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面图形》优秀说课稿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图形 平面 认识 优秀

管理员

摘要:

《认识平面图形》优秀说课稿(精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平面图形》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平面图形》优秀说课稿……

《认识平面图形》优秀说课稿(精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平面图形》优秀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平面图形》优秀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平面图形》。首先,我谈一下对本课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认识平面图形”是人教版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时。它是在前面己经学习了《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具体目标中指出:使学生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简单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⑵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⑶情感目标:渗透审美情趣的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四种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验面和体的不同。

  二、说教法

  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根据这一特点,我采用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我还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认识平面图形。

  三、说学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摸一摸、找一找、说一说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孩子的兴趣点,大脑风暴点错落有致的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程序设计

  ㈠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淘要带我们去一座美丽的城堡,(课件出示由立体图形拼成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你都看到了哪些物体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除里这些立体图形以外,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图形,想不想去认识一下?(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尝试着说说这些图形的名字。引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有趣的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的连贯性。】

  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亲自动手实践,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2)汇报交流: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样的图形?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说出“面“的特点是平。所以这些图形都叫做“平面图形”。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从“体”分离的过程。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在立体图形上。初步感知面在体上。】

  《认识平面图形》优秀说课稿 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拼组》,它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拼组中的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一、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一学期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己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了,本次学习是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在上学期己有涉及,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随处可见。学生有比较好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但在做拼组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思维局限性,不能大胆的用多个材料多种方法进行拼组,教师要适当引导和示范,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标》中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及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具体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探究与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拼组,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设想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课中,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把教学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通过观察、操作,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二是通过”摆一摆“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间的关系,发现图形中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三是“做风车”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感受图形美。

  六、教学流程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遵循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旧知导入——预习汇报、构建新知——夯实基础发展技能的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情境激趣、旧知导入

  新课伊始,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把它请进来!在掌声中出示米老鼠图片,米老鼠又建了一座新房子,邀请同学们去参观,你们高兴吗?这时出示房子图片。接着,让学生观察说出房子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情境的导入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既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平面图形可以拼组成其他图形。

  第二板块:预习汇报构建新知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提高课堂时效性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保障,课前预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操作空间和探究空间,同时更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巩固的形式,完成教材中的三个活动:

  活动一: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

  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认识不是一无所知的,只是他们的认知只停留在感性层面,在这里,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自主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清“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或正方形边的什么特点””学生主要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建构,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同时,我又通过课件演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使学生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活动二:拼组图形

  学生通过预习数学书27页例2,对几个相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上我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课件汇报,巩固学生的认识。同时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图形,要求学生独立尝试进行拼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作品展示、与同伴交流,由学生自己讲解“用了几个什么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有了充分自我比较和与他人比较的机会,也就有了更充分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对比不同的拼组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关系,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

  活动三:做风车

  “做风车”这一活动,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思维的提升,否则就成了手工课。所以课堂中,我把重点放在讨论“风车制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图形,图形是如何转化的?”这一问题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我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纸是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三角形时,看到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第三板块:夯实基础发展技能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的第三板块我设计了课堂目标检测,检测中以闯关形式设计了五个活动:即第一关:快乐填一填。第二关:动手剪一剪。第三关:用心拼一拼。第四关:仔细数一数。第五关:神奇拼一拼。

  检测中前三关,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关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以及用数学的能力,符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乐于竞争的心理,以争夺智慧星的小组合作赛形式进行检测。既提升了学生自主强化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以上是我对《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设计理念的剖析与阐述,当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所以,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前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认识平面图形》优秀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中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明确平面图形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进行熟练应用,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意义及其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的相互联系,形成初步的“转化”意识,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学习方法。

  4、通过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真正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个平面图形纸片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复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己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己经具备了主动学习,自学思考的能力。对于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回忆,主动复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在现。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去将尚不清晰的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三、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一堂课的好坏,教学设计是基础,教学设计将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内容多而复杂,教学中如何既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复习和巩固又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本课中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发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改变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因此,在本课开始,我创设了运动场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来发现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自然引出本课所要复习的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样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大大激活了学生己有的知识积淀,实习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继的梳理复习。

  2、在点拨中梳理。

  梳理知识是复习课中很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老师点拨下自己整理,及时反馈,从而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及时查漏补缺,找准平面图形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首先,让学生再动手自己画六中平面图形,使学生在记忆库中再现己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强调了“个面积公式的`推导”,唤醒学生的思维链接,促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

  3、在合作中建构

  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利用学习材料中的六中平面图形选择自己印象深了的一个,进行思考交流它的面积的推导过程,然后,根据它们在推导过程中的关系,认识到最基本的图形——长方形,体验转化的思想,对知识进一步高度概括,还渗透了学法指导。让学生知道构建网络图也是一种复习整理知识的好方法,至此,学生的知识网络己形成。

  4、注重合作交流,体现群体协作。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安排了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回忆面积的意义、公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回想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等。同时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融为一体,既分工又合作,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获得成功的体验,又使学生学会协作,互助互补,活跃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辩证性。

  四、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我总的思想是要充分考虑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回忆整理

  ——构建网络——走进生活”等环节,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在学生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与运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对所学过的知识很多己经遗忘,另外是,我对学生的估计太高,复习的内容安排过多了点。希望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认识平面图形》优秀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五课《奇妙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第一课时。本课主要介绍在幻灯片中利用绘图工具画图,我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交流,教师引领,简单任务直接演示,复杂问题分步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2、学生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在对图形旋转、背景设计、图形的组合以及设置图形的叠放层次等方面操作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感知,形成表象,再构成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探索、合作学习。

  3、设计理念:

  这节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与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体现“玩中学”的理念。为学生创设彰显个性的空间,唤醒团队精神,互相协作,学有所得。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七巧板等拼图的设计,让学生感知自选图形在POWERPOINT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

  1、掌握自选图形的绘制方法。并设置不同的效果

  2、掌握给自选图形添加标注的方法。

  3、掌握多个图形对象进行组合或撤消组合的方法

  情感目标

  1、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能力。

  3、利用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七巧板的来历,提高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知,增加自豪感和荣誉感。

  5、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选图形的绘制与修饰;多个图形对象的组合。

  难点:多个图形对象的拼装。

  6、教学准备:

  硬件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室液晶投影

  软件资源准备:OFFICExxxx办公软件

  素材资源准备:自制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

  1、用精彩的图片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2、根据信息技术学生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及时做相应的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

  3、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等多种操作方法。

  4、充分利用计算机课堂双主体结构的特点,本节课的设计也体现了双方体的要求。

  5、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首先把己绘制好的小桥流水人家画面,配上潺潺的流水声展现给学生,请学生欣赏。用着鲜艳而亮丽的色调组合图形以及优扬乐曲来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我提出问题。这幅美丽的画面上有哪些图形?谁能说一说你观看后的想法?这些奇妙的图形从哪里来的呢?由此导出新课:这些美丽的图形都是利用幻灯片中的绘画工具制作出来的。这样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愿意学习。

  二、明确任务,探究新知

  1、插入方法

  A、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插入图片和艺术字,你能在插入菜单中找一找什么地方可以插入自选图形吗?或者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找到它?(生说,师演示)

  B、绘图工具栏非常方便,如果我的机器中没有了怎么办?想一想?(复习视图—工具栏—绘图)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本节课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2、认识绘图工具栏(任务驱动学会绘制方法及修饰)

  A、打开自选图形工具栏,我们看到自选图形分为许多种样式,选择其中的一种样式,参照画图板中圆的画法。你能画出你喜欢的图形样式吗?

  学生练习

  B、自选图形的调整(师生共议)尝试-总结。

  (1)老师刚刚也找到了一个笑脸,我把它拖了出来,(师绘制笑脸(灰色))可是这个笑脸对我偷偷地对我说:看看老师,把我画得这么难看,我多想变得漂亮而神气啊,回想一下文本框和艺术字的调整方法,你能开动脑筋帮助老师把下面问题解决吗?

  A、我想变大点,变得胖一点,这样显得多有福气啊。

  B、我想变成彩虹一样的颜色。

  C、我想把脸部轮廓的变得细一些,线条要蓝色。

  D、我想跑到右角上,象太阳一样朝着你微笑。

  学生练习完成,谁愿意为大家做个示范,边说边做,展示一下你的探究结果。

  (学生边实验边总结填充颜色,线条颜色,线型的位置及相关按钮,调整一下自选图形的大小,位置)

  你猜猜,我嘴上的黄色的菱形是做什么的?(探究图形的变形方法)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是引导者,快速演示教给学生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下面的探究活动中,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为学生的自主创新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3、特殊功能,添加标注

  A、绘制标注,添加文字(演示---尝试---探讨---总结)

  我们的笑脸绘制完成了,它变得真漂亮,它呢,特别想让告诉大家,自己己经变成小太阳了,怎么来说呢?在PP中,有一些图形具有标注文字的功能,

  (师边说边演示云形标注的使用)

  试一试,给自己的笑脸加上标注,修饰它变得完美,谁最勇敢,上来给老师这个笑脸做个标注。

  做得快的同学,想一想,为了突出太阳的光芒,云形标注只要线框,不要填充色,怎样才能做到呢?

  [设计意图:奇奇怪怪的图形沟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标注再次激发学习兴趣。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们非常乐于接受、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很关键的。]

  4、图形的拼装(练习翻转与旋转,组合与解组)

  A、师出示做好的风车图,观察这幅图,它是由几个自选图形组成的,这几个自选有什么特点

  如果你是电脑设计师,你会按怎样的步骤进行绘制?(让学生尝试整体设计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人一组,讨论,看看哪一组制定的步骤清晰合理。组长汇报,

  老师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三角形,怎么给它翻转过来呢?你猜我是怎样解决的?(旋转与翻转的重点提示)

  你们制定的方案非常好,按你们的方案行动吧

  说一说,你在制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

  B、这个风车的整体设计完成了,我想把整体缩小一下,放在左角上,怎么来做呢?(提出组合的作用及应用)。演示法讲解,学生练习组合与解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新知。体现成功的喜悦]

  三、设计大赛,拓展新知

  (出示七巧板动画,)师讲述七巧板的来历。组织小小设计师比赛。比赛要求:

  1、应用本课所学的知识点;

  2、构思巧妙,风格独特;

  3、色彩鲜明,搭配合理。

  [设计意图:学生的活动在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相应的技能。]

  四、评价交流,自我完善

  让学生们自评,然后互评,谈制作心得,每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用了哪些方法,应该注意哪些操作步骤。在学生们的相互评价和教师的点评后,结合自己的思维特点,对自己的作品“再加工”,逐步完善自己的作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改进评价方法,鼓励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宽容别人,学会取长补短。这时我会肯定学生们的作品,表扬学生们的闪光点,特别是表扬那些在操作中有创新、有个性特点的作品;鼓励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作意识和求异思维。]

  四、体验成功,总结收获

  以“我想说……”为题让学生自由谈对本课的收获。

  五、延伸知识,美化生活

  (出示课件)生活中,我们会把这些拼装的图形用在许多方面,如在建筑装饰中,我们把它做成书架,台灯。会使室内别具风格 产生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我相信,你们会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把你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六、板书

  奇妙的平面图形和自选图形

  插入图形--修饰—添加标注—组合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程度入手,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变教师被动的教为学生主动的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会扎实的落实教学目标,体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积极的探究,愉快的合作。同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体会到学信息技术的乐趣,提高了探索信息的能力,归纳信息的方法。整个课堂定会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乐园。

  《认识平面图形》优秀说课稿 5

  我说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材27页,课题是《平面图形的拼组》,说课的内容分为六部分:

  一、说教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己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如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并启发学生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方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的设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平面图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启发学生感知平面图形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以及平面图形的拼组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说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

  2、技能目标:学会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互换,对学生渗透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三、说教法

  我设计了“争上游”、“拼图大赛”、“争当百变小明星”等课堂活动,采取教师引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理解,归纳出重点,从而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说学情学法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能力差,语言组织能力也相对较弱,再加上本节课活动性较大,容易出现课堂纪律涣散的现象,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引导学生在兴趣导入的基础上,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比一比,争一争,既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归纳表达能力等。

  五、说教学环节

  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探索发现,学习新课;巩固运用,实践创新;运用技能,发展能力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演示:屏幕上出现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提问:“你认识它们吗?谁能说说它们的名字?”简要地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随后老师扭转话题:“老师今天要给大家变个魔术,小朋友们,你们可得睁大眼睛看清楚哦!”课件演示:这些平面图形经过不同方式的拼组,变成了组合图形轮船、火箭等。通过这个“变魔术”的小环节,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并由此点明课题:这个魔术的名字叫“平面图形的拼组”。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学习新课

  (1)教学例1指导学生沿虚线折纸,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并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

  在折风车的练习中,通过课件出示折风车的四个步骤,让学生依据图示动手练习,并启发学生去探索折风车的过程中纸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感知平面图形可以相互转化的特点。

  (2)教学例2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练习,利用学具中的平面图形来拼组各种图案,拼图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怎么拼就怎么拼,老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并将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从而激励其他学生进行更多更好的创作。

  第三环节: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利用课件出示综合拼图,告诉学生这是上届小学生图案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通过这几幅作品激发起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和灵感,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以实现巩固运用,实践创新的目的。

  第四环节:运用技能,发展能力

  这一环节是利用学具中被拆散的大熊猫的卡片进行拼图,使学生能进一步运用技能,发展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重点的重现,按照教学程序展示教学要点,如: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折风车过程中平面图形的变化,以及在拼图过程中比较典型的作品,都要在板书中出现。

  《认识平面图形》优秀说课稿 6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拼组》。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本课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一、说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己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了,本次学习是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可以看到,教材利用随手可得的纸和小棒作为教学资源,并设计了折、拼、剪纸等活动,在设计上充分考虑的普遍性。但实际情况如何呢?采用传统教学,学生需要准备大量的图形,材料的准备异常麻烦。此外,由于一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弱,用实物拼接时操作上比较困难,效率低且易出现较大误差,久而久之出现厌烦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Mp-lab这一软件的展开教学。Mp-lab是为小学数学专门设计的数学实验操作平台,这一操作平台具备图形的拼、接、旋转等功能,同样能实现图形的拼组,且大大节约了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和材料资源。

  接下来,我就具体的谈一谈我是如何应用Mp-lab操作平台为教学服务的。

  二、说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教学环节:图形展示,激趣导入

  让学生欣赏上个学期学生用平面图形拼组好的美丽图案,这些美丽图案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教学环节:实践探索,建构新知

  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两个活动:

  1、活动一: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

  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认识不是一无所知的,只是他们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层面,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学生主要用纸对折和测量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探索是有局限性,学生只能对自己手中的一、两个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研究,即使全班有50人也只能说明这50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具有这样的特征,谁能保证第51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也具备这样的特征呢?这种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正方形和长方形边的特征,从数学角度来说是不科学、不严谨的,不利于学生建构严谨科学的探索方法。可是,现实教学中,我们又不可能研究所有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利用Mp-lab操作平台则恰好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幻灯:文字“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

  Mp-lab操作演示:

  方法一:教师在学生自主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在Mp-lab上任意画正方形,利用数据测量的方式验证,再利用“相似缩放”让学生看到无论正方形大小如何变化,四条边的长度都是一样的。而长方形边的特征可采用类似的方法。最后归纳出:所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征。

  方法二:另外,还可以通过移动、旋转正方形的四条边并重合的方法,同样可以让学生清楚看到正方形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

  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的体悟一定是深刻的,从而有利于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建构,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同时,学生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

  2、活动二:拼组图形

  首先让学生明确拼组要求:你能用几个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个更大的平面图形?接下来,Mp-lab平台就成为学生自主实验、探索的平台。(幻灯:照片“学生电脑”)

  Mp-lab操作演示:

  教师通过在Mp-lab平台建立图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图形,要求学生独立尝试进行拼组。如: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既可以拼组成正方形,还可以拼组成另一个长方形。学生在对平面图形的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拼组操作、实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Mp-lab的操作方便且高效。Mp-lab平台更使得学生自己的多种思考方法和拼组结果可以同时呈现,打破了利用实物拼组时拼新图形要将旧图形拆掉的局限性,利于学生自己的多种拼组结果进行观察、对比和思考。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调用学生机上的作品用大屏幕进行展示,通过作品展示,互动交流等方式呈现学习效果。通过对比不同的拼组方法,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关系。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知识的建构上依赖于大量观察与动手操作。Mp-lab操作平台就如同一个小小模拟数学实验室,学生可以在上面进行充分的探索实验。每个学生有了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有了充分自我比较和与他人比较的机会,也就有了更充分的体验和感悟,更利于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第三教学环节:趣味拼图,激励创新

  利用Mp-lab的操作玩拼图游戏,将9块拼图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看拼成了什么,比一比谁拼得快,拼好后是一只可爱的小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感受几何美。

  三、教学效果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借助mp-lab操作平台,为学生搭建创作、交流、反馈的平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自主创作的平台。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图形的拼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图形进行拼组,操作也更方便快捷,学生自主创作的空间更大了,个性思维有了更广阔的展示空间。

  2、展示交流的平台。在进行作品的展示交流时,可及时调用学生作品进行演示,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生成资源的使用率,让每个孩子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这一种无声的评价激励手段,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3、及时反馈的平台。教师的利用控制台进行监控,节约走动时间,使反馈更及时,指导更有针对性,评价更有效率,提高了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