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茶药经济区建设计划桑茶药经济区建设计划 一、扩大建设范围。继续保持4县(市)项目区的基础上。形成红安、等6个县(市)连片的桑茶药板块经济区,覆盖乡(镇)由4个县(市)34个乡镇扩大到6个县市43个乡(镇)市直继续建设桑茶药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加强县(市……
桑茶药经济区建设计划
桑茶药经济区建设计划
一、扩大建设范围。继续保持4县(市)项目区的基础上。形成红安、等6个县(市)连片的桑茶药板块经济区,覆盖乡(镇)由4个县(市)34个乡镇扩大到6个县市43个乡(镇)市直继续建设桑茶药良种繁育和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加强县(市)之间、乡(镇)之间的板块连接,建成跨乡镇、跨县市的核心板块生产基地,形成特色鲜明、连接紧密、集中开发、集约经营的桑茶药经济板块。
二、扩大建设规模。生产基地达到150万亩。产值达到50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加48万亩、6.34万吨和28亿元。改造低产桑茶药生产基地30万亩,提高生产水平,亩平产值达到3300元以上。配套建设桑茶药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区农民人平增收1000元以上。
三、加强桑茶药龙头企业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和企业改造升级。期间培育规模以上桑茶药产业龙头企业40家,实现年工业增加值120亿元以上,其中年销售额过10亿元企业2家以上,年销售额过亿元企业10家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以上,培育1家上市公司。建设茧丝绸和中药材两个特色产业加工集群,并以此为依托,按照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建设的要求,加快建设茧丝绸和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两个园区年销售收入均突破50亿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筹建李时珍医药博物馆、万密斋医药文化产业园、楚丝文化研究院等产业文化项目,增加桑茶药产业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位和竞争力。
四、扎实推进桑茶药产业化。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通过订单细化企业和农户双方权益与责任,明确桑茶药原料数量、质量、收购价格和服务内容,强化订单约束力和诚信意识,实现农企双赢。积极发展桑茶药专业合作社,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体制,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组织农民整体进入市场,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支持重点桑茶药龙头企业参与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和管理,跨县(市)建基地和收购加工蚕茧、茶叶和中药材。积极探索以工补农新机制,鼓励企业对农民进行二次返利。
五、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健全桑茶药技术服务体系。43个重点乡镇农技中心要至少安排1名桑茶药专业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技术服务,其工资福利及工作经费从以钱养事经费中开支。市、县、乡三级农业部门要在不同生产季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桑茶药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创新科技入户方式,提高科技入户率,培养一批养蚕能手、制茶能手和种药能手。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和推广,引进和推广桑茶药优良品种,推广茶叶标准化、工厂化、清洁化生产技术,省力化养蚕技术,中药材GAP种植技术,提高桑茶药生产科技含量。龙头企业要积极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机制,研发新产品,降低能耗,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六、增加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项目支持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继续争取省级农业板块资金支持。支持桑茶药“三化”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金融机构要增加对桑茶药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解决企业融资困难。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要投资原料基地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市政府决定将现有大别山100万亩桑茶药板块经济区建设以奖代补和项目管理费专项资金调整为桑茶药“三化”专项资金,作为固定项目支出,专项经费额度随着财政收入增长和工作需要逐步增加;相关县(市)要安排一定财政资金投入桑茶药板块经济区建设。
七、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把发展大别山桑茶药板块经济区作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出成效。市政府将大别山桑茶药板块经济区建设工作纳入相关县(市)和市直有关部门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相关县(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主攻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强化检查督办,推动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