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亨德尔的音乐风格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亨德尔 风格 音乐

管理员

摘要:

浅谈亨德尔的音乐风格   导语:音乐风格是指在音乐范畴中各种音乐要素——曲调、节奏、音色、力度、和声、织体和曲式等富有个性的结合方式。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音乐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十七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上半叶,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盛行于整个欧洲,……

浅谈亨德尔的音乐风格

  导语:音乐风格是指在音乐范畴中各种音乐要素——曲调、节奏、音色、力度、和声、织体和曲式等富有个性的结合方式。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音乐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十七世纪初到十八世纪上半叶,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盛行于整个欧洲,影响波及音乐、美术、建筑等各个方面,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巴洛克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歌唱艺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许多作曲家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作品,使得声乐演唱技巧和声乐表演方式广为流传。在众多的作曲家中,乔治·费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 Friedrich Handel,1685——1759)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声乐形式、手段、表现方法等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加速了“美声唱法”的完善,不仅在欧洲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为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他的成就,后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海顿曾这样评价亨德尔:“他(亨德尔)是我们所有人的伟大的老师”,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也对他表示膜拜:“亨德尔是曾经活着的最伟大的作曲家。我愿意跪拜在他的墓前。”亨德尔之所以能够在音乐史上享有如此之高的荣誉,是因为其声乐作品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创作特色。下面我们就在简要介绍亨德尔生平及创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亨德尔声乐作品的创作特色。

  一、亨德尔的生平经历及主要作品

  亨德尔出生于德国的哈雷镇的一个普通家庭,与大多数音乐家的成长环境不同,亨德尔的家庭并没有多少音乐气息。他的父亲是一位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十分反对儿子学习音乐。但亨德尔却不顾父亲的反对,偷偷练习钢琴,并在公爵家中一演成名,从此才得以光明正大地学习音乐。1703年,亨德尔离开哈雷远赴汉堡,他很快适应了汉堡的生活,并创作出了他的第一部作品《阿尔米拉》。随后,亨德尔开始了他的游学经历,他先后在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等许多地方学习过,和许多音乐大师进行过交流,成功学到了意大利歌剧艺术的精髓。1710年,在德国宫廷中担任宫廷乐长的亨德尔看出了英国歌剧艺术的停滞,于是就向主人申请了一年的假期,去英国发展。在英国,他改变了英国歌剧的沉闷之风,创作出了《里那尔多》、《女王生日颂歌》等作品,随后滞留英国不归。1714年,英国女王去世,亨德尔的老主人汉诺威选帝候继承了英国王位,成为乔治一世,亨德尔以一首精心创作的《水上音乐》重新获得了国王的好感。在此后的十余年中,亨德尔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包括意大利歌剧,这为他在全欧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但是在1729年之后,意大利歌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亨德尔将自己的创作重心转移到清唱剧上。1742年,他创作出了清唱剧《弥赛亚》,并获得了广泛好评。随后,他又创作出了一系列清唱剧《扫罗》、《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等优秀之作。

  二、亨德尔声乐作品的创作特色

  亨德尔以他天才的手笔,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作品,主要有《艾尔米拉》、《凯撒》、《弥赛亚》、《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等。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特色,表现出与众不同的音乐风格,因而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1、由复调到主调的转变

  18世纪,欧洲音乐创作以复调为主,赫赫有名的巴赫就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G大调小步舞曲》和《二部创意曲》等著名的.复调音乐作品。复调音乐具有气势恢宏的风格、华丽壮大的场面、如史诗般的内容等特点,因而受到观众的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复调音乐逐渐显露出它的不足之处,因为复调音乐表现的重点在于华丽壮阔的场面与恢弘壮大的风格,所以观众在欣赏复调音乐时犹如面对一场豪华的盛宴,虽然菜式众多、卖相良好,但是口味单一,不能满足观众的胃口。亨德尔在音乐创作和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点不足之处,于是创作出了主调音乐。在风格上,主调音乐虽然不如复调音乐华丽,但在情感的表达上,主调音乐要比复调音乐更为明确。为了更好地推进剧情,塑造音乐形象,亨德尔采取了序进的和声、严格的中音结构、丰富多样的织体等多种形式,创作出了形式自由、内容丰富、剧情紧凑的主调音乐风格,代表作有选自清唱剧《犹大·麦卡白》的《英雄凯旋歌》。这首歌的创作依据是1746年打响的卡洛登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坎伯兰威廉公爵带领英格兰士兵对抗查理·爱德华率领的苏格兰军队,最终以微小的伤亡赢得了这次胜利,凯旋回国。《英雄凯旋歌》主要表达的就是英雄得胜归来的场面。在这首曲子中,士兵归来的旋律作为曲子的主调,一直贯穿前后。其他的旋律,如妇女相互奔走的声音、窃窃私语的声音、儿童嬉戏打闹的声音等作为和声围绕在主旋律的周围,成为陪衬和伴奏,生动地表现了英雄归来的雄壮威武、万众瞩目、热闹酣畅的局面。

  2、回环往复的旋律与稳定严格的节奏

  亨德尔在游学英国以前,其声乐作品的旋律明显地保持着德国音乐旋律的典型特点,即平和稳定,不急不躁。但是在亨德尔游学英国期间,其声乐作品的旋律不自觉地受到了英国音乐风格的影响,开始变得流畅自然,回环往复。例如选自歌剧《凯撒大帝》第三幕的唱段《我哭泣,为我的命运》,这首歌曲的大意是:我失去了富丽豪华的宫殿,凯撒,我心中的爱也已经死去。克内莉亚和塞克图斯也被关进监狱,我还如何继续生活下去。和歌词相对应,这首歌曲的旋律为下行旋律,音调悲伤,似乎在抱怨悲惨的命运。从乐段一开始,歌曲的速度是广板,调性是弱起,加上下行的旋律,表达出低沉、悲伤的情绪。在1——33小节中,这一旋律一直回环往复,将主人公彷徨无助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节奏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不同的现象,它在音乐中起支撑主旋律的作用。亨德尔的声乐作品保持着稳定、严格的节奏,某一特定的节拍一旦开始之后,就只能继续进行下去,不能随意地转换节拍或者抢拍、拖拍,直到歌曲演唱完为止。例如选自《阿西斯与加拉蒂亚》的一首咏叹调《我愤怒,我融化,我燃烧!》这一首歌曲的节奏平和稳定,从开始一直延续到结束。但是平和稳定的节奏并不妨碍故事的发展与情感的表达,主人公在这首歌曲中充分表达了自己激愤、生气、发狂的心情。这首歌曲也成为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关键。

  3、简短、通俗、反复变化的歌词

  亨德尔的声乐作品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歌词的简短、通俗、易懂,而且循环往复,前后呼应,便于听众们理解。如歌剧《赛尔斯》中的咏叹调《绿树成荫》,这首短小的咏叹调将一句简短的歌词重复了三编,在悠扬的旋律中,展现了绿树成荫、芳草遍地的宫廷院落环境和赛尔斯轻松愉悦的心情。再如选自《里那尔多》的三段曲《让我痛苦吧》,这首歌曲表达了里那尔多骑士感到自己与恋人结合无望时的绝望、痛苦的心情。在经历了第一乐段的疾如旋风的道白之后,歌曲的第二乐段采用了新的调性调式,气氛从激愤狂怒转到凄凉悲苦,伤心的啜泣成为这一乐段的主旋律。我们来看一下歌词:“让我去痛苦,苦难的命运!我多么渴望那我多么渴望,我多么渴望那自由的来临。让我去痛苦,苦难的命运,我多么渴望自由的来临。”这一段不足一百字的歌词中,“让我去痛苦”出现了两次,“我多么渴望”出现了四次,“苦难的命运”与“自由的来临”各出现了两次,表达了主人公无奈、激愤的情感。简短歌词的重复出现,将主人公不堪忍受压力,渴望迅速解脱的急切与急迫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4、阶梯式的力度变化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力度的变化与对比,当然这一特征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亨德尔的声乐作品中。亨德尔的声乐作品采取的是阶梯式的力度变化方式,即在几个乐句或乐段之间按照阶梯状的形式提升或降低声音的力度。与浪漫主义声乐作品中波浪起伏的力度变化形式不同,阶梯状的力度变化更加注重声音的柔美、平稳、连贯,更加注重声量的适度、和谐。如选自清唱剧《弥赛亚》的咏叹调《哈利路亚》,这首歌曲分为五个乐段,其中第二乐段的第12——33小节,在引入主题之后,音乐呈现出四声部同度或八度级阶梯上行的特征,但是在经历一个高潮之后,重新回到了和声式的部分。第一次阶梯状前进位于调式的属音处,第二次音程的级进则从主音开始,随后用各自的调式和弦重复了四次主题哈利路亚。从内容上看,第二次级进比第一次级进少了女高音的参与,仿佛第一次级进是天使对上帝的赞美,第二次级进则是凡间众生对上帝的赞美,与第一次级进相比,第二次级进少了激昂,但多了雄浑。

  5、适当的音域范围和巧妙的花腔装饰

  尽管亨德尔的声乐作品以表现庄严的风格和宏大的场面为主,但是其音域范围却并不甚宽广,最宽广的音域也只有八度,即使有时因作品情感的表达需要,声音跳出了八度之外,但也会很快跳回来。这主要是因为亨德尔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出现专门的嗓音研究,对高音位的探索还不成熟,这也直接导致了亨德尔声乐作品的音域范围被限制在声音最为优美、最为顺利的中音区。这一个音区对于人的嗓音来说,是最为自然的,同时也是最能抒发感情的一个区位,它既不会太过高昂,也不会太过低沉,使得歌唱家在演唱时,能够在深层情感的支配下,轻松地控制气息,发出连贯、均匀的声音,从而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表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一些音乐学院将亨德尔的声乐作品定为入门训练曲目的主要原因。如《绿树成荫》的音域只有一个半八度,演唱家可以轻松地驾驭。再如咏叹调《我愤怒,我融化,我燃烧!》,在这首咏叹调中,上行级进音阶从男中音的中声区到过渡声区,而下行级进音阶则从男中音的过渡声区回到了中声区,只有两个声区的音域范围对歌唱家来说是轻而易举的歌唱任务。

  花腔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一种发声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声调转折频繁、拖腔悠长。在亨德尔的时代,阉人歌手的演绎使得花腔在技巧上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花腔的主要功能是炫耀技巧,增加演唱的难度。但是亨德尔声乐作品中,花腔的运用却能够为作品服务,成为声乐作品的主要特色之一。如选自《弥赛亚》的咏叹调《一切山谷都要充满》,全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模进的花腔为主,表示人们对上帝福音的回应。第二部分在音调上与第一部分有所不同,但在花腔的使用上却是相同的,这一部分的花腔将人们对上帝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华丽委婉的花腔模进乐句不仅增加了声乐作品的内涵,而且也使得音乐的风格和内容相统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亨德尔的确无愧于世界音乐大师的称谓。在他将近六十年的音乐生涯中,他完善了女高音的演唱技巧,丰富了欧洲音乐的演唱形式,成为欧洲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创作的声乐作品,巧妙地融合了德国音乐的对立手法、意大利独唱艺术的精华和英国合唱传统的习俗,并在节奏、旋律、歌词、花腔、音域等方面均有自己独到的创新,尤其是他在主调方面的创新,打破了复调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将一种新的音乐表现方式带入到声乐表演的范围之内,为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