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的成语故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强弩之末 成语故事

管理员

摘要:

强弩之末的成语故事  导语: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拼音】qing n zh m  【释义】弩:古代用来射箭的弓;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强弩之末的成语故事

  导语:强弩之末,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拼音】qiáng nǔ zhī mò

  【释义】弩:古代用来射箭的弓;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南宋的词已经是~。”至于军阀,那是~了。★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近义词】师老兵疲、罢夫羸老。

  【反义词】势不可挡、势如破竹。

  【成语故事】

  古文原文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彊弩之极,力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译文

  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熟悉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去千里之外作战,不会取得胜利。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

  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可能真心归附汉人。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群臣的议论多数附合韩安国,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