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吴中 青玉 苏轼 宋词 故居

管理员

摘要: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品简介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为送别词。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下阕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惋惜,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全词通过描写送友归乡,来抒发自己思乡怀旧之情,深微婉曲,含蓄深沉,构思奇巧,别具特色。

  作品原文

  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作品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双调,六十七字,前后段各六句,五仄韵。

  ⑵伯固:北宋诗人苏坚,字伯固,号后湖居士,苏轼友人。

  ⑶三年:苏坚于己巳(1089)从东坡监杭州商税已有三年。

  ⑷枕上:床上。

  ⑸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

  ⑹黄耳:一作“黄犬”。

  ⑺松江:吴淞江的古称。

  ⑻四桥:《苏州府志》卷三十四《津梁》:“甘泉桥一名第四桥,以泉品居第四也。”

  ⑼老子:老年人的自称,此作者自指。犹老夫。

  ⑽辋川图:唐诗人王维,其有别墅在辋川,曾于蓝田清凉寺壁上画《辋川图》,表示林泉隐逸之情志。

  ⑾天已许:在朝廷已准许。

  ⑿小蛮:指词人侍妾朝云。

  作品译文

  三年梦魂总飞向吴中故里路,送只传信黄犬随你回到故土。若到松江呼唤小舟前来摆渡,切莫惊吓了水近的鸥鸟白鹭,吴中地区四桥的河湾渡口处,当年都是我常出游的去处。看《辋川图》如同吴中暮春景物,常常记起高士王右丞的诗句。定个还乡归期天公必然应许,身上春衫还是小蛮细针米线,曾经浸湿了西湖依依的泪雨。

  作品鉴赏

  这是首送人之作。在众多的送别词中,苏轼的这首《青玉案》可谓别具一格。一方面作者为送客而作,一方面自己客居他乡,是为“客”中送客之作。

  上阕抒写作者对苏坚归吴的羡慕和自己对吴中旧游的思念。

  “三年枕上吴中路”写苏坚随苏轼三年为官未归,枕头上都牵绕着回家的道路,展现了自己思乡心切,也表达了对友人归家的理解和关切之情。用“黄犬”这一典故,表达出盼伯固回吴后及时来信。“呼小渡”数句细节传神,虚中寓实,给对方一种“伴你同行”的亲切感。“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表现了词人对吴中故地眷恋之深。“老子”为词人自称,语气幽默诙谐,显出朋友之间的亲昵与坦诚。

  下阕写词人思归心切,就苏坚之“归”,抒说己之“归计”,间接表达对官海浮沉的厌倦。

  以对王维《辋川图》的仰慕开篇,直言记得王维的诗句,暗许送友思归之意。“作个归期天定许”一句,奇境别开,明知不可归而犹言“天定许”,思归之情,倍见殷切。“小蛮针线”则显出宦游天涯之可哀,情真意切,其意境绝非柳永“针线闲拈伴伊坐”(《定风波》)之类小儿女语所可比拟。。“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归期天定许”写苏轼迫切思归与亲人爱侣团聚,特借白居易所宠爱的善舞妓人小蛮,喻指其爱妾朝云,朝云亲手缝制的春衫“曾湿西湖雨”,为“天注定”做一注脚:天公有情,为朝云之相思而洒泪雨,淋湿我春衫。

  全词中心在于一个“归字”,既是羡慕苏坚归吴中,亦是悲叹自己归梦难成。词写思念亲人含蓄深沉,风格婉曲而又旷放。

  词牌简介

  青玉案,词牌名之一,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亦称《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作品格律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六御;可"六语七虞/六御七遇"通押。

  三年枕上吴中路,

  ⊙○●●○⊙●

  谴黄犬,随君去。

  ●○●○○▲

  若到松江呼小渡,

  ●●○○○●●

  莫惊鸳鹭,四桥尽是,

  ●○○●●○●●

  老子经行处。

  ●●⊙○▲

  辋川图上看春暮,

  ⊙○○●⊙○●

  常记高人右丞句。

  ○●○○●○▲

  作个归期天定许。

  ●●○○○●▲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

  ○○⊙●●○○●

  曾湿西湖雨。

  ●●○○▲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牌沿革

  《青玉案》作为宋代著名词调之一,由来已久,从名称上分析,“案”的含义历来争议较大。一种看法认为“案”为古“碗”字,为今之“碗”一类器物。一种看法认为“案”为古时有足之盘,综合各类史料和文物考证,“案”一字的含义应为盛食的托盘。据谢桃坊《唐宋词调考实》一文,青玉案调为宋人首创,是北宋时期的“时调新声”。其调名源自东汉末年张衡的《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一句。此诗以一种情诗的形式,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以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基于此,取自《四愁诗》的青玉案本身便包含有政治不得意、满腹愁苦无奈的声情内涵,在后人的创作之中,所传达的情感以激越豪壮者为少,大多传达绵长悠远、温婉、悲凉的情思,通过格律声韵的组合转化,使情感的传达更加迂回曲折。青玉案词首次面世之作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作因巧妙的构思、深婉的情怀、凄清的氛围在词坛上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而这首词是一首抒发怀才不遇、仕宦不达的愁苦之词,由此可印证青玉案调之声情内涵与张衡《四愁诗》的含义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

  《青玉案》调的别名有“横塘路”,来源于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首句,属于以词中字句创词调名。“一年春”,来源于《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首句,其作者是否为欧阳修尚存争议。“西湖路”,来源于宋韩漉《青玉案·苏公堤上西湖路》首句。“青莲池上客”,出现于《全金元词》,共三首,来源于金丘处机《青莲池上客·入关》、《青莲池上客·幽栖》和元王丹桂《青莲池上客·赠乌林答德润》,得名原因暂不详。“谢师恩”,出现于《全金元词》,共一首,来源于王处一《谢师恩·谢师提挈沉沦外》。

  《青玉案》调除正体以外,受词人青睐的别体也众多,比如李弥逊所填之体、曹组所填之体、赵长卿所填之体等,皆有诸多作品。其区别在于句式,多为个别句子的添字或减字,正如《钦定词谱》所云:“若张炎词之叠韵,李弥逊、吴潜、胡铨词之添字,李清照词之句法小异,曹组词之句法小异、又添字,毛词别首之摊破句法,赵长卿词之减字,赵词别首之句读参差,皆变体也。”[1]在用韵、章法上则无大的差异,皆为仄韵格,符合《青玉案》词首创之贺铸词的格律模式。

  此词牌有贺铸抒发闲愁之作:“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苏轼送别友人思乡怀归:“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李清照送别亲人之绵绵悲痛:“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词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辛弃疾抒怀自怜:“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吴文英抒写女子闺中情思:“吴天雁晓云飞后。百感情怀顿疏酒。彩扇何时翻翠袖。歌边拌取,醉魂和梦,化作梅边瘦。”可见《青玉案》调篇幅精悍短小,其情质朴独特,不仅适合秦楼楚馆里的唱词,表达缠绵悱侧的感情,亦可以表达仕途之沉浮,符合士大夫的审美诉求,其风格的综合性,或是其在宋金元词坛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