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边塞诗人岑参的诗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岑参 边塞

管理员

摘要:

浅谈边塞诗人岑参的诗  文人赴边为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契机,岑参的赴边经历也为他写作大量优秀的边塞诗提供了可能。岑参边塞诗的纪实性、格调的雄浑远远超过其他诗人,对边塞奇异风光和对军中宴饮场面的详尽描写也是其他赴边诗人诗集中所未有过的。本文浅谈边塞诗人岑参……

浅谈边塞诗人岑参的诗

  文人赴边为唐代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契机,岑参的赴边经历也为他写作大量优秀的边塞诗提供了可能。岑参边塞诗的纪实性、格调的雄浑远远超过其他诗人,对边塞奇异风光和对军中宴饮场面的详尽描写也是其他赴边诗人诗集中所未有过的。本文浅谈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欢迎阅读。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唐诗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名家辈出、众体兼具,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边塞诗在盛唐时代特别发达,并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流派,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汉东府中即有《出塞》、《入塞》、《关山月》等诗体,但都没有形成流派。其创作蔚为风尚,形成流派,则在盛唐,并形成了著名的边塞诗派,出现了像岑参、高适、王昌龄、李颀、崔颢等边塞诗人。其诗风兼融了建安风骨和秾丽哀怨的齐梁笔致,形成了慷慨壮丽的风格,洋溢着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对后世诗歌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岑参作为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他开拓了边塞诗的广阔境界,取得了突出成就,历来受到高度评价。

  岑参的诗“清新俊逸”、“语多造奇”。唐杜确《岑嘉州集序》中说:“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了边塞的壮丽风光、风俗人情、征战场景、壮志雄心。这种传奇式的边塞从军生活、神异奇特的西域风光,是形成岑诗新奇峭丽风格的客观基础。而好奇的本性又是形成岑诗风格特色的主观条件。因此,“新奇、峭丽”是岑诗最显著的艺术特色。杜确称其诗:“属辟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指出了岑诗立意构思、遣词造境具有新奇、峭丽的特色。

  一、与李白、李贺诗的比较

  诗歌中言事之奇当推屈原,他的诗上天入地,役使万物,所言甚奇。受此影响,在唐诗中,李白的诗、李贺的诗都以奇闻名。岑参也受到屈原诗歌的影响,以新奇著称,但其诗的格调与二李大不相同。李白的诗奇而伟:“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于上青天。”这里主要应用了夸张,把本来雄伟的事物再加以夸张,构成一种逼人的气势和意境,风格奇伟。李贺的诗奇而诡。“昆仑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依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里主要应用了想象,把本来难以体现的事物想象为某种形象,构成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风格奇诡。岑参边塞诗中言事之奇,虽也运用了夸张和想象,但却根植于生活现实的土壤中,是边塞生活的真实表现。如“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都是客观存在的,是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洪亮吉《北江诗话》中说:“诗奇而入理,乃谓之奇,若奇而不入理,非奇也。卢玉川,李昌谷之诗,可去奇而不入理者矣。诗之奇而入理者,其惟岑嘉州乎。”此所谓“入理”也就是符合实际情形,可以说抓住了岑诗的特点,但说李贺的诗“奇而不如理”是不正确的,他们自显另一种奇,是与岑参不同的风格。

  二、与高适边塞诗的比较

  岑参、高适同为边塞诗人的卓越代表。他们有相同的出身和志趣,都有长期生活的经历。因此,他们的边塞诗都表现出了“悲壮”的共同特色,但也各有不同,从题材上看:高诗思想情深;岑诗生活面广。从格调上看:高诗是在沉郁顿挫中见豪迈,气势内蕴;岑诗则是在骏爽流畅中见奔放,气势外露。从叙述方式上看,高诗是夹叙夹议,直抒胸臆;而岑诗则显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从写景方法上看:高诗轻貌重情;岑诗则重貌显情。从继承文学遗产上看;高诗轻貌特点比较明显;岑诗则较多熔铸六朝近体诗的成就。所有这此,古人多有评论。下面就《燕歌行》与《走马川行》二诗作些粗略的比较:

  《燕歌行》围绕边战争这条主线,多方面展示唐代的征战生活,内容十分丰富,特别着意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军中官兵尖锐的阶段对立;《走马川行》内容比较单一,写了一次夜出师,意在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以环境的险恶来烘托边塞的艰辛。在艺术风格上,《燕歌行》以旷远凄凉的衰败景色,暗示战斗失利,战士的辛劳和牺牲,着意渲染悲壮场面;《走马川行》则用夸张的语言描绘边疆的奇异景象,气势不凡。在写作手法上,《燕歌行》着力运用对比手法;《走马川行》运用了典型环境中的细节描写。在体式上,高诗沿用旧题,别铸新意;岑诗破偶为奇,句之押韵,三句一转,音调豪壮激越,节奏鲜明急促。总之,《燕歌行》于豪迈雄壮中显示厚重深沉,以现实主义见长;《走马川行》于豪迈雄壮中,显示奇丽峻拔,以浪漫主义显优,从而看出岑诗新奇峭丽的特点。

  江南的清风明月,草长莺飞,固然是孕育诗情的旖旌风光;塞外的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又何尝不是滋润诗情的苍凉画面。岑参以其边塞的生活经历和“好奇”的本性,开拓了边塞诗的境界,发展了边塞诗的题材,为诗歌艺术开辟了新的领域,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王伟康,高适. 岑参边塞诗创作风格差异及其成因探赜[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06.

  [2] 宁志新. 岑参的边塞诗与唐朝在西域的战争[J].敦煌学辑刊,1993 02.

  [3] 任文京. 论岑参边塞诗中的矛盾心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03.

  [4] 窦春蕾. 岑参写景诗绘画美再探[J].唐都学刊,1999 04.

  [5] 杨惠芬,张春平. 岑参西征组诗探析[J].河北学刊,2000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