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就业存隐性歧视调查报告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隐性 调查报告 歧视 就业

管理员

摘要:

女性就业存隐性歧视调查报告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最后用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示出来。调查报告怎么写才能避免假大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女性就业存隐性歧视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女性就业存隐性歧视调查报告 1  1……

女性就业存隐性歧视调查报告

  在某些事情不明真相时,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调查,最后用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示出来。调查报告怎么写才能避免假大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女性就业存隐性歧视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女性就业存隐性歧视调查报告 1

  11月底,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女性劳动参与率与工资水平均低于男性,女性在就业和晋升过程中都受到限制,同样的待遇,女性往往付出更多。记者调查发现,女性在就业、晋升、工作稳定性、薪酬等方面都会遇到种种障碍,而“隐性歧视”已成为女性就业歧视的新趋势。

  在“性别平等”被不断被提倡的今天,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是否有案可循?反对就业性别歧视是否有法可依?

  A现状

  同样的工作,女人比男人付出更多

  郑州的师女士今年38岁,2000年从大学毕业后和老公在单位相识并结婚,师女士说:“我和老公的起点是一致的,工作能力也不相上下,结婚后我要努力工作还要照顾孩子老人,辛苦不说,现在在单位的职务却比老公低两级。领导考察升职干部的时候,总是会优先考虑男性。我觉得作为女性在社会上奋斗,肯定会比男人碰到更多困难,女人要兼顾母亲、妻子等各种社会角色,承受的压力确实很大。其实,基因已经决定了女人要想出色,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一个父亲要是在一段时间里不照顾自己的家小,周围的舆论不会指责,但女人要是这么做,一定会引来非议。”

  有报告称,投递简历后,男性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同等情况的女性高约42%。《2016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和2015年,男性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比女性高约10个百分点。劳动力市场上针对女性大学毕业生群体的性别歧视问题突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就业形势不乐观的当下,有一些女大学生选择了当“研究生妈妈”,先结婚生子后求职,她们认为这样可以增加就业竞争力。

  女性在就业和晋升过程中受到限制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不少职场女性及正在找工作的女大学生都在担忧,自己的生育问题会不会成为职场道路上的又一个“绊脚石”。来自郑州的李女士31岁时刚刚生下第一个孩子,她给记者说起了以前找工作的经历。

  李女士称,两年前她刚刚结婚,应聘了当地一个大型房地产公司总裁助理的职位。经过两次面试和两次笔试以后,还是被淘汰了下来。面试的时候人家直接就问她:“29岁了?结婚了吗?生孩子了吗?啥时候生孩子?确定这两年不生吗?”最后,该公司决定录用一名年轻的男性担此职务。不甘心的李女士去找公司人事负责人理论,该负责人以职位工作繁忙为由推诿解释。

  李女士现在依然很困惑,休完产假后的她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合适的职位了,老板的不满意显而易见,怀孕前大好的发展前途如今也看不到了。

  “生一个孩子都成这样了,别提生二胎的事儿了!”李女士抱怨道。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女性在职场中遭遇生育歧视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生育、哺乳、养育儿女、照顾家庭等方面付出很大,大大削弱了她们在职场的竞争力,这也是现在大中城市职业女性对生育望而却步的原因。

  B案例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有案可循

  2016年秋季人才招聘渐入尾声。在招聘面试中,“是否已婚已育”的“拷问”、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男性的“潜规则”让很多女性大学生感到心寒。

  法律与性别休戚相关,缺少性别平等视角的法律必然产生性别不平等问题。反之,具有性别平等视角的法律可以逐步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有案可循。

  【案例一】

  2012年6月11日,曹某在求职网站上看到某辅导学校招聘行政助理的信息,便投了简历,但一直没有音信。2012年6月25日,她登录网站查看时,发现该辅导学校行政助理招聘启事中有“仅限男性”的条件。之后,对方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再次明确告知,该职位只招男性。曹某认为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于是向北京市海淀区法院递交诉状起诉该辅导学校,但一直未被受理。2013年5月,一番波折后,法院最终对此案进行立案。

  2013年12月19日,经法院调解,双方当事人当庭和解。在法庭上,曹某表示,该辅导学校的行为侵犯了公民平等就业权,使其失去借以谋生的工作机会,严重打击了自己的就业和生活信心。为此,她请求辅导学校赔礼道歉,并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辅导学校则表示放弃辩护权,并尊重法院裁判。最终,经法院调解,辅

  导学校承诺支付曹某3万元“关爱女性平等就业专项资金”,该案以和解告终。

  【案例二】

  河南籍应届女大学生郭某在应聘某烹饪学校文案职位时,多次因烹饪学校“限招男性”的招聘条件被拒。2014年7月8日,郭某向杭州市西湖区法院提起诉

  B2014年11月12日,法院作出判决,认为烹饪学校文案职位不属于法定女性禁忌劳动范围,烹饪学校未对郭某是否符合招聘条件进行审查,而仅以岗位限招男性为由拒绝录用郭某的.事实成立。根据《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的规定,认定烹饪学校行为属于就业性别歧视,侵犯了郭某的平等就业权,给郭某造成了一定的精神损害,应向郭某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

  C举措:

  就业性别歧视的常见表现形式

  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用人单位看来,女性大学生业务能力等并不输于男性,但女性生育会耽误用工时间,生育后又偏重家庭,事业心有所降低;一些岗位工作条件艰苦,需要经常出差、应酬,不太适合女性;此外,传统的男女分工观念也仍在影响用人单位。

  12月1日,省妇联的工作人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向记者介绍了就业性别歧视常见的几种表现形式:

  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只招男性不招女性,或者实行性别搭配。

  劳动合同中的性别歧视:劳动合同中含性别歧视色彩的条款,包括禁婚、禁孕、禁育等条款。

  职位待遇上的性别歧视:男女同工不同酬。

  录用和提拔方面的性别歧视:如女性因性别而不被录用或提拔。

  女职工特殊保护范畴中的性别歧视:如女性因结婚、怀孕、生育被解雇。

  女性退休年龄限制:女性的退休年龄早于男性,剥夺了女性5至10年的工作机会。

  省妇联6年向39.7万名妇女发放贷款238.4亿元

  帮扶困难妇女再就业一直是省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年58岁的杨金平是郏县白庙乡人。她从小就梦想能成为一名老师。高中毕业后,她毅然投入到幼儿教育中,从两间旧瓦房开始创业,至今已有35年。近年来,她想办一所幼儿园,就拿出多年积蓄,建造近4000平方米的新园。后续的桌椅床铺需要一笔钱,而她的资金所剩无几。这时,白庙乡妇联主席雷晓为她送来了一套妇女小额贷款表格,并为其全程争取,让新园如期开园,200多名幼儿在这里学习成长。

  记者了解到,6年来我省共向39.7万名妇女发放贷款238.4亿元。

  去年以来,河南全省实施“巧媳妇”行动计划,与省服装行业协会联手,在农村留守妇女集中地区依托小额担保政策,支持农村女能人建立服装、手工编织加工点,实行订单生产。目前,全省已建立加工点1万多个,吸纳创业就业妇女40多万人。

  D立法

  现有法律对就业性别歧视画出法律底线

  法律规范是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最后屏障。河南鸿基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艳民介绍了目前严惩性别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同时,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用人单位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就业促进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同时,该规定第二十七条强调,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应尽快完善保护女性就业权益相关法律

  “现行法律对歧视行为缺乏惩罚性规定,加之行政部门的执法手段十分有限,难以形成有力约束。”王艳民说。

  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的招聘网站上存在的就业性别歧视信息也相当严重。王艳民说,根据我国《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规定》第五十八条、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招聘平台发布有性别歧视问题的信息属于违法行为,应该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予以惩罚。

  长期关注和研究就业歧视的律师许英表示,目前,我国对于职业中介机构的规范还远远不够,劳动监察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杜绝发布含有性别歧视的招聘信息。有关部门也要推动规范就业性别歧视的政策、尽快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助力改变招聘市场女性就业受歧视乱象。另外,行政执法和女性本身的维权意识不够,因此,除了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和增强有关部门对用工单位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外,还应当增强女性依法维权意识,让其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自觉自愿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女性就业存隐性歧视调查报告 2

  一、背景与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在经济生产活动中的参与度逐渐加深,但职场性别不公仍然存在。根据《2024年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54%的职场女性表示曾遭遇过性别歧视,这一比例明显高于男性的6.6%。

  二、主要表现形式

  求职过程中的歧视:

  女性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企业招聘团队询问婚育情况、家庭住址等与岗位所需技能无关的问题。

  一些招聘广告或要求中,虽然未直接设置性别限制,但面试时仍可能因性别而隐形存在歧视。

  工作中的不平等待遇:

  性别偏见和不公待遇在职场中普遍存在,如女性的平均薪酬往往低于男性。

  职场女性更容易遭遇“酒局困扰”等隐性不适。

  晋升与职业发展障碍:

  相较于男性,性别和婚育是女性晋升的两大主要障碍。

  女性在高层领导岗位和技术核心岗位的比例远低于男性,如ICT行业尤为明显。

  家庭与工作的平衡难题:

  职场妈妈不仅承担着工作压力,还承担着主要的.家庭责任,包括家务和照料小孩。

  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使女性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成为其进一步发展事业的重要障碍。

  三、原因分析

  传统观念影响: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和性别观念对女性的就业和职场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企业利益考量:

  企业往往认为女性因怀孕、生育等生理特质或家庭角色而可能减少在工作上的投入,从而对其产生偏见。

  缺乏支持体系:

  在企业和社会层面,对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的支持不足,缺乏完善的支持体系。

  四、对策与建议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就业歧视应承担的责任,并加大对性别歧视行为的打击力度。

  推动性别平等教育:

  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性别平等教育,消除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偏见。

  构建支持体系: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支持体系,如提供弹性工作时间、育儿假等福利,以减轻职场女性的家庭负担。

  社会应加强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支持,如提供家政服务、育儿指导等。

  加强监管与执法: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招聘和职场晋升过程中的监管,确保公平公正。

  建立健全就业性别歧视公益诉讼制度、就业歧视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等,为女性提供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女性在职场中面临着诸多隐性歧视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加以解决。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性别平等教育、构建支持体系和加强监管与执法等措施,可以逐步消除职场性别歧视,为女性提供更加公平、公正的职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