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摘要]:时代呼唤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祖国呼唤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人类生存……
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摘要]:时代呼唤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祖国呼唤创新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1世纪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要求,创新是人类生存的必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要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必须要依靠教育的创新,教育的创新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关键词]:情境 愉快 优化 创新意识 人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一个未知解答的问题才是教育。因而对小学提出了"创造性学习"的概念。"创造性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动手参与"。生活与小学教学理应使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创造和操作诸种意识在课堂实践中锻炼提高,因而特别有效地弥补系统传授在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不足。当然这里所讲的创造力主要是指"自我开发自我实践的创造力","开发人的自我潜在意识意义上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人人都有的。创造力是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但长期以来传统教育缺少开发这种资源的科学训练方法。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思维方式的要求正是现代教育理论关心和研究的核心问题。现代教育的责任之一,在于开发人类特有的创造性思维,教给人们更有效地创造。所以小学教学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成为当前进一步提高该课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年的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本文将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驱动力,有无兴趣效果迥然不同,因此,教学一开始,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马上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活动是关键。所以,教师精心设计开头,推敲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十分必要。
激发兴趣,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想学,爱学,了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苦为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从而才会产生追求和探索,才会产生创新。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标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歌拉斯的名言:“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引发出好奇心,进而运用课本内容:“车轮、钟面、硬币”激发出“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求知欲,再逐个地用均衡美、对称美、省料美的解释一次一次地满足这些求知欲,从而把学生引进一个“什么是圆”的探索中去。
2、主体参与,全员参与,为培养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我们培养创新能力的主体。培养创新意识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的要求和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想法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化活泼主地发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主体意识, 以极大的热情主动投入学习,从而培养创新意识。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我先让学生计算一个圆柱的体积,然后提问:①把这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你能猜出它的体积是大约多少?②上述的估计究竟对不对呢?请学生们根据已准备的材料验证一下。结果实验得出:一个圆锥体积是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因为学生已掌握V圆柱=SH,所以很快推出V圆柱=1/3SH。这个知识是学生通过猜测、实验、发现再创造出来,具有主动性和情感性。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愉快教学,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新思维的驱动力,有无兴趣效果迥然不同,因此,教学一开始,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马上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活动是关键。所以,教师精心设计开头,推敲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教师采用“形象对比”的做法。
更新教法,以悟促学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创新的空间,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全体学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捏成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样就好了……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不单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物体的体积都可以计算。 这一设计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质疑,让学生探索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改理念也认为,教师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演算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独立提出新的见解、新的思路。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上设疑,使学生有问题要学,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还能在思考中发展思维。如我在教“比的基本性质”的规律时,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我先要求学生计算下面各比的比值:8:2 = 4 80:2= 40 800 :2=400 8000 :2 = 4000。学生计算完后,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上面式子中什么不变?前项怎样变化?比值是怎样变化的?②如果要使这些题的比值不变,后项该怎么办?通过以上的质疑,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从变中掌握不变的规律。从而锻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三、优化教学过程,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引发联想
联想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是创新的开端,俗话说:“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奇思妙想往往是学生创新的火花,要充分肯定与鼓励。教师善于质疑导思,引发联想和想象,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好方法。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为了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教师出示这样一个长方形,提出的问题是:谁能看着这个长方形,说一句有关分数的话? 红 红 红 蓝 黄 听了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不仅体现了红、蓝、黄色部分各占长方形的几分之几,还体现了三部分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这些巧妙回答,只有在引发联想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诸如此类的提问和要求,在概念、计算、应用题教学和练习中都可能出现。提问突出“尽可能多”、“越与众不同越好”等特点,迫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时刻在追求新的,别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设想。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了培养,创新意识也随之逐步形成。
主动参与课上给学生充分时间和空间,让其自主实践,主动参与,调动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有主动探究、实践的机会,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梯形纸板(要求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出后,教师设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当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师设问:“你所拼成的图形的底、高和面积与其中一个梯形的底、高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根据它们之问的关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各小组的同学通过观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这种教师点拨下的学生动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2、体味成果
成功的喜悦与教师的赞扬鼓励,是巩固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意识的催化剂。创新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在创造活动中感受到创造的愉快和欢乐。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总是要设法为学生安排“创造”的机会,并使各类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行到综合练习这一阶段时,让学生回忆近期学过的内容,自己编题。学生们都迫不急待地要讲出自己编的题目。有的说“9十4”,有的说“18—9”,教师将这些题加以整理,就成了一组完整的综合练习题。学生们计算着自己编出的题目,情绪很高。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教师在重点辅导时,多给予他们一些表现的机会和多种鼓励,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
创设情境,为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奠定基础;愉快教学,为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条件;优化教学过程,是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手段。综上所述,为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
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孩子不是待装的瓶,而是待燃的火"。作为现代教育组成部分的小学教育,加强创造思维的教育,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学生这种心理上的收获和思维上的准备,正是培养二十一世纪生力军所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