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琵琶

管理员

摘要:

《琵琶行》导学案《琵琶行》导学案1  学习目标: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题)  判断文言句式  ①转徒于江湖间:  ②尝学琵琶于穆,……

《琵琶行》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1

  学习目标: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题)

  判断文言句式

  ①转徒于江湖间:

  ②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③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④送客湓浦口:

  ⑤使(之)快弹数曲:

  ⑥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二、合作探究(题)

  问题探讨(1)找出文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句子,一共弹了几次?诗人有何感受?有何作用?

  (2)在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写音乐部分,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三、拓展创新(题)

  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请举例分析。

  四、当堂检测(题)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玄(yāo)

  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

  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

  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

  2.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湓(pén)浦口水浆迸(bèng)呕哑(ōuyā)悯(mǐn)然

  B、贾(jiǎ)人轻拢慢捻(niǎn)嘲哳(zhāozhā)荻(dí)花

  C、恬(tián)然声声思(sì)钿(diàn)头银篦(bì)铁骑(jì)

  D、六幺(yāo)虾蟆(hámā)陵转徒(xǐ)铮铮(zhēngzhēng)

  3.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歌以赠之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

  五、课后延伸(题)

《琵琶行》导学案2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2、感悟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学习重难点:1、熟读诗歌;2、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白居易(772-846),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背景:《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元和三年,白居易任“谏官”;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无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3、解题: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二、预习部分

  (一)重要词语注释

  (1)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

  (2)明年秋。明年:

  (3)善才:

  (4)委身为贾人妇。委身:

  (5)遂命酒。遂:

  (6)使快弹数取。快:

  (7)曲罢悯然。悯然:

  (8)感斯人言。斯:

  (9)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是:始:

  (10)因为长句。因为:

  (11)歌以赠之。歌:

  (12)凡一百一十六言。凡:言:

  (13)命曰《琵琶行》。命:

  (14)循声暗问。暗:

  (15)添酒回灯重开宴。回灯:重:

  (16)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思:

  (17)低眉信手。信

  (18)颜色故。故:

  (19)又闻此语重唧唧。重:

  (20)如听仙乐耳暂明。暂:

  (21)为君翻作琵琶行。为:

  (22)却坐促弦。却:

  (23)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

  (二)古今异义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明年:

  古: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②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

  古:

  今:长子、长兄等

  ③又闻此语重唧唧。

  唧唧:

  古:

  今:一般指虫鸣

  ④因为长句。

  因为:

  古:

  今:表原因

  ⑤暮去朝来颜色故。

  颜色:

  古:

  今:色彩

  ⑥凄凄不似向前声。

  向前:

  古:

  今:朝向前方

  (三)一词多义

  (1)言

  ①感斯人言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

  (2)命

  ①遂命酒

  ②命曰《琵琶行》

  (3)为

  ①因为长句

  ②初为《霓裳》后《六幺》

  ③为君翻作《琵琶行》

  (4)语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

  (四)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翻译

  ①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②遂命酒

  ③歌以赠之

  ④商人重利轻别离

  (五)指出下列文言句式

  ①转徒于江湖间

  ②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③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④送客湓浦口

  ⑤使快弹数曲

  ⑥沉吟放拔插弦中

  ⑦感斯人言

  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掌握文言知识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作者感情

  2、感悟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学习重难点:

  1、熟读诗歌;

  2、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小序有什么作用?

  答:

  2、《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答:

  3、请用简短句子概述每节内容。

  答:

  4、诗中塑造了几个主要形象?

  答:

  5、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答:

  6、是什么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答:。

  7、共有几次音乐描写,那一次最精彩?

  答:

  (二)具体赏析

  简析第一次音乐描写: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时间(摘录表明季节的词语):

  2、地点是:

  3、演奏句子是:

  4、表现手法是:

  5、环境构成的意境特点是:

  6、情感:琵琶女:

  诗人:

  简析第二次音乐描写

  1、这节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请按乐曲表现特点的不同填空。

  (1)“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了乐声的。

  (2)“小弦切切如私语”表现了乐声的。

  (3)“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的'。

  (4)“幽咽泉流冰下难”表现了乐声的。

  2、这节诗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

  3、赏析第二次音乐描写手法。

  赏析析第三次音乐描写

  1、描写音乐的诗句是:

  答:

  2、作者及客人的反应是:

  答:

  3、多情的诗人的青衫前襟早巳经湿透了。情感为何如此?

  答:

  (三)小结: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导学案3

  教学目标:

  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主要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明确目标

  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

  判断文言句式

  ①转徒于江湖间:倒装句,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②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倒装句,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③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

  ④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

  ⑤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

  ⑥沉吟放拔插(于)弦中:省略句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议)

  问题探讨(1)找出文中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句子,一共弹了几次?诗人有何感受?有何作用?

  明确:共三次演奏。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诗人深深被吸引,侧面烘托琴技。(一闻琵琶邀相见)

  第二次:“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同情琵琶女,顿感迁谪意,正面描写琴技之高,点明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再闻琵琶诉沦落)

  第三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略写),诗人感伤而“青衫湿”。侧面烘托琴技高超,琴声悲凄感人。(三闻琵琶青衫湿)

  (2)在第二自然段正面描写音乐部分,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比喻(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好处:更好地突出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和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3、曲中带情:

  好处:情声交融,增强艺术感染力。

  4、叠词:

  好处:使音节悦耳动听

  四、引导学生拓展创新(创)

  从古今描写音乐和声音的优秀作品看,对其描绘的方法有很多:

  (1)写倾听者的反映或内心感受,从侧面进行烘托。如《赤壁赋》“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描写周围环境,从侧面进行烘托。如《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五、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玄(yāo)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

  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

  1.C分析:A、“憔”应读为“qiáo”。B、“贾”应读为“gǔ”。D、“浸”应读为“jìn”。

  2.选出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湓(pén)浦口水浆迸(bèng)呕哑(ōuyā)悯(mǐn)然

  B、贾(jiǎ)人轻拢慢捻(niǎn)嘲哳(zhāozhā)荻(dí)花

  C、恬(tián)然声声思(sì)钿(diàn)头银篦(bì)铁骑(jì)

  D、六幺(yāo)虾蟆(hámā)陵转徒(xǐ)铮铮(zhēngzhēng)

  2.B

  3.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歌以赠之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

  3.D分析:A、畅快。B、作歌。C、字。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4.A分析: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

  5.B分析:A、突出:突然爆发出。C、整理。D、以前。

  六、课后延伸、温故知新

《琵琶行》导学案4

  教学目标:

  1、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明确目标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把握梳理课文内容结构。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一)江头送客闻琵琶

  (二)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三)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四)同病相怜伤迁谪

  (五)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议)

  1、要求通读序言,利用课文注解,翻译文句,并说说此“序言”的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凄切的`感情基调。

  2、问题:通过叙事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诗人用哪两句诗将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引导学生拓展创新(创)

  问题:“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

  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①伤琵琶女: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琵琶女也深深怜悯诗人)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两人有着相似的遭遇,因而情感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五、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曲终收拔当心画:通假字,画通划

  ③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今异义,明年:古:第二年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④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今异义,老大:古:年纪大了今:长子、长兄等

  ⑦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今异义,颜色:古:容貌今:色彩

  ⑨闻舟中夜弹琵琶者:词类活用,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⑩遂命酒:词类活用,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六、课后延伸、温故知新

《琵琶行》导学案5

  课前预习案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 诵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意,用黑色笔标出重点文言词语,并尝试翻译课文。

  2. 在充分预习、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独立完成导学案。

  3. 找出自主学习的疑难点,课堂上合作探究解决。

  学习目标:

  1. 准确掌握“左迁”“相”“命”“间关”“等闲”“阑干”等文言实词;掌握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活用等词类活用。

  2. 反复诵读,鉴赏、学习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 反复诵读,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 第6课 琵琶行 导学案(含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 忘归

  无管弦 悲凉,奠下基调 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

  惨将别 不发

  江浸月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下一个定语,表状态)

  板书: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4.要学生找出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描写音乐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六、小结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学生齐读,找一个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确:“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妓生涯。“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过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后边写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以及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江中听诉身世苦

  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

  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 对比、反衬

  二 、师生共同学习第四、五段。

  板书 同病相怜感慨多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结合全文,让学生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

  2.第一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

  3.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的情感体验,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鸣。由于诗句简明准确,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两线,画出结构图。

  秋江夜送客

  月夜听琵琶 凄凉话身世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江洲司马青衫湿 为君翻作琵琶行

  七、解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