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范文(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范文(精选11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 1
教学目标:
以教师节为契机,深化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同时,学生以自己最熟悉的老师为对象,通过记忆画的形式完成“老师您好”的命题画。
教学重点:
学会找到熟悉人物的特点,画一张半身人物像。
教学难点:
能掌握某一位老师的长相特征并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任何一种作画工具、白纸、课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个什么节日吗?
2、中国有一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如果大家还不能太理解,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给大家听。
老师讲述_与自己恩师的故事。
3、你们每个人的生命中至少有12年的时光是在学校,老师成了与你相处最多,最熟悉的人。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呢?
4、学生自由回答,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进一步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5、教师节快到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情呢?
(1)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的想法真多,老师这里就有一位可爱的同学送给了我一份教师节的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课件出示:学生画的老师画像。
6、今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画笔将心中最敬爱的老师画下来,好不好?
7、板书课题。
二、体验、探索:
1、能不能向其他同学描述一下你喜欢的老师的样子?说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
学生自由描述,老师加以引导。
2、现在你能不能用最快的速度勾画出自己心目中老师的形象?
(1)学生尝试作画。
(2)老师选择几幅作品到讲台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3)为什么他们画得不那么好呢?
3、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难题。
课件出示:不同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自己学校老师的画像。
看看这些同学画的老师画像,你能猜到他们画的都是哪些老师吗?
学生自由分析,找到最突出的特点,老师加以引导。
4、现在再来想一想你最喜欢的老师的特征,现在你可以找到了吗?
5、课件出示:欣赏不同的学生作品,老师在色彩、服装、背景上稍加指点。
三、学生创作。
四、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点评,总结下课。
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贺卡的有关知识,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贺卡制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创造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养成尊师重教的优良品格,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难重点
1、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卡片的.形象思考与设计构成
教学准备
1、课前设置:在授课前,将多媒体教室的课桌布置为六个方块,每方块六个课桌。
2、彩纸、双面胶、剪刀、胶棒、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课件片头文字,图片唤起学生对教师节的记忆。
2、尊师重教风尚——自己表达对教师感激之情的方式(学生从信封袋中拿出祝词,表述)
3、揭示课题:尊师卡片(板书)
二、认识体验
1、拆分卡片:教师出示尊师卡片,让学生拆分卡片。说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2、教师总结尊师卡片的构成:衬底、形象、文字。(板书)
3、师生一起寻找卡片形象设计的规律。
三、寻找形象
1、思考“祝老师笑口常开”的祝词,演示形象设计方法。
2、分析“鲜花送给您”演示形象思考方法。
3、学生分析自己手中的祝词(师生合作)。
四、组合构成
1、演示“祝老师笑口常开”“鲜花送给您”两句祝词的形象组合办法
2、揭示步骤:画、剪、贴、写(板书)
五、欣赏卡片
1、引导逐一欣赏卡片,了解卡片的各种造型。
2、强调选择位置,用笔书写卡片祝词
六、作业
1、要求
(1)造型大胆(2)书写工整(3)完整美观
2、巡回指导
六、评讲
评价不能局限于绘画或制作表现的异样,更重要是通过评价继续构建师生友谊之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 3
教学要求:
1、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尊师之情。
2、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选择一定的表现形式。
3、正确区别老师与学生之间外在的形象特征、神态。
教学重点:
表现学生在教师节中向老师献礼的场面和情意。
教学难点:
把握师生的形象特征与神态;主题明确,画面内容感人。
教学准备:
彩笔或水粉水彩画工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巡视纪律与画具准备情况。
2、谈话导入
九月份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日,那会是哪个节日呢?(教师节)
为什么要有个教师节?
二、说一说
1、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同学们想一想,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老师对你的关心和爱呢?
2、你想怎样来表达你心中的这份感谢之情呢?
教师启发学生,亲手做一件小礼物|:设计一个特别的贺卡、做一件手工艺品等等。
在这节美术课里,我们要用手中的五彩笔来描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爱之情。
三、想一想:怎样画?
1、构思。画面内容:人物(学生与老师的'区别有哪些?)、场景
2、作品表现形式:彩色笔、蜡笔、水粉水彩画、国画、钢笔线描等。
构图要饱满,有主次之分。
思考:可不可以借鉴一些画家的作画风格?
4、创作
四、欣赏教材图片
1、作者是怎样画出对老师的爱?
2、他们画出了老师的形象特征吗?
3、如何表现场景?
五、作业与作业展示、讲评
六、小结下课。
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 4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来应聘小学美术老师的##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风筝》。(转身板书写课题)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的说课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部分。下面我先说说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说教材
《风筝》是湘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4课的设计基础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艺术实践活动。本课主要通过对各式各样风筝的观察以及分析,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特点与制作方法。在设计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本节课运用到之前课程学习的绘画知识以及色彩知识,同时又为接下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创新意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根据对教材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传统风筝的相关知识与制作方法,并能运用扎、糊、栓等方法制作一个风筝。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以及动手设计练习,感受材料的特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
3.养成用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
依据以上对于教材内容与作用的分析以及对于教材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传统简易风筝的制作方法。
难点:制作一个造型独特、色彩奇丽的民间风筝。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设计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本课能够帮助引导学生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美术课程应突出审美性和趣味性。选择好的教学方法能使美术教学事半功倍,本节课我将充分利用呈示法、讲授法,配合联系诗文的形式,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采用与之相对应的学法,观察法、练习法,辅之以交流讨论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自主、开放、有活力”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新颖的泥名片》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学生初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2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体会制作泥名片的意义,形成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泥名片,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是:
1、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学会交往。
教学难点是: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2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学生自我介绍。
2、引出课题。
3、教师出示自己的泥名片,感受泥名片的新颖之处,欣赏名片。
4、出示课题。
(二)、欣赏分析。
1、通过分析老师的名片,了解名片的组成部分。
2、了解更多的名片造型,开阔学生眼界。
(1)欣赏名片,总结特点。
(2)放手讨论探究,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并自己解决。掌握制作方法。引导学生解决:
a 、这些名片是用什么来装饰的?装饰的方法除了用橡皮泥粘,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借助哪些工具?(还可以用压、印的方式,寻找身边的工具,请学生示范)
b、底板的形状可以怎样做?不同颜色的底板是怎样做的?(教师发给学生各种形状的卡纸底板,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底板进行制作。同时示范在卡纸底板上制作泥底板的过程,可采用搓、压等方式。)
c、名字用什么方式来制作?应注意什么?(不要太粗了)
d、制作步骤:底板——名字——装饰。
e、注意色彩的搭配。
(三)小结:
这些同学的泥名片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图案丰富,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展示。
1、师:你学会了自己设计名片,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也可以让自己认识新朋友。(请学生拿着自己的名片来介绍)
2、活动:找朋友。
师:在找朋友的活动中你欣赏了很多新颖的名片,你最喜欢谁的?说说他的名片好在哪里?
3、总结:同学们的名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色彩,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我们生活中还有很的美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泥名片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板书设计:
(课件)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三部分:课题新颖的泥名片基本特征示意图和展示区。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教材是沟通和学生桥梁,因此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9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主要通过欣赏和学习彩墨画,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彩墨画的特点,并感受体验墨色、用笔的技巧及其破墨、泼墨、墨色相融等技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表现方法的同时在创作时不受表现方法、技法的限制,大胆的将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来,提高中国画绘画能力。
二、说学情
这节课要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而且对于中国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笔墨纸及其中锋、侧锋基本的中国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技法尚不熟知,所以本课是让学生在尝试中感受彩墨与宣纸的特性,通过笔墨感受、想象创造实施教学,以此来触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使他们不受制约的想象在思维里喷涌而出。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彩墨画的特点,感受画家笔下的笔墨之美。
2.掌握墨色干湿浓淡、运笔轻重缓急等笔墨技巧,创作一幅富有情趣的作品,提高创作能力。
3.提高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探究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课程有的放矢,我设置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彩墨画浓淡干湿变化以及干笔皴擦、晕染等技法。
难点:能够把握笔、墨、水、色的技巧并创作一幅富有情趣的作品。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示范法、讨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中国画工具、绘画作品等。
七、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牧笛》《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等视频片段,并提出问题:“动画中的画面使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你有没有见过这种绘画技法”?
引导学生得出彩墨画,从而自然而言的引入课题。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来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课程中。
活动二:欣赏作品,描述分析
首先,设置疑问“说到彩墨画,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思考。紧接着多媒体展示《红荷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在笔墨上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我进而总结出彩墨画墨色变化丰富,有浓淡干湿的变化。对于用笔的技巧,学生无法思考得出,我会适时引导,从而总结出运笔有轻重缓急的变化。
紧接着引导学生作品中墨与色的交融变化,从而提出问题:怎样画出不同的墨色效果?墨与色是如何相融的?对于这第二个问题学生很难给出正确的回答,我会适时的总结并讲授破墨法。
接下来,我将展示《无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两件作品笔墨上的特点及其产生的效果。学生之间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大胆发言。我进行补充总结并讲解泼墨法。
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欣赏水墨画作品,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一环节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集声、形、色为一体,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便于理解知识。
活动三:大胆尝试,示范讲解
设置“试一试”的活动,请学生以美术小组为单位,尝试在宣纸上画一画看看画家是如何来表现的?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表现多变的效果?鼓励学生运用大胆尝试,而后我会针对干笔皴擦、破墨法、泼墨法等技巧进行示范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笔墨技巧。为了更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将展示《绿殇》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其技巧,进而分发明矾、盐、洗衣粉等,引导学生动手尝试,从而拓宽创作技巧。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活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了其创新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四: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所以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堂活动:体验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画一张有生活情趣的彩墨作品。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会从水分、墨色变化等方面进行辅导。在大部分学生已经创作完成的情况下,我会请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组成写意彩墨展,并从笔、墨、色、水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在此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五: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并且引导学生再次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课后运用彩墨的方式抒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传统艺术来表现五彩生活。
八、说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 7
一、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特意做了如下准备:形式各样的铅笔、设计家作品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等。
二、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在进入新课讲授之前,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造型各异的椅子组成的一组图片,利用直观演示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这些椅子和我们平时坐的椅子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设计感强、造型新奇、制作材料各式各样、能满足不同人的需要。设计充满着我们生活,今天我们一起变身设计师,踏上设计的旅程!从而导入课题——《设计与生活》。
环节二:直观感知
导入之后,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将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丹麦设计师克里斯汀﹒维德尔作品图片《可调节儿童椅》,并提出问题:什么是设计?这个儿童椅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的学生可能会先说设计的概念,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儿童椅的造型特点及设计意图。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在了解设计概念基础上,更深入的学习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环节三:具体分析
首先,我会播放一组形态各异的铅笔图片,并提出提问:相信大家都用过这些铅笔,谁能试着分析铅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会从形态、功能、材料、色彩等方面分析。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其次,我会继续以铅笔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铅笔为什么要发生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学生可能从用途、特点、生活等方面回答,比如:铅笔头添加橡皮,方便涂改;自动笔的特点是方便。通过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紧接着我会继续提出问题:大屏幕中这款旅行用品组合套装,是怎么解决旅行中携带洗漱用品问题的?这样的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会从造型和结构设计上回答,并且总结出设计是通过设计功能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这样的设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方便实用,操作简单。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并为接下来的创作做铺垫。
最后我会根据刚才所学,进行讲解设计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设计就来源于生活,人们为了生存与生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需求是设计的源泉,设计正是通过设计功能来满足人们的需求。简单的讲解,会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设计,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接着我会提出问题:那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一个好的设计,它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结合教材提供的资料回答,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生活服务,为人服务的,人类通过设计活动创造或改变事物,实现为其所用的价值和目标。而一个好的设计主要从两方面判断: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只有将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高度统一,才能成就好的设计作品。目的是为了接下来的自主创作做铺垫。
环节四:拓展阶段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观看书包发展历程的视频及设计步骤后,以“灯”为主题,进行设计创作;在此环节我将巡视指导,练习之后,我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点评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优秀作品给予表扬,普通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环节五:总结作业
课程最后带领学生一起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通过对创作思路的整理,解决教学难点,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为学生建立创作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养成创新的好习惯。课程结束后我将引导学生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生活设计作品图片,并附上简要的创意说明。
三、说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 8
今天我的说课的题目是《喜怒哀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喜怒哀乐》选自人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艺术实践活动。可以与本册教材中的《夸张的脸》等课程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理解线条、形状等基本造型元素。本课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同表情的突出特点,重在掌握对人物表情的细致刻画、并通过绘画实践来进行表现。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内容与意义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了解人物常见的喜、怒、哀、乐四类表情,观察不同表情的五官变化,掌握不同表情的表现方法,学习用线描的方式勾画人物特征。
2.体会不同情绪变化的五官变化,运用线描的方式创作一幅表情生动的人物头像。
3.提高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增强学生对于表情特征的感知,养成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本着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学生学习基础情况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不同表情特征以及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如何创作出一幅造型准确,表情生动、富有感染力的绘画作品。
二、说学情
在新的课程改革后,树立了新的课程理念,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教材有充分深入的了解,还要对学生有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设计前,进行学期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对美术的造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思维活跃、愉悦性强,但是对人物造型表现能力还有待提高和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与分析,并予以相应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
三、说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确立了本课程的教法以实践演示法为主,以欣赏观察为辅,既能体现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根据新课标的.理解,本堂课我制定了以下学习方法,采用合作探究与图片对比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所在,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在课堂的开始,采用《欢乐无限多》的表情游戏导入今天的课题。以四人为小组,采取竞猜的形式进行游戏竞赛。以游戏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的气氛。游戏导入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使他们快速到课堂上来,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
(二)讲授新知、增强理解
1.观察人物表情图片、分析表情变化
展示不同表情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对人物表情与神态特点进行细致地观察与分析,达到对人物表情特点的认知与了解,为接下来绘画实践打下基础。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观察与分析,了解人物表情特点,深入分析喜(眉毛、眼睛、嘴角上扬)、怒(眉头紧锁、嘴角紧闭)、哀(眉毛嘴角向下)、乐(眉毛、眼睛、嘴角上扬)的神情特点,引导学生在绘画实践中应注意把握画面的人物表情特点、丰富性和趣味性。
2.欣赏作品、探究方法
了解不同绘画风格,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以下问题:画面表情给你什么样的心里感受?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表情特征的?怎样绘制表情丰富的人物头像?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人物的表情多种多样,有怀疑、微笑、痛苦、悲伤、惊喜等,不同的表情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表情是通过人物的面部五官和人物动作表现的;绘画形式有油画、国画水墨、速写等。
3.教师示范、分析步骤
通过示范的方式讲解不同表情人物的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进行初步的技法体验,通过交流感受的方法加深对技法的了解和把控能力。最后,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忆的方式,师生共同总结人物丰富表情的绘画步骤为先画出脸部和头发的外部轮廓,再画眼睛、眉毛等造型结构,最后完成整幅作品。通过示范和欣赏环节,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表情绘画的方法和步骤,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动手创作前再次欣赏一组人物表情图片,通过课本上图片展示及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帮助学生打开创作思路,主动探讨多样的表现方式。
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有效地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本课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创作,可以画现实中的人物,也可以画想像中人物夸张的表情,完成一幅准确、内容丰富、构图饱满、造型多样的绘画创作作品。在学生创作的同时我会在班级内进行巡回辅导,及时帮助有需要的学生。
(四)作业展示、评价交流
作完成后请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展示区,采用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全班同学共同评出“造型明星、创意明星、个性明星”。并请同学发言,为什么觉得这件作品好,作品的小作者分享经验。最后,我将秉承“人人都有闪光点”的理念对全班同学的整体创作进行鼓励和表扬,并根据事实情况总结不足,向学生提出改正、加强的期望。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在课堂的最后,采用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在对全班同学课堂表现的认可之上,对本课的学习做一拓展延伸,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观察与表现,学生提高了对身边同学、朋友以及亲人的关心与关爱,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鼓励学生课下时可以在生活中找找,或者回去细致观察身边的人,感受不同人物之间的神态特点,下次上课我们一起分享一下。既能增加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与表现能力,又增进了他们与亲人之间的感情,感受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遵循的是简洁大方、清晰明了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把握本课的重点知识,还有利于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创作实践过程。
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 9
我是应聘美术老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建筑艺术的美》。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要讲好一堂课,首先应当对教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建筑艺术的美》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1课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艺术实践活动。本课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展现和知识;二是外国建筑的展现和特点;三是现代建筑的发展变化。其中,通过对中外建筑风格特点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功能。通过对古今建筑的对比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教材还展示出丰富的建筑艺术,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自然地建立起美术与社会文化知识间的联系。这样的教材编排不仅体现了学科间的综合,又不失美术学科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造型表现力、实践动手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不同风格,发现并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造型、材质、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
3.能够对古今中外的建筑的美有新的认识,提升艺术审美。
通过以上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可以得出:
教学重点: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初步认识不同风格的建筑,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去感受不同风格的建筑。
二、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对于该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有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但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角度还有所不足。因此,在本堂课中我会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开展教学,设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三、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在本课中采用的教法有观察法和对话法。这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小组合作、互相探讨,在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创新。
四、教学过程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所在,为了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突破难点,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激趣导入
第一环节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提问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发言得出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宫殿建筑群,引出本课相关的建筑内容,最后由我引出本课的课题《建筑艺术的美》。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切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第一要素是图像识读。
为此,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外建筑纪录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认真观察故宫和科隆大教堂的建筑特征,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这样的安排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观赏比较,同时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问题,我的学生可能从建筑的外观、材质、装饰等方面进行思考,但是并不全面,在此时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对中外的习俗、环境等进行分析,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而后,我会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师生共同总结出中外在色彩、装饰、材料、造型和感受上均不相同。其中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宫殿型建筑。它的布局分明,重点突出,严谨有序,金碧辉煌的庄重绚丽;而科隆大教堂在色彩上主要有灰色和彩色,灰色的是墙体的外表,彩色的是内部的玻璃装饰。教堂的装饰有故事的组成,材料是石制的。科隆大教堂的造型,是尖顶、高耸向上的。给人带来的是神秘莫测的感受。
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欣赏评述
为了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中外建筑,我会按照美术兴趣小组分发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大家来看一看,在现代建筑中有哪些建筑运用到了中国古代或者是西方古代的建筑特点?同时引导学生集思广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小结拓展
第四环节是小结拓展环节。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本课知识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在评述之后,我会要求学生和我一起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感受快乐的心情。鼓励学生在课下学会用心去体验生活中的美,用更多的艺术形式创作美好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拓展活动加强对美好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创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以图表为主,学生可以清晰直观地了解中外建筑差异,进一步辨识中外建筑的异同特征。
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 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2课。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古建筑的特点、类型引导学生养成对古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家乡古建筑的持久热爱之情。了解建筑的艺术特点并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进行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审美愉悦,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现象的兴趣,形成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主要内容以及基本学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建筑的特点、类型,能够运用白描等手法创作家乡的古建筑。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法方,提高创作、构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对古文化遗产的美好情感,培养对家乡古建筑的持久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建筑构造形式,掌握白描的创作方法。
难点:创作过程中的用线及观察方法。
五、教学方法
一堂好课的呈现与有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由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讲授法、直观感受法、情境法。
六、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我特意做了如下准备:建筑范例、建筑构造图、多媒体课件等。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三年级上册美术老师你好说课稿 11
一、说教材
认真解读,吃透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前提,首先我要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课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第3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丰收景象的回忆与观察,感受丰收热闹喜庆的气氛,了解农民画的特点,能够根据自己喜欢的儿歌,用吹塑版画的形式,描绘儿歌中丰收的场景,从而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二、说学情
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此深入了解学情尤为重要。四年级的学生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观察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已经能够用描绘、剪刻和印制等方法,创作简易版画。但他们对于吹塑版画了解的还不够全面,因此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描绘出喜悦丰收的景象,大胆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三、说教学目标
本着帮助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观察并回忆丰收的景象,了解农民画气氛喜庆、构图饱满、色彩浓郁、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根据自己喜欢的儿歌,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描绘出喜悦丰收的景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丰收景象的回忆与观察,感受丰收热闹喜庆的气氛,欣赏农民画作品,分析其构图、色彩和形象等方面的特点,用吹塑版画的形式,描绘儿歌中丰收的场景,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丰收热闹喜悦的气氛,学习劳动人民勤劳的品质,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是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描绘儿歌中丰收的景象。
难点是创作出一幅构图饱满、色彩浓郁、形象生动、气氛喜庆的农民画作品。
五、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将采用情境法、示范法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准备
教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工具,所以,在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美术作品等来优化我的课堂。
七、说教学过程
除了上述分析,我认为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更是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展开。
环节一:趣味情境导入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将播放儿歌音频,让学生跟随我一起哼唱的同时体会儿歌歌唱的场景,并在此询问学生:除了用儿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记录这样热闹丰收的场面?通过学生回答,我将总结:今天就让我们用彩色吹塑纸版画来表现秋光绚丽、丰收在望的场景吧!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吹塑纸版画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快乐丰收忙》。
环节二:作品图像识读
美术课程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所以我将展示丰收的照片《农民收玉米》和作品《粒粒珍珠滚进仓》,让学生感受图片中描绘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丰收的场景?这些丰收的场景能够联想到什么成语?学生畅答后,我将继续追问:现实中的人物和作品中的人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过学生积极回答,我将总结:人们劳作虽然辛苦,但是丰收的喜悦是无与伦比的,画面中的形象是生动活泼的。
紧接着我将朗诵儿歌“小花鹅,小白鹅,脚像扇子扁嘴巴。唱起歌来鹅鹅鹅,游到水里捉鱼虾。”请学生想象儿歌的'画面,并鼓励学生回答。随后我将继续展示吴冠中的《太湖鹅群》,引导学生思考:画家笔下的画面和你想象中的画面有什么不同?用了哪些色彩渲染出热闹的气氛?我将和学生共同总结:画面中用饱满的构图和浓郁的色彩表现了丰收时节欢腾热闹的景象。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美术课程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审美规律和学习规律,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环节三:技法表现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创作技法,我会选择“鱼儿游,蟹儿跳,追着浪儿翻跟头”的儿歌,示范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描绘儿歌中丰收喜庆的景象:
1.用铅笔或者圆珠笔等硬质画材在吹塑纸上刻画出图形;
2.用水粉颜料在吹塑纸上填画各种色彩;
3.将卡纸固定并反复印压在吹塑纸上,使吹塑纸的造型和色彩转印到卡纸上。
通过这样直观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独立创作中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环节四:美术创意实践
为了让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首先我会给学生播放不同丰收题材的儿歌作品,请学生感受儿歌的内容。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15分钟的时间艺术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歌唱丰收场景的儿歌,用吹塑纸版画的形式表现。学生在构思和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并从气氛喜庆、构图饱满、色彩浓郁、形象生动等方面给出指导意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艺术作品,提高课堂作业效率。
环节五:多元展示评价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我会设置“劳动节丰收画展”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气氛、构图、色彩、形象等多方面评价作品。情境教学的方式既达到了检验教学任务的目的,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表现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环节六:小结升华作业
课堂临近尾声时,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情感升华: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热爱劳动,尊重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人民!课后与父母进行一次采摘活动,亲自体会劳作和丰收的乐趣,下节课与同学一起分享感受。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美术课程的乐趣,在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八、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