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鲁迅 先锋

管理员

摘要: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精选15篇)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趣味故事:文……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精选15篇)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1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其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药》等。

  鲁迅先生非常珍惜时间,他的整个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他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正的。有志者,勤奋者,善于去挣、去挤,不去挣、不去挤,他就没有。

  鲁迅正是善于挤时间、支配时间的勤奋者。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第二天起床后,有时连饭也顾不得吃,又开始工作,一直到吃晚饭时才走出自己的工作室。实在困了,就和衣躺到床上打个盹,醒后泡一碗浓茶,抽一支烟,又继续写作。鲁迅习惯以各种形式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在鲁迅的卧室墙上挂着勉励自己珍惜时间的对联及最崇敬的人。鲁迅曾说:“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的,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

  鲁迅先生也是一个十分风趣的`人,他反应机敏,在他身上也发生过许多趣事。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十分势利,见他穿着随便,便不太在意,随随便便地给他剪了头发。理过发后,鲁迅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喜不自禁,以为鲁迅先生其实是个低调的有钱人。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询问他的意见,直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理完付钱时,鲁迅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十分不解,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理发师听了觉得十分惭愧,连忙向鲁迅道歉。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2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3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4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呵呵!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5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6

  鲁迅少年时在私塾读书。那时先生教书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讲解大意。鲁迅对于这种读书法深恶痛绝,他认为读书不应只是口到——读和背,还需眼到——看清字的笔画,掌握字的写法,更为重要的是要心到——专心致志,力求其意。因此,他亲手制作了一张别致的书签,上面写着“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十个清秀工整的`毛笔字,夹在书中,当作自己读书时遵循的原则,并且身体力行。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7

  鲁迅先生是我国的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读了关于鲁迅先生轶事的一篇文章,深有感触。虽然这只不过是一件平凡小,但是使我们看到了鲁迅的`伟大人格。

  鲁迅先生每次出门,口袋里总是裝着一小叠纸,回家后又从口袋中掏出来烧掉。这是什么缘故呢?原来是他每次出门,把痰都吐到预先准备好的纸里,带回来烧掉,消灭病菌。

  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有肺病,随地吐痰是很不卫生的,容易传染别人,很不道德,是不文明的行为。鲁迅先生这样注意公共卫生,讲究道德,实在是令人钦佩,他处处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十分值得学习。

  最近,很多地方开展了宣传和禁止随地吐痰的活动, 各单位、各中小学校的学生纷纷上街宣传随地吐痰的坏处,散发宣传材料和自己亲手制作吐痰盒。活动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看到了这些,不禁又想起了过去。前几年,大街小巷、人行横道上痰迹斑斑。不管是年愈花甲的老者, 还是口抹朱红、衣着入时的年轻姑娘,随地吐痰者屡见不鲜,使人感到这些人没有知识、不讲卫生、不尊重社会公德。

  现在,人们主动把痰吐到痰盂里,大街上,小巷里,地面干净整洁,象鲁迅先生那样讲究卫生的人愈来愈多。这说明,人们的觉悟不断提高,讲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蔚为风气。

  让我们都来向鲁迅先生学习,讲究卫生,注意公德,努力建设清洁卫生、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8

  爱惜时间,争分夺秒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近代一位出色的文学家。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9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终年55岁。他的死讯引起全中国的注意。治丧委员会由xxx、蔡元培等知名人士组成,其中包括了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推荐的沈钧儒、李公朴二人。在上海上万民众自发为他一个文艺界人士举行前所未有的隆重的葬礼。

  1936年10月21日下午,参加鲁迅葬仪的送葬队伍,从徐家汇一直排到虹桥万国公墓。鲁迅灵柩上覆盖写有“民族魂”的白旗,轰动一时。到达万国公墓墓地时,现场人山人海,约两万余人。

  1956年,鲁迅墓迁移重建于上海虹口公园。鲁迅的遗嘱共有7条,其中前几条交代丧事从简;第5条交代幼儿周海婴“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第6条是对别人应许的事物不可当真;最后一条是万勿接近“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

  关于鲁迅之死,亦有一些争议。鲁迅之子周海婴曾撰文,怀疑是其信任有加的日本医生须藤五百三故意误诊,致其得不到正常治疗而早死,后经证实,鲁迅的真实死因应该为由肺结核和肺气肿诱发的严重气胸。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10

  鲁迅在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乡亲们最津津乐道的是两个“鬼”:一个是“带复仇性的,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更强的鬼魂”——女吊;另一个是腰束草绳,脚穿草鞋,手捏芭蕉扇,富有同情心的“无常”。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一个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的何首乌;人首蛇身的“美女蛇”的传说……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11

  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钱玄同与鲁迅共同战斗,结下了亲密的友谊。但五四运动的风暴一过,钱玄同当年向封建文化冲锋的'豪情逐渐消失,与转向左翼的鲁迅分道扬镳了。并且还激烈地反对鲁迅宣扬“左联”的革命观点。

  1932 年 11 月,鲁迅从上海抵北平探亲,当时钱玄同在北平师范大学担任国文系主任。学生们想请鲁迅来校演讲,不知鲁迅的地址,便满怀信心去问钱玄同。不料钱玄同一听就“好象炸弹爆裂了似的叫嚷:‘我不知道!我不认识有一个什么姓鲁的!’”学生们感到很气愤,他们决定自己想法去找鲁迅。钱玄同竟威胁学生说:“要是鲁迅到师大来讲演,我这个主任就不再当了!”学生们不顾他的恫吓,去请了鲁迅先生,并将钱的态度告知鲁迅。鲁迅深情地说:“钱玄同实在嚣张极了!”鲁迅先生冲破重重阻力,于 11 月 27 日到北平师范大学作了讲演,给北平青年以极大的鼓舞。钱玄同闻讯很狼狈,但却没有辞职。鲁迅深感曾为五四反封建骁将的钱玄同如此变化,他回上海以后,便写了一首讥讽钱玄同的打油诗: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何妨赌猪头,抵当辩证法。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12

  12岁那年,鲁迅离开家乡,到全城著名的私塾——三味书屋读书。读的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古文书。私塾的教师是寿镜吾老先生。他是个十分正直、质朴、博爱的人,他痛恶帝国主义,从来不用外国货,在教育学生上,他还是遵守私塾的老一套,每一天教给学生的就是死板地背书、听书、写字。对于天资聪明的鲁迅来说,这些课程他学得都十分简便。

  这一天,塾师寿镜吾上课。在课上提出了一个“独角兽”对课题,老先生说:“大家都想想,谁想好了举手回答。”

  不一会儿,一位学生站起来,说:“独角兽应对一头蛇。”

  另一位学生站起来,大声说:“不妥,应当对三脚蟾。独对三,角对脚,兽对蟾。”

  教室里的.学生唧唧喳喳很热闹,学生们都纷纷举手回答。这时又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他不一样意刚才两位同学的对法:

  “应当对九头鸟。独就是一的意思嘛,独应当对九;这角嘛是名词,名词对名词,兽正好和鸟相对。”

  寿教师听罢这番回答,又摇摇头。

  “教师,对‘比目鱼’为妥!”鲁迅站起来说。

  教师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露出了笑容,他让鲁迅坐下,大声对学生说:“比目鱼,对得好!”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13

  有一次,小鲁迅和伙伴们看完社戏,大家一起摇着小船,唱着歌儿回家。已经深夜了,周围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大家又累又饿,不知道是谁出了个主意:现在正是罗汉豆成熟的季节,船上又有柴(chái)火,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着吃。大家听了纷纷赞成,小鲁迅也高兴着答应了。大伙立刻把船靠到岸边。岸上的田地里,乌油油的,到处都是结结实实的罗汉豆。一个小伙伴喊着:“阿发,这边是你们家的,这边是六一公公家,我们偷哪一边的呢?”

  大家也都跳上岸,小鲁迅也紧跟着跳了上去。阿发一边跳,一边说:“让我来看看吧!”他一摸豆荚,大声得叫着:“偷我们家的吧,我们家的.豆都可大着呢!”于是,大家马上纷纷出发,在阿发家的豆田里,每人摘了一大捧。回头到六一公公家的豆田里,每人又偷摘了一大捧。

  回到船上,年龄大的去生火了,小鲁迅和年龄比较小的小伙伴就在一起剥豆。没过一会,豆就煮熟了,哇,一阵阵豆香直往鼻子里钻,真香啊!小鲁迅和大伙抢着把豆吃完了,擦擦嘴巴,摸摸饱饱的肚子,摇着小船继续回家!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14

  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到刀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

  “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

  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他终于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用笔写文唤醒中国老百姓。

  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记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夜以继日地写作。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 15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他在30年间,为我们写作和翻译了600多万字。大家都说鲁迅有天才,可是鲁迅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为了爱惜时间,总想在一定时间内多做一些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了一个人的生命。”

  鲁迅工作起来是不知道疲倦的。他常常白天做别人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到天亮。到了老年的时候,对时间抓得更紧。在他逝世前不久,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40公斤,仍然拼命地写作和翻译文章。他临死前三天,还替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鲁迅一直工作到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就没有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他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谋财害命没有两样。”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爱惜时间的精神,要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也要爱惜别人的时间,不让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