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反思(通用16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步》教学反思 1 教学艺术……
《散步》教学反思(通用16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步》教学反思 1
教学艺术是不完美的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课堂的气氛还有些紧张,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老师听课,导致了害怕的心理,还有我在布置预习时也出现了一个漏洞,就是没有具体地落实到问题。在这一课中有很多的内容可以作为重点来讲,我主要是选取亲情方面来延伸。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词的深刻含义。
其次是学生的竞争机制没有有效的发挥,比如小组打分不及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可能是我在实行课改上的一个缺失。
再有,学生在谈感想时,很多同学语言苍白,不够深刻。鉴于此,我以后的工作有了方向。
《散步》教学反思 2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
在教学方法上,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读与写(读与说)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散步》教学反思 3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作者莫怀戚,通过生活中最平常的散步,来表现家庭的和睦、美满以及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即以“孝”为先。教学此文后,反思课堂教学,感受颇多,现小结如下:一、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学应该“贴”着学生设计,“贴”着学生教。因此,找准文本与学生的契合点,找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
《散步》教学反思 4
教学成功之处:
1、以大家所熟知的一则电视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作为“导入”,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也利于启发学生关注身边体现亲情的.镜头。
2、教学过程按照我们读文的思维由“感知”而至“品味”,最后的“课堂延伸”,让学生有课堂再到现实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
3、教学之时,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必要时加以点拨、指导。以突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教学不足之处:
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气氛有些紧张。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新学年新学期伊始师生之间了解还不够,配合不够默契。
2、第一个班教学中对教学节奏掌控不够,一节的内容没完成,应该在以后的课堂上把握好时间,以保证一堂课的完整性。
《散步》教学反思 5
虽然,这节课有设计合理之处,但综观整个教学过程,还是有很多考虑不周全和组织不完善的地方,值得认真地反思。
首先,应该在创设课堂氛围上做得更细致一些。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应当配以恰到好处的音乐,在学生写作祝福短信时也应当如此,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其次,应尽可能地调动大多数学生参与。在描绘图画的口语交际练习中,由于时间关系只请了两位同学,让学生们留下了遗憾。在讨论发言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再有就是课堂上及时的'点评还有待加强。在学生朗读自己所写的祝福短信后,除了带领其他学生鼓掌之外,一般就只说了“真好”、“很好”等简单的话,很少去针对那些好的句子和词语加以及时的品析,这还需要我在以后的课堂上多多改进,在学习中多多积累。
总之,这堂课对我自身来说是一种锻炼,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检验。希望在不断地深入思考、反思自我的基础上,自己的实践经验会越来越丰富,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散步》教学反思 6
在课堂上,不仅要重视对文本的细读,还要重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分析“为什么作者要用‘摸摸’而不用一个‘摸’字”时,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出“不能”,但是却说不出理由来。我采用的方法,仍然是“换”,但是这次是在“减一减”的基础上进行的。“好,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这两句话范例的差别,老师拍了XX同学的肩膀,和老师拍拍XX同学的肩膀”,我边说边走到某生的身边,作出相应的动作。学生笑了。这样一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就很容易感知“拍拍”比“拍”动作更为轻柔,在轻柔中带有丝丝的爱怜。自然,“摸摸”与“摸”的比较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我的公开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可能由于自己紧张的'关系,放过了学生许多精彩的回答,组内老师给我评价的时候,也提到了这一点,说我比较欠缺追问意识。当然,还有自己觉得很遗憾的是,没有把握好,虽然朗读的环节设计较好,但是,却被我浪费了,挖掘主题的力度不够。在主题的把握上,主要问题的设计,罗老师也给了我提醒和帮助。希望自己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继续踏踏实实,有所进步,不辜负语文组老师对我的期望和帮助。
《散步》教学反思 7
这节课就三维目标来说完成的很好,学生不但能体会到尊老爱幼的主题,还能领悟到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没有预见到的,对于难点的突破而也很顺利。可见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很强,挖掘的潜力也很大。这节课值得一提的是在美点追踪时,学生思维很广,比如,有的同学除了能欣赏到美的情、美的景、美的语言还能欣赏到词的美,如:新绿、水波粼粼等。就我而言,比较满意的是在处理美点时,我原来的想法是每个小组一一展示,可实际操作时,我发现可能时间不够,于是,我就临时决定,第一组具体说,其他组说出不同的`和没有的,这样既保证了时间又避免了重复,课堂的完整性体现的很好。课堂教学真是一门艺术啊!我喜欢音乐,所以选了几首乐曲,理查德的《给妈妈的信》、《常回家看看》、《让爱住我家》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被带入情境。由此我想到了新课改对一个老师的多元要求,我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散步》教学反思 8
《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子女对长辈的敬爱、长辈对儿孙的疼爱、浓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亲情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最能打动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学生们理解起来并无难度。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本单元教学主体,我将文章主旨定位于表现浓浓的亲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体会文中的那份浓浓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去感悟亲情,拥抱亲情,珍爱亲情,创造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创造亲情的情感。另外,通过品味揣摩文本中能体现三代人浓浓亲情的语句,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一)整体感知,共赏亲情。
通过集体朗读、自由朗读相结合的手法,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共同分享文中一家四口的那份浓浓亲情。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归纳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②以课文为依据,说说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提示:可用短语、一句话等形式作答)?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品读课文,赏析语言,谈对文中最打动自己心弦的语句感受和体会,感悟一家人的浓浓的亲情。重点品读:文中一家人的浓浓的亲情是如何体现的?勾画出文中饱含浓浓亲情的词语和句子,读出这份深情,就你感受最深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合作探究,体验亲情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旨句的准确理解,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验亲情的美好和珍贵。重点扣住这几个问题:①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如何理解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③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你体会到的'浓浓的亲情,并说说如何去呵护这份亲情?
(四)敞开心扉,抒写亲情
设计目的是借助文本激发学生与心灵对话,与生活对话,抒写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启迪学生主动的去创造亲情。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和语文基础的差异,我让学生采用仿句的形式续写,能仿写多少就写多少,然后交流。①亲情是饥饿时的一碗米饭,……②亲情是爸爸严厉的批评与责骂,……③亲情使爸爸常年在外奔波劳碌,……
(五)小结课文,升华亲情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家庭稳定、幸福!亲情是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我们离不开亲情,让我们敞开胸怀,伸出双臂,去感悟亲情,去拥抱亲情,去珍爱亲情,去创造亲情!
这堂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从“自主品读课文,赏析语言,谈对文中最打动自己心弦的语句感受和体会”,到“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你体会到的浓浓的亲情,并说说如何去呵护这份亲情”,再到“抒写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启迪学生主动的去创造亲情”,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获,从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并激发创作热情。我想这样的课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受用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知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根本。阅读教学过程归根结底就是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与思考。
《散步》教学反思 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进行一次艰苦的蜕变,这个蜕变不仅是外表形式上的,更是思想深处上质的飞跃。
古人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不能只是形似,更要神到。那么如何神到呢?
这堂课上,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同学们的参入意识强,发言踊跃,回答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整节课围绕它进行,而且在本课结束的时候,联系生活,谈生活。学生们更是夸夸其谈,把自己所感受的亲情,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篇课文的讲授,使我感受到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导读,有教参评点,有各种辅助参考资料。但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这些先入为主的框框,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
《散步》教学反思 10
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传统观念逐渐淡化的今天,这一课更显出他的教育性。
因此,我想通过朗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从中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结合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同学们自由选择课文内容,选择几名同学读,其他同学点评,教师在此基础上适当指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课文的语言味和内涵美。例如:在分析文章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时,我就要求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通过投影进行展示。
但不足之处是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我有些操之过急,急于引导学生回答,致使学生缺乏思考的时间,就给出了答案。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上,我对学生总是不敢放手,总想扶着学生走路,免得“摔倒”,今后我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研读过程中,我抓住重点语句“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重读“蹲”“背”“也”等词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稳稳的,走得很仔细”语句,突出我与妻子心甘情愿,主动承担责任的使命感。并进行示范朗读,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缓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范朗读,以及停顿,轻重,缓急,语气上的示范朗读都会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激发了学生试读的欲望,这时再让学生试读,最后再齐读。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很深,朗读的效果也不错。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播放央视公益广告《洗脚》,再次从情感上让学生体会亲情,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且深化了文章主题,有效的完成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效果不错。
总之,教学是一门较深厚的艺术,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从而使自己教学之路走得更长、更好、更有意义。
《散步》教学反思 11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体会家庭、亲情、友情的含义,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的好少年。
初一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本单元的.整体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以“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从这篇文章中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圈点勾画,小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交流,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感受一家人的互敬互爱,相体谅。
在引导学生正确领会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诵读《三代》和《北风乍起时》,进一步感受亲情的伟大可贵。
但是,由于课堂内容设计太多,没能引导学生很好的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美,非常遗憾。
《散步》教学反思 12
时下,语文教学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学。它要求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积极的人文价值观。这种导向性给予学生的学习更为自由的空间,同时对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文本引导学生去探究呢?借精品课程建设的契机,我结合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散步》的最后一段中有这么一句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笔者认为这就是一处很好的`探究点。这句话编者将其编入课后练习,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多有提问。对此处疑问的解释通常为: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这种承继性的三代组成的,这一家三代仿佛就是整个世界的缩影,我和妻子背起祖孙两人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2.作品中“我”的全部责任在于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儿女,整个世界就在这种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美德中延续下去。第二种解释虽也很合理,却没有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讲得通透彻底。
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探究过程。在学生提出“整个世界”的疑问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并得出文章前面提到的两种解释。在学生认同这种解释后,教师通过介绍提出孔子理想式的郊游与文中散步的比较,让学生思考这种现象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并达成一个共识:文中的“散步”与古圣人孔子的郊游形式虽不是完全一样的,本质上却是相通的,都是儒家文化范畴、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它表明文中的“我”所追求的是个人生活的淡泊宁静,家庭生活的和睦融洽,社会生活的安定繁荣。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我认为这样的研讨,不仅使学生在辨析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历史源流,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推广应用的。也只有培养出大量有这种文化价值取向的人,社会上那些追求无限财富的物欲者才能大量减少。因此,为百年计,我们不仅要推广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更要以此为手段为祖国培养人才。
《散步》教学反思 13
《散步》是作家莫怀戚的—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美文,是一篇是让学生通过探索、质疑、讨论来理解家庭中的尊老爱幼及生命的生生不息的作品。本节课的重点就是采取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与考试的基本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尊老爱幼。
学习这个课例,有两点感受强烈地触动着我:一是散文教学要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生活。这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是溢于言表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四个板块教师都能紧扣文本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具体文段语句的诵读、思考、联想、感悟,披文入情,联通生活,触发共鸣,几次在教师的语言表达的设计中一吐为快,酣畅淋漓。这就是文学与生活的沟通,文本形象与学习感悟的沟通,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沟通。此非形式的浅薄与热闹,而是认识的感同与升华。第二点感触是美文就应当美教。这篇散文是文质兼美的,所以教者就不能简单粗陋地处理。这节课的四块设计都是以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情感、和谐的节奏来组织的,学生在丰富动人的开场白中进入学习情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移步换景似的品味一个个真情场景,学生们一次次诵读、一次次联想、一次次感动,文理、情理、心理达到了高度的感同与升华。美在文本、美在教学过程、美在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美在学生精神上的陶冶与指引。
《散步》教学反思 14
印画是我们班的班级特色,而本学期以蔬菜印画作为主要的印画工具。《毛毛虫去散步》是一堂非常有趣的课,从谈话的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到尝试用辣椒印出毛毛虫,再到幼儿集体操作,最后作品展示。一步一步层层递进,每一个环节有精彩也有不足。
整个教学活动课堂氛围都比较好,孩子们个个都聚精会神。活动开始我并没有请出小客人,留出一个悬念引起幼儿极大的好奇心,这个时候我看到孩子们的眼珠子不断地扫描着前面的展示板。琪琪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快说出了小客人躲在了草丛里。本以为孩子们会较难地猜出这是毛毛虫,没想到她们一下子就说出了是毛毛虫。认识了毛毛虫之后让孩子们说出毛毛虫的身体长的怎么样,这一环节在我不断地提醒下方能说“一个接着一个,像一列长长的火车”。以毛毛虫出去散步,想找好朋友为由,我当场一边讲故事一边拿着辣椒往颜料里踩上一脚,一步一步瞬间就变成了一条毛毛虫。孩子们也觉得好神奇,再用黑色的笔给毛毛虫添上了眼睛、嘴巴、触角、小脚更加活灵活现。请幼儿示范这一环节我还特别提醒,一定要把毛毛虫的.身体连起来。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自己动手操作,展示自己的作品。
活动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当我看到夏禹恒小朋友在示范的时候显的有点困难。我显的有点着急,这个时候我可以再进行示范一遍,把作画的过程再细化一下,比如说毛毛虫的触角怎么画,小脚怎么画……为此在展示作品的时候我看到很多作品毛毛虫的小脚变成了鸡脚,有的触角没有,有的长在下巴。在孩子们作画的过程中即使我不断地提醒把毛毛虫的身体连住,依然还是有很多小朋友随意地印一个。如果在示范的时候更加充分地讲述或许展示的作品会更加的完美!
我觉得集体活动在教会孩子技能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快乐!《毛毛虫去散步》带给孩子的是无穷的乐趣!
《散步》教学反思 15
我在讲授这课时,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思考:春风是怎样约我去散步的?春风带我去了哪些地方?
1、教师出示的思考题,有一定的概括性,答案在文中不同小节中出现。而我正好给学生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学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扮演了“小老师”的身份,有模有样地带领组员小组学习,而学力水平一般的学生,也有了参与发言的机会。学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在倾听同伴各抒己见的同时,也对正确答案有了自己的认识。
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的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精读课文时的合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要求后,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悟,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接下来,便是进入精读课文阶段。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在涵义,理清文章线索,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教师把教学重点移到了指导学生欣赏佳句、美段,并能灵活积累、运用等深层次的内容上。
本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有不足,望批评指正。
《散步》教学反思 16
现在很多老师觉得有了多媒体的教学工具,板书就显得不重要了,但是上完区调研课《散步》后,我突然意识到了板书在语文教学中的的重要性。
我们备课组在备这篇课文时,教学重点是从文本出发,结合具体语言来体会品味文章反映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但要上好一节公开课,就要有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了上好《散文》一课,我在课前也做了大量的功课,最后决定从课堂板书入手。
《散步》所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和美”,而这个家庭的“和美”和家中四个人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人性美”分不开的,而文章的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即是人性美的体现,也是文章的主旨,同时也是一处很好的探究点。这句话编者将其编入课后练习,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多有提问。对此处疑问的解释通常为:
1、世界上所有家庭都是由这种承继性的三代组成的,这一家三代仿佛就是整个世界的缩影。
2、作品中“我”的'全部责任在于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儿女,整个世界就在这种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美德中延续下去。
为了让同学们把握住这两个要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总的来说,它是一座天平,天平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上一代——母亲和下一代——儿子,维系天平的平衡就落在中年人——“我”和妻子身上,天平平衡在文章里表现为家庭的“和美”,而家庭的和美又离不开家里每个人以及每个人身上所体现的人性美。而这个板书,就把以上的内容都能反映出来,而这些又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在多媒体盛行的时代,许多老师都用声像俱佳的课件替代了传统的板书。虽然声像能够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但稍纵即逝的课件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能给学生留下多少痕迹。科学研究证明:在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75%。教师良好的板书习惯可以使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维,便于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时,我们也听到一些老师在听课后说:“学生在归纳总结时说不出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是因为这位老师的板书所导致的。”因此,课堂上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使学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所以教师的板书对学生也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它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微型教案”,能将一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清晰地展示出来。
我想,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板书设计的作用,认真设计每节课的板书,来为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增色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