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夜诗鲍照古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秋夜诗鲍照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夜诗原文: (一) 夜久膏既竭。 启明旦未……
关于秋夜诗鲍照古诗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秋夜诗鲍照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夜诗原文:
(一)
夜久膏既竭。
启明旦未央。
环情倦始复。
空闺起晨装。
幸承天光转。
曲影入幽堂。
徘徊集通隟。
宛转烛回梁。
帷风自卷舒。
帘露视成行。
岁役急穷晏。
生虑备温凉。
丝纨夙染濯。
绵绵夜裁张。
冬雪旦夕至。
公子乏衣裳。
华心爱零落。
非直惜容光。
愿君翦众念。
且共覆前觞。
(二)
遁迹避纷喧。
货农栖寂寞。
荒径驰野鼠。
空庭聚山雀。
既远人世欢。
还赖泉卉乐。
折柳樊场圃。
负绠汲潭壑。
霁旦见云峯。
风夜闻海鹤。
江介早寒来。
白露先秋落。
麻垄方结叶。
瓜田已扫箨。
倾晖忽西下。
回景思华幕。
攀萝席中轩。
临觞不能酌。
终古自多恨。
幽悲共沦铄。
作者资料: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鲍照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元嘉期间(424—453年)被宋文帝刘义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转永嘉(今温州市)令,后任朐海王刘于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之后,他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浚的侍郎。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任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为前军参军,刑狱参军等职,掌书记之任。孝武帝死后,太始二年(466年),文帝十一子刘彧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是为明帝。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彧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鲍照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
赏析
鲍照的诗歌往往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善于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哲思。在秋夜这一主题下,鲍照可能会描绘秋夜的清冷、孤寂,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他的诗歌中常常蕴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忧虑与抗争。
在鲍照的笔下,秋夜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是一种心境的象征。他通过秋夜的静谧与凄清,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同时,他也可能借助秋夜的景象,如落叶、寒风、明月等,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哲思,使诗歌具有更加深远的意境。
创造背景
鲍照生活在南朝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的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虽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多次遭受排挤与打压。这种生活经历使得鲍照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与不满,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秋夜这样的特定时刻,鲍照可能更容易触发内心的情感与哲思,通过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见解。
此外,鲍照还是一位善于描写自然景象的诗人。他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作品。在秋夜这一季节转换的时刻,鲍照可能更容易捕捉到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律动,从而创作出感人至深的诗歌佳作。
综上所述,《秋夜诗》虽然并非鲍照某一首具体诗作的标题,但我们可以根据鲍照诗歌的整体风格和主题进行赏析和翻译。同时,了解鲍照的生平背景与创作环境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