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李白,暮年杜甫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人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李白,暮年杜甫,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白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合称“李杜”。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
青年李白,暮年杜甫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人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年李白,暮年杜甫,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白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合称“李杜”。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今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最近他老人家爆红网络,“杜甫很忙”走进大众生活。故借此篇与大家共议其中情怀。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合称“大李杜”(“小李杜”即李商隐与杜牧)。
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这名号就注定了他们一个是天上飞的,一个是地上走的。天上飞的诗仙浪漫飘逸,地上走的诗圣沉重凄凉。
李白很豪放,他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进入仕途,他用烈酒,和着盛唐香艳的脂粉,把佛道心境,融进歌舞声色,描绘出一幅幅天上人间,他用浪漫的胸怀,以诗歌开路,闯进了大唐圣殿。在不得志的时候,他吼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走进江湖。
李白很潇洒,一直是要“年轻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每走到一处,可以说“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问何处是他乡”,李白从来不会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他想去旅游,可以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如果想上天,说“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高兴,说“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他要是发愁,他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一个悲也千古,乐也千古的人。李白也狂,狂得天真可爱,不矫情,不造作,不无病呻吟,不故作深沉,爱就磊磊落落地爱,恨就不加掩饰地恨,他热情地拥抱自然,拥抱生活。自然无愧于宇宙之内最浪漫主义诗人之雅称。
李白不但善于跳舞,还善于唱歌,《月下独酌》有“起舞弄清影”、“我舞影零乱”、“我歌月徘徊”等句子,记载他边歌边舞的生活。
酒是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没有酒就没有李白那华丽的诗篇。比如:“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剑是李白的随身之物,更是他济苍生、安天下的理想象征,“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月是李白的浪漫主义的代表,李白有不下几百首诗都提到了“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李白给人的印象永远英姿勃发仗剑而歌笑傲江湖。
李白没有暮年,而杜甫没有青年,因为苦难加深了他脸上的皱纹。
提起杜甫,就会在人们的脑海中闪出一个画面:一个消瘦、清矍,双眉紧蹙,忧心忡忡,但又昂首向天,坚韧不拔的老人,拄着拐杖从溪畔、从茅屋蹒跚走来。
杜甫是苦难历史的见证人。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三吏”、“三别”、《又呈吴郎》、《春望》、《月夜》、《哀王孙》、《悲陈陶》、《悲青阪》、《春望》、《哀江头》、《北征》、《羌村三首》《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秋兴八首》等,他一生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深切地同情人民的苦难。苦难使他过早地衰老。
面对那样一个社会环境,他不得不用他沉重的肉身和悲痛的词句来承担一个社会悲哀。当然,这些是非他所能承担得了的,但是他义无返顾。也许正是他的沉重,令后人感觉到他内心的苍老,所以每次吟唱他的诗歌,总是将他想像得那么老,虽然那首诗歌或许是他年轻时作的。
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在《江村小景》中“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俨然一个真正的老年人了,可这时他的实际年龄只有40多岁。
浪漫飘逸使李白没有暮年,忧国忧民使杜甫没有年轻过。想到这点,使人对杜甫更加敬重。
那么,又该如何看待最近以“杜甫很忙”为主题的网络恶搞风潮呢?首先跳出来的自然是各路卫道士的批判,说杜甫是民族之光、文化瑰宝、传统精华,恶搞杜甫便是无知、浅薄、低俗、没底线。就我个人的感受,这无伤大雅,杜公辛苦一生,忧国忧民,何曾如此亲近大家。每每从这些事情上,都可以看得出,我们还真不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国家,我们背负的东西总是那么的一板一眼,过于严肃。恶搞不会诋毁杜甫形象,只是恶搞的水平反映了创作者的智力、技艺及幽默感的程度。
诚如,另一面所言:“不能拿名人开涮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刻意避讳,给人定三六九等才有了因言获罪的基础;民族精神之光更是空洞无物,真不需要是个人就提炼出专属精神供后世顶礼膜拜;大众针对杜甫集中的信笔涂鸦谈不上亵渎,难道只有集体朗诵杜甫诗歌才是正儿八经的事吗?决定杜甫诗圣形象的是流传至今的诗歌,恶搞反而给人温故知新的功效,中年读者若能藉此重读杜甫诗歌,必会产生与学生时代完全不同的感触。”
拓展阅读: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2];《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3]。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3]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2-3]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4]
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李杜相识
天宝三载(744年,注:天宝三载及至德年间改“年”为“载”)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箓[8-9],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箓的盖还,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载(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济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李杜两人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