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光和果娃娃观后感 昨天,观摩了我园陆老师执教的音乐活动《七彩光和果娃娃》,活动中,陆老师的教学激情以及随机应变能力都令我折服。 相对来说,音乐活动是大多数教师很难把握的活动,也曾观摩过一些音乐活动,发现了一些音乐公开课出现的需要我们推敲的地方,结合……
七彩光和果娃娃观后感
昨天,观摩了我园陆老师执教的音乐活动《七彩光和果娃娃》,活动中,陆老师的教学激情以及随机应变能力都令我折服。
相对来说,音乐活动是大多数教师很难把握的活动,也曾观摩过一些音乐活动,发现了一些音乐公开课出现的需要我们推敲的地方,结合陆老师的这堂课,想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活动目标是否适宜?在音乐活动中,大多数老师会将目标定位于“学唱歌曲”,这当然毋庸置疑,但是,“学唱”仅仅是学会记住歌词吗?答案是否定的。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学唱的内容应该不一样。大班孩子的学唱应该还包括一些音乐技能的掌握,如:附点、节奏、休止等。《七彩光和果娃娃》这首歌曲的特点是歌唱、念白相结合,那么,念白部分的节奏掌握、休止符运用、轻快演唱是否可以作为活动的目标呢?
二、图谱的完整出示是否有必要?在这个音乐活动中,教师为了便于孩子们记住歌词,把整首歌曲用图谱来表现。但我认为,图谱只适合具体形象的歌词,比如:“橘子、香蕉等”,这些用图片表示的话一目了然。但有些抽象的歌词,如“光宝宝溜下地”等,就很难用图片来表现。聪明的老师会想尽办法来画图片,并告诉他们 “这代表什么?”由于图片不直观,孩子们看到后还要想一想 “这是什么?”,才能记起歌词。那还不如直接讲解歌词来的爽快、有效。所以,我想,像《七彩光和果娃娃》这样的活动,教师的重点在于歌曲的念白部分,那么,念白部分的图谱是需要的。其它部分老师经过讲解,孩子们理解了也就可以记住了,不必大费周章地全部使用图谱。
三、幼儿主体性是否体现?这可能是所有公开课的弊端。特别是借班上课的公开课,由于对孩子们不熟悉,老师们为了使课堂万无一失,往往采取保守策略。包括目标定位的下降、开放性提问的减少、师幼互动的局限等。在整个活动中,老师有很多放手的机会,但都没有敢放手。比如:在学念白时,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前面两个水果都是两个字,最后一个水果是三个字”。也比如:在分角色演唱时,老师不必安排,孩子们完全可以自主选择唱歌唱部分还是念白部分。
以上看似振振有词的反问仅供参考,还有待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