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精品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思路】 先花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解决课文基本的语言障碍,熟悉相关的写作背景,初步感受作品浪漫主义特色、英雄气概、磅礴气势。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在学生对诗句时空感有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设置时空的具体……
《沁园春·雪》精品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思路】
先花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理解、解决课文基本的语言障碍,熟悉相关的写作背景,初步感受作品浪漫主义特色、英雄气概、磅礴气势。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在学生对诗句时空感有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设置时空的具体手法,品味这种时空设置的效果。
【理论指导】
1、课文只是一个例子:
《沁园春·雪》的时空感很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应利用课文这个好例子,引导学生充分的分析、讨论、品味诗词的时空感。
2、钱梦龙的三主教学:
老师提出设计并把握整个课堂讨论的方向,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在老师讲析的基础上,运用老师讲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去分析、讨论,发挥训练的主线作用。
3、洪镇涛老师的语言本位论:
老师引导学生走进作品,熟读乃至背诵作品,反复品味作品语言,立足语言本身充分的涵泳、品味、揣摩、对比。
【教学特色】
突出讨论、思考;突出合作、互动;突出能力、思维。
【教学思路】
一、教学第一步:激趣导入
诗词的时空感──从熟悉的诗词说起:时间和空间是诗词作品中两个常见的题材,中国诗词中有很多作品不仅涉及到时间和空间这两个题材,而且成功的运用时间和空间,创造出独到的时空感,将读者带到一个独到的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
1、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两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中千秋表现时间,给人以久远苍桑的时间感;万里表现空间,给人以辽远宽广的空间感。全诗表现了春天引发的情思,这情思因千秋、万里有了一种久远宽广的凝重感。将读者引入一个听黄鹂追思千古、望长空志在万里的境界。
2、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中岐王宅里崔九堂前表现空间,分别点明见闻的具体地点,给人以真切、准确、记忆犹新的老朋友式的感觉;寻常几度表现时间,分明从频率角度点明见闻的情况,给人以多次、经常的熟悉感;落花时节与正是江南好风景既点明了见面的新空间,也点明了见面的新时间;同时也暗示了命运的变化──行如落花,流落他乡,将读者带到一个命运多舛,辉煌不再的遗憾之中。
3、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暗谈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荒芜了黄尘古道,湮没了烽火边域,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歌中眼前岁月侧重给我们以时间感,突出告诉我们一个信息:虽时间久远,但三国英雄人物仍在人们的记忆中活着。具有永恒不朽的超时间魅力。但是,这一超时间的魅力是通过空间形象的对比映衬突显出来的。刀光剑影鼓角铮鸣黄尘古道烽火边城都是用来表现空间概念的。
4、《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这首歌词,上句侧重表现空间,给人们雄伟、长远的空间感;下句则侧重表现时间,给人们苍桑,久远的.时间感。分别从昨天和明天史两个角度展现长江的时间感。
由以上可见,诗词中时间和空间的精心设置,都能给人以独特的时空感,将读者带到一个独到的美妙境界。
二、教学第二步:讨论分析,寻找课文中表现时间、空间的字词句
上阙侧重空间:千里冰封
1、长城内外──静态 (纵向图)实面→点
2、大河上下──动态 (横向图)北国风光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有实有虚)万里雪飘
4、须睛日,看红装素裹 虚
这里,学生不难找出长城大河千里万里等表示空间的词句。但是,红装素裹学生不容易找出来。其实,红装素裹正是前文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另一种表象,另一空间表现形式。另外,学生找出表现空间的词句后,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动静、纵横、虚实、点面4组不同的空间形式及相应的的空间感。
下阙侧重时间:总起:通史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无数英雄竞折腰
┏秦皇汉武
按时间顺序分:断史式 ┃唐宗宋祖 ↓以点带面 以少胜多
┗成吉思汗
总结:通史式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里,与5个帝王相应的5个朝代学生都知道,在第一节课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学生不难找出来。但是,前后相应的总起、总结所暗含的时间,学生不一定人人能找出来,应让全体学生弄明白。另外,学生找出表现时间的词句后,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认识到:5个朝代5位英雄帝王,不是全部的英雄,也不是时间的全部,而是以点带面,以少胜多,代表全部的英雄,代表整个历史长河所有时间。具有史诗般的超时间感。
三、教学第三步:深入分析讨论,时空设置的具体手法及相应的效果
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1、夸张手法运用:
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运用的是夸大的手法,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用的是超前夸张;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则用的是缩小夸张。
正是这些夸张,突现了诗的时空感,营造了磅礴气势。作者很喜爱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三李作品中大量的夸张与浪漫,不乏与作者诗词一样具有磅礴气势的作品。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城》)用了时间上的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用的则是空间上的夸张。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既有时间上的夸张,也有空间上的夸张。李商隐的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主要是空间上的夸张;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瑶池》)既有时间上的夸张,也有空间上的夸张。李贺的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复千年如走马。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既有时间上的夸张,也有空间上的夸张。作者在《沁园春·雪》中正是运用夸张、突出诗句时空上的张力,给人浪漫主义的磅礴气势。
2、想象和联想的运用:
首先是比喻、拟人、对比手法的运用,这是想象和联想的具体途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就运用了比喻;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对比、拟人。诗人的想象通过这些比喻、拟人、对比展现给读者,同时,也营造了浪漫磅礴的气势。
其次是实写与虚写的对比: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虚写,是对睛日的想象预测,与前文的北国风光的实写构成对比。江山如此多娇是实写,写当今;无数英雄是虚写,写过去。虚写也罢,对比也罢,是为了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现北国风光的美丽,表现诗人的浪漫和磅礴气势。虚写实写的对比,实质上是时间与空间的拓展。正因为实写与虚写的对比,紧扣着时空和空间,拓展了时空感。所以,词的磅礴气势就更突出。
3、形与色的结合:
千里万里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长城内外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这些都是形的描绘;冰雪莽莽银蛇腊象红装素裹这些都是色的描绘。这些形与色的描绘,拓展了空间感,增强了磅礴气势。如果我们仅仅感受到了作者《沁园春·雪》的磅礴气势,而且能从时空角度具体找出词中时间、空间的设置,这是不够的。因为,这只是弄清了词的磅礴气势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还不明白营造磅礴气势的具体手法。只有具体分析了营造磅礴气势的三个途径,我们才能真正完成分析、欣赏的任务。
四、教学第四步:小结、提升
《沁园春·雪》上阙侧重写空间,下阙侧重写时间,诗人运用夸张、比喻、拟人、对比、想象和联想虚实结合,形色结合等具体手法,拓展诗词时间、空间上的张力,营造了一种磅礴的气势。学习中,我们既要有感受作品磅礴气势的敏锐,更要有具体分析、把握、鉴赏的方法──把握作品时空设置的具体手法,立足语言本身,充分的涵泳、品味、揣摩、对比。
五、课后练习
分析陈子昂《登幽州高歌》、王昌龄《出塞》的时空感。
【教学后记】
学生能找出词中体现时间、空间的词句,并立足语言本身,展开讨论,进而分析把握时空设置的具体手法:夸张、比喻、拟人、想象、联想等。通过这一课的讨论学习,学生不仅对《沁园春·雪》理解得更深,对作者诗词作品的认识也更深一层;同时,对于诗词的时空感及相应设置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部分学生对超前夸张、缩小夸张认识不够,不过讲一讲学生就接受了,不成为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