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奸雄还是枭雄?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三国演义 奸雄 枭雄 还是 曹操是

管理员

摘要: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奸雄还是枭雄?  曹操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历史人物,他的行为和性格具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他既被一些人视为英雄,也被一些人视为奸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奸雄还是枭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中……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奸雄还是枭雄?

  曹操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历史人物,他的行为和性格具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他既被一些人视为英雄,也被一些人视为奸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奸雄还是枭雄?,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奸雄还是枭雄?

  千百年来,人们对曹操是奸臣还是英雄争论不休,有人说他滥杀无辜,生性狡诈,虚伪多疑,是乱世奸臣。有人说他文武双全,用兵如神,实是治国能君。渐渐引申出一个评价:奸雄。而在我看来,曹操实是个真正的枭雄。

  人们对曹操的看法,多来自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文学经典,由于作者明确的“尊刘贬曹”的思想,对作品中的情节的修饰,让人们对曹操产生了生性狡诈多疑,好杀人,嫉能人的看法。

  事实上,《三国演义》中,包括错杀吕伯奢一家与上后下土的诸多故事,甚至都没有历史依据。而关于刘备“三让徐州”,“携民渡江”的故事,作者却花了浓厚的笔墨来描写。不禁引人深思。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正史上的曹操,是当时一流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最后办到常人一生无法想象的大业,建立了巍巍大魏,屹立三国之首。

  东汉末年,诸侯并立,曹操能在这么多能人中脱颖而出,虽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便,受世人非议,但这未免不是一个远谋与果决,借此在乱战初期占得一席之地,天下即亡,衰败的皇室既然不能给予天下安生,改朝换代已成必然。何来不正义一说?官渡之战,曹操善用郭嘉许攸等谋士意见,斩文丑,断袁粮,亲率大军胜袁绍数倍兵力,实是用兵如神,也因此牢牢把控北方大势,能与孙刘分庭抗拒。

  文学方面,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篇,如《龟虽寿》《观沧海》向世人展现豪壮的胸怀与政治抱负;《孙子略解》《孟德新书》也展示曹操不凡的军事才能。相对于刘备一边泣涕横流地仁德治世,一边拖着贫瘠的蜀国不断进行战争,曹操一统天下的野心从来没有掩饰“驾六龙,乘风而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边任用良才,求贤若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天下贤士都去投奔,也将国家管理的有模有样,民生安康。

  曹操实行多种改革,颁布屯田制,轻徭薄赋,兴修水利,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操一生为大业杀戮无数,杀了诸如孔融,杨修,许攸的文人,有的是因为嫉贤妒能,有的是因为政治所需,大多确实因为这些文人仗着有点聪明便失了为臣之道,像杨修就是曹操想什么都能猜到,擅作主张,许攸当众喊曹操小名,一代神医华佗不愿给曹操治病,更想完成开颅治病,换谁都会气愤,何来多疑一说?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君王当时如此霸气!这就是枭雄曹操!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东汉末年权臣,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太尉曹嵩之子。

  曹操少年间任侠放荡,到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调济南相。董卓擅政时,散尽家财,起兵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取其中精锐组建青州军。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至许县,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总揽朝政。在此前后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割据河北的袁绍,随后削平袁尚、袁谭,北击乌桓,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丞相。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建安二十年(215年),取汉中,次年(216年)自魏公进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曹魏建立后,被追尊为太祖,谥号武皇帝,葬于高陵。

  曹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他的诸种举措使统治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对于曹操的功业及其为人,后世评论之多,分歧之大,可谓世所罕见。此外,他知兵法,工书法,擅诗歌。其诗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开建安文学之风。著有《魏武帝集》,已佚失。今人辑有《曹操集》。

  曹操的故事

  1、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2、曹操败走华容道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小说写赤壁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