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课件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女娲 课件

管理员

摘要:

人教版女娲造人课件  人教版女娲造人课件【1】  ㈠教学目标  ⒈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⒉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⒊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㈡教学重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

人教版女娲造人课件

  人教版女娲造人课件【1】

  ㈠教学目标

  ⒈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⒉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⒊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㈡教学重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㈢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㈣教学时数:两课时

  ㈤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2、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①复述: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在自愿或指名复述后,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②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明确:①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的某些文化特征。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②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此时教师也可插入课前准备的故事。

  3、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①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②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①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第二课时

  4、思维拓展训练: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5、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6、布置作业

  初一(8)班:(高层次班)

  ①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初一(1)班:(低层次班)

  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

  人教版女娲造人课件【2】

  教学目标:

  1、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2、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3、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教学重点:

  1、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2、把握想象的特点,尝试运用大胆合理的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大家喜欢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生答: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生答:故事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抟土造人的神奇。

  二、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的作用。

  1、请大家把书打开到153页,齐读课后习题下面的词语。然后小声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将课文与课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②比较后筛选,课文中哪些情节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交流后明确:

  ①大多数同学更喜欢课文。袁珂的《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中的两则短文改编的。《风俗通》中的短文想象大胆,情节较简单,是故事的骨架。袁珂的《女娲造人》在此基础上,想象更丰富,情节更具体,使得故事血肉丰满。

  ②更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的情节,如:女娲造人的动机、造人的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感、女娲的喜怒哀乐……挑出语段品读,着重体会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3、给大家提高点要求,能不能用你的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说明: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三、探究阅读,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魅力。

  1、美好的故事不能浅尝辄止,让我们来共同探讨这则神话中想象的焦点----女娲。

  讨论:结合文中想象的情节,体会女娲形象。完成句式:女娲是一个()。

  说明:四人小组讨论,及时把成熟的见解写在黑板上,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板书结论: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

  2、结合学生的板书,浅析女娲。

  学生板书中有的将女娲看成神,有的将女娲看成人。

  问:女娲到底是神还是人?(明确:神)

  女娲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她是借助什么创造的?(明确:想象)

  教师板书,给女娲画上一对蝴蝶的翅膀----插上想象的翅膀

  3、结合女娲形象,体会想象的特点。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明确: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抟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却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还要合情合理。)

  教师板书:将大胆奇特与合情合理,分别填充在翅膀的两翼。

  四、拓展阅读,试运用创造性想象扩写神话。

  展开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扩写《夸父追日》。选择一处情节,写片断。

  夸父拄着杖,去追赶太阳。当他到达太阳将要落入的禺谷之际,觉得口干舌燥,便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干后,口渴仍没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还没有走到,就渴死了。夸父临死,抛掉手里的杖,这杖顿时成了一片鲜果累累的桃林,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生写作文片段,师巡视指导。

  请两三个同学读自己的片段,其他同学评析其中的想象是否符合要求。(师生共议)

  五、课堂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大胆合理的想象不仅可以锦上添花,有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古今中外的神话故事便是“想象”的宝藏,有待大家去开采。

  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张开想象的双翼自由飞翔。

  六、课外作业:

  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体会其中的想象。

  推荐书籍: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施瓦布(德)《希腊神话故事》

  《山海经》

  《一千零一夜》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袁珂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运用大胆奇特且合情合理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和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由于这个故事对学生来说,大都耳熟能详,所以不必对情节过程进行分析;而当着重体会情节中渗透的丰富想象。

  想象是神话的突出特点,也是本文学习应把握的重点。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抓住对文本的阅读,分两步走:先进行比较阅读,初步感知想象的情节;再进行探究阅读,把握想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尝试正确运用想象。从而,由浅入深,学以致用,争取一课一得。目标明确之后,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还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

  首先,将课文与《风俗通》中的短文比较,通过比较来感受、鉴别,体会丰富的想象使故事更生动、具体、有趣。接下来品读课文中更具想象力的情节,以放声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来。进而在美读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要求学生能生动地讲述部分情节。在讲述的过程中,抽象文字上升到头脑中转化为形象思维,体会想象的奇趣,并自觉加入自己的想象。

  在探究阅读中,从分析女娲形象入手,把握想象的特点、要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体会、明确。学生可随即将讨论结果明确在黑板上,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很鲜明地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女娲形象。板书有不少重复之处,这恰能体现女娲形象的鲜明,当予以充分肯定;答案的多元化,也能够证实女娲是一个栩栩如生的立体形象。完成“女娲是一个……”句式过程中,能够自然带出分歧,即女娲是人还是神,争论后得出:女娲是有人性的神。深入讨论,从女娲形象上去判断,想象的特点、要求。结合板书形象地展现,想象的两个要求:大胆奇特、合情合理。

  带着对想象的理解,学以致用,扩写神话《夸父追日》。在实践中指导纠正,请几个同学读写作的片段,其他同学共同评析。鼓励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想象的能力。最后引名言说明想象的可贵,布置作业拓展阅读,把对想象的体会延展到课外。

  整体来说,这则神话容易理解,所以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分析要少。主要通过学生的充分活动,由浅入深地把握想象特点,初步学会运用想象。教学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读读课文、讲讲故事、讨论分析、写写片段。虽然没什么新意,但几个环节组合起来,综合运用,确实能够逐步提升学生对想象的认识,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效。此外蝴蝶形的板书设计,使得想象的作用、特点,形象化了,具体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