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归纳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 《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古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背诵原文:沧州南一寺临……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归纳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
《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古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背诵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④,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⑥?”众服为确论。
老河兵闻之⑦。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干:岸边。②圮(pǐ):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杮(fèi):木片。⑥颠:通“癫”,疯狂。⑦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通假字】(1)不亦颠乎(通“癫”,疯狂。)(2)曳铁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词类活用】棹数小舟(名词用为动词,划船)
【一词多义】
(1)为:A.以为顺流下矣(同“以”组成一个词,认为。)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表被动,被。)
C.众服为确论(动词,是,认为是。) D.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2)之:A.闻之笑曰(代词,这件事。)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C.其反激之力(助词,的。)
(3)如:A.如是再啮(介词,像。)
B.如其言果得(动词,按照。)
【古今异义】 (1)一寺临河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与湿相对)
(2)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看)(3)阅十余岁(古义:年;今义:年纪)
(4)是非木杮(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5)如其言(古义:按照;今义:如果,如同等)
(6)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原理;今义:一种学科)
【重要句式】
(1)否定句 是非木杮(使用“非”表否定)
(2)倒装句 求石兽于水中(介词结构后置)
(3)省略句 果得于数里外。〔省略宾语,果得(之)数里外〕
【重要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岸边) (2)阅十岁(经历)
(3)棹数小舟(划船) (4)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
(5)转转不已(停止) (6)如其言(按照)
【重要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2)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寻到了石兽。〕
河干gān 圮pǐ 棹zhà 曳è 木杮fèi 湮ān 啮niè 溯sù 欤ú
中心: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经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