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借调过多弊端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试过人员借调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员借调过多弊端,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弊端 借调用人,似乎已成机关常见现象。城市办运动会,成立临时性机构;机关推进某项工作,缺相关专业人才;下级机关为培养人才……
人员借调过多弊端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试过人员借调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员借调过多弊端,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弊端
借调用人,似乎已成机关常见现象。城市办运动会,成立临时性机构;机关推进某项工作,缺相关专业人才;下级机关为培养人才,给年轻人创造机会,把他们派到上级机关学习锻炼等等。确系工作需要借调一些人员,并不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反感。问题是,借调必须有所节制、规范,不能过度。
这几年,新闻报道中一再出现“临时工现象”——某些工作人员因粗暴执法、滥用职权被曝光,其所在单位常出面声称“此人系临时工,已经被辞退处理”。这里面,有的单位可能是拿“临时工”当幌子,但联想到如今这么庞大的借调人员队伍,也可能当事人的确就是借调来的“临时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证机关借调风之盛。借调的人员比正式员工还多,而且动辄上千,表明对过度借调确实有必要进行清理。
机关借调人员过多,体现出作风之弊。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机关人、事、责的匹配本有一定规制,借调人员过多,至少说明几个问题:一是机关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本来几个人够用了,但为显示个别领导的有为和才干,凭空折腾出一些事来,实际对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并无益处;二是机关的人懒散惯了,在其位而不愿谋其政,干起事来只好伸手借人,于是出现“有编制的整天晃荡,借调的人员总是忙晕”之类机关怪现状;三是能进能退的机制不畅,明知一个人能力不强难以胜任,但又无法清退,“坑”一直占着,想要的人进不来,于是只好一直借着。不管哪种情况,均共同指向作风建设中本领危机、庸懒散拖、为官不为、机制不畅等弊端,应尽快予以改正。
表态
借调是指机关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将下属单位人员暂时调到本部门工作的一种方式。这一做法的初衷是好的,干部通过借调到上级单位锻炼培养,能增长见识、拓展视野、提升技能。问题是,借调必须有所节制、规范,不能过度。
影响
(1)导致人才流失。被借调的基层干部,多为单位业务骨干,一旦被上级部门“掐尖”借调,对基层工作安排往往造成困扰,一些留守干部甚至工作任务翻番、工作压力倍增;
(2)增加财政负担。为应对“人少事多”的局面,有的基层单位只能通过招收临聘人员解决,这又意味着基层单位不得不同时承担被借调人员和临聘人员的双重用工成本,让本就捉襟见肘的基层财政雪上加霜。
(3)影响单位风气。凡事过犹不及,过度借调会使得借调单位原有的少数工作人员热衷于当“甩手掌柜”和“二传手”的现象,既不利于干部队伍能力培养,也影响了单位风气;
(4)带来权力寻租。有的借调不看本事看关系,名义上为“借”、实际上为“调”,滋生腐败。
原因
一方面,上级单位向下级单位“借”,下级单位显然不敢说“不”;
另一方面,基层事务庞杂繁复,出于工作压力、收入水平、晋升空间等原因,一些年轻人也更倾向于通过借调去更大舞台展示自己。
对策
(1)完善借调规范。有关部门应设置边线、划出红线,让合理借调有章可循,让违规借调望而却步。例如,上级部门借调时要借鉴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在 《公务员法》中的规定,对借调行为中各方的权利、义务、程序等做出详细规定,让借调有法可依、有理有据,减少干部借调的随意性。
(2)健全管理制度。一方面完善编制管理工作。科学动态核定人员编制结构,以事设岗、以岗定人、能进能出,以求人岗相适,减少通过借调补充人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机制,纠正“任性借调”做法。
(3)调整用人方式。上级部门应以身作则,通过整治形式主义、激励干部担当作、提高工作效率等方式解决人力不足问题,而非一味从下级单位“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