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音乐艺术团体管理的几点意见论文 各地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学生乐团,本质上是社会公共文化,因此如何发展乐团管理乐团,必须依据这个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音乐艺术团体自有其特殊的价值取向与内容,因此在管理上有自己的特殊性与……
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音乐艺术团体管理的几点意见论文
各地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学生乐团,本质上是社会公共文化,因此如何发展乐团管理乐团,必须依据这个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音乐艺术团体自有其特殊的价值取向与内容,因此在管理上有自己的特殊性与独特办法。
一、引言
中国各地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文化馆等组建的学生艺术团体,是学校艺术教育之外的艺术教育重要阵地,它与学校艺术教育的目的与功能虽有联系,但其教育本质却是社会公共文化建设,因此,它自有其文化建设的特殊内容与价值取向等。如何管理这些艺术团体,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实践与理论问题。如何搞好区域文化建设中音乐团体的管理,笔者以为必须关注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厘清公共文化建设中音乐艺术团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建设,二是认真研究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音乐艺术团体的成员的学习特点与行为特征。然后,再在管理理念、制度,以及艺术团发展的目标等宏大价值取向上,自觉与普通中小学和专业团体的管里理念进行切割,走出一条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来。本文即从这个角度,谈谈在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音乐团体的管理,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二、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公共文化系统中的民族音乐团体,本质上是一个教育的松散组织,而并非专业艺术团体和学校。因此,这样的艺术团体的建设必须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适应艺术团体的本质属性。当然,这种非专业非学校的属性,也决定了艺术团独特的工作方法与指导思想。所以,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首先必须从源头从逻辑起点进行思考。既然公共文化教育本质上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是现实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手段。这些公共文化教育相对于传统学校教育而言,有其特殊要求,前者侧重于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面向非特定人员提供公益性文化消费活动,而后者侧重于发展在校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那么,在当前公共文化的建设中,各地涌现出各种乐团,大力发展音乐艺术的同时,有必要重新思考,公共文化教育的目标,思考公共文化教育目标之下的区域公共音乐艺术目标及其价值取向。其次,公共音乐文化的发展内容,不能仅仅依赖媒体的宣传与鼓动,配合外来它们的活动而展开,而是应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主动出击,积极创新发展。再次,在各级政府的强力支持下,组建的这些公共文化系统中的音乐团体,必须在现有的制度之下,进行管理创新,在管理的价值取向、知识取向、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制度整合,一方面,通过制度的约束,约束参与音乐活动的参与者的行为,促进参与者的艺术与道德修养;另一方面,通过艺术团体文化建设,促使参与者提升艺术品鉴力,进行价值判断,进而成为中国音乐的继承者与创新者。以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例,音乐团体的管理,就是在贯彻落实市教委、区教育局领导对艺术团建设新精神的总要求下,我们再结合闵行区的实际,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团实际,在加强艺术团常规管理与基本工作建设同时,摸清自家家底,“量体裁衣”,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以便在艺术团现有的基础之上“多出人才”,“早出人才”,扩大艺术团的社会影响。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乐团的管理有两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关注。第一,逐一落实管理任务。把工作进行细化,把每一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并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把乐团日常排练工作分解为一个一个具体而符合学生成长的阶梯,对活动任务进行目标与过程管理的双重管理。这样做,旨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强度。从我们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民乐团以往的实践经验看,这种做法,符合艺术教育的特质,也符合学生社团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可避免以往平日工作起来看似热闹,但到用人之际,进行团队表演之时,却因人员流动太大,乐团编制“缺胳膊少腿”,无法排演技术性与艺术性较高的作品。这是乐团管理与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一旦消除,乐团向更高一层发展指日可待。我们的思路是,在内部管理上做文章。我们做法是,尽可能地把乐团日常排练工作细化到人,深化到心。民乐团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符合学生实际,也符合学生的利益,也就是说我们民乐团现在排演的曲目不仅难度相比过去大大增加了,排演效果也非常好,但学生付出的时间却并没有增加。原因就是,我们在尽可能不耽误学生自身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乐团日常排练及演出的人员与技术质量。总而言之,前期规划必须提前到位,符合实际。经过我们民乐团上个学期实践探索,这样做,家长满意,学生满意,指导教师满意,指挥满意,管理人员更满意。所以,我要把这个成功经验推广到各个分团。第二,化大气力进行艺术管理研究,尤其是研究如何促进学生乐团排练的效率,以及使用什么的表演曲目,达到艺术性与技术性共赢的局面。
三、切实可行的多层级的综合工作目标
一般而言,一切的管理,就是人的管理,管理的核心是人。但是对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乐团进行管理,却不能简单对这些管理宝典进行套用。首先,乐团的主体是在校的学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时刻准备着努力学习,是为了升入高一级的初中、高中,所以他们进入乐团是自愿与无偿的。其次,这些学生虽然在进团前,都已获得较好的演奏能力,但对于乐团的发展,他们的技艺与水平仍有不足。最后,乐团的排练场地、设备等并非固定,而是长时间处于流动状态之中。因此,如何加强这些人员、技术、思想、物质等各个方面的整合,服务好乐团的发展,需要乐团管理者在每个学期开展工作之前,做好切实可行的多层级的综合工作目标。这些目标包括:第一,时刻关注乐团的硬件建设,及时添置优质乐器与优化排练场地。这种乐团虽有乐团之名,但排练场地、乐器等硬件却是公用的,因此,管理者必须每一次排练之前,事无巨细,务必亲历亲为,关注硬件建设,不能因为排练场地、乐器等影响排练。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在将争取领导与其它同行的支持下,把桎梏艺术团事业发展的硬件建设好,比如购置一些大型与特色乐器,并在现有的场地基础上,合理配置,优化组合,把目前的场馆做成能较好配合艺术团日常训练的基地。第二,在落实公共文化建设的年度工作计划同时,必须狠抓乐团日常训练工作,夯实艺术团团队管理与基础建设。乐团的管理不仅要直接管理学生团员,还要和学生家长做朋友,利用现有各种渠道,宣传和普及乐团的价值与存在意义。第三,乐团在狠抓业务提升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例如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就专门为乐团成立了一个心理辅导组织,指导教师和相关的管理人员在日常训练中,一旦发现学生团员出现问题的苗头,心理辅导人员立即跟进,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与干扰训练,使学生迅速掉头,重新以饱满的激情与顽强的意志进行艺术训练。第四,加强了乐团核心艺术指导团队建设。这个团队是乐团的智囊,通过这个智囊的活动,不仅可以及时找出乐团日常训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且还能及时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使得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杜绝了以往工作中乐团排练问题的出现后,由于时间差的客观存在,问题不被及时发现,发现问题后不能被相关人员及时重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等,浪费资源与时间的现象。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在推进乐团的业务提升的同时,积极探寻新的发展路径,扩大乐团的社会影响。
四、日常工作思路必须清晰,将多种力量形成合力狠抓乐团文化建设
乐团的日常工作虽很多,但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内容还是团员的管理。所以,乐团日常管理的重心必须转移到这个方面上来,从乐团的发展去研究学生,某种意义上讲,把学生弄好了,乐团才能持续发展。乐团的主体是学生,这些学生大多主要集中在12至17岁之间。这些学生不仅是上海市闵行区各级学校的文艺骨干,同时也是闵行区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未来。这些文艺骨干,在刻苦学艺的同时,还时刻面临着小升初以及中考的双重压力。如何保证这些团员在艺术上与学习课业上共同进步,打造闵行区优秀的艺术团队?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为只有通过提高学习效率,才能最终实现学生发展与艺术团共同发展的目标。在日常排练过程中,采用目标与分流管理办法,让学生一进入排练场地,就能立即投入排练,节省排练时间,最大限度提升排练效果。其次,精心挑选排练曲目。把曲目选择与演出任务结合起来,将曲目巧妙地融入到学生平常训练之中,既保证学生日常训练的水平,又可确保排练质量。除此之外,我们还狠抓乐团的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与指导教师对艺术团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综上所述,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乐团管理,应该遵循公共文化建设的属性特征,不能简单搬抄一些专业乐团的激励与管理办法,而应另辟蹊径,走出一条自己的管理路子来。如何管理,这方面各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已有很多切合实际的制度与办法,效果也不错。但是,我还是觉得,制度与办法再好,也必须有人去落实。所以用人,用对人很重要。其次,每个学期,乐团负责人必须有乐团整个学期活动的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与安排,保证乐团在完成日常训练之外,通过制度保障,以及乐团负责人的强有力的综合管理,去激发乐团成员与参与者积极投入乐团的创新发展,比如提出本年度力争乐团打造品牌节目1至2个,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讲座、交流活动,迎接本学期市区学生音乐节各项比赛,争取取得理想成绩等等。总之,通过不同层级的目标设置,激发乐团学生与参与者的激情,不断推进乐团的管理与演奏水准,最终以提升本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