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的书店随笔 一位朋友参观过某热门的引进书店后,观后感与很多人不一样。她说,感觉书店沦落了,好像要讨好各路人,使尽浑身解数一样,比如卖一些不相干的东西,感觉逛书店像进入了百货商场,躁得很。她的感觉是,书店嘛,还是要清高些,高冷些,没必要放下身段。我也不……
清高的书店随笔
一位朋友参观过某热门的引进书店后,观后感与很多人不一样。她说,感觉书店沦落了,好像要讨好各路人,使尽浑身解数一样,比如卖一些不相干的东西,感觉逛书店像进入了百货商场,躁得很。她的感觉是,书店嘛,还是要清高些,高冷些,没必要放下身段。我也不喜欢那种所谓的综合书店,什么都卖,书反倒成了副产品,像低眉受气的小媳妇模样。
我偏爱小而美的书店。书店本是小的才好。躲在某个地方,像寻宝一样寻去。我记得一位深圳的朋友提起,广州那家很有名的博尔赫斯书店,旧得不像话,隐藏在小区深处,开了很多年。有一天,她从深圳开车去广州,千辛万苦找到这家书店,一小时后出门,抱着一摞书,夜色温柔,心满意足。不必费很多劲儿,就能嗅到自己想要的'书,那才是淘书之乐。
今年年初,我去一家开在古村老祠堂的书店,真正带大天井的书店。过去的大户人家,有天井,院落,剥落的墙壁,白中透黑,老木廊柱,天井里种着花儿。这样的书店,真是风景中的书卷气,贴合得不能再贴合。午后,透过天井的一抹阳光斜斜地落在书架上,一派金粉金沙般的宁静,恍如隔世。如果下雨,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跟店员随意说了句,她笑笑,找了一张明信片给我,果然是书店天井下雨时的情境。开一家远离喧嚣的书店,我不知店老板需要多大的勇气。听说,他们还有一家书店在山上,也是夯土结构,这里可以看日出日落,还未去,心已动。什么时候,书店作为一个遁世的景点存在时,那么,人心会更宁静吧。
真佩服他们的想象力,书店里辟出一间小室做咖啡屋,泥土风格,是牛圈改成的,连门都是那种牛圈栅栏插销的样子。
书选得不错,顺手买了几本偏门的小书。明信片也是手工设计的,黑白简洁的乡土手工画,附寄给外地的朋友也不错。种种相宜。书店卖什么?手工明信片,唱片,都是相宜的。当然,还有一杯热咖啡。
有个关于小书店的纪录片,曾经令我激动不已。那些书店也许就是文化的一种代表性的存在。比如开在稻田里的书店,主人按自己的想法轻松分类,书下面的小木头牌子分别写着:看了想煮菜的书;可能会改变你生活方式的书;还有一类手工书底下的小牌子写着:我家先生爱木工……难怪,她家书柜看上去那么舒服,木头充满被抚摸的气息。稻田边的女主人,边浇花边说:很多人活得有包袱,不敢放下,我曾经也一样,其实放下以后,会发现更多的空间。比如坚守了20年的小书店,老板要开个纪念聚会;还有开在火车站台的书店,下雨的夜,火车进站或离站,告别或相聚,书店的玻璃窗里总有温暖的灯光和故事。
曾听人说,走在布拉格的街头,即使是在繁华地带,小书店也一间间地开,让人感觉这是个不容被藐视的城市,即使你穿金戴银,如果没有阅读习惯,多少会显得底气不足。
很多东西注定是赚不到很多钱的,那就不要以赚钱为标准,不如不放下身段,清高点儿也罢。试试,清高点儿,又能怎样?不是有句话吗:“我对世界无可奈何,那么,让世界对我也无可奈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