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
(精)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迹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事迹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
脑瘫孩子也能集中教育?残障孩子也能与正常孩子一样出色?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周美琴手上都变成了现实。
在周美琴的主张下,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除了接收听障、智障孩子外,又招收脑瘫孩子入学进行集中教育的任务,此举开创了全国的先河。
脑瘫孩子的集中教育一无课程,二无教材,三无师资,周美琴带领老师们从引进智障教育教材,到“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到实行“医教结合”的教育模式;从每天一节康复课,到康复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再到24小时康复理念的确立……益智、康复、生活技能、心理及沟通与交往等课程模块及跟踪评估体系等一系列机制,为脑瘫孩子提供“全面营养”。这套行之有效的脑瘫儿童康复与教育的学校模式,最终荣登上了全国教科研成果评选最高领奖台。
随着医教结合的不断推进,周美琴的服务半径,从一所学校辐射到外区,并扩展到全市。20xx年,上海率先探索成立了5个听障和视障指导中心。周美琴作为第三听障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负责人,为在浦东和奉贤普通学校就读的所有残障孩子提供巡回服务。
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在校生超过百万人,其中残障儿童8000多名——周美琴对他们“如数家珍”。这是因为,20xx年上海成立了全国首家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上海市特殊学生教育评估中心,中心落户浦东特殊教育学校,周美琴又担任了中心主任。周美琴领衔组织了沪上18位特教领域及医学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对所有特殊学生开展科学、精准、全纳地考前评估,帮他们“解锁”成才立交桥。前几年有名脑瘫学生通过评估坐轮椅参加中考,考场按中心要求,考卷由老师帮他翻页、每半小时扶动一下身体,孩子最终考进了区实验性示范性优质高中。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2
石xx,男,瑶族,1965年9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西燕镇中心学校刁望教学点教师。
他扎根偏僻的石山库区,三十六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乡村教师的'初心使命。他每天4趟往返,义务摆渡接送学生上下学,把“一个都不能少”作为使命担当,圆孩子们的上学梦。
他用心用情关注孩子们成长成才,不仅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还为孩子们做饭、照顾孩子们生活,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扎根山区教育事业的“不老松”。疫情防控期间,他作为登记员、宣传员,确保学生健康安全。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3
小岚在“本溪”这所以“创新、奉献、敬业、求实”为传统精神的上海市示范幼儿园、“市课改园”的教师岗位上工作了十多年。她和“本溪”一起经历成功的“辉煌”,她也品尝着示范园工作的“辛苦”。但她始终满怀激情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说,她是与“本溪”和孩子们共同成长起来的。
在本溪工作的的十多年时间里,小岚从一个普通的教师逐渐成长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政治学习组长、工会小组长和工会委员。她以兢兢业业、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同事和家长的信任;同时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孩子们的成长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作为“课改基地”的教师,她义无返顾的投入幼教改革。她全程参与的“二期课改”,使她转变观念,找到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掌握学习、思考的方法,并且尝试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将幼儿的自主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与途径,较好的实践了与“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成为了“示范园”中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
在经历了“一期”和“二期”的课改之后,逐渐积累起课改经验的她,又先后于__年到1005年连续3年被园方聘为成熟教师,成为园内课题小组“幼儿自主性探索学习活动”研究的带头人,并于__年11月获得杨浦区“二期课改”先进的荣誉。
敬业爱岗理解至上
小岚总是快乐地工作着,并且用她快乐的笑容影响着周围的家长和同事们。在本溪的工作以及全程参与的课改经历,为她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工作经验。她常常会将自己的一些新奇的想法和经验“拿来”与同事们共享,有时同事遇到问题她也总是主动帮助解决或提出自己的建议;有的同事新来不久,不太了解“二期课改”的理念和方式,她也会耐心地进行解释和分析,帮助她们尽快地融合到快节奏的工作当中。有的教师刚参加工作不久,对于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还不很熟练,她会手把手地上一次示范活动。在小岚的心里,教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她每天都会早早地来到幼儿园,一头扎进孩子堆里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一起锻炼,孩子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在她的眼睛里,成为她解读孩子的有力依据。她总是将孩子们的事情挂在嘴上,记在心里,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听到她在绘声绘色地讲述孩子的事情,这已经成为她最大的快乐。也是凭着这样的一份热情,她与孩子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一种亲密的关系,亦师亦友,她常说:没有不聪明的孩子,只有不聪明的老师。
在家长的眼里,徐老师是个爱唠叨的人。她总是会拉着家长说说孩子的事,说点想法、给点建议;面对那些总有着许多不放心地爷爷奶奶,她总是笑脸相迎,耐心应对;并对家长的要求做好细致的回应,哪个孩子的身体不好要及时添加衣服,哪个孩子的眼镜要及时佩戴等等,一些细琐的小事都映在她的脑子里。她会非常仔细的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并及时与家长交流和沟通,还及时发现了一个有孤独症倾向的孩子,为家长提出了及时看病和治疗的建议。她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家长的好评,也使家长能够真正地放心将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上。大胆创新寻求突破
本溪精神是挑战自我使她不断寻求教育业务上的更大的突破。这时,“二期课改”给她带来了新机遇和挑战,在小岚心中燃起了“迎接挑战”的激情,主动投入教育改革。通过及时的、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新的理念荡涤着头脑中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习惯,在激烈碰撞,反思中获得“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随时捕捉教育时机”的教育观念,促使孩子发展的同时也为她迎来了一片个人成长的广阔天空。
根据“二期课改”以幼儿发展为本,关注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初步的社会意识
从事教育事业已有近二十年。她始终保持一颗热爱幼教事业的诚心,踏踏实实地立足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她始终以“垂范、敬业、好学、反思”作为行动准绳,为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而努力,她用实际行动向家长证明了“孩子放在她这儿请你放心”的诺言。
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她善于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运用已知信息,提炼出更具有更新价值的精华,尽可能采用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活动前,能从孩子的年龄、经验特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以使教学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在教学方式上,她积极使用幼儿感兴趣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课件,将各科教育都渗透其中,能尽量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注意营建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每一次活动,她都能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知识的冲撞中产生新的疑惑、冒出新的想法,培养孩子好奇、好问、好探索、乐于想象与创造的可贵品质。她知道,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既是严父,又是慈母;既是教师,又是保姆,应该把自己的全部的爱奉献给每个孩子。在工作中她就是这样把自己的爱灌注给每一个孩子,注重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她常说:老师一个微笑的赞赏、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在孩子们眼里都是“爱”。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她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发展中的问题,宽容他们,适时帮助他们,树立“她和孩子一样高”的理念,想孩子所想,急孩子所急,永葆童心。
在家长工作方面,提升家长与教师互动水平,积极探索、有效实现家园共育。老师的职业宗旨是为家长、孩子服务,“细微处见真情”是她家长工作的感受。家长工作是体现教师职业形象的窗口,只有把微笑服务、真情服务落实到每一位家长的心坎上,才能满足家长需要,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为此她注重家园共育,积极用各种方式与家长取得沟通。不定期地进行家访、电话、接送时面对面交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尊重幼儿家长,耐心细致地做好家长工作,不伤害他们的感情,让幼儿在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中成长,让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在教育岗位中,她能努力营造和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团队,形成和谐、互助的幼儿园文化,推动了年轻教师的快速教师成长。她始终坚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教师,每一位教师都是值得学习的”的理念,始终坚持“因为真诚,所以提醒;因为责任,所以直言”的理念,因此,指出不足和接纳别人善意的批评目前已经成为了她园传帮带文化的一部分。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4
开发乡土资源,点亮山区幼教
山里留守儿童多,为让山区孩子享受到高品质的学前教育,她请专家把脉,带着川中幼教人从当地实际条件出发,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因地制宜,探索开发适合孩子们开展的环境和资源。
为给孩子们提供学习活动的生态种植园,郭文艳带着老师们一起劳动。种植园需要管理,她早晨五点钟便开始工作,中午稍作休息便接着干,一直干到天黑,一天两头见星星。夏天太阳非常火辣,烤得人喘不过气,她赤脚挥锄,弯腰拔草、撒化肥,手脚都是泥,不知疲倦和劳累,稍有空闲时间就钻到班上给孩子上课。有人到幼儿园找她,问园长办公室在哪里,老师们说我们园长几乎从来不坐办公室。她不仅是园长,还是一线教师,是干活能手,无论多么劳累,多么艰苦,始终以身示范,她的这种实干精神打动了老师和当地百姓。
在她的带着下,老师们明白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课程观,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乡村田野中的玉米皮、树叶、石头、废布、废旧竹帘,种植园中的花生、玉米、红薯等,都成为了他们的课程资源。
她带着老师们坚持采用参与式、体验式、实践式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在种植园中,从翻土播种到锄草、浇水,从观察秧苗生长到收获果实,孩子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听闻大自然的声响,尽享植物成长与自我成长的快乐,让他们从小就种下爱心,拥有责任心。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丰富多彩,河滩里的石头变成了小乌龟、恐龙蛋、小汽车等,废纸箱变成栩栩如生的美工作品,秋季散落在地上的树叶转身在孩子们手中拼贴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画,田间丰收的玉米皮在手工制作中华美转身为小拖鞋、小靠垫和不忍再触摸的盛开的花朵,废弃的竹帘变成了风筝的龙骨,丢弃的鞋子、水壶幻化成为孩子们种植物的花盆,这些乡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绿色环保又经济适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的本钱,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更表达了教育的智慧。
在郭文艳的带着下,川中幼儿园先后荣获“河南省教育名片〞“河南省示范幼儿园〞“河南省家园共育示范幼儿园〞等多项荣誉,并被确立为教育部、财政部“国培方案〞——河南师范大学实践基地;她自己也先后荣获“影响中原优秀名园长〞、河南省“李芳式的好老师〞“出彩河南人〞等荣誉。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5
吴邵萍,女,1965年1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先后担任音乐、语言、科学、美术、体育等各学科教师、年级组长、副园长、园长。27年来,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幼教事业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取得了显着成绩。她曾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师称号”、“首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二届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名教师”、“玄武区首届、第二届、第三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她主编了两本书,参与编写了9本书;在省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2篇,其中在国家级刊物发表6篇;参加省以上研讨会获奖论文10篇,其中获全国奖6篇。
一、“爱”,是她勇于攀登的不竭动力
1、爱孩子赛妈妈。吴邵萍同志就是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了教师职业。她27年来始终立足于幼教第一线,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对孩子一视同仁,无私奉献,促进每位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她常说,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仅是这样说,而且也是这样做。1983年,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班上有一位姓时的小朋友,因年龄小,每天哭着不肯上幼儿园,睡午觉就做恶梦惊醒。她就象慈母一样,每天早上从家长手中热情地抱过孩子转移其注意力,并和他共同游戏增进感情。午睡时抚摸陪伴直至睡着,孩子梦醒时常常大哭,她就长时间地抱着他在园内转悠,为了不让哭声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长时间抱着孩子。尽管胳膊很酸,但她从不厌烦,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这样整整过了一个月,这位小朋友终于能愉快地入园了。那时,她班上还有位姓余的孩子,说话不清,各项能力明显低于其它儿童,连园领导都认为此幼儿“无可救药”了,而她不灰心,总是充满希望并耐心细致地辅导她,和家长密切联系,采取一致的教育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她也达到同龄幼儿的水平。
2、爱园胜爱家。27年来,她从未因家庭原因而影响工作。1997年,正值幼儿园创建南京市市级示范园时,她的父亲因车祸住院。白天,她在园兢兢业业的工作。夜晚,她还在医院一边陪伴昏迷不醒的父亲,一边翻阅整理幼教资料,准备第二天的工作。她父亲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从未请过一次假。在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叫苦叫累。平日总是起早贪黑,早到迟走。在她的眼里,幼儿园胜似自己的家,园里建设比家还重要。
3、爱同事似姐妹。由于园里年轻人较多,作为青年人的领头人,吴邵萍时时处处事事爱护她们、关心她们。在创建江苏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过程中,青年教师每天加班到深夜,为了她们的安全,吴邵萍每天“打的”挨个将她们安全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这段时间,吴邵萍总是要到深夜1、2点钟才最后一个回到家。
二、“学”,是她刻苦钻研的永恒追求
好学、勤学是吴邵萍的挚爱追求。她始终认为学习使人前进,学习是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27年来,她从未间断过学习,从一个中师毕业生一直学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课程班,自理近万元的学费。为了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她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学培训活动,从未完整地休息过一个寒暑假。1999年暑假,她的痔疮刚开完刀两天,当她得知有一个全国音乐心理学学习时,立即报名前往,一连7天下来,影响了伤口的恢复,又到医院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参加全国音乐教育研究培训,这次为了不影响伤口的恢复,每天听完报告后,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床上,一直坚持到学习结束。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自加压力,自定读书计划,每月读10本杂志、每季读完1—2本理论书籍。收集整理了30本资料册,做了多本学习笔记。目前,她读完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家庭教育、课程理论、亲子教育等各类理论书籍近百本,学习促使她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跑者,成为一名智慧型园长。
三、“研”,是她开拓创新的重要法宝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吴邵萍追求的目标。因此,吴邵萍受聘担任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专项课题《早期儿童音乐教学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负责人,担任《中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负责人,是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特约研究员、南京市第五届幼教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学科教学视导员、玄武区教育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玄武区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她钻研、善研,始终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和科学探索,潜心于课题研究。“八五”期间,她参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国家级研究课题《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间,她不仅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许卓娅领导的“九五”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早期儿童教学的心理学研究》和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建构中国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及实践体系的研究》两个课题的实践研究,她个人还独立承担了江苏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南京市“九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园创造性韵律活动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十五”期间,她独立申报、负责并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立项课题《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纬度来探索幼儿园是否需要、是否能够及如何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展开全方位的研究,重视从理论的高度上提炼、升华自己的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她还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博导负责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生活化游戏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的`《后现代主义的幼儿科学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程开发与推进的比较研究》子课题《区域性多元游戏课程开发与推进的研究》。她在幼儿音乐教育改革上进行大胆实践与研究,《幼儿创造性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研究》、《幼儿园舞蹈欣赏教学初探》《舞蹈欣赏教学》、《开放的幼儿音乐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开展大班合唱教学的实验研究》等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学前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幼儿教育》,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论文评审一、二等奖,形成了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幼儿音乐教育思想和方法;“十一五”期间,她独立主持了江苏省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实现良性多维互动,促共同体和谐发展》的研究。她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钻研,展开系统研究,有效解决了一些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经过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建构》课题得到了江苏省课题规划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与综合素养,特别是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反思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她出版了研究成果《开放性课程在行动》专着,主编了《托班课程》上、下册。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评价提供了直接的参照和支持,为教师设计展开课程设计和教学提供了范本。
四、“传”,是她尽心履职的真情流露
长期以来,吴邵萍主动做好传、帮、带。无论是园内还是园外,她认为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力量,培养他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因此,她总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全心全意地帮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担了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实习指导工作,她对待这些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实习工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总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接受每位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课题研究工作。
对园内的青年教师,她更注重言传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下班指导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后还与她们逐一反馈和互动,同时还定期上示范课给全园教师观摩。她指导青年教师严格细致。既有理论上整体框架的指导,又有操作过程中具体环节的指导。从不放过每个细小的教学环节。如教具演示,收放顺序都一一指导到位。在她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她的带动下,每个教师个个有特长,园里教师个个被邀请在全国各地上示范课,在全国各类研讨会上观摩研究课。这些做法和经验,经常吸引全国各地的同行到该园跟班学习。该园的办园水平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
她重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作用,每学年对玄武区园长、市青优开放示范课,她每学期都上多节示范课和举办讲座。还承担了市区的带徒任务,她总是竭尽所能地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目前,她已培养了1名特级教师、1名南京市名教师特级教师候选人、2名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多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更为可贵的是,南京市内无论哪个区、哪所幼儿园,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时前往指导,并毫无保留地传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国内,经常到深圳、温州、澳门、大连、杭州、河南、广州、南宁等地,为全国性、全省性及各市开设的培训班讲课,每场讲座,听众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讲课近100多场,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长期以来,吴邵萍一直努力使自己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科学育人的示范者,青年教师的引领者。吴邵萍同志是我们全市中小学教师学习的榜样,吴邵萍同志的先进事迹必将感染和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奉献教师岗位。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6
曾经看央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总会报道一两个扎根于乡村或山区的先进教育工作者的事迹感动着国人,令人为之震撼。从事了教育工作之后,使我更能深深地体味到这些深入到乡村或灵魂深处的人物的崇高品质,也更能体会到他们的无私奉献及无悔精神,对他们肃然起敬。
林州模范教师王生英便是这样一位楷模,是教师的精神领袖:她扎根山区30载,犹如一枝傲雪红梅,用残疾之躯搏击多舛的命运,谱写了自我人生的华丽乐章。我们读懂王生英,方可继承其优秀品质。
一、须得读懂大山
“山”在文化传统中是厚重的,是世代山民安身立命的处所。然而,“山”也表征着传统的闭塞、愚昧、僵化与保守。封闭的群山,告别陈旧的传统,拥抱崭新的现代,对有限的生存圈的突破,已成为世代山居的年轻一代的心灵渴望。然而,悠久而强固的传统大山,去谈何容易!它需要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更需要的是冲出包围的行动,甚至需要付出几代人前仆后继的代价。山里的人终究是挣扎着走出去了,然而,有一个人却选择坚守在这里,她就是教师王生英。
她的留守,是为了更多的人走出大山。只有她的留守,才能换来更多人走出去的希望。因此她是真正读懂大山文化的人!
二、她不是“高大全”,她只是“有用的人”
在当代文学“十七年”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充斥了“高大全”式的人物。他们都是尽善尽美的人,无论其思想、道德抑或行动。
而王生英老师,她却是一个腿脚不甚灵活的残疾人。在数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每天除了走上几公里的山路外,还要穿过大河……越是艰苦卓绝的环境越能激发人的意志力。一身兼数职的教学工作,她竟没有任何怨言,“只要你乐意去做,就没有苦和累”。就是本着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她愿意把山区的教育工作坚守到底。她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情,但她更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因为她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她是个“有用的人”。
是的,当一个人有所奉献的时候,她的心灵必然是富足的,她的人生也必然折射出不平凡的光。
三、须得自我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是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的。我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得尽善尽美。但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的浮躁、不能吃苦耐劳、遇到困难便满腹牢骚…这些都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学习王生英老师的事迹,使我下定决心渐渐改正缺点,有所进步!
近几日看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书上有这么几句话深深地触动着我:“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过于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实在妙绝!而王生英老师正是这种教育实践的一个典型,更是我们所借鉴的榜样!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7
郑丹娜在教低年级时,为了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学生的心情状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在班里挂起了“心情晴雨表”。每天早晨,老师拿着心情表,第一个站到门口,亲切地问候每一个孩子:“今天你的心情好吗?”根据孩子的回答,老师在笑脸或哭脸上打“√”。当孩子们逐渐熟悉了心情表的填写方法后,每周选一位值日班长代替老师的工作。“值日班长的介入,使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变成了孩子们之间的互相关心,增进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郑丹娜说。
在郑丹娜眼中,老师要像孩子一样去体谅孩子,关注孩子、帮助孩子。“老师要做孩子心灵的`点灯人。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孩子们的心里才会充满阳光。”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8
xxx,巩义市子美小学英语教师,从教二十余载。她潜心钻研教法,苦练基本功,将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是她为自己定下的目标。
在子美工作期间,只要学校安排她上公开课,她总是欣然接受,从不推诿。一次次的磨练,让她不再惧怕上公开课,反而从课堂中找到了自信和快乐。20xx年开启“新基础教育”实践研究,学校安排她上“新基础教育”的市级节点课,她一上就是三年。三年,十多节公开课,每一节公开课都需要不少于5次的磨课,而每一次磨课的背后,付出不止是时间和精力,更是一次次难以承受的压力。她,一次都未曾缺席!这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强的学习力!为了让每一次节点课都有所提升,她要做的不仅仅是备好节点课,而是要上好日常的每一节课。白天时间根本不够用,和教材人物对话成了她每天晚上的必修课。经历了无数次的磨课、上课之后,她的课堂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她的人生价值在一点点实现。
课堂上,她用严格要求去爱着他们,让他们明白课堂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她会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有均等的机会参与课堂练习;她会分层布置学习任务和课外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会牵动她的心,她会毫不吝啬地表扬赞许,还会经常给他们带来惊喜: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大拇指,写上一句鼓励的.话送给他们;自己制作一些小书签,写上激励的话语奖励给他们等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和她的心走越走越近,学生也会用积极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她。
在她的心里,子美是一个温暖的地方,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她会继续潜心钻研教学,坚持读书,不断从内打破自己。自觉成长,偕子向美,遇见更好的自己。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9
王振义院士是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创始人、首任所长,在他的带领下,血研所从一个简陋的实验室发展成为设备一流、管理先进、人才辈出的国内著名的人才孵化地。先后获得上海市、卫生部、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上海市领先专业,20xx年成为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80余项省部委级重大课题,100余项国家级课题,14项国际合作课题等。
除临床医疗工作外,王振义院士还先后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教学工作。 1958年,他翻译了《出血性疾病》(1958年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成为当时国内该领域唯一可供参阅的'书籍。1988年,他作为第一主编编写了《血栓与止血》,并相继于1996年(第二版)及20xx年(第三版)出版,该著作获得第十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作为博士生导师,王振义院士注重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倡导临床与基础结合。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是王振义院士的得意门生。谈及老师为自己修改硕士论文的场景,陈国强记忆深刻:“王老师一遍遍地修改,我一遍遍地整理抄写。近2万字的毕业论文,王老师先后修改了10遍。”陈国强说,正是导师的言传身教,激励着他不断地攀登医学高峰。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0
在学习了“三爱”教育读本,让我明白了许多事情,我看到了穿透井喷嚣张弥漫的毒气和无情的茫茫洪水的是人民教师高尚师德的光芒.我懂得了有一种比自己生命,比家人的安全更重要的东西,叫做老师的职责.在开展“三爱”师德师风阶段的学习后,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无尚光荣,看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重大社会反响,赢得了高度的赞誉。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爱教育。有敬业爱岗的精神,正确认清和对待教师职6 责,提高意识、潜力。歌德说:“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尽力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刻明白你的价值。”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奉献,透过向学生带给优质的服务使学生理解良好的教育,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此,我们的职责在于教育和引导,重在树立让学生满意的思想观念,努力实现学生合理的要求。为了把教育寓于服务之中,使我们的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可,成为社会满意的教育。
其次,要爱学生。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可能是学校中最不容易满足的群体。他们思想活跃,对周围的人和事容易理想化,而我们又习惯把学生当成“不懂事者”,对他们的声音往往听不见或者不想听,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往往是不屑一顾,做错了事情不去深入了解就一味的批评。事实上,学生是一个活的“生命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闪光点,努力地去挖掘,其实就能发现他们每个都是祖国的花朵。要把“学生当成人来培养”,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意见,师生之间应持续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实际上是一种矛盾,处理得好就会像父与子、母与子的关系,但处理不好就会产生对立态度。我在今后的教育中,注重把学生当成朋友,改变师道尊严的旧习俗,彻底转换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共同发展,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
最后,要爱自己。塑造师表风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成就感、使命感和职责感,正确处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忠于职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做社会的表率,注重自身全面发展,增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自身价值。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学识,努力提高自身潜力、业务水平。教师的素质不高也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随着“育人”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资料,那么就要求老师具有必须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此刻教学过程中,应开发多方面的智力。
透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师生之间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教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并在服务的同时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句话,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教师人生价值,让学生满意的客观需要。
愿“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成为我们的师表之基,师风之根,师德之魂。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父母就应注意平时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做好榜样,带好头。和孩子一齐读书学习,营造读书学习的氛围,偶尔也以向孩子“请教”的方式培养孩子多读书学习、做一个有知识的人的自豪感。别在孩子面前评判老师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长学习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经验,做一个有爱心、包容心的家长。
当今社会的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我们作为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能够有足够的潜力和信心离开我们,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个体。但要怎样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我们每位父母的难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存环境,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与深远。以下便是我平时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问,注重智力的培养。我们一向没有刻意的去教她学习什么,只是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认真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在她喜欢看的书上方教她认一些字,给她一些她喜欢的书与碟子,让她自我学会放,怎样讲故事,平时在我讲一次故事,然后让她自我再讲一次给我听,使她对学习有着深厚的兴趣。
第二,尊重并引导孩子的思想,的培养。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骂人,不说脏话。我们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在家里,在与孩子在一齐的时候,要做到不说脏话,不做过激行为。在孩子发现父母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引导她在犯了错误时也要勇于承认。
第三,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尊重,尊重不等于纵容。在平时,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就务必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父母自我遇到同样的问题就应怎样做,是会像孩子那样做吗?我们不能用自我的观念、模式、自我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自我的想法与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我的空间,让孩子自我学会涮牙、洗脸、穿衣等,让孩子自我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有自我的潜力与知识。
上述这些只是我平时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此刻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在幼儿教育上,我们也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渐知的过程,在教育子女这方面,家庭环境的区别,造就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期望自我的子女能够健康成长,出类拔萃,值得骄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们必须要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1
20xx年毕业,至今一直从事我喜爱的教师这一职业。如今反思一下自己当教师这6年来,是不是称职的呢?答案是在某些方面还是有待提高的。
刚毕业那几年,做的是中学教师,和大一点的孩子相处,自己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不少。那三年是我珍贵的回忆。
20xx年,来到锦城,当时的自己还是挺困惑的,因为我没有教过小学,我知道,小学生和中学生还是不一样的,不管是学习习惯、行为处事等等,很多的不一样。初来学校,被分到五年级组,带的是五年级孩子,还带班主任,深感责任重大。当时不知道怎么管理班级,只能用很老旧的方法,天天说,天天训、天天监督、事事亲为,了解每个孩子。
一晃,两年过去了,孩子们要毕业了,我们回忆这两年的相处,发现满满的爱。孩子们哭着和我们告别。
送走他们,我也请产假回家生孩子了,一学期没有上班,这学期回来,带的.是一年级,感觉又不会教书育人了。第一节课,在忐忑的心情中度过了,感觉还可以。后来找到罗文君和赵焕讨论了一下一年级的教学方法,对待孩子的方法,也跟张伟老师了解了一下这个班级孩子的情况,后来渐渐上手。其实我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的,因为有些孩子还是不适应我的教学方式,比较喜欢陶丹玲老师的教学风格,我和孩子沟通,和家长沟通,争取让孩子适应我;有时候他们和我开玩笑说,你们班级是一年级最好的,期末考试平均分都比我们高5,6分,我听了,也是觉得鸭梨山大......不过,我觉得,过去的成绩是鞭策我前进的目标,我会以这为参考,但绝不会以这为最终目标,过程性的也很重要。
一学期快结束了,和孩子们也相互适应了。
写到这,我不禁在想,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的知识、有仁爱之心”。我合格吗?
从上高中开始,我要当教师这一信念就一直跟随着我,入职这6年以来,我觉得我还未出现过职业倦怠期,我爱教师这一行业,我喜欢和孩子们相处;教书育人,我一直相信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我要让孩子先喜欢我,我一直以身作则,做孩子们的榜样;对于专业上面的一些知识,我觉得我还需要再深入钻研,尤其是语言艺术;对待孩子,我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我喜欢看到孩子们的转变,尤其是学困生或者很调皮的孩子,被我感化,行为转正,看到他们我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2
中师毕业后,小梅先在重庆一所普通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副校长。20xx年,因为倔强、好强、坚韧的性格被组织选中,将她调任重庆市担任盲人学校副校长。那一年,她37岁。
巴掌大的学校,陈旧灰暗的教学楼,简陋落后的教学设备,狭窄潮湿的学生宿舍,40几个学生……这些都在小梅的预想之中,但盲孩子身上散发的异味,呆滞的面容,视障教学的简单重复枯燥,视障教育交流沟通的难度之大,还是让这个有着十几年丰富经验的教坛老手始料未及。那年冬天的一个早上,一个穿着破烂、流着鼻涕的盲孩子在校门口专门等她,泣诉了自己从小因残疾被父母遗弃,在福利院长大的经历。“听说您很漂亮,我可以摸一摸您的脸吗?”就这一个温柔的抚摸,彻底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母性。她决定首先从“妈妈”这个角色做起。
照顾学生,她是盲孩子的“守护者”。小梅从街上买来刷子、水管、清洁剂,坚持每天利用午休时间带头清理下水道、刷洗厕所,解决了长期以来学校厕所脏臭的“老大难”。学生寝室没有独立卫生间,她和老师们分头带孩子到自己寝室,为他们洗澡、理发,喷上花露水,让孩子享受到过节般的欢喜。她为进入青春期的女孩买来胸罩、卫生巾,教她们穿戴使用,教给她们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和自我保护常识。节假日里,她带着水果糕点,到学校里陪孩子聊天。寒冷冬天里,不少孩子手生冻疮,凹凸不平的盲文点字磨得手指破了皮,她心疼得流下眼泪,轻轻握起孩子的手放到自己怀中。
了解学生,她是盲孩子的“百事通”。盲文以6个小圆点的凹凸变化排列出64种符形,其学习阅读难度之大,非常人所想象。小梅主动承担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任务。为了尽快适应教学,她把盲文字母表打印出来,贴在墙上,装进包里,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强化记忆,甚至把盲文带回家试着关灯摸读。到校一周后,她就可以批改盲文作业,让同事们大为惊讶。她积极参加市教委、教育部组织的研修培训,如饥似渴地学习《视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盲人定向行走指导》等专业课程,了解盲孩子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掌握行为问题干预、感觉统合训练、定向行走等措施手段。她还不辞辛劳,北上南下,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办学经验,了解特殊教育前沿理念,让自己从一个特殊教育“门外汉”迅速成长为行家里手。
懂得学生,她是盲孩子的“知心妈妈”。每个残疾孩子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背后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小林,从小尿床,调皮,爱占小便宜,家长长期失联。那一年暑假,小梅带着老师驱车200多公里到巫溪县的大山深处小林家去家访,见到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妈妈尿毒症晚期,生命垂危;爸爸常年在外游荡小偷小摸,是派出所的常客;两个哥哥染上毒瘾,刚刚刑满释放。这样的家境让小梅心痛不已,她发动中医朋友为小林免费治疗尿床毛病,在接触中发现了这个孩子惊人的音乐天赋。音乐老师教他学会了9种乐器演奏、呼麦等歌唱艺术,升入高中后老师“开小灶”帮他恶补文化课知识,小梅带头捐款共计7000多元解决他赴长春参加高考的费用。20xx年,小林以出色的专业成绩被长春大学音乐学院录取,上大学后如鱼得水,成为校园“音乐达人”,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
这样的家访,她带着全校教师坚持了10年,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受访学生近300人次,覆盖重庆30多个区县及周边省市边远地区,让无数的孩子、家长热泪盈眶,也打动了无数的社会公众。小梅办公室墙上有一副字: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她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我的孩子”,孩子们在校园里听到她的声音,也亲热地叫她“李妈妈”。正是带着母爱出发、一路行走,才给视障孩子黑暗的世界带去了光明和温暖。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3
怀揣阳光,用心陪伴
xxX,中共党员,从教以来,时刻以一名优秀教师、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扎实工作,使她成为“四有”好老师。
每年,她主动参与学校的慈善捐款活动,积极参加每一次的志愿者服务,清扫积雪,去受灾教师家里、康店一中等灾区清扫淤泥,顶着寒风、冒着酷暑,她满手泥浆、满头大汗、满身泥巴,不怕苦,继续干,直到全部清理完才肯离开。每一个善良的人,奉献自己的爱心于行动,她的一言一行无形之中也在影响着她的学生。有一次数学课上,她正在讲课,突然听到一个学生吐了。衣服上、地上到处都是喷出来的食物,她赶紧掏出卫生纸把孩子的嘴上、鼻子上、手上、衣服上擦干净。孩子们看到后,也纷纷帮忙他擦桌子上的污渍,还有一个平时很顽皮的孩子去拿来了拖把。后来,孩子的妈妈在班级群里表示感谢:“闫老师是一位有爱心的老师,培养了一群有爱心的孩子!谢谢!”
一位同学手流血了,校医说需要去医院。孩子疼的直哭,她一边安慰着孩子,一边给家长打电话说明情况,同时第一时间带着孩子赶去医院,医生说,必须马上缝针,可是他的妈妈说:“路上堵车太严重,最少还得半个小时才能赶过去,闫老师,恳请您先带孩子缝针”。她顶着压力签了字,缝针会不会落下伤口、用哪种线更好、会不会落家长埋怨,她无暇思考,跑前跑后去找医生,一直握着孩子的手,陪伴孩子缝合伤口,又自掏腰包取了药,正在作皮试准备打破伤风时,家长才匆匆赶来。这件事情以后,孩子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了,家长的心与老师贴的'更近了,更加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了。她全心全意做好每一件事情,用心地带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快乐前行,家长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爱,意味着奉献,她爱着学生,爱她的事业,不忘初心,努力前行,越而胜己,一定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4
通过这段时间学校组织的对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学习,同是一名人民教师,我自感羞愧。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张桂梅的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她工作30余年来,爱生如子,对待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即使被病魔纠缠也没有一丝懈怠,仍然带病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站在讲台,就算倒下也放不下她的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心中仍然牵挂着她最热爱的教育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很多无法做到的在张桂梅看来像是举手投足的小事,其实不然,正因为对她来说是小事,是她心系学生,心系她的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她始终一直坚守,不但自己做好,还要树立榜样,带动同事一起做好教育。从她教学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她对教育事业的衷心。
尽管现实残酷,她先是丧夫,然后自己几经病魔折磨,但她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将自己的一生为教育事业作奉献,她忘我的精神,爱学生如子,爱教育事业胜过爱自己生命的精神让我十分崇敬。作为一名党员的.教师,尽管我一直以来也在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但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很渺小。
衷心。
尽管现实残酷,她先是丧夫,然后自己几经病魔折磨,但她始终“不忘初心”,坚持将自己的一生为教育事业作奉献,她忘我的精神,爱学生如子,爱教育事业胜过爱自己生命的精神让我十分崇敬。作为一名党员的教师,尽管我一直以来也在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对待我的每一位学生,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但和张桂梅同志比起来,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很渺小。
今后的工作,我会继续努力,像张桂梅同志,学习她对待工作的态度,学习她无论何时何地始终“不忘初心”,坚守在教育岗位,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为学校的教育尽一份力,为贫困地区的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20xx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桂梅事迹心得体会3张桂梅同志深深扎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爱教育,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别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爱学校,不顾身患多种疾病,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她爱学生,拿出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一名共产党党员的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桂梅同志是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教师的榜样。张桂梅同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张桂梅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
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桂梅同志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桂梅同志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不追逐名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绝不得过且过和放任迁就学生,而要以又红又专的高标准要求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深入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15
郭晓芳,女,湖南邵阳人,“我是接班人”湖南省网络大课堂首席主讲名师兼总班主任、长沙市卓越教师、芙蓉区首席名师。长沙市魅力教师、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美术教师、区首席名师。“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总制片人。
担任湖南省中小学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省直书画家协会理事、长沙市书协行书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家义务教育课程美术教材编委、全国优课活动教育部评审专家、省级书法教材评审专家 。20xx年7月,郭晓芳入选6月“湖南好人”榜单。20xx年8月入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 20xx年10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