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说课稿[必备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钟表》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认识钟表》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使学……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钟表》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钟表》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整时时针、分针所在的位置
教学具准备: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头饰。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嘀嗒……)
再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
2.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离不开钟表,钟表有着各种不同的形状,(圆的、方的、扇形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
二、整合问题:
1.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内容?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三、解决问题:
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学具钟,说说在钟面上你都看见了什么?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同桌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汇报)
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1)时针、分针、12个数(数一数)12个大格、一些小格(秒针)
(2)师拨动按钮,生说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顺时针)
四、总结归纳
1.认识整时
(1)师:听闹钟又响了,文文还在睡懒觉呢。(出示情境图)
快告诉文文,现在是什么时刻了,再睡下去,她会迟到的。
(纠正7点说成7时)
(2)师:再说说这些是什么时刻?(出示图片)8时、3时、6时
生观察这些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汇报: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整时的常用方法8时、3时、6时(文字表示法)
(4)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法:8:00 3:00 6:00
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电子表示法)
(5)怎样用电子表示法记录时间?(同桌互练)
五、拓展应用
1.找朋友(头饰)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别找错呀。
2.拨钟表说时间。(同桌互做)
3.过一小时是几时?(出示图片)生思考动手操作
六、升成创新
出示缺少时针的钟面,分针指向12.问:这是几时,你想让它是几时,怎么办?
《认识钟表》说课稿2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第二课时。
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内容结构如下:认识钟面——认识整时——认识半时。共计两课时。本节课在认识钟面及整时基础上认识半时,发现半时指针的化向特点,是今后学习时、分、秒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有爱说、爱动、爱表现的特点,针对这一现状,结合他们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已有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认识半时;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学习活动,初步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情感目标: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半时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实现以上目标,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运用观察与操作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体验感悟半时指针位置的特点。
目前,电子多媒体走进课堂,吸引了学生与教师的目光,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并没有使用课件,而是充分考虑到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比较有效地使用了实物投影,学生亲手拔一拔、画一画、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练习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读时间、写时间、画指针等内容,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多侧面积累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识,感受数学的力量。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着“教为学服务”的原则,采用“情境体验---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学习模式。教学过程包括“回顾旧知——发现新知——理解应用——总结概括”四个环节,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实物到抽象符号的过程,在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成功。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教学伊始,寻找神秘嘉宾——一位时间老人就在孩子们中间,找找看?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时间的世界中,使学生感受到时间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你已经知道哪些关于钟表的知识?”这一问题密切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且以故事情境为切入点,回顾整时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数学奥秘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迁移发现获得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上,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半时比整时学习起来更难一些,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周日,小猫晚出门半小时”为线索,讲解“8时已过,分针再走半圈就是8时半”,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生联想、推测得出9时半、10时半、12时半,由已有知识生成新知识,既发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体验到半时是由整时发展而来的。
(三)联系生活理解应用
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呈现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如,迟到的小丁丁,小华的一天,都是生活中的`常见事。。认读时间是新知识的基本练习,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做一做,用两种方法写时间,通过互评纠正错误,合作完成“修理钟表”是新知识的深化。这种动态的、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数学活动正是数学生活化的体现。
(四)总结概括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以及自己的感受,目的是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也在意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情感体验。
三、概括的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景,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丛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是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过程。
三是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对于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尽可能采用多样灵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板书、板绘的设计
板书采用了图示式的设计,普通时钟与电子时钟对比展示,直观形象,突出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几时半的“半”字与电子时钟的“30”分以红色显示,更加突出了本课重点,体现了板书的记忆理解功能。(板书的具体内容)
《认识钟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西师大版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105——106页例1,例2及相关课堂活动。《认识钟表》的知识教学,属于新授课,授课时数为1课时。《认识钟表》是学生在一年级已认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有关钟表的知识。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知道1时=60分。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的知识,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结合生活经验,体验1分钟的长短;知道1时=60分。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认识钟面及建构时间单位之间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习时间,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秒;对自己的生活能做好合理的时间安排。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1时=60分,体验1分的长短。
教学难点:建构时间换算的过程。
教学设想:通过现实情境引入对钟表的'认识,在提供的教学资源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建构活动,再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体现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来源和数学教学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的新理念。用学会的钟表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四、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每两个学生一个,纸质钟面一个,跳绳,秒表。
五、说教法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体验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和活动的感知中愉快学习。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做一做、跳一跳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口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有序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多。
1.把全班分成男女生两组,哪组表现好就前进一大格。比一比,哪组最厉害!
2.课件展示:钟表的滴答声,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3.媒体演示: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场景。场景中有一个显示8时8分的画面。
(二)合作探索活动
1.提问。
关于钟面,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2.观察钟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观察出示钟面。
(1)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
(2)学生或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秒针,(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引导学生看一看自己的钟面,指一指秒针是哪根。)
(3)教师:钟面上除了时针、分针、秒针外,还有些什么?(数字和格子)
(4)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的大格、小格数及其关系。
3.分别说一说。
分针走1小格和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各是多少?
4.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
当分针走1圈,时针正好走多远?一大格是多少小格?思考讨论:1时等于多少分?
板书:1时=60分。
老师介绍:如何用字母表示时、分?(时可用字母h表示,分用min表示)并引导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些字母。
5.完成第106页的填空内容。
(三)联系生活,构建1分的时间概念。
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知道1分的时间有多长吗?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学生活动:
(1)1分大约击掌多少次?
(2)1分大约跳多少下?
汇报交流活动情况。
(四)活动拓展。
(1)做课件上的练习题。
(2)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3题。你能在1分内完成吗?
(3)回家后体验1时有多长,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了铺垫。
(五)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应该珍惜我们的每一分钟,做好时间的小主人!
(六)作业。
数学书109页第3题、4题。
七、说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贴钟面
1时=60分
1h=60min
八、结束语
因为我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有限,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我会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谢谢大家!!!
《认识钟表》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第二册教学内容。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尽早让学生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能够方便学生的生活。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虽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但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潜移默化的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爱惜时间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二、说教法教学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受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提问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今天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通过让学生说自己起床的时间,教师了解了学生收集时间信息的情况,学生更明确了时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出示主题图,教师提问:这个小朋友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课题:是的,闹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在汇报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通常会说到秒针,当学生说到秒针的时候教师应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同时教师说明秒针走一圈才一分钟,我们在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走的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的顺序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2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4时、8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拨出3时、6时,通过拨规定的时刻进一步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3、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中有两个9时,拓展了学生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9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9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让学生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
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发现了表示时间的第二种方法,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为学生再次积累时间的感性认识。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除了用钟表表示时刻外还可以用什么表示时刻?出示用钟、机械表、电子表表示的三个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学生发现,钟、机械表是用时针、分针表示时刻的,而电子表不是。
教师提问:电子表是怎样显示时间的?像电子表这样显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见过?你能试着用这种方法表示2时吗?学生自己练习,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表示的。出示8时、3时让学生用二种方法写出来。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1、应用新知。出示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图,让学生观察什么时刻小明在做什么,然后用两种记时法写下这个时刻。再从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图中抽出6时和12时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有什么。
2、通过游戏,巩固新知,拓展学生思维
(1)手势游戏:老师做手势,学生根据老师做的手势猜猜是什么时刻。
(2)小品游戏:请几个小朋友分别上台做出洗脸、读书、吃饭、睡觉的动作,其他学生猜什么时刻在做什么,然后在钟面上拨出你猜的时刻,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可以。
四、全课小结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目的是归纳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认识钟表》说课稿5
“认识钟表”是冀教版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认识整时虽是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但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潜移默化的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通过教学,使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并为以后继续教学时、分、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教材以聪聪的星期天为情景,呈现了聪聪在不同时刻都在干什么,以7点、9点、12点半、3点半、5点半为例,从而让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课后还设计了3道练习,贴近生活,富于童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钟表的过程。
2、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会看整时、半时。
3、 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的、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数
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数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体验成功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钟表店去看看,你们愿意吗?”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钟表面)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形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你都知道关于钟表的那些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钟表的`作用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起床时间,从而让教师了解了学生收集时间信息的情况,学生更明确了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观察: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
交流: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
汇报:学生汇报观察及讨论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讨论: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在汇报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通常会说到秒针,当学生说到秒针的时候应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同时教师说明秒针走一圈才一分钟,我们在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
2.教学整时
(1)出示2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出后教师引导:2点,还可以说成2时。
(2)再出示4时,让学生再说说是什么时刻,并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知道的。
(3)出示8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同时谈谈这个时刻我们一般该干什么呢?
(4)出示2、4、8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方介绍给大家。
总结:分针指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5)让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拨出3时,6时等时刻,并展示给大家看。
3、教学半时
出示半时的钟面,让学生讨论交流这是什么时刻。自己动手拨一拨。
4.出示情景图:聪聪的一天
(1)师谈话:想不到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这么强,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张图,你能马上说出钟表显示的时刻是几时吗?聪聪都在干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两个同样的时间“9时”? 并说说自已在这两个时刻的时候分别在做什么?从而向学生渗透一天有24小时和学会用上午下午。
(3)让学生拨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并说说在这个时刻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
《认识钟表》说课稿6
一、整体说明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中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学习“时间的计算”以及“24时计时法”等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生能否牢固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非常关键。
(二)学生情况简析
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会了认读整时和半时。同时在生活中,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生活体验和实际的认知经验。因此,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多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互教互助,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动”起来。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的教法有观察发现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合作学习法等。
(四)教学整体的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内容多而零乱,我准备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一方面让会认读钟表的学生保持极高的学习兴致,能把自己的经验具体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语言;另一方面也让还不会看钟面的学生能在愉快、和谐、自主的环境中主动接受知识。本节课的练习部分是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这一原则而设计的。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掌握1时=60分;认识用“×:××”表示的时刻,会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能合理地利用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二)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
(三)难点的突破:针对“能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这一难点,我准备采用生动可爱的动画形象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置学生于积极的观察、分析和小组辩论活动之中。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1、整时时刻的认读
2、用看图说话的方式,以引导学生说明“一位小学生的作息时间”来导入课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交流、辩识、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了解有关钟面的基础知识。
首先,在教学中,我利用钟面模型的课件以及学生手中的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解决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建立起“我能行”、“我真的很棒”的信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其次,让学生认识1分钟,并通过“数一数自己的脉搏在一分钟里能跳动多少次”活动来体验一分钟的长短、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然后,交代1小时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时、分之间的进率关系(1时=60分)。从而为以后的时间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作学习如何看钟面
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演示在9:00时刻的基础上表针走到9:05的过程,让学生目睹“分针走过9时整后,又继续走了5小格,这就是9时零5分。再依次出现6时10分、7时30分让学生认读。
在这部分内容中,“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点的时刻”是本课难点所在,针对这一难点,我利用两个可爱的小动物争论的场面,引导学生进入小组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在操作中提高,总结规律、突破难点。而且使学生警惕自己在以后的练习中“千万别做那只小笨猪!”
解决这一难点后,大量的认读巩固也至关重要。在这一环节,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调动的钟表及学生手中的实物,继续采取学生互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生生互考、互练,将以往的“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让全体学生都有交流的空间。达到能熟练认读钟表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三)巩固、应用知识。将数学还原回生活,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
整个练习部分以闯关形式出现,极具挑战性的'题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关:“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的问题设计,意在巩固刚刚学过的内容。
第二和第三关:“找出分针和时针”的问题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第四关:“选择合适的时间再用线连起来”的问题设计,为的是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效果预测:本节课内容虽然多而零乱,但并不难理解,只要学生认真观察,思考;教师把握好讲课的速度,学生应有一定的能力扎实地掌握。同时,我们也不能期望以往不会认读钟表的学生仅仅在一节课中就把有关时间的知识全部熟练掌握。尤其是像认读3时55分这样的难点。而且,在学习了非整时时刻的认读后,还有可能引起个别学生学习上的负迁移。可能会把整时的时刻读成“×时60分”等等。这就有待于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提高。)
《认识钟表》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一年级上册第84~85页《认识钟表》。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十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及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合作和竞争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钟表面上的整时数。
教学难点:认识钟表面上接近整点的时间,理解“大约几时”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四)学习方法合作化:几项活动,均以小组集体参与为基础,进而扩展到全班合作交流,学生可以自由尝试、发表意见、参与讨论,从而初步形成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愿望。
刚上课,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我设计猜谜导入,播放一段钟表的声音,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声音?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感知钟表面。
在这里我设计了四个步骤,分别是
1、你在哪里见过钟表,是什么样的?
2、玩钟表。(玩一玩、说一说、猜一猜)
3、变“魔术”。(抽象出钟表的面)
4、小钟表“自我介绍”。
教学时,我先不急于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而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玩钟表,并在玩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他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去说一说,猜一猜,接着我借用变“魔术”的方式,“小朋友闭上眼睛”,“变!变!变!”出示一个钟面,让学生观察钟面讨论,采用小钟表“自我介绍”的方法汇报,教师进行点拨小结。
(设计理念)“把学生的个人认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这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也是设计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从回忆生活中的钟表过渡到观察感知数学中的钟表面,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象,也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通过玩钟、变魔术、猜一猜、小钟表“自我介绍”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学习。
(三)依托经验,认识整时刻。
这里我设计了两个步骤:
1、认钟表面上的整时刻
2、认识电子钟上的整时刻
认识整时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部分学生之前已经有认整时刻的经验,在这里我让学生依托经验,通过小组讨论,把他们所知道的方法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在交流分享中加深认识。然后让学生以“一人说时间,一人拨钟”的方式同桌进行练习,最后教师进行点拨,梳理出认识整时刻的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设计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教学内容,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课堂环境中享受到了合作的欢乐和成功的愉悦。
(四)自主探索,判断大约几时。
(设计理念)判断大约几时是教学难点,如果教师仅靠概括性的话语表述,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我设计用孩子们熟悉、喜欢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和蓝猫的卡通形象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1、画面一:电影院门口《白雪公主》海报。
2、画面二:蓝猫在家,客厅墙上时间指向6:57分。
3、画面三:到电影院门口,蓝猫抬头看时间,指向7:03分。
(设计理念)创设故事情景,让学生听故事的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自己悟得。通过对比两只钟表的异同点,在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快到7时”和“刚过7时”的意思,领会大约7时的含义,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五)寓练于乐,寓练于生活。
针对新教授课内容,进行有目的,多角度,有层次,有趣味的、形式多样的练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乐于练习,达到了巩固知识、开发智能、激励再学习的目的。
1、说一说 比谁棒
(1)看课件说说小朋友一天的活动。
(2)同桌说说自己在什么时刻做什么?
(通过说说什么时刻做什么,让学生评评他的安排合理吗?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
2、画一画 比手巧
小朋友们能帮老师修一修三只掉了针的表吗?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小朋友脑最灵,手最巧。
(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组织学生进行修钟表,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看一看 比眼快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小鸡和小猪的一天》的故事:
①图一:小鸡在打鸣,小鸡喊小猪:“嗨,快起床吧。”小猪说:“再睡一会。”
②图二:小鸡问:“我们一起去上学吧!”小猪说:“再玩一会吧!”
③图三:小鸡说:“我们一起去教室做作业吧。”小猪嘟着嘴说:“再玩一会吧。”
④图四:小鸡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而小猪却还在忙着赶作业呢!
听完故事后,让学生说说小鸡和小猪谁做得好呢?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生既巩固了看整时的方法,又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作息要有规律,要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图,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都是8时,一幅图是在上学,另一幅图却在睡觉呢?”这是一个
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一天中时针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有两个8时,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中须关注“如何解决问题”,更要关注“如何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六)总结拓展,体验创造的乐趣。
今天我们和钟表交了朋友,从这个朋友身上你学到什么呢?
(由学生自己总结,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是再次巩固新知的好方法)
四、作业设计
小小设计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个精美的小钟表,让他们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画上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
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是我整节课的灵魂所在,画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是以学生的兴趣为支点,让学生在玩中想,乐中思。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设计,也是“学数学、用数学”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最好体现。
《认识钟表》说课稿8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准备:课件、时钟实物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设置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四个教学环节:(1)情景导入,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3)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情景导入,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数字宝宝去钟表家做客。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操作PPT与板书教具钟表)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主动探索,并且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内化,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2根针,还有数”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继续提问“这两根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针和时针的特征。之后,我再结合课件和板书同步演示,介绍时针和分针。我会用充满童真的语言和动作来吸引孩子。用自我介绍的方式,一边做动作一边说“我长长的,细细的,我的名字叫分针;记住分针是又细又长的。我又矮又胖,我的名字叫时针,记住,时针是又粗又短的”。当学生发现钟面上有很多数字时,我再引导学生数出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并且强调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接着,我适时的安排分辨分针和时针的练习,如:认课件中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还可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学具钟表,按老师的要求指出时针和分针。
第二步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教材,出示教材85页主题图,通过小明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墙壁上和床头柜上的钟表试认整时。明确“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的时候就是7时”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 的表示方法,《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间的时,读作7时》指导学生书空练习;在教学电子表示法时,《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两个圆点,记住,第一个圆点点在7的中间位置,第二个圆点,点在下面一些,然后再写两个0,读作7时》并且小结,两点后面两个0表示整时,两点前面是7就是7时。学生同步书空练习。然后,我用课件和教具同步出示3个不同时刻的钟面,通过对7时的认、读、及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时的两种写法。《板书:7时 7:00》再通过练习,《板书:3时 5时》让学生板演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全班学生同步在课堂作业本上练习书写,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引导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揭示课题——“认识整时”。
第三层: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1.把教科书86页第一题制成课件,通过观察把时钟和电子表有效结合
2.把教科书87页第6题练习制成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着说一说。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能力。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如: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认识钟表》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踏入学校大门后系统学习时间知识的起始课,也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认识钟表》。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的思维能力。
重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难点:会用两种表示法表示整时
准备:课件、实物钟、学具钟。
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设置了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四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3)巩固练习。
(4)小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先说出谜语让大家猜,然后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了三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整体感知
创设情境——钟表店开张,让我们去参观。
第二步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主动探索,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组小朋友交流。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容易将知识内化,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2根针,有数”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继续提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再通过课件演示指针的转动方向。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第三步是认识整时
虽然有些学生在生活中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课件,师生一起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出结论。再引出整时的两种写法。然后,用课件出示3个不同时刻的钟面,让学生书写。
第三环节: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乐巩固知识。在这层中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拨一拨
活动二:找朋友——连一连
活动三:小明的快乐周末
让学生边看课件边说一说,再让学生评一评他的安排合理吗?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第四环节:小结
引导学生说你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教师提出希望。
《认识钟表》说课稿10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认识钟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教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进行我得说课。
1、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大格,教材设计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刚刚进入学校不久,但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教学中主要以这些经验为起点,使课堂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原有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但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3、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引导学生在观察与对比中学会认、读、写整时;在经历制表、认表、记录时间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按时作息。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为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难点为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5、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教法:演示操作法,情境教学法,学法:动手操作法,合作学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6、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1.课前导学。2.谜语导入,激发兴趣。3.自主参与,探索新知。4.巩固运用,解决问题。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6.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导学
课前我利用教学助手给学生推送导学内容:制作钟表学具,要求桌面上要有数字,要有时针分针,时针和分针要能够转动,这里我还给学生推送了一个钟表学具的成品视频,以便学生可以借鉴制作。
正式上课之前,我会将优秀的作业做出展示。
第二环节,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我先出示谜语,当学生说出闹钟时,提示闹钟是钟表的一种,从而引出课题:认识钟表。这里用到了教学助手的翻牌功能。
第三环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我将它分为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初步认识钟面
这部分内容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和自己的钟表学具,通过提问“钟面上有什么?请你先自己观察再和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你的发现。”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同时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多数同学会表达不完整,比如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两根针,还有数字,有的学生会说钟面上有许多格子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预设,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引导并板书。比如我会追问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数字?他们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的?这两根针一样吗?他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获得的信息,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
由于一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在总结钟面结构时我设计以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总结,同时加入时针和分针转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初步了解顺时针方向概念。以声音和动画相结合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本节课设计的一大亮点。
第二步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认读整时,通过小红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墙壁上和床头柜上的钟表尝试认整时。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的时候就是7时。接着出示3时,6时,8时3个钟面,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整时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向几,同桌两人合作利用手中的钟表学具拨一拨。多请几个同学演示拨钟面,利用教学助手的投屏功能将学生拨钟面的过程,展示在白板上。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交流讨论,总结出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此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拨钟面,观看其他同学拨钟面,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到整时时时针和分针的特点,成功突破本节课认读整时这个重难点。
紧接着我设计了快速抢答:出示钟面让学生说出这是几时,和我当小老师:同桌合作,一人说整时一人拨钟面,两个练习,巩固学生对整时的认识。这里用到了教学助手的翻牌功能。
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的表示方法,接着介绍电子表示法,先示范写出7时,然后出示3时,6时8时3个钟面让学生上白板分别写出汉字表示法及电子表示法。全班学生同步在课堂作业本上练习书写是学生学以致用。
第四环节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钟表手指操
学生的左手为时针,右手为分针,老师说出整时,让学生摆出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老师当场做示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发现特殊时刻6时,12时,3时9时的特点,还能学中玩,玩中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这是本节课的又一个亮点。
活动二:连连看:将钟面和时刻连起来。
运用教学助手的互动试题功能。请学生上黑板来连一连。
活动三:说说我自己
出示图片及钟面,说说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渗透学生应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四:拍手读儿歌
闹钟把我叫,天天起的早。
路上不贪玩,上学不迟到。
晚上早上床,休息睡好觉。
按时不拖拉,作息习惯好。
这四个活动的设计极给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又有效地进行了珍惜时间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第五环节:总结全课,体验成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这里运用到教学助手的知识树功能。将学生说到的收获输入到知识树中。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我将学生按今天这堂课的表现情况,分为两组,利用教学助手为学生分层布置作业。作业:1.利用钟表学具拨出6时,9时,12时,10时,4时;2.家长拨整时,学生认读整时。3.过一小时是几时。表现较好的一组同学增加作业4.利用钟表学具拨一拨图片上的时间,并说一说这是几时。这是一道接近整时的问题。
《认识钟表》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要求学生掌握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钟面,知道分针,时针及钟面上的数字。
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读法,写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及整时的认读方法
教学难点: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时刻,初步建立时
二:学情分析
(一)心理特征
从心理特征来说,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并且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要在课堂上适当安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游戏。
(二)认知状况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对钟表有一定了解,但那是来自生活的感性的零碎的,对某些问题还一知半解。因此教学时我尊重学生生活中获取的关于钟表的经验,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难点。
三:教学模式
教法: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讨论合作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想一想,拨一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猜谜导入课题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钟表。钟表的作用,初步纠正几点,在数学上叫做几时。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二):新知导学,合作探究
1.认识钟面的组成。(活动一:画一画)
2.认读整时。(小明的一天,动脑筋,观察总结)
3.时间表示法,写出时刻。
认识钟面,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和空的表盘来自己动手画一画,主动探索性观察解决问题;整时是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活动二:拨一拨;活动三:找朋友。拨一拨是为了让学生动手操作,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找朋友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又将课堂气氛推向了一个高潮。
(四):全课总结,拓展提高
1.钟面认识:12个数,分针,时针
2.认识整时
3.时刻的读写方法
把一节课所教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固化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印象。
(五):达标检测当堂反馈
课件出示预设好的问题,握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当堂纠错并讲解。
五: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
认识钟表12个数
写作:7:00时针(短粗)
分针(细长)
二:认识整时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
六:课堂评价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看能否准确的掌握钟面,整时的读写法。设计课堂环节和检测试题来巩固知识
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活动,看他们能否通过观察总结,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思路,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看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参与,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否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
文体资源:教科书、教参、其它教辅资料。
信息技术资源:多媒体、互联网资源
环境与工具:授课时教师用的钟表以及课前让学生们自己制作的钟表。
生成性资源:学生的疑问,老师的解答,师生互动推动了课程资源
八:教学得失
得: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画一画,拨一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失:由于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索的规范不够,虽然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认识钟表》说课稿12
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设计思路
本课从导入到实践活动,学生都在和两位新朋友(时间老人和琦琦)交谈着;整个背景都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琦琦的一天”来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创设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而且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促使他们愿学、好学、乐学。时间这一数学知识,本来就是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的,进行这一知识的教学,更需要体现以生活为依托,以实践为第一。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随意地玩自备的钟或电子表,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让他们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寻数学知识,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发展,个性得到尽情的张扬,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合作精神,发展数感。
3、充分感知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
(1)展示课件:日出东方,配有闹钟“嘀嗒”声。
(2)引出主题图(由教材第91页主题图改编)。
提问:
①琦琦正在干什么?(学生:起床。)
②你知道琦琦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学生:6时。)
③你怎么知道的呢?(看挂钟或电子表。)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电子表面。
(1)观察钟面和电子表面: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观察的对象,可以观察钟面,也可以观察电子表面,互相讨论、交流意见,教师参与共同研究。
(2)学生交流、反馈(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钟面:
①有1~12个数字(点击闪烁)。
②有2根指针,长针和短针。(点击闪烁,配有画外音:我的身体长,我叫分针;我的身体短,我叫时针。)
……
电子表:
①由数字表示时间。
②中间有2个点会闪烁。
……
2、认识整时。
(1)创设情境。
课件依次出现“琦琦一天的生活”。
①观察画面,说一说琦琦接下来的一大是怎样安排的?
②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观察、交流。
③学生反馈(随着学生反馈情况,依次出现与主题图相对应的6个钟面)。
④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描述任何事物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2)认识钟面上整时刻。
①观察6个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②学生充分交流,得出:
A、分针都指着12(点击闪烁)。
B、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点击闪烁)。
③引导学生小结:我们在看钟面时不仅要看时针,还要看分针,如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反馈练习。
出示模型钟:说说这是几时?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2时。(边叙述边板书写法。)
(3)认识电子表的整时刻。
①出示连线题。
②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完成。
③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电子表上的时刻的?
④引导学生小结:在电子表上,如果点的后面是2个0,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时。
⑤反馈练习。
出示模型钟:这个时刻用电子表的方式来表示,该怎样写呢?
板书:
(强调:电子表表示的整时刻时,点的后面是2个0。)
⑥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整时刻。一种是文字表示,一种是电子表的形式。
三、巩固练习。
1、学生自选完成第92页练习题并分组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正在干什么。
(1)投影展示结果,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琦琦起床的时间是6时,看动画片的.时间也是6时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时针每天转2圈。)
2、练习十六第3题(引导做第1小题)。
(1)出示第1个钟面。
(2)提问:
①钟面上现在是几时?
②再过1小时是几时呢?
(3)反馈(教师演示课件):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格。(4时)
(4)学生独立认识其余钟面时间。
3、实践活动: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表。
要求:
(1)添上时针、分针表示整时。
(2)在方框里填上电子表所表示的时间。
(3)说一说这个时间你准备干什么?
四、小结。
师:希望通过这节课大家不仅能认识钟表,还要懂得珍惜时间,和时间一起赛跑!
五、板书设计。
课后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我有幸能够站在此次改革的第一线,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无穷魅力和无限生机。下面就以本课教学为切入点,谈谈个人的一些感触。
一、生活化的魅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篇不仅很快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由于时间在生活当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认识“时间老人”和“琦琦”这两位朋友,从每一个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入手引入正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课上,当课件展示太阳从东方升起、公鸡打鸣声响起的情景时,我发现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精神也高度地集中。接下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学生也是兴致盎然,我就抓住了这个点,以此贯穿整堂课。
二、在实践中体验的价值。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能看到学习活动的成果,本课在练习设计中,突出练习的优化,除安排单一训练外,还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应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安排表,作用是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在练习中还伴随着轻松和谐的钢琴曲,使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实践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顿时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认识钟表》说课稿13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来自xx小学的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钟表》。下面结合佛山市数学说课改革的新果实,我着重从研究和教学这两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阐述。关于研究,我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说联系: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2、说目标: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如下:
3、说学情
关于学情,我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共性学情还有个性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说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起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5、说教材处理:(教材处理)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以及再创造。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入新课,让学生猜出是闹钟,再来欣赏生活中常见的钟表。这样引出课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营造了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接着,我出示教材中“妈妈叫孩子起床”的情境图,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钟面和电子表。并将钟面和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让学生加深对整时的认识。最后,我会出示基本练习题和课堂检测题。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体验新知。
基于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环节如下
6、说新知教学的创新点
下面,我将以其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来谈谈我的教学设想。在“自主参与,探索新知”这个环节中,我提出了3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手上的钟面模型,看看有什么发现?在讨论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主动探索、观察解决问题,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我还采用了电脑辅助教学,让时针和分针作自我介绍,用充满童真的语言来吸引孩子。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3个钟面贴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得出: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准备了12张卡片,上面有不同形式表示的时间。我把这12张卡片随机放到学生的桌子上。当音乐响起,有卡片的同学就要找朋友,相同时间的就是好朋友。(课件播放《找朋友》的音乐,其他孩子一起拍手唱,12个孩子开始找朋友)通过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达到乐学的境界,更把整节课的学习氛围推向高潮。
7、说练习处理
设计合理的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关于本课的练习设计,我把教材提供的做一做和练习十九第一题作为基本练习。(背)
1、我用课件出示小明愉快的一天,让学生边观察边互相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为什么有两个9时呢”。这样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2、连线题是一个基础巩固练习,让学生动手在书本上连一连,并个别提问学生。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钟面和两种记时方法的联系。
接着进行的是有趣的提高练习,我出示12时的钟面,并用小动物的谈话来引出问题:小猴家的表真的坏了吗?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然后我再拿出教具钟表,请一位同学上来拨一下12时,这时大家都会发现原来12时的分针和时针是重合在一起的。
3、最后进行的是拓展练习
我会出示教材87页的第8题,让学生说出前四个钟面的时间分别是什么,并写在图的下方。然后动动脑子,你发现了它们之间存在什么规律。当学生发现后面的时间比前面的增加了1小时,就能推理出第五个钟面是1时。
接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和小狗的故事》,听完后我会提问学生,你是喜欢小猪还喜欢小狗呢?为什么呢?通过这个故事,不但让学生学会了看时间,更应该做到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
接下来,我跟全班同学一起来欣赏《我国古代计时工具》。观看这个视频,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感受古代人的聪明才智,更大大增加了课堂学习的乐趣。
8、说教学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
因此在这节课里,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评价:一学习过程的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不仅用点头、微笑、激励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还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习效果的评价,在“小结内化,反思收获”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忆、巩固。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我有针对地设计了课堂检测题,能有效地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在这样的新课改思路下,我深有体会!我愿尽最大的努力与课改一同成长、前进。
以上是我对《认识钟表》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认识钟表》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时间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看钟表时间的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是二年级进一步学习半时的认识和三年级秒的认识的开始,掌握认识钟表和整时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激励、引导,本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实际,力争做到“思想、方法、知识、能力”的有机统一。根据教材的地位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并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了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我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为整时的认读方法。教学难点为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会看钟表上的时间。课前准备了教学课件、钟面模型、钟面模型零件等大量教具。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初步感知钟面特点的环节主要采用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钟面上都有些什么,逐步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形成表象认知。在例题学习环节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对比、讨论出钟面上的三个时刻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探究认读整时的方法。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单纯的记忆和模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后,我为了加深学生对钟面的进一步认识,设计了学生自己制作钟面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自己的同伴,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最大的帮助。
四、说流程
1、上课伊始,我就抓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心理特点,创设情景猜谜语,为后期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通过回忆“在哪里见过钟表”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设计了三个层次,首先让学生观察钟面,充分交流,全班汇报,了解钟面上有什么,从而形成表象,再通过动手制作钟面加深对钟面的了解;其次,让学生通过对三个时刻的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归纳出认读整时的具体方法;最后,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巩固认读整时的方法,安排了学生动手拨时钟的练习。
3、巩固练习、运用新知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让学生合理灵活的.选择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安排了本课的基础练习课本86页练习的第一题连线,和提高练习课本85页的做一做,最后让学生体会接近整时的“快8时”和“10时多一点”的发散练习。层层递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4、总结评价、回顾新知,通过“你有什么收获”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系统回顾,明确本课的知识重点和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
我注重系统直观的板书,及时的体现了知识点,便于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梳理。
总之,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仅是课前教师设计的好,还要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巧妙处理,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所收获。
《认识钟表》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准备:课件、时钟实物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下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设置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四个教学环节:
(1)猜谜导入,诱发兴趣。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3)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第一层:猜谜导入,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儿歌让大家猜谜,“一滴答滴答,滴答滴答,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当同学们猜出这是闹钟的时候,再说说它的作用。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两大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是初步认识钟面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我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钟面和自己的学具钟表,“请你仔细观察,钟面上有什么?”(操作PPT与板书教具钟表)充分的让学生说一说,主动探索,并且把自己发现的与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学习。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凌乱的不是有序的,不容易将知识内化,有的学生只能说出“钟面上有2根针,还有数”等,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继续提问“这
两根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分针和时针的特征。之后,我再结合课件和板书同步演示,介绍时针和分针。我会用充满童真的语言和动作来吸引孩子。用自我介绍的方式,一边做动作一边说“我长长的,细细的,我的名字叫分针;记住分针是又细又长的。我又矮又胖,我的名字叫时针,记住,时针是又粗又短的”。当学生发现钟面上有很多数字时,我再引导学生数出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得出钟面的基本结构。并且强调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的特点,这样的组织让学生的思维有序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接着,我适时的安排分辨分针和时针的练习,如:认课件中这三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还可以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学具钟表,按老师的要求指出时针和分针。
第二步是学习整时的认、读、写。
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利用教材,出示教材92页主题图,通过小红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墙壁上和床头柜上的钟表试认整时。明确“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的时候就是7时”在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时,我先介绍汉字“时”的表示方法,《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间的时,读作7时》指导学生书空练习;在教学电子表示法时,《板书:先写一个7,再写两个圆点,记住,第一个圆点点在7的中间位置,第二个圆点,点在下面一些,然后再写两个0,读作7时》并且小结,两点后面两个0表示整时,两点前面是7就是7时。学生同步书空练习。然后,我用课件和教具同步出示3个不同时刻的钟面,通过对7时的认、读、及两种书写形式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时的两种写法。《板书:7时7:00》再通过练习,《板书:3时5时》让学生板演另外两个钟面的写法,全班学生同步在课堂作业本上练习书写,使学生学以致用,促使知识内化。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引导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揭示课题——“认识整时”。
第三层:巩固运用,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小红的一天,让学生边看图片边互相说“小红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再由我拨教具钟,通过小红一天的活动,认识整时。紧扣生活实际,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有效的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为后面的作业打下铺垫。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时针和分针的区分,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拨一拨小钟表,在这里,我先作示范按顺时针拨动指针,再让全班同学参照老师的方法,同桌合作,一人说时刻,一人拨钟,并说一说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接下来完成书上的课堂练习:
1.把教科书92页制成课件,通过观察“小明上午几时在做什么,下午几时在做什么”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把教科书92页第三题练习制成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这3个钟面,先说一说现在是几时,再想,过一小时是几时呢?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能力。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我先让学生说说在这40分钟里学会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并布置作业扩展训练,如:回家在爸爸妈妈帮助下为自己设计一份作息时间表。
教学反思:
本课是“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要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直观认识整时,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感觉学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气氛较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做到情感化、生活化、趣味化和开放化,积极关注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生活经验,既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又有效地进行了珍惜时间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认识整时”这部分内容的分析和教学设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