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吃货改变世界随笔 食物是一种世界语言。 飘着芝麻香的哈尔瓦酥糖,缀满干玫瑰花瓣的冰冻果子露,用传统香料隔夜腌制、烤得滋滋作响的卡博串……在美国匹兹堡市,Conflict Kitchen(“冲突厨房”)这一季的伊朗特色美食让“吃货们”大呼过瘾。 人们往往对冲突避之不……
让吃货改变世界随笔
食物是一种世界语言。
飘着芝麻香的哈尔瓦酥糖,缀满干玫瑰花瓣的冰冻果子露,用传统香料隔夜腌制、烤得滋滋作响的卡博串……在美国匹兹堡市,Conflict Kitchen(“冲突厨房”)这一季的伊朗特色美食让“吃货们”大呼过瘾。
人们往往对冲突避之不及,但 Conflict Kitchen 却因“冲突”而生。这家餐厅专门提供与美国有矛盾国家的传统美食,每隔六个月左右换一次菜单。2010年开业以来,委内瑞拉、巴勒斯坦、古巴、朝鲜、阿富汗、伊朗、乌克兰、埃及等都曾成为这家餐厅的主角。
“美国人通常由食物开始认识其他种族,但也常常是止于食物。我们希望Conflict Kitchen能延续食物以外的文化交流和讨论。”在创始人Dawn Weleski眼里,食物是开启严肃讨论的良方,“每一次对食物的选择,其实都是对想象力的考验,我们提供一个更具创意空间的表达出口。”
精心烹饪的食物背后是团队的用心。每切换一个主题国,餐厅的主理人与厨师都会尽可能亲身到访当地,也以饮食为切入点,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艺术、历史、政治、经济等,了解当地人真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这些元素带回美国进行创作,同时也在匹兹堡寻找相应移民后裔来合作。
Dawn Weleski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外交政治的认识几乎都源于大众传媒。而对于阿富汗、古巴、委内瑞拉、巴勒斯坦这些与美国有冲突的国家,公众普遍不甚了解,又因它们在媒体报道中的负面形象加剧了心理距离——人们不知不觉间疏远的,不仅是这些国家,还有它们的移民后裔。“我们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方法,去提升市民的参与度,去创造我们理想中的城市环境,去连接与我们同处一个环境、但我们却不甚了解的'人们。”
近几个月,餐厅配合伊朗主题,邀请社区里的伊朗裔美国人组织烹饪课,还将 x 交给伊朗当地人轮流使用,请他们拍摄自己的日常生活。
外卖包装纸也是 Conflict Kitchen 的“重要武器”。配合轮换的主题,Conflict Kitichen 将富有当地特色的花纹以及与该国相关的资讯融入设计,顾客能在包装纸上读到政治事件、当地历史、诗歌电影推介,以及相关访谈。
“虽然Conflict Kitchen 一直是以贩卖‘冲突国’食物想要挑战市民的底线,拓宽他们的思考,但有时我们也会担心自身的安危。”Dawn心情有些低落,“但这种威胁几乎每天都发生在巴勒斯坦人身上,他们的身份时时刻刻被挑战,不少来自巴勒斯坦的移民都只敢承认自己来自中东地区,而不是巴勒斯坦,因为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事实证明,反对的声音只是小插曲,Conflict Kitchen不断收到当地民众的支持。匹兹堡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组织了支持活动,五十多位市民在活动上发言,他们还唱起了歌:“All we are saying,is give food a chance.”人们在 Conflict Kitchen 外贴满了表达支持的便利贴,其中有一张用铅笔写成,每一笔每一画都能感受到写字人的力度:“我们从巴勒斯坦来,专门想试试你们家的食物。愿上帝保佑你们。”
种族间或许存在语言、宗教、国家体制等等隔阂,但食物是一种世界语言,唯一不愿意坐下来尝一尝、了解一下的理由,也许只是因为心里关上了沟通和理解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