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优课心得体会评优课心得体会1 三月十号元氏县教育局组织了评优课,作为教学研究活动,这次评优课的地点是我们学校,元氏八中和元氏三中的老师都来到我们学校讲课! 为了不错过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提前和别的老师换了课,所以我可以听三节课,一节为物理,其余两节为化……
评优课心得体会
评优课心得体会1
三月十号元氏县教育局组织了评优课,作为教学研究活动,这次评优课的地点是我们学校,元氏八中和元氏三中的老师都来到我们学校讲课!
为了不错过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提前和别的老师换了课,所以我可以听三节课,一节为物理,其余两节为化学!
通过这次听课确实使我有所收获,当然收获的不是知识,而是面对突发问题处理的能力和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对于第一节课,是由三中的李少敏老师进行主讲,学校要求老师进行多媒体教学,但是李老师的课件在教室的电脑里不能播放,最后没办法只能放弃课件,改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板书,可能是李老师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吧,感觉有点不知所措,直接影响了以后的教学,有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不能通过多媒体来展现,导致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过总体听下来感觉还可以,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师!
接下来听的是一节物理课,老师讲的是电流与电压,通过多媒体上放映一些生活中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遇到比较难理解的地方通过放慢讲课速度和引导使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问题,最后带领同学们进行了课堂总结和习题,加深记忆效果。感觉这个老师的一节课讲的比较顺利,应该属于比较成功的课堂教学!
通过这次听课,我受益匪浅,认识到应该如何来面对突发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会在接下的工作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评优课心得体会2
三月十号元氏县教育局组织了评优,作为教学研究活动,这次评优的地点是我们学校,元氏八中和元氏三中的老师都到我们学校讲!
为了不错过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提前和别的老师换了,所以我可以听三节,一节为物理,其余两节为化学!
通过这次听确实使我有所收获,当然收获的不是知识,而是面对突发问题处理的能力和更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对于第一节,是由三中的李少敏老师进行主讲,学校要求老师进行多媒体教学,但是李老师的在教室的电脑里不能播放,最后没办法只能放弃,改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板书,可能是李老师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吧,感觉有点不知所措,直接影响了以后的教学,有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不能通过多媒体展现,导致学生接受起比较困难,不过总体听下感觉还可以,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师!!
接下听的是一节物理,老师讲的是电流与电压,通过多媒体上放映一些生活中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遇到比较难理解的地方通过放慢讲速度和引导使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问题,最后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堂总结和习题,加深记忆效果。感觉这个老师的一节讲的比较顺利,应该属于比较成功的堂教学!
通过这次听,我受益匪浅,认识到应该如何面对突发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会在接下的工作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让学生们学到更多的东西!!
评优课心得体会3
历时半个月的小学语文学科评优课活动,已圆满结束。本次评优是在学校选拔的基础上,选拔出68节语文课参加了这次评优课。这一次教学评优的特点是参与面大,听课面大。评课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经过评委的认真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31节课、二等奖37节课。
一、主要成绩:
1、在本次评优中,反映出了学校领导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一方面反映在学校能在全校开展全员的评优课,亲自参与听课指导选拔;另一方面各校的教学领导在评优过程中对教师的重视,参与备课试讲、修改教案、亲自跟随参赛教师来上课等等。通过评优课,我们感觉到只要学校平时能为老师们创造一个和谐的研究氛围,认可老师的工作,努力为老师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真正关注教师的发展,我们大家就会在评优中看到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2、在本次评优课中,教师都能把新的教学思想、教育理念转化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上,变程式化为个性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把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的各种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创造了思维、实践的机会。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们注重了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能大胆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转变,一些教师能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体现的多元化,老师们注意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深度、广度,努力在课堂上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3、反映出了各校教师学科基本功在不断提高。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驾驭课堂的基本功、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等方面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给学生展现了一个新鲜、活泼、丰富的语文课堂。
4、注重延伸阅读,丰富积累。教师在教学中能够采用“延伸阅读”策略,扩大学生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教师深入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各年段目标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这次评优课中我们有些教师对各学段目标不清,教学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都有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的倾向明显。低年级忽视朗读教学和字词句教学;中年段忽视段的教学;高年级只注重分析内容,忽视学习语言、领悟写法。各年段重得意、轻得言。比如低年级有的课花很多精力进行频繁的问答,去分析课文内容,这就是越位。而用在识字、学词、写字上的时间很少,用在指导学生正确得朗读课文上的时间很少,这就是不到位。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研读课标,依照课标的年段目标,明确学什么,不学什么,教什么,不教什么。只有不折不扣地达成年段目标,才能环环相扣,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小学阶段的总目标。
2.教师深层次钻研教材,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精巧地设计教学环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此次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可以看出,每位教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搜集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景、开展游戏活动组织课堂教学,但对教材理解是否到位?安排的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的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思考。教师备课不全面,不能灵活地把握教材、运用教材;有些课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够准确等都是我们在这次评优活动中通常能看到的问题。
如:(1)有的老师让学生找出动词,然后读一读,就没了下文,学生也不知找出动词到底有什么用?(2)抓不住文章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去观察、体会和感悟。(3)把握不住重点,面面俱到。(4)教师不教方法,让学生没目标去做。如:教师在教学中反复让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学生却不知道什么是诗歌的韵律,怎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结果学生最终也没读出诗歌的韵律,匆匆下课等。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细读文本,这样才能感受文本的妙处,才能找到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要十分明确哪些是学生自己读、思可以弄懂的,哪些是要合作探究的,哪些是需要教师重点指导、强化训练的。找准教学的重点、难点。其次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也就是说注重学情的分析。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学生已经理解的就不要频频的提问。在设计时应该遵循跳一跳能够到的原则。教师在设计中心问题和教学环节时要充分分析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给老师一个建议,充分关注课后习题。解决好这几个问题我们就能合理地制定出教学目标。围绕着目标我们再来设计教学环节,我们每交一篇文章,所设计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如果脱离了最终就没有着落了。
3.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即语文课堂应是学生学习语文、享受成功的课堂,是问题不断、精彩迭出的课堂。优质、高效的教学“彩”要出在学生身上,成功体现在“学”的成效上。
明确了这一点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就是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主人;我们要落实学生学习的时间,要把教师自己没必要的活动减下来,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加上去。在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由表及里,对语言的品味由缺少感觉到体会到精妙,对文章写法由没有关注到有所领悟,对读法、写法由所知到能运用……。
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服务于学生的“学”呢?观摩课给了我们不少启示。如:
发动——把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掘出来。
营造——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极其放松的心态下享受语文学习。
导向——是每个学生目标、任务十分明确地投入学习,而不是受老师被动地牵引。
放手——给足学习时间,开放学习空间,多放手、少干预,这也是服务。
帮扶——用问题引路,用方法助学,用朗读示范,用话语点拨,用生成促学,用评价激励。
也就是说教师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的组织,学习目标的厘清,探究问题的提出与整合,重点、难点的点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精彩的生成……总而言之,语文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老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中的困惑,独特的感受,在能力、方法、学习习惯上的收获。
要想很好的解决好以上三方面的问题,我们各学校还要不断提高各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加强教师基本功的培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等。当然这些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有评比结果就会有成绩的好与差,至于评选结果我们都应从积极的角度去看,既要有横比更重要的是要有纵比,通过评优课这个平台提高我们教师的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学科能力,使评优课的评比过程成为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利抓手。
评优课心得体会4
上周我听了七节青年教师的评优课,真的让我感受颇深,收益匪浅。现就这七节课谈一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二、注重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改革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并未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地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在本次活动中,七位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
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四、本次活动,几位教师不是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更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正确处理好了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关系,也就是说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时,在时间安排上恰到好处,这点值得我去学习。
五、问题的理解才能深入、到位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在本次评优课中,几位教师练习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所以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的'题目,将数学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习者,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解决这一类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总之,本次小学中青年数学评优课,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感触最深的就是觉得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使数学课堂更精彩,更具有艺术性。
评优课心得体会5
11月9日~10日,风和日丽。我和武进区其他13位老师一行来到淮安,观摩了全省小学数学评优课比赛。三天的观摩学习,紧凑而充实。回想起1*年的淮安之行,这次收获更多的是思想的洗礼,心灵的启迪。让我饱尝了一次好吃又营养的“精神大餐”,真是感慨良多。
课前交流:犹如一剂强心针
这次学习,我留心了比赛选手的课前交流。一直以来,我们借班上课,特别注意去备好教学预案,甚至把课上出现的种种可能都设计的非常周密,可以说把百分百的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课堂,但教学效果有时候还总是与自己的期望有差距。是什么原因呢?由这次优课评比观摩活动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成功的课前交流。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成为启迪智慧的钥匙,这次上课的几位老师都深谙此道,他们的课前谈话,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自然,而且谈话的内容又和授课内容息息相关,或埋下伏笔,或设置悬念,或缓解气氛……,由此可以看出,课前谈话交流十分重要,这短短几分钟,不仅是教师教学机智的体现,还是教师知识储备和人格魅力的展现,这样的交流犹如一剂强心针,浸润了学生的心田。回顾所听的13节课,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一、介绍型
13位选手中有四位老师采用这种方式,也就是先做自我介绍,然后让学生围绕老师谈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再让学生作自我介绍,从一连串的交流中抚平孩子的心态,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话筒。其实,与人交往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初次见面时,成功的把自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接纳自己,才是成功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与教师有关的信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不管是老师的姓名,还是教师的形象,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学生一旦对老师产生“好感”,而被老师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的话,那么老师接下来的教学自然会水到渠成。
二、激励型
沭阳的一位选手选择交流方式很特别,他向学生这样介绍:今天有很多摄像机给我们录像,真像在拍电影,在这部电影里,你准备当什么角色呢?学生异口同声说主角,老师故意质疑道:那我呢?学生回击说:配角,师:那想要做好主角该怎么做呢?生:……师:好!那我就做个最佳男配角吧!全场大笑,僵硬的气氛得以缓解。
这位老师创造了一个每人都希望自己是勇敢的人的教学情境。一句表扬,一句激励,寥寥数语,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感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平等、和谐、轻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这也为课的开始奠定了基调。
三、交待型
所谓交待也就是向学生说清楚课堂的要求。一位选手因为课堂上他要采取四人围坐一起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在课前他这样交待:
师:往下看,发现什么?(人可真多啊!)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我们该怎么办?
生;回答时声音要响亮。
师:对,声音响亮;但现在只有2个话筒,怎么办?
生:谁说话时,把话筒传过去。
接着交待:①上课要小组合作的时候,分4人一小组,并征求大家这样是否可行;(是)
②小组要有组长、记录员等,你们有吗?(有)
③还要每小组有两块橡皮、一把直尺、两支笔都有吗?(有)
④并让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商量每人在小组里该做什么。(学生商量)
这位老师在课前不厌其烦的交待了上课时每人该做些什么以及注意点,特别是要学生用“半分钟的时间商量每人在小组里该做什么”更是值得我们学习。这样的交待,一方面保证保证上课顺利、流畅的进行下去的;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知道在上课时自己该做什么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游戏型
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每个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的。所以在课前采用游戏调和气氛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过游戏的内容一定要适度、要精心挑选,否则会让孩子过于兴奋,当铃声响起时无法进入上课状态。本次比赛的选手,他们选择的游戏都与本课的知识有关,这样,既能通过它来调节课堂气氛,消除紧张情绪,增进师生的友谊。同时它也能为新知打下伏笔,在教学时还能起到回顾的作用。
纵观以上师生交流的几种方式,可谓是各师各法,各有不同,但相同的是老师都在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让他们习惯在大场合下表达、用话筒敢说话,这样课堂上学生才不会怯场,教学过程才能进行得更顺利。
巧妙的设计:好似一线穿珠
能登上省级比赛的舞台,各个都是教学精英,每节课的教学预案设计都是无可挑剔的。其中,通师二附的吴冬冬老师演绎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方面,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1.重视动手操作
在传统的长方体教学中,一般会让学生直接观察长方体物体,从而认识长方体的各种特征,但这样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讲,留给他的是一个长方体的物体,而不是一个几何形体。让我们看看吴老师的课堂,他是先从认识长方体的“零部件”开始的:通过一个虽然简单但却是学生感兴趣的“切土豆”这样一个活动,学生自主、自然地认识了平滑的“面”、两个面相交形成的“棱”、三条棱相交形成的“顶点”。我想,有了这样一个真切的体验,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这几要素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而且一定不是三个孤零零的元素,而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说到棱就不仅仅是一条边,而是两个面相交后出现的,说到顶点就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三条棱支撑而成的,这样的认识多深刻,它对于学生在后面形成长方体的空间认识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接下去的课堂还有一幕:在认识长方体棱的特点时,吴老师不是让学生先简简单单观察一个长方体物体,然后引着学生去找棱的特点,他是创设了一个小组活动:选择合适的小棒去搭建一个长方体框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相对的四条棱所用的小棒根数是一样的,很自然地体会到了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个特点,这样的体验留给学生的就是一个清晰的表象,而不仅仅是记住了这样一个结论。
2.重视表象积累
学生形成的空间观念应该是“整体的、深刻的、概括的”,即一旦需要提取这一观念就应该是鲜明的形象,而且是总体的简约的出现。《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分解图形、想象实物就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这些想象既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积累了许多长方体的表象特征后,吴老师并不是简单地运用这些特征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而是安排了几个有意思的小活动:1.逐次擦去棱,想象长方体,直至留下三要素:长宽高;2.根据长宽高想象长方体的6个面,选择合适的长方形配面,领悟面的特征;3.根据已知的长、宽、高,想象这是一个什么物体;4.根据一些数据猜想生活中的物体。我想,在经历了这几次空间想象之后,长方体最终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一定是一个既清晰又简约的形象。
3.重视联系生活
空间感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培养空间观念要将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吴冬冬老师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1、一个物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这个物体是( ) a教室 b公共汽车 c家用冰箱
2、一 个物体的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6厘米、6厘米,这个物体是( ) a魔方 b数学书 c文具盒
3、一个物体的长、宽、高分别是24厘米,17厘米和2厘米这个物体是( ) a魔方 b数学书 c文具盒
4、一个物体的长、宽、高分别是24厘米,17厘米和0.1毫米这个物体是( )?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表象是对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吴老师在这里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用生活经验支撑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这一处理真是令人叫绝。细细品味吴老师的课,好似春雨“润物细无声”,细腻、自然,又如一壶好茶,浓醇独特,意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