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州杂诗》其九杜甫全诗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州杂诗》……
关于《秦州杂诗》其九杜甫全诗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秦州杂诗》其九杜甫全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杜甫《秦州杂诗·其九》写了一座不为常人注意的驿亭,却深得诗人留连忘返,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如下:
今日明人眼,临他好驿亭。
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
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
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埛。
赏析一:
诗人在首联写道:“今日明人眼,临他好驿亭。”“明人”指心地光明的人。“驿亭”即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临”即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他”是虚指,没有实际意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现在的明人(此指诗人)眼中,看到了一座好驿亭。虽然“好”字在表意上极为抽象、模糊,但表明了诗人对驿亭的喜爱,同时,也为后面继续具体描写“好亭”奠定了基础。
接着颔联承“好”而来,诗人写道:“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这两句说明了驿亭的具体之“好”。“篁”即竹林,泛指竹子。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篁”即幽深的竹林。“丛”即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上句意思是说,碧绿的竹林在山的低洼处。下句写“柳”说“高”,不但突出了位置之高,而且也暗示了这是千年古柳。意思是说,青青的古柳生长在高出。诗人用“碧”和“青”两个表示色彩的词语收束,突出了竹柳长得茂盛的景象。特别是诗人在这一“高”一“低”的描写中,不但使表意层次清晰,错落有致,而且把描写小小驿亭周围的美不胜收的景致,透露出诗人对驿亭的喜爱之情。
颈联写道:“稠叠多幽事,喧呼阅使星。”“稠叠”即稠密重迭,或者密密层层。“幽事”即幽景,胜景。明代高启在《咏轩》中写道:“临楹一流睇,幽事忽满前。池草方依微,庭柯正葱芊。”“使星”即使者。古时认为天节八星主使臣事,因称帝王的使者为“使星”或“星使”。上句中,“幽事”以“稠叠”修饰,表明了“幽事”多。下句“使星”又“喧呼”又“阅”。这里,诗人通过倒装句,在声音和动作的描写中,不但旅途劳苦、前程渺茫的使者们的心理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来了,而且了诗歌的语言的审美效果。
尾联写道:“老夫如有此,不异在郊埛。”“如有此”就是指上面对驿亭的描写内容,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驿亭之好的羡慕。“不异”即没有差别。“埛”即遥远的郊野。意思是说,我如果有这样好的一个驿亭,在遥远的郊野也是同样喜爱。诗人在对驿亭的羡慕之中,表明了对驿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多年来漂泊异乡之疲乏,希望有一个安居之地,过过清闲日子的思想。
在艺术上,首先,实景与虚境的结合,如,“今日明人眼,临他好驿亭”是虚写,而“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是实写。其次,情景交融。如,“丛篁低地碧,高柳半天青”在描写中渗入了诗人对驿亭的喜爱之情。再次,色彩词的运用,提高了描写审美效果。第四,倒装句的运用,提高了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赏析二:
杜甫初到秦州,尽管旅居凄凉,但也就近寻访过名刹南郭寺,游览过胜迹隗嚣宫..但那些地方,赏心悦目的少,献愁供恨者多。而这座不为常人注意的驿亭,却独独使得诗人留连忘返,足见这个地方的不同寻常。
诗分前后两段。前四句写亭景,后四句叙事。写景又以一、二句虚写,三、四句实描。前两句说出驿亭之“好”,后两句则说明出驿亭“好”在哪里。再进一步看,第一句从人的方面写,第二句从亭的方面写,但是所以“明人眼”者是亭,能够欣赏“好驿亭”的是人,可谓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三句写“篁”说“丛”,那是矮竹子,所以配“低地”,用“碧”字;四句写“柳”说“高”,那是千年古柳,因此配“半天”,用“青”字。这两句层次清晰,错落有致,十个字含盖了一座小小驿亭周围的全部景致。
后四句中以五、六句写他人,七、八句写自己。
五、六句中,又以五句写历史传闻,六句写现实。幽事以“稠迭”修饰,把无形的“事”写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得出幽事之多来。使星又“喧呼”又“阅”,有声音有动作,把那些旅途劳苦、前程渺茫的使者们的心理状态都生动传神地刻划出来了。杜甫来到秦州的公元759年,在西方作乱的吐蕃已经逼近了洮州(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岷州(今甘肃岷县)一带,威胁着秦州,唐王朝不得不经常派遣使者经过秦州西入吐蕃。这五、六句“幽事”和“喧呼”两种不同气氛的对比中,也真实地再现了边界局势紧张这一现实。
最后两句关于“老夫如有此”的感叹,一方面回顾前一段,以诗人的羡慕加深了驿亭“好”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流露出了杜甫旅泊异乡,想择土而居,过几天清闲日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