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后一单元,是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后,对新知识的再次学习,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升华与运用。这课题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与生产联系非常紧密,如果学生被动接受不难,我们教学时应积极指导学生自……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后一单元,是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后,对新知识的再次学习,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升华与运用。这课题的知识与日常生活与生产联系非常紧密,如果学生被动接受不难,我们教学时应积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来主动学习为好。
二、学情分析:
1、本课题学习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有自学这一块知识的基础。。
2、本课题在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意图。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科学探究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验证→实验分析与问题讨论 →新知归纳→ 习题反馈 →及时小结。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概述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锻炼分析综合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不断地进行思辨,以此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学用结合的思想,学以致用,进行消防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的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含义;
2.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防火安全意识。
四、教学重点
通过对多种燃烧现象的分析与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
五、教学难点
应用燃烧的条件解释灭火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烧杯、蜡烛、铝片、火柴、白磷、红磷、盐酸、饱和的碳酸钠溶液、
铁架台、坩埚钳、镊子等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课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八、教学过程:
教师演示:点燃一张纸
:这张纸怎么了?这种现象叫什么?
:这张纸着了。这种现象叫燃烧。
:除了纸可以燃烧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燃烧?
:…...
:那时因为这些物质都是可以燃烧得。
:那是不是所有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呢?
:为什么在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燃烧,开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
:……
:为什么这时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
:通过刚才的讨论和实验,我们知道燃烧的三个条件是:氧气、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就是物质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让一根火柴燃着有那些方法?
:……
:加热铜片,火柴燃着。
:燃烧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例如做饭、取暖,在工业上高温加热、炼钢等,都需要燃烧产生的热能。燃烧是否总是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利呢?
:……
:燃烧确实是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利,但它对人也显现出有害的一面,比如火灾会烧毁财物,危及人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我们掌握了燃烧的规律,在需要燃烧的时候,就要努力创造燃烧所需要的三个条件,再不需要火,那我们怎么办?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灭火的知识
:用什么方法灭火?为什么能灭火?
:
:使火与空气隔绝;降低温度,使温度低于着火点;清除掉可燃物。总之就要设法破坏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习题见投影。
九、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一: 燃烧和灭火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2隔离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十:教学反思:
1、采用这种实验探究活动、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一定得积极表现,主动参与,效果一定会很好。
2、通过组织学生自学活动、实验探究,讨论等方法使学生理解、接受有关燃烧与灭火等新知识,然后及进用习题加以巩固提高。
3、运用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验证→ 实验分析与问题讨论 →新知归纳→ 习题反馈 →及时小结的教学过程,学生反映积极,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