

  读一读月出的景色。

  (3)、三峡的景物到底独特在哪儿?

  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师:因为山是墨一般的黑,所以月光才显得特别的皎洁(课文用“清冽”一词描写月光);因为山高、峡谷深,所以才会像瀑布那样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那样直挂下来。

  (4)、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展现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句子(自己读、推荐读)

  5、就像一道道瀑布领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多么神奇美妙的三峡秋天的月色啊!

  6、点明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ppt出示)

  正因为它是中秋,所以: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引读)

  最后一段和第一自然有什么关系吗?(前后照应)

  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写作中能借鉴,为己所用。

  三、读美文。

  在这美丽浪漫的秋天,作家方纪带我们游览了美丽的三峡,你最喜欢什么时间的三峡?你能读读吗?

  1、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抽读。

  看来同学们对三峡的美感受都很深,纵然我们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对三峡的赞美。课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四、赞美景。(随机掌握)

  师:课文学完了,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发言的同学,可以先讲。

  生一:我感到三峡太美了,长大了一定要去看看。

  师:不必等长大,假期有机会就可以去。

  生二:我觉得作者写的这篇课文很好,很有特色,很吸引人。

  阅读丁丁东东的视角,根据自己上课时的独特体验和收获写下“我的视角”。

  五、回顾总结。

  三峡成熟的美在作者笔下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赞叹不已。作者把三峡描写的这么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了一些写作上的方法。

  1、作者描绘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指板书)早上,……。三峡的早中晚各有不同的美,那么,《三峡之秋》整体上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气息呢?(成熟的气息)

  2、此之,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

  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学习这种写作方法,为自己的文章添色!

  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描述三峡两岸风光的古诗中结束这次三峡之旅吧!全班齐诵:《早发白帝城》。

  六、写美景。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作家方纪笔下的三峡,希望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善于观察和积累,书写自然之美。

  现在正是秋季,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秋天银杏叶和枫叶的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借鉴本课的写法,完成“小练笔”。(模仿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题目自拟。)

三峡教学设计14

  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

  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

  2、教学设想:

  文言文教学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语言精炼,意境优美,犹如诗词一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诗词来学因此,教学本文,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外,重要的是,在品读和赏析中了解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体会作品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

  3、教学方法:

  ①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②加强对文章的朗读、欣赏、体味

  4、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并结合课本注解,了解课文大意,并划出难以理解的词句

  ②要求学生在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地理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等等),并将搜集到的资料提供给老师,由教师选择应用于备课之中

  ③教师利用远程教育网络下载相关图片、视频文件、文字材料,以制作课件、编辑拓展阅读训练题目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伴随着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一组与“三峡”有关的图片:自然风景图片、三峡工程图片、各种字体写成的《早发白帝城》书法作品)

  师伴随变换的画面解说:长江孕育了中华丰厚的文化,而长江上的三峡,则以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文人画家无尽的灵感和情思,从而创作了无数不朽的艺术作品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的一篇文学作品——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

  (多媒体显示课题)

  二、了解相关资料

  (多媒体显示下列互联网搜索到的材料)

  1、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2、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

  3、《水经注》:郦道元收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并结合自己的游历见闻为《水经》(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非常简略)作的注释该书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多媒体播放配乐配图的课文朗读)

  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在听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内容美

  2、教师提示生字的读音和句子朗读的节奏,学生再进行朗读体会

  3、教师提示本课需重点掌握的字词(多媒体显示下列内容)

  l生字:阙(quē)嶂(zhàng)曦(xī)巘(yǎn)属(zhǔ)引哀转(zhuǎn)

  l通假字: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l一词多义:自三峡三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l重点实词:沿溯阻绝乘奔御风哀转久绝素湍绿潭

  四、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六)课文内容结构分析:

  教师提示:课文五个段落,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来表现三峡的优美壮丽景色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①第一段围绕“山”来写景,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②后四段以“水”为核心来写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各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师生总结(多媒体显示板书)

  中心景物景物特点

  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夏——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水春冬——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2、品析美景,领会美情:

  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例句,用“三峡的美,你看,”的形式说一句话

  (多媒体展示例句: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多媒体出示板书)

  三峡的山:雄壮美

  三峡的夏水:奔放美

  三峡的春冬之水:秀丽美

  三峡的秋水:凄婉美

  学生带着感情齐读课文,努力读出课文中蕴含的“美”来

  五、拓展阅读和训练

  1、师:“三峡”以其优美的景色,成为众多文人吟咏歌颂的对象,课前我们展示的书法作品——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也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诗歌的内容与本课对三峡的描写也有相应照的地方

  让学生齐声背诵《早发白帝城》(多媒体同时展示诗歌的内容)

  (七)分发“同类文拓展阅读”材料(附后),学生通过自主、互助的方式完成

  六、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再搜集其他三峡图片、写三峡风光的诗句、与三峡有关的传说等,对其中的文字材料进行专题摘抄

三峡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对照注解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积累一些文言知识,包括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能力目标

  1、通过文言知识积累,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难点】

  通过品析语句领悟三峡的雄壮美、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并且能用语言把美描述出来。能够掌握一些描写景物的技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训练朗读,积累文言知识,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理解能力。

  一、导入:

  二、读一读,读通文意

  1、初读:生速读课文,理出课文生字,借助工具书解决。师检查字音。

  2、顺读:根据学生读课文出现的节奏问题,老师加以指导。解决学生朗读出现的问题。

  3、默读: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意。

  4、赛读:男女生比赛朗读,加深理解。

  5、齐读:理清内容。

  三、作业

  1、整理文言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文章美点,探究文章写作技巧,学以致用。

  一、导入

  以“三峡”视频导入新课。

  二、说一说,说出美点。

  1、你能用“三峡的________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吗?

  学生思考,然后发言。

  如:三峡的山美,美在雄壮,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悬崖,层层峭壁,遮蔽了天空,挡住了阳光。

  ……

  教师点评小结。

  2、播放三峡图片,再次感受三峡的美。

  三、品一品,品出技法。

  三峡的这些美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将它们表现出来的呢?如:

  文章句式美。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运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收放自如,很有节奏感。

  文章修辞美、文章妙在语言精练……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小结。

  四、小结

  本文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五、绘一绘,绘三峡美景

  语文活动设计:我是三峡小导游

  1、活动要求:人人都是小导游,紧扣课文内容,适当选择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或学过的有关诗文,发挥想象写一段情文并茂的导游词。

  导游词设计范例:(多媒体视频出示)

  2、学生交流,进行小组间合作。

  3、交流反馈。

  六、作业

  1、根据课堂活动整理导游词。

  2、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技法写一段文字描述家乡的山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