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典故史料激活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史料 典故

管理员

摘要:

巧用典故史料激活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是素质教育进入课堂的第一要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历史典故、史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史实分析、归纳、概括、表述和评价的能力……

巧用典故史料激活历史课堂教学论文

  摘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是素质教育进入课堂的第一要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历史典故、史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史实分析、归纳、概括、表述和评价的能力。

  关键词:历史典故;史料;历史感

  瑞士教育家裴斯洛齐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由此可见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是素质教育进入课堂的第一要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历史典故、史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史实分析、归纳、概括、表述和评价的能力。而这种自主学习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则会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巧设典故、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教材中的典故、史料内容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

  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大量事实表明,由于旧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列入考查范围的知识,只注重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机械记忆,而对课本上的典故及相关的史料,只要求学生在课下自己阅读,从而使学生产了重记忆轻理解,重“接受”轻“思考”的习惯现象。这不仅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程度上的阻碍,而且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上滋养出来的“惰性”。但不可否认,学生对历史课内外的那些历史典故与史料,极感兴趣,因而我经常在教学环节中巧设典故、史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创新、敢于发言,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对课本中现有的典故、史料进行巧妙的再设计,而且将搜集课外典故与史料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课外活动之一,在课外史料的搜集活动中,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主要的是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氛围的桥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变被动为主动,正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二、巧析典故、史料,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通过巧设典故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还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拥有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因而课本上及搜集来的史料还要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运用,即师生共析。而师生共析则正体现了在新教育理念中提倡的师生合作。

  在历史实验教学中,我们师生搜集来的史料可以资源共享,选取适合的典故与史料,在课堂中运用。教师把主动权完全放在学生手中,使他们不仅会选典故、选史料,更主要的是用典故、用史料,即对典故、史料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剖析。如: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第一册第12课《美国的诞生》第74页有一段史料,我要求学生就这段史料设计问题并认真做答,这段史料是选自美国《独立宣言》中的一段话,通过交流评议这一环节,我发现同学们真是各展所思、各尽所能,提出的问题均依纲据本,而且赋予了更多的历史课知识体系上的联系。如针对材料中的“他们解除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这句话,有的同学竟设计出”简述他们与英王隶属关系的由来“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这些问题的设计使我惊讶地发现,学生所设计的问题几乎涵盖了与此相关的所有知识。诚然并不是每一位同学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但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从而便可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 学生自己动手,通过阅读史料,设计问题,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课堂中运用相关史料,设计引申问题时,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如:就《世界历史》第二册56页有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材料分析问题时,有些同学就能更深度地分析出,值班军官之所以断定那是自己的飞机是因为美军自认为军事力量强大,患有掉以轻心、轻敌的错误。教师便可从中引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因素问题。要求学生举一下自己因心理因素而失败的例子,同学们畅所欲言,这样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整堂课的知识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消化吸收。

  三、巧言典故、史料,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如今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正如物理学家焦尔所说,教师不再处于独占讲台的静态格局;不再单一向学生送去知识,而是主导学生拿来理论。因而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变成真正的“活孩子”。在实验的过程中,我分组进行巧言典故、史料的竞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在不断的反复的表演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典故与史料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学生在课外搜集来的。

  四、巧讲典故、史料增强学生的历史感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突出本学科的自身特点,历史教学应具有的特点便是浓郁的历史感,这一点其实是历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古籍原文,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

  因此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在讲课前五分钟会让学生读与本课相关的典故、史料,看似妨碍了课程的进度,但实际上却有助于简化教材的内容,

  总之,历史教学中引用恰当的典故、史料,能把历史氛围渲染得浓浓的,使学生感觉到听历史课如饮陈年佳酿,回味绵长。在平日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乐学、善学。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方法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通过探索、反思,让它更加完善,更加完美。正如聂幼犁先生所言:“我们宁愿为它种上虽然不是完美的,甚至是有相当缺点的,但却是生机勃勃的幼苗;而不是埋下在形式上虽然十分完美,但实质上却是‘旧药新汤’的种子。”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巧妙地运用历史课内外的典故与史料,使我们的每一节历史课都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开明出版社,2003.

  3.安桂清.研究型课程探微.课程教材教法.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