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三味书屋 百草园 课件 年级

管理员

摘要: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一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一

  【教学目标】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2、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自我体验。

  3、培养学生语感,能够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没有烦恼,随着岁月,他的烦恼增加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名人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二、快速阅读课文

  (大约3500字)

  三、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

  提问:1、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

  2、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

  3、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

  板书:乐园

  四、分组讨论

  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

  五、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六、提问

  1、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2、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小结:“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所以当鲁迅一天天的长大,他不得不同他的乐园告别上学去了。我们可以想见一个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去上学的情形。他能适应得了学校生活吗?

  六、快速阅读“我”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百草园是我用回忆美化了的乐园,三味书屋却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学堂。

  板书:学堂

  七、小组讨论

  1、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对于生活的热爱,大自然的热爱,对于知识的追求,天真幼稚,欢乐,细致的观察生活,好奇心)

  2、这时的“我”与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活比较枯燥,学习内容引不起兴趣,老师不允许问课外的知识,原来的贪玩到现在的用心学习,有趣的故事到听不懂的文章。对长妈妈的依恋到对老师的尊敬)

  3、告别了童年的无忧无虑,鲁迅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思想与见解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他能够逃避,不去上学吗?

  板书:成长。

  4、什么才是真正的成长,是年龄的增大?是体重的增加,结合课文,说说你的见解。

  八、巩固

  下面我们再一次认真看课文,请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九、练习

  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文章写得非常美,我们大家找一个值得你学习的句子,模仿它写一段话

  十、拓展

  学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鲁迅的童年与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活泼、天真、好奇、求知欲强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二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同时巧妙地运用对比突出主题。

  2、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探求各种知识;也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缚了儿童身心健康。

  【教学设想】

  1、安排两课时。

  2、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和童年的生活情趣,写得具体、生动,是教学重点,应当引导学生仔细体会,反复朗读成诵。对非重点内容,例如“美女蛇”的故事,只需略讲,至于私塾先生所念的书的内容,艰深难懂,要求学生读时分清句逗就行,不必多作解释。

  3、文章词汇丰富、篇幅较长,要布置课前预习。词语教学可以分散在两教时内完成。

  4、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项体育活动,课后完成“思考和练习四”。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者和《朝花夕拾》。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小节)并掌握这部分课文中的词语。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作者简介作者和题解

  在纪念鲁迅先生(板书有着重号词语,下同,排列格式见板书设计总表)诞生一百周年的日子里,同学们都从报纸、电视、电影中看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形象。请同学们参照课文注①,具体了解一下鲁迅的生平。(学生读注释①)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二、检查预习,给小黑板上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 菜畦 桑椹 轻捷油蛉缠络攒

  珊瑚人迹罕至臃肿豁敛脑髓陌生

  三、学习新课

  1、启发学生分段,理清文章思路:

  这篇文章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生活的两个片断,即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不同生活,文章可以自然地分成两部分,怎样分?

  (第一部分是第1~9节。写“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第二部分是第10~24节。写“我”在三味书屋的枯燥的读书生活。)

  2、集体朗读课文第1节。提问:

  ⑴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

  (文章一开始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以及现在的归属。)

  ⑵怎样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一句?

  (“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起,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精确地表达了作者特殊的心情——对百草园怀恋的深情。百草园确实只有一些野草,因此用“确凿”,但这个百草园只是童年留下的美好的印象,也许还不那么确实,因此,“确凿”前面又用了“似乎”。“只有一些野草”尽管可能有不确凿的地方,那是“我的乐园”倒是确凿的,“但……却……”表示语气的急转。)

  小结:第1节是课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百草园是“我”童年时代的乐园。

  3、默读课文第2节(或听录音),思考:

  ⑴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⑵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

  ⑶为什么作者能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真切、生动?

  ⑷读了这段文章,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

  (学生可在书上划线作记号,准备回答。)

  4、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⑴提问: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

  (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⑵提问: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的?

  (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上黑板在括号里填上确切的词语。)

  补问:

  ①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春季)作者描写春季百花园景物的方位是由低处到高处,写的是静物。

  ②在百草园里听到鸣蝉长吟声,这是什么季节?

  (夏季)作者描写夏季百草园写的是动景,方位是由高处写到低处。

  ③在百草园里能听到蟋蟀弹琴,该是什么季节了?

  (秋季)

  小结:记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井井有条,但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作者是用什么句式把它们联系起来的?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勾画园中景色。用了两个“不必说”,这撇开的说法已经勾画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生趣盎然的百草园景物图。紧接着用“单是”一词提起,强调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那儿还有惊险的蜈蚣,有趣的,(动物)还有何首乌、木莲、色味比桑椹好,形如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的覆盆子(植物)。

  ⑶提问:在描写百草园景色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齐读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齐读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⑷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

  小结:这是作者对百草园景物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乐园的热爱之情。

  ⑸齐读课文第2节,读后说说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

  (百草园有美好的景色,无穷的乐趣。)

  ⑹教师小结:第2节里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百草园景色和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章处处表现出儿童的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5、指导学生朗读第2节。(朗读时要注意语调,要能表现儿童的情趣。)

  学生轻声读课文第2节,加深印象,迅速记忆,争取背诵。

  6、学生自读默记课文第3~6节并思考:

  这儿写了什么事?

  (写了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小结: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三层。这故事是带有神怪色彩的民间传说,结局是美女蛇被制服了。听讲这个故事,符合儿童喜爱惊险故事的心理,是儿时的一种乐趣。也是百草园是“乐园”的一个原因。(另一说法可供参考:作者写美女蛇的故事是要人们理解“我觉得做人之险”的道理。处在1926年的黑暗时代,要时时防备暗中有人算计;更要善于识破“美女蛇”那样伪善狡猾的敌人。这里作者横刺一枪,以“旧事”讽刺“时事”。)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预习课后读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继续学习课文(第7~24节)

  2、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二、检查复习

  (给小黑板上加黑的词注音,正音,然后释义)

  鉴赏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秕谷系传授书塾

  渊博消释 宿儒蝉蜕人声鼎沸窦厥土

  倜傥金叵罗盔甲绣像

  三、指导学生学习新课

  1、齐读课文第7~8节,提问:

  这几节主要写了些什么?

  回答:写雪天捕鸟,

  (这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2、默读课文第7节,划出生动形象写出捕鸟方法的一连串动词:

  (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一连串动词,清晰准确地记下捕鸟的全过程,可见“我”的童年时代,对捕鸟十分爱好,这也反映了鲁迅小时的'广泛兴趣。)

  3、教师讲解过渡:

  文章第8节又描绘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童年时代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能钦佩的心情。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四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用哪段话过渡的?

  4、轻声齐读课文第9节:

  提问: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这儿用了三个“也许是因为……”的排比句,对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进行推测,补叙园中孩子气的活动——毁泥墙,抛砖头等等,同时表现了“我”对百草园的深刻眷恋和被迫离开它时依依惜别的心情。)

  小结: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五层,写离别百草园。由这段文章过渡,转入描写三味书屋的生活。“我”离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儿的生活情形是怎样的呢?第二部分写的就是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

  5、指导学习第二部分,思考:

  ⑴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

  ⑵“我”对先生的印象又怎样?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10~14节)后回答:

  ⑴三味书屋的环境陈设:“一扇黑油的竹门”,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下面有“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这些呆板的陈设给人以单调、沉闷的感觉。这种环境正好与百草园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⑵我对先生的印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境”。先生态度“和蔼”,且又听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因此,“我”对先生的态度“很恭敬”。

  小结:课文(第10~11节)是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一层,写三味书屋的陈设和“我”对先生的印象。

  6、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24节)(一人当“我”,一人当“先生”,一人读叙述部分。)朗读第2节时要注意引号里句子的句逗应该是这样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上九,潜龙,勿用。”“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请同学们加上标点)

  提问:⑴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

  ⑵“我”在三味书屋的学习是怎样的?

  (在三味书屋,学生正常的发问和游戏遭到禁止,因此他们只能偷偷地到后面一个园中去自寻乐趣──“折腊梅花”,“寻蝉蜕”,“捉了苍蝇喂蚂蚁”。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单调的:“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的教学方法:有“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教学内容:“有念……”“有念……”,“有念……”,是封建陈腐,艰深难懂、不适合儿童读的书籍。这里作者如实地描绘了一幅私塾生活的风俗画,一幅生动活泼的“闹学图”:“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当先生摇头晃脑读得入神时,学生做戏、画图,从中自找乐趣。这反映了孩子们的爱好同封建教育内容、方式不相容,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的厌恶和反抗。)

  小结:这是文章第二部分的第二层,写了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

  7、小结提问:你读了文章的第二部分(第10~24节)对三味书屋有怎样的印象?

  (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文章第二部分写的是“我”在三味书屋枯燥的读书生活。)

  四、总结归纳主题

  作者把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同欢乐有趣的百草园对比着写,突出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儿童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表现了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求各种知识的广泛的生活兴趣,并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

  五、归纳写作特点

  1、运用对比方法,突出文章中心思想。

  2、用词准确、鲜明、生动,抓住并突出了景物的特点。(以课文第2自然段为例)

  六、布置作业

  1、做“研讨练习三”。

  2、抄写课文词语。

  3、命题作文《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