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设计,欢迎大家……
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课件(或挂图)、各种钟表,钟面模型,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在电视上看过火箭发射卫星吗?发射前要怎样?
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二、自主探索,学习1分=60秒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2.学习1分=60秒。
教师演示钟表模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
学生演示学具,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三、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六十下,即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钟。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同学们自己数自己的脉搏。
教师出口算题30个题,看学生能做多少。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的工具。
师:有兴趣的同学再去找一些资料,下次开一个新闻发布会。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后,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反馈。
师:你估计得怎样?大家回去在生活中好好地验证一下时间,也可以请亲戚朋友帮忙。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由于“时分秒”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四是学生不仅要独立探索,还要有合作交流。
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信息窗。
【教材分析】
实际生活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初步掌握这些时间单位间进率。使学生学会看钟面,能准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并能说出简单的经过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但时间较长,应充分做好铺垫,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分,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让学生经历1时、1分的时间,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会看钟表,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3、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指导理念】
重点:使学生学会看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并初步掌握他们的进率。形成时、分的时间观念。
难点: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的认识方法,形成时、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
钟面模型、幻灯片
【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元旦联欢晚会是大家最喜欢的活动,让我们一起看看希望小学二年级怎样庆祝元旦的吧!
出示信息窗一:你都看见了什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具体的认识几时几分吧,(板书课题),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准确的播出时刻。
【设计意图】
动机是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动机一旦产生,就会由这种动机引发出一种强烈的行为倾向。上课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设境激情,以情导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观察、认识钟面。
谈话: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钟面,你都发现了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面的小朋友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设计意图】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决不代替。所以在观察钟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借助手中学具表,对其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有顺序地说出来,达到了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2、认识时、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谈话: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走3个小格呢?5小格呢?
游戏:看谁反应快!看看分针走了几分钟。(出示课件,分针走5分,7分,15分,30分,33分,45分,55分,60分)
提问:分针从12回到12,走一圈是多少分钟?(板书60分)
谈话:刚才我们看了分针走一圈走了60分,那分针走的时候时针走不走?时针怎么走呢?请小朋友在钟面上先任意拨出一个整时,然后让分针走一圈,看一看时针怎么走的?从几走到几?
学生汇报交流:分针走一圈,时针从几走到几。
小结:只要分针走一圈,时针不管从几走到几,都是走了一个大格。
提问:时针走一大格是多长时间?(板书1小时)
小结:分针走一圈是60分,同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所以1小时=60分(让学生多读两遍)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大屏幕的演示。(课件演示:开始时刻是12时,然后时针和分针同时出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到1,是1时。)
3、学写时刻
第一个节目是什么时刻开始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试着拨一拨,并把时刻写下来,教师相机教授:8时31分可以写成8:31
【设计意图】
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自己独立地探索知识,在操作中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行情况,进而得出了1时=60分的关系,这样学生自己探索学会知识,牢固扎实。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4、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你能写出联欢会开始的时刻吗?它与第一个节目开始的时刻小差几分钟?听一分钟的音乐
刚才我们观察了钟面,认识了时和分的关系,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听一分钟的音乐,你来感受一下一分钟有多长?(播放音乐)
提问:你感觉一分钟怎么样?
(学生可能回答:一分钟很短;一分钟很快)
谈话:其实一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现在老师再给你一分钟的时间,你可以做口算,写字或者背古诗,我们来试试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
学生体验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
汇报交流:一分钟做口算的做了几道?写字写了几个?古诗背了几首?谈话:老师这还收集了一些一分钟能做事情的资料,一起读一读。(课件展示资料:生产线上一分钟生产可口可乐2185瓶等。)
小结:一分钟能做这么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做个珍惜时间的人。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实际长短,设计一些来自学生身边、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短,同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老师出示的信息更能触动学生,使学生知道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一分钟能做很多事情,让学生深入体会时间的重要性。
5、认识几时几分。
(1)正确拨出8时31分这个时刻。
谈话:刚才我们具体地认识了几分,体验了一分钟的长短,现在你能准确地拨出指挥员宣布发射成功的时刻8时31分了吧。试一试。
学生拨完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拨的。
小结:拨8时31分,要先拨出8时,然后让分针走31个小格,这就是8时31分。
提问:再来看看这个时刻,谁能说说8时31分时,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里?学生可能回答:时针过了8,还不到9,所以是8时多;分针走到6是30分,再走1个小格就是31分。
小结:我们在认时刻的时候,要先看时针,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多多少呢要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谈话:8时31分除了这种文字表示法外,我们还可以这样表示8:31,用两个小圆点把时和分隔开,这个时刻也读作8时31分。
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时刻的方法?
(2)试一试:。
谈话:你能用刚才学的方法读出下面这个时刻吗?(课件出示:10时45分)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
学习认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两个层次进行教学,分散难点,减缓难度。首先重点解决看几时多这一层,再解决多了多少分这一层,最后学生很自然地归纳出看几时几分的方法。这样教学,不但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目标性、结构性和科学性。
6、体会一小时有多长
刚才我们具体的认识了几分,体验了一分钟的长短,请你写出第7个节目和第20个节目开始的时刻,并拨出来。学生拨完展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节目之间相差多少时间,并说一说一小时有多长。
【设计意图】
数学教学时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验一小时的实际长短,实际一些来自学生身边、学生关兴趣的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一小时的长度那,同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教育。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认时刻
(自主练习题第1题)2人为一组,自由练习。
2、拨一拨
谈话:寝播出下面钟面上的不同时刻,并写出下面的时刻。(课件出示钟面)
三上数学《时分秒》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同时,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良好的情感因素。】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简单的一问,既拉近师生的距离,又初步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从而真正意义做到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人为本。】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观察钟面,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分和秒之间的关系,理解1分=60秒。】
(4)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设计意图:了解秒表、电子表以及计时方法,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数学学习的生活价值。】
(5)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观察、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和1分钟的时间概念,同时渗透惜时的思品教育。】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
《时间的计算》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判断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不断地追问,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断地复述思维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过程具体化,形成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时间计算
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课件出示:
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
6.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
7.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8.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9.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唤醒学生对经过时间计算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三、巩固新知
1.填一填。
2.做一做,引导: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利用的信息有哪些?哪些信息是多余信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9:00怎么减8:40呢?9时相当于8时几分?8时60分减8时40分你会计算吗?结果正确吗?答语写完整了吗?
3.课本第7页第8题。
4.课本第8页第9题。
“晚点”是什么意思?这题怎么解决?你是怎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梯度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单位换算和时间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简单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同时获得新发现: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终点时间。】
四、课堂总结
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今天是怎样学习新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