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乱弹诗歌的理解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浅说 诗歌 乱弹

管理员

摘要:

浅说乱弹诗歌的理解  在诗歌面前我首先要声明的是我不是一个诗人,更不是一个所谓的文人,虽然我也出过几本文集,但我只是误入歧途的一位在吃饱肚子以后,需要借诗歌散步消化的一个爱好者,如此而已。真正的诗人是什么样的,应该是那些抛弃金钱和权力一生守候这份净土的歌者……

浅说乱弹诗歌的理解

  在诗歌面前我首先要声明的是我不是一个诗人,更不是一个所谓的文人,虽然我也出过几本文集,但我只是误入歧途的一位在吃饱肚子以后,需要借诗歌散步消化的一个爱好者,如此而已。真正的诗人是什么样的,应该是那些抛弃金钱和权力一生守候这份净土的歌者。纵观历史,多少著名的大家被后人记住的诗人,都是一生用诗歌去传递他们的情感,去唤起人们对爱情、生活、婚姻、事业以及自由的激情。他们都具有肩负历史责任的使命感。

  我喜欢文字,喜欢诗歌,喜欢它给我带来的享受。读写文字是我这么多年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它都伴在我身边的一种习惯,像情人一样,经常让我产生冲动、产生幻想,产生要终身爱她的理由,使我无论在何时何地都默默地注视着她的存在。诗歌与爱情有关,与生活有关,与阅历有关。我所谓的爱情是广义的,是为大爱付出的感情,爱情、友情、亲情,不同的人有不同层次的理解。有很多人问我什么是诗?我就会回答他你认为什么是爱呢?如果爱能回答清楚诗也一样就清楚了。诗歌的成熟和思想发育的成熟是一个道理,诗歌和爱情一样都需要的是生活的积累和沉淀。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诗都来自于爱情,它只不过是时间和空间不同所带来的表现形式不同,不论是东西方文化都在不断的变迁中,诗歌的表现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诗歌就是思想和灵魂的交流,是个体意识劳动的一种习惯。是内心情感的一种矛盾冲击的结晶。

  我认为诗歌是没有固定的格式的,只是一种表达思想语言的方式,诗歌的发展是伴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从最早的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诗歌有着不同的发展时期,现代诗歌属于自由诗。这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这方面台湾诗人和写歌词的词人表现得比较突出。美国诗人惠特曼是欧美自由体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现代诗的产生,是对古典诗的革命,其反叛性是相当强的。它打破了格律的限制,所以在形式上是自由的;它可以被用来表现任何题材,因此其创作领域是自由的;最后,它对「意象」的经营甚且重於修辞,使文字的质感被加深和拓宽了。相较於古典诗,现代诗在形式和内容的表达上虽有了更多发挥的空间,但二者在「本质」上则是相同的。那就是:「诗应是作者心灵的一种映现,它的文字须力求精致,并能令读者『有所感』」。现代诗的特色,在于强调形象性、精炼性手法。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意义以及音乐感,在句法、平仄、押韵之上加以渲染。因此,要评析一首现代诗,上述的三个面向都必须顾及。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现代诗潮的十大流派*现实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新浪漫主义*意象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具体主义。这都是现代诗歌的发展过程。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刘半农《教我何时不想她》、徐志摩《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郭沫若《炉中煤》、舒婷的《致橡树》到后来的顾城《一代人》,余光中《乡愁》海子的《春暖花开》以及85后期的汪国真的哲理诗和席慕容的三原色诗。一个时代造就一批诗人。

  语言和意境的运用我们都知道,现代诗歌有三个明显而具体的要素,它们是:语言,意境和韵律。由此可见语言和意境对一首现代诗歌有多么关键的作用。如果要鉴赏一部现代诗歌的好坏,这两个因素是首先的,必不可少,也是不能忽略的。

  语言来自于生活,这一点我们都知道,但任何体裁文章使用的语言,都不是真正在生活里的语言。“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其实这指的也就是任何文学体裁的语言来源于生活,但也“必将高于生活。”

  作为一种诗意化的文学体裁,在语言这方面,就更有着不可言说的.重要作用和魅力了。一首现代诗歌里,如果语言优雅而别致,就必定有一些嚼头和看头;必须具有一定的张力。而如果语言使用不当,就会败坏整个作品的氛围和格调。至于意境,也就是能渲染作品和氛围的一些东西,可以是一幅幅打开的画面,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也可是一种感触或哲思,禅意。也就是说意境的划分大致两类:有形和无形,能看得见的物体和画面,就是有形的意境,还有一种意境是无形,因为并没有那种画面和物体,这种意境存在的只是一种思想,或感悟。

  很多年前,我是一个文学青年,也做过几年的文学编辑,那时是新体诗歌发展的繁荣期,几乎全国所有青年都在写诗读诗,诗歌刊物也颇繁多,出现了一大批所谓的前卫诗人,特别在《星星诗刊》、《绿风诗刊》、《诗神》、《诗歌报》以及《诗潮》等刊物上推出。从一个字的诗到800行的诗,很多种诗歌的表达形式都尽染眼球,可谓是百花齐放。

  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要多。是的,这就是时代的特征,我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走入到诗的行列,他们用诗的形式来思索,来批判,来反击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压迫和侵蚀,这分明就是一种进步。我们身边的世界似乎越来越完美,完美到甚至让诗歌都自感到卑微。所有校园都流行汪国真诗歌热、北岛、顾城、席慕容等追风热。

  诗歌与经济发展环境有关,随着近十几年社会发展,诗歌好像再没有曾经的繁荣,人们更在乎物质的东西了,诗歌成了精神追求的奢侈品。文学不在是人们的消费品?诗歌被边缘化?我想我们的问题就应该如此直接。如果一时没有答案,没关系,生活还在继续。物质的,以及太物质的,都将归于历史的沉淀。诗歌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诗歌生存的唯一土壤;并且每个历史时代的诗歌,都会有每个历史时代的印痕,

  一首诗独特的语境和文字气息,也是和这首诗的诗歌语言密不可分的。诗歌语言是创作者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的,它带有创作者所生活的历史时代的历史特征,又具有创作者内心所禀持的审美情趣。应该指出的,不同的历史时代的创作者,创作者不同的创作时期,其对应的诗歌语言都可能有不同的变化。诗歌语言的形成,是一个反复提炼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很幸运,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网络时代,我们能看到不同人的作品,我能听到不同人的声音。我想会有许多同时代的人与我有着近似的经历。诗歌有时并不仅仅只是一种文字的交流,诗歌有时可能是灵魂和内心的抵达。我们有时交流的也并不只是诗歌本身,我们有时交流的可能是生存的体验和感悟。这几年我一直在网上读诗,偶尔也感慨的写上几首,用诗歌的本身来陶醉我们自己,用诗歌的美丽来支撑我市场打拼疲惫的身心,与灵魂交流,诗歌是我们最好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