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叩阅读之门》读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读后感 阅读

管理员

摘要:

《轻叩阅读之门》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轻叩阅读之门》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完《轻叩阅读之门》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

《轻叩阅读之门》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轻叩阅读之门》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完《轻叩阅读之门》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本实用的书。它不仅向你传授了阅读的技巧,还把你以前对“阅读”的固有印象打破,让你明白学习“阅读”也是和学习一项运动一般,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没看此书之前,我的阅读技巧还仅仅停留在阅读考试文章的技巧,纯粹为了答题而生。虽然在此之前,我看过许多名著小说,但自己很少做笔记或者写读后感,所以很多读过的书都忘了。

  阅读的目的有很多:学生时代,是为了考试而读;而闲暇时看的言情小说,则是为了娱乐而读。现在,抛开娱乐和考试,则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读。不同于考试和娱乐,为了增强理解力而读,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仅需要勤做笔记、写读后感,还需要运用此书中的技巧来阅读。

  这本书的开篇指出了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因此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常常没读多久就开始出现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这种精神不济的状态根本无法将阅读进行下去。作者认为,人们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阅读缺乏主动性。完全被动的阅读只会越读越疲惫,越读越乏味,直至放弃阅读。所以,预备开始阅读的人首先要认识到的是: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情,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既然阅读是一种活动,那么也必有活动的目的。阅读的目的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为获得资讯而读,第二种是为求得理解而读。

  阅读与自身知识水平相当的书,那么阅读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获得这本书所载录的信息而已。阅读高于自身 知识水平的书,并试图读懂读透它,向自己现有的理解力发起挑战,则是阅读的另一种目的——提升理解力。

  这本书所针对的读者就是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在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的情况下,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认知自我破茧而出。

  好的阅读者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灵敏可靠的记忆、想象的空间,以及训练有素的分析、省思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阅读的人都拥有这些阅读能力,但好在这些能力和技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答案和秘诀就藏在这本阅读书里。

  这本书真的是一本满满干货的书,书中运用许多例子和课后测试来让你学会“阅读”。但是本书只能是你提高阅读技巧的一个开始,要想真正掌握阅读,还需要不断练习!

  下面就谈谈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经验:

  一、落实阅读理解方法的指导。

  任何文章都有积词成句、连句成段、组段成篇的过程和见之于形的语表形式。立足常见的关于词句、段落、篇章的语表形式,掌握相关的阅读理解指导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习得常用的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陈老师结合实际教学案例,为我们详细解读了从词句、段落再到篇章理解的指导,循序渐进,内容翔实,为我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指明了方向。

  二、构建“只能并进”的课堂模式。

  1.创设语文实践情境。学”重在理解知识,新知的教学主要依据课程计划有序推进。教材是落实课程计划的载体,选文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为具体形象的案例,教师要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举一一反三。因此,结合文本情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是“学”得新知的首要条件。“习”重在运用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朝着“反三”这个目标去运用、迁移。当然,“反三”情境有近迁移和远迁移之分。近迁移往往指紧跟文本学习,创设与文本类似的情境,引导学生迁移相关知识;远迁移指学生在各种语文实践情境中自然调用相关知识,这也意味着学生的相关能力已形成。但无论是近迁移情境还是远迁移情境,都需要借助教师的智慧,从课内或课外多路径地引导学生实践。在小学阶段,近迁移情境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

  2.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提炼。

  阅读方法是组成阅读策略的基础。在以能力为导向的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过程的实施应高度重视阅读方法对阅读策略形成的意义。前文已提及,程序性知识是反映听说读写行为规则的知识,掌握了这些规则就意味着掌握了进行听说读写的方法。学习语文不是为了掌握某个语文知识点,而是运用知识去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基于这样的认识,阅读的过程就一定伴随着三类知识的互相支持和转化。而程序性知识是实现“知能转换”的桥梁,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阅读方法的提炼和指导,为阅读策略的掌握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