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寺导游词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庆云寺 导游词

管理员

摘要:

庆云寺导游词(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庆云寺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庆云寺导游词 1  庆云寺建于明崇帧九年(16……

庆云寺导游词(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就不得不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庆云寺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庆云寺导游词 1

  庆云寺建于明崇帧九年(1636年),位于肇庆鼎湖山的天溪山谷中。走过半山亭,就可见一纪念亭,沿着亭子后方的小路而上,即可到庆云寺。它是肇庆第一大寺,也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其余的三大分别为韶关南华寺、潮州开元寺、广州光孝寺)。

  光绪十九年(1893年),慈禧太后六十寿辰时敕赐“万寿庆云寺”匾和“龙藏经”,并对寺进行修葺,慈禧太后题匾也算是寺内的一个景点。

  庆云寺的香火很盛,遇上旅游旺季,可能还得排队。信佛的可以来拜拜,这里据说很灵验。庆云寺的建筑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左右分别是钟楼、鼓楼及客堂、斋堂;第二层为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第三层是中正堂;第四层为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为塔殿。

  寺内文物古迹甚丰,也有很多古树名木。其中比较出名的镇山三宝为:千人镬、大铜钟以及300岁的白茶树,冬季白茶花缀满枝头,清香四溢。铁铸千人镬是清代庆云寺不折不扣的香火象征,当年可供全寺僧人进餐,为乾隆年间所打造,深近1米。大铜钟在寺庙钟楼上方,为清代咸丰年间铸造,每日清晨会有僧人撞击。

  除了礼佛,更多的人来庆云寺是抱着吃素斋的目的,肇庆的特色风味为鼎湖上素,这道名菜的源头就是鼎湖山庆云寺。据说用山泉水和天然食材制作,名气之大,几乎要盖过庆云寺本身。

  寺里的斋堂经过装修,走的是高端路线,价格颇贵,凉菜在40元左右,热菜基本在80-90元。当然还是有很多人抱着来都来了,吃就吃吧的心态来此品味,让自己的.行程更为圆满,推荐菜色有鼎湖上素、庆云一品煲、素三鲜。

  庆云寺寺内是不可以留宿的,可以看见客堂门前挂着“止单”的牌子,但可以在庆云寺寺门左边的宾馆住下。只是凌晨会有和尚念经的,睡意浅的人就不要住这儿了。

  庆云寺导游词 2

  肇庆市庆云寺,位于风景秀丽的鼎湖山,始建于明末崇祯六年(1633年),崇祯九年(1636年)建成。该寺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素有"禅、净、律三宗俱善"、"佛门福地"、"五岭律宗第一"之盛名,享誉海内外。

  该寺占地面积150多亩,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壮观严谨,按纵轴线对称,把山肩缓坡削为七级,顺山势罗列建成方池印月(放生池)、桂花园、第十七福地山名、韦驮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舍利塔殿、祖堂、法堂、禅堂、知客堂、方丈寮、印经寮、古龙泉、旃檀林等,有大小殿堂100余座,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古刹建筑群。从开山祖师栖壑和尚至今已传袭了八十三代方丈,名僧辈出,法嗣弟子遍布粤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寺内文物古迹众多,如,舍利子、大铜钟、千人锅、咏梅百首诗碑、僧众护山碑、梅花图、栖壑不置田产碑文、清平南王缘赠方丈宝座、日本留唐高僧容睿纪念碑亭、二代祖师在犙和尚手植的`白茶花树(树龄350多年)及来自佛国斯里兰卡的菩提树。此外,僧众还开垦2400多亩山林,成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主体。

  庆云寺导游词 3

  庆云寺 位于浦东新区合庆镇庆丰村,原为猛将庙旧址。1993年12月,以当地种福庵、海潮寺、观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将堂六处庙主动统一规划,建为庆云寺。明阳法师入室弟子慧觉法师主持筹建。在庆丰村、庆丰实业总公司等鼎力资助下,寺前有大山门。接大山门的是天王殿,殿中供天官弥勒菩萨;其背后为护法韦驮。左右背壁为四大天王像。过天王殿,右侧为鼓楼,内供伽蓝菩萨。

  右侧为钟楼,铜钟重3吨。钟楼内供地藏王菩萨。大雄宝殿在最后,正殿供三世如来,法身高 5米,连同莲坐、佛龛,共高9米。两侧为18罗汉坐像。其后还有500罗汉山。三世如来后壁,背靠千手大慈大悲观音菩萨。 以当地种福庵、海潮寺、观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将堂六处庙主动统一规划,建为庆云寺。 有种福庵、海潮寺、观音堂、三官堂、野三官堂、猛将堂等庙宇。

  庆云寺导游词 4

  肇庆鼎湖山庆云寺,位于鼎湖山中部偏东的山谷中,座西面东,具有浓重的东方建筑艺术特色,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因为山顶雾霭常绕,故称庆云寺。

  庆云寺是在莲花庵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明崇祯六年(1633年),在犄和尚来到莲花峰,视若佛地,于是结草为庵,取名莲花庵。两年后,栖壑大师应邀到莲花庵当住待,并随即大兴土木,把缓坡削成七级,倚山势构筑五层殿宇,计有大小殿堂100多间,建筑面积120___平方米,可见规模之宏大。

  庆云寺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自下而上依次为:第一层韦陀殿,内设知客堂、云房,南有客堂、鼓楼;北有斋堂、钟楼;第二层大雄宝殿,内设东土祖师殿、伽蓝殿,三殿合而为一;第三层中正堂;第四层毗卢殿,南有藏经楼、七佛楼,北有睡佛楼、佛母楼;第五层塔殿,即原建之莲花庵。寺宇建成后,栖壑大师见周围雾霭袅袅,加之山顶有湖,“天将雨,湖先出云”,遂将莲花庵易名为庆云寺。

  庆云古刹,质朴而宽宏,庄严而典雅,雄伟而肃穆,以其独特的东方建筑艺术风格而闻名中外。寺内,文物古迹甚丰,如舍利子、千人镬、大铜钟、白茶花树、平南王大法座、《碛砂藏经》、百梅诗碑、梅花图碑刻,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都以其神奇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庆云寺导游词 5

  庆云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虽不是创建时的“悉依天竺旧式”,但寺址都从未迁动过,因而汉时的台、井仍依稀可见。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庆云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走进山门,西侧有一座《重修西京庆云寺记》石碑。这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庆云寺时,由苏易简撰写,淳化三年(992)刻碑立于寺内的。碑文分五节,矩形书写,人称“断文碑”。山门东侧有一座《洛京庆云寺祖庭记》石碑,这是元太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庆云寺,由当时庆云寺文才和尚撰写,至顺四年(1333)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刻碑,立于寺内的,人称“赵碑”。

  庆云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曾重建。红色的门楣上嵌着“庆云寺”的青石题刻,它同接引殿通往清凉台的桥洞拱形石上的字迹一样,是东汉遗物,为庆云寺最早的古迹。

  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价值。

  庆云寺导游词 6

  庆云寺在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湟水北岸。古称金刚崖寺,藏语称玛藏观,建于11世纪。相传它的创建与藏传佛教史称之为“下路宏传”的复兴佛教活动的首创人喇勤·贡巴饶赛有关。寺内曾供有他的泥塑佛身像。山崖下现有一尊石雕佛像,藏语称:“弥勒望河”,雕像古朴浑厚,左手托钵,右手做推移状,佛像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消除水患的愿望。

  庆云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庆云寺村,寺院建在红崖子沟沟口东侧的半崖上,隔湟水河与平安镇相望,平大公路入境而过。距西宁市25公里,距互助县威远镇50公里。是互助县旅游景区中著名的宋代文物旅游景点。庆云寺始建于公元十世纪末(藏传佛教后弘期),又名金刚崖寺,因山崖有一尊金刚佛像的石雕像而得名,藏语称“玛藏观”,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庆云寺总面积4516平方米,全寺由居于半山崖的经堂、僧舍、石窟、金刚佛像、和大佛塔组成。

  “庆云寺”的.来历传说较多,明万历十二年(1584),第三世xx去佑宁寺等地途经此地,传说坐骑死去,遂塑白马于寺,故名“庆云寺”者为一种;该寺为安多地区首建的佛寺,类似河南的庆云寺,故名者为一种。该寺佛在山崖下的金刚雕像,背依险峰、面向湟水、目视前方、左手托钵、右手前伸,似推湟水,故称“金刚窟寺”。庆云寺又称“觉化寺”,取之于西藏佛教后弘鼻祖喇勤·贡巴饶赛于此地“自觉”“化众”,开启后弘法道,直到圆寂。由于庆云寺历史悠久,素享盛名。后经清代、民国、“”三次被毁。

  1980年8月17日该重新得互开放,陆续修建了经堂、僧舍,吸引着很多各地的香客和游客。主要景观有大经堂、金刚亭、金刚崖、金刚佛像、湟水河风光等等。

  庆云寺导游词 7

  青海庆云寺藏语原称“扎西切浪涛”,意为“吉祥佛法州”(不同于中原佛教的河南庆云寺)。她位于青海省贵德县,距省会城市西宁约74公里。由第一世尼隆活佛创建于1596年,初建于加毛山下,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二世关嘉智巴嘉措活佛将庆云寺重建后又迁址于此。

  青海庆云寺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在于她历史悠久和重要的寺院地位,是周围汉,藏,土等各民族群众求吉祥保平安的圣地,同时还特别在于它精美奇特的.建筑,令人观叹。

  远望该寺,依山而建,凿孔架梁,似凌空而起。走进她的身边,玲珑精巧的门楼使你眼前一亮。门楼为三层横木方斗拱歇山顶式阁楼,每层四周皆以斗拱托起屋顶,简瓦铺面,四角高挑,横脊竖脊以镂空雕花青砖砌成,上饰龙头砖雕。最高层横脊上塑有镏金双鹿灵芝,光彩夺目。门楼木结构以矿物颜料绘以金龙金凤,浮云花卉,色彩艳丽,经久不褪。门楼整体巍峨险峻,雍容华贵。据说像这种建筑的门楼在青海再无第二。不仅如此,其门楼尚有玄妙之处,大风刮来,整个楼体颤颤悠悠,左右摇摆,但自建成已有200多年结构还完好如初。

  经过门楼走进寺院,便是平整宽大的经堂院。东,西,南三面建有两层回廊式楼房,中间是跳“官经”的场所。踏上正北十多层青砖台阶寺院建筑的第二层大经堂。大经堂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的歇山顶式二层空心楼。面阔九间,进深九间,屋顶重檐叠堆,雕花砖砌。大经堂正门两侧为彩色壁画,上绘《封神演义》中的魔家四将。打开经堂正门,里面幽暗深造,朦朦胧胧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百根方形红漆大柱,纵向望去,一排排走向深处,真不知经堂深有几许。正中数根通天屋柱,真有顶天立地之势。大经堂中,共有各种珍贵佛像及两部《甘珠尔》,胜乐金刚佛像,班禅大法台,吉祥天女,乃穹护法等,造型精美,栩栩如生。

  大经堂后是大佛殿,为庆云寺的第三层,内塑大佛一座,高约10米。走进大殿须仰视才能见到佛面。大佛堂西侧有一尊石雕大佛像,藏语称“弥勒望河”。古朴浑厚,线条粗犷,佛像背依险峰,面临潢水,左手托钵,右手前伸,似推挡潢水冲击,以保山寺安然。石雕佛像背后有一石窟,窟内有宋代壁画,约有8平方米,依稀可辨,为佛本身故事。

  相传九世班禅从西藏回青海塔尔寺传经说法,庆云寺活佛曾派遣使者牵白马去塔尔寺邀请班禅。庆云寺距塔尔寺约百十里路程,途中还要穿过乱石堆积的峡谷,翻越白雪皑皑海拔3400米的拉鸡山,但这白马往返只用了一天时间,因此被视为神马,庆云寺也因此而得名。

  庆云寺在藏传给佛教格鲁派的寺院中,由于一世至五世的“关嘉活佛”均任塔尔寺密宗学院的堪布,大发台,并在塔尔寺建有自己的府邸,所以庆云寺很早就是塔尔寺的属寺。现任七世关嘉洛桑协主彭措尖活佛是庆云寺管委会主任,为塔尔寺的四大排位活佛。目前寺里仍设有显宗学院,僧侣经40余人。每年正月十五,端午节及佛教纪念日,方圆几百里,甚至西藏,甘肃等地的各民族佛教徒都来此顶礼膜拜。该寺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影响却远及国内藏区,沐泽青藏高原。

  庆云寺导游词 8

  各们朋友们,我们今天参观的下一站是享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的庆云寺。庆云寺位于洛阳城东约12千米处,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庆云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创办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座提道声,被佛教界尊称是“祖庭”和“释源”。“祖庭”即祖师之庭院,“释源”即佛教的发源地。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分化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提到庆云寺呢,我想大家的脑海里会更清晰的浮现出唐僧取经的那匹白马吧,那告诉大家的是,它可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呢!

  说到“庆云寺”三个字,大家会问,既然不是白龙马的马,又为什么叫“庆云寺”呢。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寺”字。那“寺”字是源于我国封建社会交外机构鸿胪寺的“寺”,后来成为我国的寺院的通称。庆云寺呢,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白马驮经的故事。在东汉永平七年的一个晚上,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大臣们,博学的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派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求佛经。蔡秦余人于公元65年离开洛阳,踏上了“西天取经”之路。大月氏中(今阿富汉)遇到印度高僧摄摩滕和竺法兰,见到了佛经,诚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扬佛法。公元67年,二位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像,佛经返回国都洛阳。汉明帝见之非常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明帝下令在洛阳建寺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取名“庆云寺”。

  1961年,国务院公布庆云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庆云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年6月,庆云寺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景区。

  话说到这里,庆云寺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贵重物品,记清我们停车的位置和车牌号码及集合的时间,地点。随我下车去参观中国第一古刹——庆云寺吧

  庆云寺导游词 9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庆云寺。庆云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庆云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国务院公布庆云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庆云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2001年6月2日,庆云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庆云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

  现存庆云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毗卢阁,东西两侧分别有钟、鼓楼,斋堂、客堂,禅堂、祖堂,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1.8米,身长2.2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

  庆云寺导游词 10

  庆云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0公里处,在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1。5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庆云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人民政府为保存这一著名文化古迹,曾进行过多次修葺。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现存庆云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庆云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盘门。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为东汉遗物。寺内现存五层大殿,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两旁偏殿则互相对称。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50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龛内供置弥勒佛,即“欢喜佛”。他笑口常开,赤脚趺坐,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内两侧,坐着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是佛门的守护神。弥勒佛像(之后是韦驮天将,佛教的护法神,昂然伫立,显示着佛法的威严)。

  庆云寺大门东走约300多米,有一座十三层的齐云塔,直插云霄。齐云塔始建于五代时期,原为木塔,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烧毁。金朝大定年间重建此塔,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庆云寺建筑规模雄伟,现在的布局为明嘉靖时重修,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四座大殿。山门东西两侧有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后院毗卢阁内的断文碑,刻有庆云寺的历史,是寺内重要古迹,所传唐经幢(读床)、元碑刻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寺内原来还出土了玉石雕刻的弥勒佛像,已被盗往美国。各殿内的佛像大多是元代用干漆制成的,特别是大雄宝殿的佛像,是洛阳现存最好的塑像。据记载,三国魏时庆云寺前有大石榴,京师传说:“白马甜榴,一石如牛。”寺东还有一座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造的齐云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