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程造价作为新兴的本科专业,为社会……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程造价作为新兴的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近年来,由于工程造价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就业市场也开始出现“找工作难”与“招人难”的“新常态”,究其原因,一是专业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导致需求矛盾出现;二是人才层次与专业结构存在不适应市场的地方;三是教学本身出现问题,毕业生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1]。作为本科专业人才供给的微观主体,高等院校应积极致力于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厘清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以应对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常态”。
一、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改革”思想肇始于传统的需求管理对经济增长日渐式微的背景,期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从“供给侧”来解决产能过剩的情况,并提高经济效益。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人才培养同质化而导致的“产能过剩”现象十分突出。因此,“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应运而生。从内涵上讲,“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应践行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与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系统的人才需求[2]。从高等院校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高校办学应面向人才市场需求,优化培养资源,合理确定办学目标与层次,科学规划课程体系,强化教学手段与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工程造价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就业目标市场模糊,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我国开设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超过百所,年均毕业生数量近2万人,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比,已经出现总量过剩的现象。由于专业创设之初的功利主义,大多数高校缺乏对自身办学基础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深入研究,培养目标往往与自身的优势学科或专业看齐,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使得高校出现专业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时,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相应的专业调整。
(二)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课程体系特色不足缺乏特色工程造价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应该体现出研究型人才、综合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人才的梯次特点,从而形成目标就业市场清晰,核心能力差异化的竞争结构。但目前除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化、差异化程度较高外,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同质现象严重。如依托土木工程、建筑学科等工程技术学科建设工程造价的院校,通常体现出“重技术,轻管理”的建设思路,而依托经济、管理等学科办学的院校则走向与之相反的道路,但在同类院校之间,其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体系等则基本趋同。
(三)人才培养手段单一,实践创新能力训练不足
人才培养的执行主体主要在于教师,目前因为“重科研,轻教学”的考评制度,以及高校师资队伍博士化等原因,高校教师缺乏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的热情。另外,高校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环节形式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工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由于组织实施面临安全管理责任大,过程监控难,教师工程绩效评定难等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被弱化。而诸如上机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往往普遍采用学生分组完成、教师结果评定的方式进行,由于缺乏严格的过程管理同样被弱化,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训练不足。
三、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厘清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EC的理念,工程造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在理念上应以学生为中心,在目标上强调与产业社会相结合[3]。同时,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修订的各环节应该突出“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构建学生参与机制,认真研究包括毕业生、在校生等群体的意见,滚动改进人才模式各环节。此外,高校应该确立建设区域性、应用型、多科性大学的办学目标,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重视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高校要本着建设应用型专业的理念,开启工程造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同时,还要充分研究自身的办学基础,密切联系产业实践,选择差异化战略,面向人才供给的细分目标市场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未来毕3月业生的竞争优势。
(二)引入第三方机制,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应遵循从学科体系转变为工程过程体系的设计理念[4],优化课程体系。高校应建立第三方机制,借鉴其行业经验,研究毕业生就业领域执业岗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要求,并将核心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要素,以此为依据确定涵盖全部能力要素的专业课程目录,依据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课程开设时间序列,并通过持续改进,优化课程体系。此外,在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专门设置“创新教育”课程模块。在该模块中,要将创新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历教育与执业教育作为理论基础,并将解析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当作重点,以此形成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在创新活动中培育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块,形成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实现课程体系优化。
(三)联系行业发展动态,丰富人才培养手段,强化实践创新能力训练
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前瞻性地设计实践实训体系,是训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有效路径[5],是实现人才显性供给与隐性供给统一的方式[6]。就当前而言,BIM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PPP模式等不断推行对传统的工程造价咨询实务带来了范式转变式的冲击,对专业人才的实践知识与技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在培养手段层面,充分引入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采用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学新手段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与“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模式,强化训练过程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去过剩产能、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历史性转型,工程造价本科人才的培养亦面临着类似问题。因此,顺应社会经济系统改革的大背景,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正是时代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本研究中,笔者以微观主体的视角界定了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在分析当前工程造价本科人才供求矛盾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从而推动工程造价专业的改革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