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12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12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1
一、教学优势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很多初中生来讲,学习历史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学习兴致不是很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将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化,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就能够提起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提起学习兴趣,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而情境教学法的作用正是如此。
2、强化知识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课堂的历史知识讲解,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知识。而历史知识很多又是十分枯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一种情境之中,既有利于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3。利于学生主动性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学生历史知识,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历史课堂,改变了传统历史教学中严肃的课堂氛围,以一种幽默化的语言方式展开教学,既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更能够培养学生对历史的主动性学习。
二、具体教学实践
1、构建和谐课堂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众多教学优势,就必须首先构建和谐的历史学习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一种课堂环境下,教师才能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也能保证学生对历史学习有足够的动力,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成绩。因此,在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中,构建和谐课堂是十分关键的。为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重培养与学生的良好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学生一起探讨历史的学习。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之于学生的作用只是从旁引导。这样,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广泛的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与讨论,更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也能为历史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学习兴趣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要想利用情境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深入挖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好奇是人的天性,更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势必会对一些知识或是一些历史事件升起好奇之心,在好奇心的指引之下更深一步的学习历史。因此,教师引入情境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时,应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具体实施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多媒体手段以一种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历史图片中体会历史的魅力所在。此外,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短篇视频,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让学生对历史有更加深入的感受,才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现实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课堂中的运用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此,教师在情境教学实践中,有必要实现现实情境的创设。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会更加关心那些与自己有着紧密联系的事物。这种结论运用到历史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情境,通过历史知识与学生现实情况的紧密结合,能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亲密的感受,有利于学生更加全面、牢固的掌握历史知识。例如,教师每当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纪念馆等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地方,让学生产生对历史的更多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本文以情境教学法为基础,首先概括了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优势,然后就教师如何进一步深化情境教学法的实践出发,从构建和谐课堂、强化学习兴趣、创设现实情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教学参考。在初中的各大学科中,历史学科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历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厚重感,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这也表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点是不一致的。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提升历史的教学效率,教师有必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深入研究情境教学法实践,以期能够更大程度的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2
一、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首先,情景教学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征是以兴趣为主的,兴趣的激发才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最有效的因素。情景教学需要教师结合现代视听工具,运用真实的情感、多变的场景以及精美的语言为学生创建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情景教学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景教学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感同身受、独立总结的过程,一方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放松性和积极性,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内容的思维,在满足学生对历史好奇的基础上,为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带来帮助。
二、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素材塑造情景教学
1.诗词歌赋以现有的诗词作为情景教学的塑造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贞观之治》这一内容中,可以借鉴“九天间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这一组诗句,用以描绘历史时期的繁荣盛世,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繁荣盛世的产生,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新课程中。
2.图像画册初中历史教材中的画册与图片是非常多的,在生活总也有很多关于历史题材的彩图也有很多,教师可以在收集一些关于历史题材的画册,带到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使学生对历史内容的认识更加直观。
3.现代多媒体第一,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合了听说读写、可视性以及可触性,这种多元化形式构成的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课件是能够呈献给学生立体形象的,所以这种课件形式本身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可以从听觉以及视觉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以此能够引发学生与历史事件之间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能力,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想象力。第二,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结构是主讲、板书、教材、文字等;信息技术的主要结构是幻灯片、投影仪、计算机、视频以及广播等,其中使用覆盖面最大的是计算机技术。但是每一种教学方式中都各自有长处和短处,因为历史事件教育课程的章节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教学形式的表现也不尽相同,那么信息技术是不同被另外一个完全取代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机融合,以此来弥补教学方法与表现形式上的不同,以提高高校历史事件教学的效率。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是依托在教师主讲、表情、肢体动作以及文字声音等基础上,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是非常小的,学生在这种单一的传输中容易分散注意力。但是现代媒体技术中融合了超文本、超媒体技术,所以给学生呈现的知识是以影音、图像、动态文字等形式的,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使信息量加大,同时学生接受方面不会有太大压力,能够创造仿真的情景教学,对学生来说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创设语言情感语境教师在历史课堂使用的语言语境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语言情感语境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以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语言组织,使课堂的语境更加丰富化,才能够在授课过程中在情感上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三)建立表演情景教学模式初中学生的天气是活泼、机灵,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比较注重感性体验过程,并且对任何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表演,对历史事件中任务进行模仿,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表演当中去,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情感,对于课程的教学进展也是一种推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使其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更强。
三、结论
当前,在新课程的推动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融合情景教学模式的教学会使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上更加深刻,相较于传统形式的教育,学生的潜能会得到更好的激发,对于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情景教学模式以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出现在教学模式当中,为了符合当下的教育制度,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将情景教学模式实施在课堂之中,虽然在初始阶段会出现一些衔接上的问题,但是经过教师的细心改正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代的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脱颖而出,融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将当代的教育模式推进到实践中,使今后的历史教学更加灵活化。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3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一、历史教学原则要创新
历史教学原别的内容具有多层次、多方位联系性的特征,它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等等。这些联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井分析历史。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方位的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原则就必须创新,要采用多维教学法,即多角度、多系统地启迪学生思维。并以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能力为原则,使初中历史教学承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
二、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三、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
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师生关系要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五、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学创新必须依赖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创新中,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虽然目前在教学改革和教
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广大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满足不了新时期教学创新的要求,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还有待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的教学,组织开放式的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师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4
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是造成其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音体美这12门课程,有些课程是中考中所占分值比较高的,有些课程是形式多种多样的,所以学生都有很多人喜欢,但是历史分值不高,形式比较沉闷,所以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明确历史学习目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告诉他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使他们正确对待历史,这是最首要的一个任务。
二、巧设“悬念”,调动兴趣
学生喜欢有趣、有悬念的内容,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在教材的过渡中设计悬念,或者在重难点上设置悬念,使学生在这些关键时刻更具有积极性和参与性。首先,在教材过渡时设置“悬念”。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由一些内容相关的知识点有机结合而成的,要使学生的学习由一个知识点顺畅地过渡到另一个知识点,悬念的设置就起到承上启下、理顺教学结构的作用。其次,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处精设悬念。要使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是很难的。
因此,悬念设在重点、难点处,既可引起学生的重视,又可消除因被动思维带来的疲劳感觉。如在讲《九一八事变》这一课时,我讲到:“日本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那么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刻是如何开展局部抗战的?”这样既自然过渡到了下一环节,又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课堂上有很多设置悬念的机会,我们可以多设置一些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解读悬念来认真学习历史知识。
三、利用故事,激发兴趣
在讲授历史课当中,为了提高课堂活跃度,可以考虑将一些历史故事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但是在选择历史故事之前,一定要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以及将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分析,以确保所选择的故事能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而且不要讲陌生的故事。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针对故事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老师来评判。例如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先讲解一段大家都熟悉的三国故事,之后问学生那一时期都有哪些政治集团?你支持哪一方?为什么?提出适合的问题,既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拓展学生的思维。此外,营造历史情境,能从中得到启迪。历史是鲜活的,若能再现当时情境,那将会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学习感受。
在营造情境中一定要以书本为依据,做到与当时的情况相符。如在讲到西周分封制时老师可根据内容的需要事先准备好道具,让学生来扮演当时的人物,并对学生的表演行为进行指导。在表演结束后,老师即使不讲解,大家也都会知晓分封制的含义。如果不营造情境,而是让学生直接看书来了解分封制,虽然学生也能根据书本的内容将相关的内容记下来,但是当过一段时间再提问分封制的内容时,他很可能已忘记了。而经过这种情境教学之后,他们对相关内容的记忆会保存很长的时间。老师在对表演结果进行评价时,除了要表扬角色扮演出色的同学之外,还要对存在缺点的同学进行鼓励,而不能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批评。因为批评会打消他们参与扮演的积极性,使他们怯于课堂发言,从而不利于情境教学的开展。
四、组织活动,培养兴趣
历史课外活动课与其它课相比具有较大的自由度,主要体现在它的形式可由组织者自行选择。因此,可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根据自己的意愿轻松地进行交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给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类活动课可供选择的形式有不少:有的是针对历史上某一有深刻意义的内容举办故事会,让学生通过故事的描述,将这段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有的是开展“历史辩论”,将学生分成两派,针对某一历史问题或人物畅谈各自的见解。
此外还有的是历史知识竞赛形式与研讨会的形式等。我校在前不久举办了辩论形式的活动,题目是“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大家参与热情很高,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历史课外活动课属于课堂之外的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具有很大作用。
五、结语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开启智慧的大门,兴趣是引导学生步入知识殿堂的钥匙。初中历史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明确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并努力探求和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效率,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5
一、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更能发挥小组的优势来集中进行学习,通过交流与讨论来自主地构建知识,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成为现代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也要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课前预习,并就教学中疑难问题、有分歧的问题、突发情况等来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以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一是科学分组。小组成员的分配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小组分配不合理,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需要进行科学分组。
一般来说,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配。全体学生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全体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实现优生带中差生,以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优势,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合理设问。任务是整个合作学习的核心,合作学习是围绕着任务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与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的关系。首先,要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所布置的任务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这样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才能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才不至于偏离正常的教学活动。其次,要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任务过于简单,学生个体就可以完成;相反如果过于复杂,学生合作也无法完成,这样都会失去合作的必要。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来设计具有一定的探索空间的问题,以引来延伸学生的认知活动。三是相机诱导。我们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教,而是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完美统一。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我们不能完全放任,而是要在放与扶之间找准平衡,既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展开充分的合作学习,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指导,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保障。教师要穿梭于各小组间,要及时发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长处与不足,肯定应该表扬的,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激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客观地看待,这样更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与有效性。
二、实施历史再现教学,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有着自身独特的学习规律。实施再现教学,借助各种学手段来再现历史现象与史实,并从中抽象出历史概念,进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这是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也是学习历史的最佳途径与方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条件来再现真实的历史,让学生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上升为理性认知。
1.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与各种图片插图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图片往往具有文字所难以描绘的信息。而且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些插图比静止枯燥的文字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收集各类影视剧、新闻报道等信息,将真实的历史再现出来,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风土人情、社会风貌、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
3.开展参观、社会调查等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出游时间来参观一些名胜古迹、参观博物馆等,让学生进行实地参与,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再现教学方法的运用,向学生再现了真实的历史与情景,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这样更利于学生感受当时的社会与风貌,更利于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与学习历史。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6
[摘要]历史是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历史故事,这样方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为历史课程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为历史故事渗透在历史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从而简化教学难点,便于教师教学。所以教师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不妨将历史故事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课堂;历史学习
历史是一门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地理、经济、文化、教育等等,通过历史我们可以感受从古至今人类的聪明智慧和价值观的变化;通过历史我们可以学习到历史人物的精神;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之河的流向。为了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历史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等,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通过思考并分析历史知识间的关系,以及历史事件的由来,同时运用历史人物的智慧解决现代的问题,将历史文明延续并发展。为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历史故事点亮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希望对广大初中历史教师有一定的帮助。
一、导入新课程巧用历史故事
新课程的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同时为接下来的学习开启新的篇章,可见新课程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够成功导入新课程,教师不妨以历史故事的方式将内容引出,这样在教学时不仅不会太突兀,同时让学生做好学习新课的心理准备,缓冲式地进行新课程教学,使得学生理解和接纳起内容来显得尤为轻松。例如,在讲述《春秋战国的纷争》这节课时,我提前布置了作业,让学生搜集有关春秋战国时的故事资料,并在正式讲课时,让学生开展讲故事的活动,学生们通过网络的查找和搜集在课堂教学中讲起“负荆请罪”、“邯郸学步”、“破斧成舟”“孟母三迁”“老马识途”等等故事,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同时将课堂内容巧妙地引出来,并轻松理解春秋战国时的历史事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见,这样的巧用历史故事,将生活中的成语联系到本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课堂内容由陌生到熟悉地进行掌握,方便了历史教学,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搜集能力,同时拓展了学生的历史知识。
二、教学过程中穿插历史故事
好的开始固然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衔接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可以在衔接的内容处穿插历史故事,并设置课堂教学难点和重点,让学生在历史情景中穿越般地体会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从而掌握故事的来龙去脉,并设身处地地体会历史事件,这样以来,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例如,在讲述唐太宗这一人物时,为了让学生牢记本课的内容,我将“宣武门事变”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学生了解唐太宗登上皇位的全过程,以及皇位的来之不易,并为以后的贞观之治的历史事件埋下伏笔。这样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去认识唐太宗,并用辩证的唯物主义观去看待历史人物,从而熟记历史知识。可见,教师在历史课堂引入历史故事,不但做好了知识与知识间的衔接,同时为学生搭建好历史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课堂结束前运用历史故事
历史事件之间是有关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合理设计,并巧妙搭配,将课堂教学格局布置得有始有终。并且教师要注重对整节课知识加以巩固和测试,以此来判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方便教师接下来的课程进行设计。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这节课时,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我将《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来思考为什么刘备要请诸葛亮下山?当时的历史背景又是如何?刘备的态度为何又是如此的诚恳?通过讨论和分析,从而达到巩固课堂内容的目的。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来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控制课堂的氛围,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将知识活学活用,在考查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情况的同时,从而让这节课的教学能够有始有终,完善了教学结构。学习历史知识是为了让学生吸取前人的教训,引以为戒,不再让历史重演,同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而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教师可以调节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同时树立历史思想,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从而全面地解决问题,并将学生培养成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以此来实现历史教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小慧.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7,19(04):138.
[2]李艳.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3(07):123.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7
一、学习型历史教学建设的可行性
1.组织中的团员个人素质水平高当今世界的较量更精准的体现为人力资源的较量,拥有强力而优秀的人力资源是工作开展无往而不利的重要保证。历史教研组的成员都是既具有高精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又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推动学习型历史教学的强力后盾。
2.热情丰沛的知识接受者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武装头脑的黄金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有着极其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他们的这一状态加上老师合理而有效的引导必然会在相应的学科内达到理想的成果。
二、建立学习型历史教学组织面临的问题
(一)团队意识薄弱
在学校内部及学术范围类的考核、教师职称评比及升学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老师无暇更有甚者根本不情愿与其他老师交流学习,更多的是闭门造车,缺乏有效的相互合作,只在于满足自身狭隘的个人经验,唯我独尊,彼此间不会分享教学成果和教学经验,这就严重影响了教研组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二)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有效途径
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同时忽略了教学科研的推进。“科研兴教”的倡议也只是流于形式,大多数学校教研活动难以开展,或者开展深度不够,教师的科研成果数量少、质量差的问题也很凸显。
(三)教与研本末倒置
所谓教学教研组必然是有教也有研,而当前高效的教研活动主要停留于“教”而非“研”上,所以学校本末倒置的现象必然是偏离了教研工作原有的轨道。重教轻研似乎是每所学校的信条,满足于能撰写教案、讲授课程、作业布置批改的老师即为合格称职的。故而,教研活动的处境可想而知,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也只是机械的循环。
三、建立学习型历史教学组织的策略
学习型历史教学组织的建立关乎到学校教学组织结构和学习型组织理论两个层面的问题,因而要建成学习型历史教学组织就必须从以上两方面着手,双管齐下。
(一)从教学组织机构角度出发
1.加大教研组的功能在原有基础上加大教研组的功能,更大程度的发挥其号召力,以促进工作中的交流与沟通,使内耗最小化,教学能力最大化,在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力量,提高管理地位。同时教研组要与学校年级组通力合作,确保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并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做出合理的评价。学校在加大教研组功能的同时要明确其权限,并对其有针对地进行监督,促进其和谐有序发展。
2.加强教研组内文化建设教研组存在的目的在于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提升、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经验的交换和积累,团结和谐的教研文化氛围是舒适的工作环境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的保证。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注重交流、相互尊重和支持,可以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作风优良的教研组,必然是合作共赢、智慧共享、群策群力、共同进退的团体。
3.薪火相传,老少共进在教研组内,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合作搭配,老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与青年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相融合,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早日站稳三尺讲台,青年教师为老教师后续教学工作开展注入新鲜血液,长此以往,新老教师都可以获得更大更快地进步。
(二)从学习型组织理论角度出发
1.建立共同愿景共同的愿景也就是共同的组织目标,是学习型组织的动力源泉。成员间具有共同的目标,不论是教师成员组之间还是学生成员组之间,共同的愿景在一定阶段内即是共同的信仰和奋斗目标。这会使得成员间默契度加深,摩擦减少,力量集中,强化团队意识,齐心协力的为同一个目标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2.改善心智模式改善心智模式既是在原有的心智模式上加以反省,摒弃旧有的、不合时宜固定模式,吸收接纳最新的、最合理化的心智模式。以兼容并蓄的开放心态,打破常规,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
3.加强团队学习团队学习要求是有深度和广度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人翁精神,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团队学习通过大家共同沟通、讨论,达成信息交换、意见交流、共同学习的目的。团队的力量总是强大的,这就要求每位成员必须具有团队协作意识。
4.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简而言之就是将自身力量与潜能最大化发挥。在团队任务目标完成期间,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在团队其他成员帮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发挥自身的能动力量,自我认识不足,自我补充完善。在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学习型组织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学习队伍的建设与规划者,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5.系统思考问题系统思考问题是统摄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和灵魂。要求团队成员统筹布局、全盘考虑,协调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不孤立而行,不搞个人分化,树立集体主义思想和团队意识,知荣辱、共进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改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的一剂良药。但它并非是万能的,应用过程中还需因时、因地制宜,不可生搬硬套。在建造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下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时,师生双方必须都作出应有的努力。教师主要扮演引导配合者的角色,学习舞台的主场交给学生。教师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自发的为学习做好资料准备和组织协调工作,然后再加上教师针对性、经验性的因势利导,形成学生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良好风气,养成全员学习、共同参与、群策群力、协同共进的优秀学习习惯,不断将学生的个人潜能发掘出来,并试图鼓励配合其合理而可能的主观猜想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践行。学习型组织理论在教学工作中的优越性展现地一览无余,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各尽其力,将之效用发挥到最大化。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8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及未来的初中教学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成效成为当前初中教育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史料教学法是当前较为成熟的初中教学方法,其有助于缓解初中历史课堂的呆板和枯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史料与历史教学的联系进行浅析,探讨相关的运用对策。
一、引言
初中历史教学在初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和推广,历史教学逐步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历史教学由于课程内容的特殊性相比其他教学课程具有枯燥和呆板的特点,这种教学特点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把握不好就会降低教学成效。因此如何使其活泼生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成效成为了业界研究的热点。史料是构成人类历史发展的材料,在相关文献中被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对于历史学科教学来说史料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完善和改进教材中的不足。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对史料的运用进行探讨。
二、史料与历史教学的联系
当前中国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体,并且也是个人学习和学校教学的基础。即使史料的内容点多面广也无法在实际应用上完全取代历史教材。因此,对于实践而言,初中历史教学如若放弃或者淡化历史教材,进行单一的史料教学既是对把握教材大纲的偏离也是一种认识错误。这容易导致初中生对自我历史统筹体现的观念不强,而且对基本的历史知识容易造成片面的理解,形成单一的片面历史思维模式。反之,如果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上适当添加合适的史料作为丰富教学内容的方法,不仅能够丰富历史教学内容而且能够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史料应用在当前历史教学上已经较为成熟,而如何推陈出新,并且丰富原来的应用形式是当前史料教学的研究重点。此处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适时适量。史料运用在实际教学中要适时适量,针对当前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历史教学需要初中教学教研的关注,在实际教学设计中防止教学史料的大量堆积和过多繁琐的文字描述。这一方面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带来压力的同时产生学习厌恶情绪。再之,史料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讲究精准和高效,注重史料教育运用的适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对史学规律进行佐证,处理好具有内在价值的史学资料,并且针对性对其进行有益的补充。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史料选取的典型性和突出性,充分结合教学大纲,进行规范选材、用材和析材。在分析材料过程中,适当运用当前的时事分析,针对性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参与到史料分析中,锻炼其历史思维和学习能力。
(二)差别化对比。史料可以分为历史影像资料和文字资料。历史教材是一种典型的文字资料,在以其为主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而根据当前的教学环境,大多数学生更愿意接触丰富知识面的史料教学,这一方面归根于此类史料在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丰富的历史资料对于把握史实感受历史规律和意义有更具显著的作用。感性史料在实践中更具形象性,给人印象更为深刻。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史料的收集和学习,并且结合实际学习能力通过多元化、丰富的课余学习和课堂教材学习进行对比学习、差异化学习。
(三)选材鲜活。在选材上要结合当前学生的身心状况,选用简单明了的、深刻的历史事实作为讲课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不能一味追求史料的多和广,要注重材料的鲜活性、深刻性和内涵性。当然,不可否认在某些史料和历史理解上,文言文对于历史教学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相反,如若结合当前的文物或者古迹进行探讨和分析,由于具体实物的鲜活性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与此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因此,史料运用必须结合实际、与时俱进,针对性利用鲜活例子进行教学辅助。
四、结束语
初中历史教学由于实际内容和教学方式所限相比其他课程较为枯燥,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深刻性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者关注的重点。史料应用教学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越发广泛,提高其运用的成效、创新运用的方式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浅析了史料与历史教学的关系,并以此探讨了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对策,为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参考。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9
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授课内容,运用历史故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历史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既能达到授课目的,又加强了历史的教育功能,遵循课改要求,符合历史学科特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教学法;实践和反思
爱听故事是大多数初中生的共同特征,所以在教学中引用符合授课内容而又使学生感兴趣的历史故事,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结合历史故事进行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历史故事教学法
历史故事教学法就是将符合教学内容的历史故事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者直接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等方法,为学生创设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历史故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第一,它是情境教学的一种,将历史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尊重历史,又将历史形象化地再现,使学生感同身受,让学生在历史故事中,感受历史。第二,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过程。在历史故事的吸引下,学生势必会积极主动地了解历史真相,探索历史知识,建构历史观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所以历史故事教学正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载体。第三,历史故事教学法符合新课程目标的新理念。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历史故事教学法正是为践行这样的理念而诞生的,将历史故事的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探索,最终达到提高学习历史效率的目的。
二、历史故事教学法在教学实际当中的应用
1.历史故事导入新课法
(1)以对历史故事形象生动的讲解来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开课就深深地吸引学生。如讲到“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内容时,明朝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朝代,皇权专制统治在这一时期已达到了空前的强化,明朝皇帝也各有特色,教师可以将明朝皇帝的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如“明熹宗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弟弟朱由检”的故事,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也将明朝统治的特色形象地教授给学生。
(2)带着对历史故事的疑问进入历史新课。如讲到“三国鼎立”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三国时期的很多故事汇总起来,然后提出“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等问题。
2.收集相关历史故事,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达到预习效果
(1)收集相关历史故事。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在下一节课上逐一讲解,从故事中汲取营养,结合故事了解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前,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课堂效果达到理想化。如讲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讲讲关于“人的起源”的神话故事,如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等。学生很容易被故事情节所感染,进而将这种感染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提高历史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体会历史脉搏,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2)达到预习新课的目的。可能由于课业负担较重,学生往往没有预习的习惯,但通过对相关历史故事的收集,能达到预习新课的目的,使教学效果明显。
3.改编历史故事
(1)将历史故事改编成简单的舞台剧鼓励学生积极参演,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学生能在表演中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处境,穿越时空,缩短历史和现实的距离,进一步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理解教材内容。
(2)将历史故事编成相声或小品学生积极参与改编过程,既要了解历史背景,又要对相声和小品的剧本内容有所了解,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历史的学习。在不改变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突破性。如学到“美国经济的发展”内容时,教师可以借鉴卓别林的幽默来改编故事,诠释美国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世界的弊端。
(3)将历史故事改编成舞蹈或话剧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以历史故事改编的舞蹈或话剧作为上课的契机,也可以让学生借鉴改编的舞蹈和话剧,经再加工后表演,将历史故事形象化、艺术化地再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如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内容时,教师可以用舞蹈《地道战》来讲述抗战的故事,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抗战的决心和勇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结合其他学科学过的历史故事来学习历史
(1)如语文学科中学过的四大名著,教师可以结合作品中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一起思考、交流和感悟历史故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将学过的四大名著的内容整理成故事,并就故事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如《水浒传》108名好汉为什么要上梁山?《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我们该如何评价?《西游记》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红楼梦》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让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2)如物理和化学学科中学到的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在讲到“蒸汽时代”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牛顿、瓦特等科学家的故事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
(3)如在思想政治学科中学习到的有关马克思的故事,在讲到“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内容时,可以穿插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为新课增加趣味性,同时让学生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运用历史故事教学的反思
尽管历史故事教学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操中还应注意许多问题:
1.故事选择要合理。故事选择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还要有趣味性。千万不能选择既没有根据又脱离真实的一些野史记载,即使偶尔为了增加趣味性而选择这样的故事,也一定要在讲解之前向学生说明白,否则容易造成历史事实的失真。
2.讲故事要注意技巧。同样的故事,有人讲得栩栩如生,有人讲得却枯燥无味。所以,讲故事时,教师应尽量运用生动的语言技巧,用传神的故事情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师才能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从而进行有效引导,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3.对故事和授课内容孰轻孰重的把握。学习历史知识是重点,历史故事是为历史知识服务的,讲再多的历史故事也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和识记历史知识。所以,不要让历史故事喧宾夺主,学生听了故事、凑了热闹,但却忘了历史知识的学习。因此,这个“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总之,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同时也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改革。要求结合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灵活、轻松、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尽量让学生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通过把历史故事融入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实现轻松识记和理解历史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坚持历史的真实性,坚持历史故事为历史知识服务等原则。通过巧妙设置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观点。
参考文献:
[1]覃丽燕.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2]杨译.历史课本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李小玲.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3(6).
[4]于秀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庄琼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导学,2015(28).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10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文章先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历史典故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教育意义,再从三个方面对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历史典故进行了探讨,即注重历史典故的选取;使用与历史典故情节相符的语言风格;科学严谨地围绕一个明确主题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典故;语言风格
历史典故是教学中传输历史知识有效的、丰富的、多元化的教学素材,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历史典故内容丰富、风格宽泛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重发挥历史典故的价值导向作用,使用与历史典故情节相符的语言风格,保持科学严谨地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进行教学。
一、历史典故对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教育意义
(一)历史典故内容丰富、风格宽泛。人类的发展,国家的兴亡,朝代的更迭,演化出很多丰富多彩,意味深长的历史典故。我国历史可以列举出来的典故数不胜数,包罗万象,如凿壁偷光、完璧归赵、惊弓之鸟、三顾茅庐等等。历史典故无论是发生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主线,还是分支,都对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身人文素养,增加学生对我国历史的充分理解[1]。此外,典故的风格也是宽泛的,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每一个民族历史的文化风格不同,发展史各有不同,充分体现了我国历史的包容性。因此,教师将典故与历史课堂通过有效的结合,创建成熟的历史典故课堂势在必行。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往的历史课堂过于枯燥,教学方式单一,这对意志力薄弱,兴奋度高、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来说,严重影响了此类学生对历史的喜爱与兴趣。理性的课堂缺乏多元的情境和趣味性,容易让学生产生低迷、消极等情绪,导致学生不能表达自身对历史的看法,以至于厌倦学习,放弃历史学习。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感性的历史典故材料,让学生学习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不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让学生摆脱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基础[2]。
二、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历史典故
(一)注重历史典故的选取。历史教育是以人文精神为导向的,是辅助学生健全人格、理解和把握命运的重要课程。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国家富强,社会繁荣,由此衍生的典故种类繁多,具有不可估量的正能量。历史典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如精忠报国的忠孝礼义、三顾茅庐的坚持诚恳、釜底抽薪的果绝顽强、单刀赴会的忠义勇敢、凿壁偷光的刻苦努力,卧薪尝胆的能屈能伸;传承我国历史诗人的情怀,如屈原的忠烈不屈、李白的狂放不羁、范仲淹的心怀天下、孟子的自省自律。因此在将历史典故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时,尽量选取具有正能量的历史典故引人深思,同时也应该列举反面素材让学生自省自悟,让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正确引导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让学生真正做到以史为镜。
(二)使用与历史典故情节相符的语言风格。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运用准确的语言,往往一字之差就会产生错误的理解,注意运用适当的语言风格,同时通过表情、肢体语言、心理暗示等方式,搭配鲜活、严谨的语言,明确表达历史典故的内涵、历史寓意及影响[3]。因此,教师在讲解历史典故时,需要表达应有的情绪,在讲解正面历史典故人物属性时,运用慷慨激昂的情感,在负面历史典故人物属性时,运用厌恶摒弃的情感,体现出应有的感情色彩,给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扩大历史典故对学生的影响,增添学生学习历史典故知识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科学严谨地围绕一个明确主题进行教学。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线就是主题,教师应确立明确鲜明、言简意赅、主次清晰的主题,而不是进行漫无目的、无的放矢、不着边际的教学模式。在应用历史典故之前,教师要做好对历史典故的剖析理解,历史典故中哪些是可用之处,哪些是学生应该注意避免的,在教学过程中,清晰地叙述历史典故的由来与过程,深刻讲解历史典故的含义及影响,让学生对历史典故的内涵有更明确,更系统了解,将深刻的历史知识留在学生脑海,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应用与传承。
三、结语
历史是人类发展的真实写照,学生要正确认知历史知识,传承丰富的历史文化。教师将历史典故渗透初中历史教学,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多彩,让学生学习历史更加轻松、更有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达到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滋.巧用诗词成语典故激活初中历史课堂[J].学周刊,2018(3):99-100.
[2]吕志华.巧用典故、史料激活历史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16):10-11.
[3]周向红.浅论成语典故在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2):93-94.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11
摘要:近些年来,教育体制改革已经在全国教育领域内完全展开,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来讲,教育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这对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如何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发挥多媒体设施的作用,成了我们当前历史教学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多媒体;教育;历史教学;漫谈;初中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与信息化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教育教学都离不开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帮助,根据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具体要求,多媒体教学成了我们当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很多学校和教师都逐渐开始尝试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力量来进行教学活动,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借鉴。但是由于初中历史教学受传统应试教学的影响比较深,很多教师很难马上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方法,阻碍了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发展。笔者从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入手,结合自身对于多媒体教学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以期为多媒体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与发展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尚有一部分教师仍在坚持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大搞“一言堂”,使得初中历史教学工作难以体现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和要求,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与想法,使得课堂教学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利于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改变应试教学背景下学生作为历史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局面,发挥学生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抛弃掉之前只注重课堂讲解的教学思想,真正地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对于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反馈,教师要及时地进行听取,对其中正确的、对于教学有帮助的意见,教师要及时的进行采纳,使自身的教学工作都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开展,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去应用多媒体设备,发挥多媒体设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二、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培养教师信息能力
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足也是制约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多媒体教学设备往往是由很多信息设备相结合使用的,而且由于科技的发展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信息化综合素养,但就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都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学校应当针对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的情况来加强对教师进行信息化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设备以及信息化综合素养的培训工作,使教师培训工作常态化,当多媒体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的时候,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使教师能够及时地掌握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方法,保障多媒体设备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是学校应当定期对教师们进行多媒体技术的考核工作,对于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应当让教师们进行再次培训,对于多次培训不合格的教师学校应当做出相应的惩罚。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多媒体设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三、应用信息教学方法,推动历史教学发展
改善初中历史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是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虽然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的任务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但是只是在教学中播放一些板书的内容,并没有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使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出自己真正的作用。具体来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针对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如果单纯只靠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解,学生们很难很好地去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视频和图片,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
二是教师可以选取教学章节中的部分内容给学生播放相应的影片来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使学生们能够串联起整个历史知识链条,具备足够的历史知识素养,以实现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多媒体设备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讲具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学习,并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设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岳文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学周刊,2016,(08):109.
[2]滕厚玲.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5):102-103.
[3]李艳萍.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19-20.
[4]蔚衍斌.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124-125.
情境教学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12
摘要:一直以来,对初中教育的发展主要侧重于认知方面,对学生的培养也注重于知识和技能方面,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情感方面的精神需求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历史科目作为初中学生的必学科目,也不例外,教学中过分重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忽略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培养。通过新的改革,历史课程不再是传统地要求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而是注重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情感教学的实施极其重要,研究初中历史课堂的情感教学也就势在必行。深入探讨初中历史课堂的情感教学研究,以及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教学;课堂教学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催化剂,不容忽视。在初中课堂中,教师应该科学利用和调节情感,努力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相关数据显示,很多初中历史老师对情感教学的理解不够全面、充分。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不住重点,不知道该侧重于学科还是该侧重于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大缺陷,只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不注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情感。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使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
一、情感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绪、信念等方面,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研究表明,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只有20%来自于智力方面的因素,而80%来自于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情感智力因素,也就是俗称的情商。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一定要对情感教育非常重视。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能转化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积极好学。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情感的控制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从而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
1.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的情感因素合理利用,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营造一个愉快、有趣的课堂。教师在对历史知识进行讲授时,应该和学生交流讨论,而不是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学习”的对象。例如,讲解二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战争?”以及“人们为什么讨厌战争?”来和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问题的交流讨论,掌握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预习情况和预习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对历史事件的求知欲,同时也能使学生掌握二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掌握相关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情感。新课改改变了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要求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用真挚的情感以及教学语言、手势、眼神等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既能使教学课堂变得丰富有趣,也能感染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情绪。例如,对抗日战争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时,老师要充满爱国情怀,通过语言、表情等表现出对共产党的爱戴及赞扬。对红军长征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应该声情并茂讲解长征过程中红军的艰难与不易。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学生感受颇多,对我国爱国人士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习到历史文化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培养。
3.通过情境教学,加深学生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侧重于情景式教学,仔细深入地研究教材,发现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境,设立情景课堂,改变课堂氛围,从而感染学生情绪。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时,给学生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时,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上学习到历史文化知识,也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做贡献。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就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老师通过与学生心灵上的接触,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老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相结合,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孙志芬.浅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考试周刊,2014(12).
[2]胡金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J].新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