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4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1 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挪威的森林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1
用了两天的时间读完作家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记下的感受,又担心记下的东西过于肤浅,然而怕又没有耐心,更多是怕没有时间继续读完第二遍,所以索性还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种种感受写落纸上。可能是习惯使然吧。
这是一本很封闭的书,没有过多的去叙写那个时代的背景,而且,我对于xx的文化和历史又知之甚少,这就是我担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个原因。我所说的封闭只是一个外界环境的封闭,而决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闭,相反,对人物的刻画上,它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震撼力,因为曾有人对我描述说这本书很黄,我感觉这失之偏颇,它更多的给我了心理上的震撼。这震撼很强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强烈。
爱情、友情和性交织在一起,融洽、冲突、此起彼伏。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充斥着忧郁、痛苦的挣扎和无所畏惧的解脱,畸形的性接触和近于病态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个个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进死亡,又把死亡拖进活的部分,终于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你爱不爱我?这不再是可以简单作答的问题。女人往往会把爱和性搅和在一块儿,男人却会毫不犹豫的把他们分得很开。所以渡边不止一次的把爱的程度描写成象在春天的绒绿里和可爱的小熊打滚,很纯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对于性的态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径庭,永泽可以借以消遣,甚至近于病态的追求,渡边也一样,只不过他把性分的细化了,有爱的性和无爱的性,有性的爱和无性的爱,甚至更加可以细化到友情。
所以在文章开始处的伏笔更有意思,直子讲的那草皮掩过的让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会小心翼翼的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为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潜意识的怕,所以终于掉进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爱,走的太近,付出的太全部,就可能变成相互的伤害。这些与性无关。玲子拥有的仅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脱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从爱中解脱出来,坦然面对美好的生活,这区别于一般,显得很不容易。
谈及作品中悲剧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虽然通往悲剧的路途,一个激腾一个平坦,但其根蒂都在于对性和爱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又不可能,终于导致悲剧。而绿子则很幸运的拥有确实的性和允诺的爱,更加坚强和果敢的性格给她带来了看似较完美的结局。有更多的时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争取。
总的看来,这是一本区别于以往的更模糊,其实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书。现在是一定不能完全体会作者思想的,因为年轻,或许,再经过十几年的生活炼励,重读到这本书,重见到这篇文稿的时候,我会有更澎湃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2
读完《挪威的森林》已经是好几天前的事情了。
考完研后,我狠狠的玩了快一个月,不知道是考研期间天性实在压抑太久,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我发现我似乎已经失去了专注的能力,深深的陷入了一个不知名的泥潭,每天活的恍恍惚惚,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需要干。
《挪威的森林》是我近来读完的第一本书,一直想写些什么,却又无从下手,这本书就这样在微信读书的书架上待了好几天,这种没有完成的焦灼使我根本无法阅读其他书籍。于是我决计非得写些什么不可。
写什么都行。
村上虽然名声在外,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文字,还是在两年前的一节选修课上。
那是名为“贯通日本”的选修课,一个清秀的男生在台上做一个发表,主题就是村上春树,他截取了《挪威的森林》里的一段话: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个人正走着,对面走来一只可爱的小熊,浑身的毛活像天鹅绒,眼睛圆鼓鼓的。它这么对你说“你好,小姐,和我一块儿打滚好吗?”接着,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顺着长满三叶草的山坡咕噜咕噜滚下去,整整玩了一天。”
我那是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并没有感受到特别美,可是那个男生提到它的时候,眼睛里却分明在发着光,这使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我最近的状态,如果朋友问起,我只能回答“很迷茫”或者“百无聊赖”,可是村上却可以说出“若问自己现在所做何事,将来意欲何为,我都如坠雾中”。可不就是“如坠雾中”嘛,我却形容不来。
还有说到累,我顶多说一句“累成狗了”“累瘫了”,可是村上却说“只是现在我有点累,就像淋过一场大雨的猴子似的”,多么形象啊!我简直爱死了村上的比喻。
有些时候,我觉得我是有些像渡边的,尤其是渡边君说自己“干什么都可以”“怎样都好”的时候。绿子曾经形容过渡边“你总是蜷缩在你自己的世界里,而我却一个劲的`咚咚敲门,一个劲儿叫你。于是你悄悄抬一下眼皮,又即刻恢复原状。”永泽说渡边总是有个地方保持清醒,并且有一种饥渴感。
这些地方,我都和渡边很像。
有一次渡边君和绿子见面,渡边说“噢。”绿子问“噢”到底是什么意思,渡边说“也不是非是什么不可,一种回答方式罢了。”这时候我简直醍醐灌顶,想想自己经常说“嗯”,然后被别人追问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今后,我总算知道该怎么回答了——“也不是非是什么不可,一种回答方式罢了。”这本就是我的意思,只是我无法表达罢了(忽然想起直子)。
直子听《挪威的森林》的时候,曾说“也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觉得似乎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一个人孤单单的,里面又冷,又黑,又没有一个人来救我。”这段话真的让我很动容,反复看了好多遍。
日本文学有一种特有的基调,我虽然无法形容,却总是可以感同身受。有些东西讲的很乱,很露骨,但想想,似乎也很有道理。
还有一个星期就过年了,我也该从泥沼里爬出来,为了某些似是而非的东西。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3
有人对死亡恐惧,所以他继续活着;有人对活着恐惧,所以他死了。在《挪威的森林》这本书中,许多人因某些事死去了,也有部分人在渡边的生活中销声匿迹了。死亡是渡边逃避不了的一个话题。他十七岁那年,木月自杀了,后来,直子也跟着木月去了。他有一句诉诸语言:“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我认为自杀是一种自私的念头,因为它不仅影响了自己,还使活着的痛苦。书中木月的自杀就是如此,还使活着的恋人直子、渡边,还有他的亲人痛苦。直子最后选择了随他而去,而渡边也活得并不愉快。他的好朋友没了,心爱的人也没了,这对他是一种多大的损失。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因为某些事情而选择自杀。有些人成功了,令他的亲人朋友痛苦一辈子。有些人失败了,领悟出生命的脆弱和人生中的些许美好。所以选择继续活下去。每个人一生中总会有过轻生的念头,但大部分人都活着,因为他们恐惧死亡,所以继续活着。……自杀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整本书中我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孤独感,渡边身边的朋友不多,在木月死后,他为了改变生活状态去了东京读大学,也没交多少朋友……在敢死队消失之前送了渡边一只荧烛“那微弱浅淡的光点,仿佛迷失方向的魂灵,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这写出了渡边内心的一种处境,他孤独地活着,像那只荧烛一样,在漆黑的夜幕中点着那一点微弱的光彷徨地走着。我们也像渡边一样,孤独地活着,只是有时热闹得多,夜深人静,总是只有自己一个人享受那无边的孤独,没有人喜欢孤独,但也只能孤独。我们不能逃避孤独,所以我们要享受孤独,才能去感受生活中的许多美好。孤独是每个人都有。
绿子说的一段话,我很喜欢。“你把人生当作饼干罐就可以了,饼干罐不是装有各种各样的饼干,喜欢的和不大喜欢的都在里面吗?如果一个劲儿挑你喜欢的吃,那么剩下的就全是不太喜欢的了。”是啊,所以我们不能一个劲儿的挑喜欢的吃。
这本书是作者在中年写的怀念年轻时的事。“一旦失之交臂,一辈子都将追悔莫及。”这句话深刻的写出了作者于年少时的`人和事都很怀念,但再也回不去了,而且会随着时间慢慢地消逝。作者怀念的岁月就如我们现在一般,十七岁的少年……我认为,现在所发生的事,以后想起也好,想不起也好,对于未来来说,现在早已过去,早也回不来了。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无愧于心就好,太在意的话就会痛苦。
《挪威的森林》这本书描写了很多现实生活的真实情况,渡边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或许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自己的生活中。渡边与直子,绿子、玲子等异性的感情,他的生活,都能在不同的人身上找到缩影。平凡的人生亦有不平凡之处。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4
那应该是在挪威的森林。
我向往这样的国度,高度发达却不张扬,几乎所有的城市里都找不出什么霸道的摩天大楼。大街上的行人三三两两的,更多的人们是坐在电脑前工作的。发达而原始。
想来,挪威的森林千万年来一直是在诠释着这份原始吧,千万年来都不曾动摇。
那是山脚下一处寂静的山林,冬日树木的萧疏在渐渐退色,森林在春意里慢慢地变绿,由浅到深,林中空地上迷漫着淡蓝色的轻雾,远处会传来时断时续不知名的鸟鸣,那真是一个使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也确实是一个令人容易迷失的地方。
我从遥远的`东方,穿越梦中的拱道,投奔到你的怀抱里来了。森林的风,吹走了所有的爱,所有的痛,,所有的痛,所有的意乱神迷。我独自站立着,心灵被纯粹成与海天一样的颜色。
这是一片临海的林子,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年四季的气温和降水十分均匀。置身其中,时间仿佛凝固,一切一切都不再躁动。这森林环山面海,林中大小湖泊镶嵌其中,绝对是个安置纯净心灵的世界。北极光的美,深入高山的格壤格尔峡湾以及特隆海姆一带,无不具有一种天然极致之境的意味。我喜欢整个挪威散发出浓郁的北欧神话的味道,以及如宇宙树林般的那一片广袤。好似童话的世界。
我在森林中租一个木屋,过着简洁的生活,我总是赤着脚歪着头,像一个孩子一样伫立在大大的落地窗前,凝视着落在森林里的雨,狂烈的雨。
那是一个用圆木堆积木似地搭成的二层的小屋。深褐色的外表,一扇低矮的门,让人辨认不出往哪边才可以推开的门。外面看起来的小屋,置身其中会觉得空间很大很大,深褐色的墙带弧度,富有动感。几件简陋的家具随意摆放在地面上,那桌,那椅,那床都是用最原始的大树桩做成的,没上油漆。我只需要有一个房间不漏雨就够了,里面有我的书,我的电脑,音箱,大床是摆在里面的。躺在床上,测身就能看见可爱的森林,那感觉就像在潜水艇中,窥探到的都是深蓝色的海水。二楼是没有房间的,只有一架钢琴,一把小提琴和一个琴架,地板上堆放着许多年代久远的东西。
木屋外的空地上一定得有一辆车,借来的。这地方有两条通往外界的路。
沿着通往海边的路行驶,然后停下。我一个人漫步在海水碧蓝的奥斯陆湾,四周的山野在一片金黄与翠绿之中,美不胜收,如仙境一般,眼前绵延不断的森林是永远的极致的美。我常常坐在洁白的沙滩上观看太阳与海波一同出现,我会抚摸着沉落的黄昏,让心灵纯粹着。夜晚,从这里可以抬头看见许许多多明亮的星座,有一个是自己。
另一条路只是供我偶尔接触尘世,那里有必不可少的超市和颇具挪威特色的酒吧。
我就这样一直徜徉在森林,海滩,林中湖泊和一望无际的山野间,释放着自己:我在木屋里安静的沉思,拉琴或看书写作。我爱极了这种生活方式,终日与孤独相伴,但我的心归属于这片天地,大自然才是心灵的家。
我常常在午夜醒来,迷恋上旖旎的极光,她是神话中最美丽的女神,我随着她。寻找最初的幸福,最原始的梦想。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5
村上的书应该不是这么写的,像电影——《挪威的森林》一样,虽然我没有读过。
看到最后,直子死了,因为爱无能,在她想爱的时候。此刻,木月走了已有七个年头,她爱的是渡边,那个曾经陪同她和木月一起走过的人。
第一次她和渡边相遇时,她已经爱上他了,在木月离开以后,是的。只是她仍无法让一个活着的人代替那个已长在她心头十七个岁月的木月。似乎最令人痛苦的该是这个吧,逝世的人获得了解脱,却永远地折磨着爱他的依旧活着的人。因为,直子至死依旧活在对木月的幻听中。她自裁了。也许,她爱木月,从精神上;她爱渡边,从肉体上。只是,不管对谁,她都爱无能。无论是七年前还是七年后。于是她选择了,逃避。逃避渡边的爱,逃避面对自己的爱无能,逃避对两个男人的幻听。我想,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定是带着幸福的微笑的,她解脱了。
木月是爱直子的,深深的爱着。只是他无法忍受肉体上她的缺席,他选择了去天堂来结束爱无能。相比之下,渡边是勇敢的。同样的情况下,最起码他选择了活着。
渡边爱上直子,从木月走后七个光景的那次跟直子的偶遇。他对直子的爱深入了骨髓,这份爱成了一份抹不去的责任。他等她,等着直子的身体来接受他。可是,他等到的却是她的自缢,在他为两个人一起生活刚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的时候!因为爱直子,因为对直子的责任,他拒绝了绿,一个爱他而且比直子完整的女孩子。直子的不完整,让他备受煎熬,无论是从精神上还是肉体上。但他对绿却只是远观,远远的观望着。从某种意义来说,他是爱绿的。他用对直子的责任来拒绝绿的爱时,绿只是愿意守候,她只是饱含泪水地说了一句话:我等你。
是的,绿在精神上守望着他,而她等到的却是渡边带着直子的死讯的归来,在他对渡边承诺的不久。对于直子的逝世,渡边仰天恸苦,哭天抢地地绝望,死心裂肺。
丧失至爱的哀伤,是无法治愈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真理,什么样的诚实。怎样坚强,怎样温柔,也无法抚平这哀伤。我们只能够从哀伤挣脱出来,从中领悟点什么,不管从哪方面。但无论领悟到什么,下次哀伤袭来时,还是派不上用场。渡边就是载着这样的哀伤颓废地回来了,和绿一起走进了他本为自己和直子搭建的房子。他接受了绿,带着对直子的爱,那一晚上。第二天绿走了,只是她终于不会成为第二个直子。
绿走了,渡边一个人在那间不知道该属于谁的房子里,他拨通了绿的电话。倚墙而语的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里。伫立在这茫茫的人流之中,他,迷失了。
渡边会不会是下一个“直子”。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6
《挪威的森林》算是我看过的第二本日本文学作品,同《活着,即修行》一样都是直白的,直白的都露骨,挪威的森林深刻读后感。我读小说从来没有把里面的人物全部记住,这本小说是我唯一的一个记住了所有出现的人物的小说。
先说下吧,看这本小说如果你是个性不开放的人我建议你别看了,因为露骨,所以连性的方面也有描写,所以不要以为这个是黄书直流的,因为价值观的问题,在日本性是神圣的,也是开放的。
其实这里面给我最多的触动,就是爱情观还有友情观这些,或许在日本人的眼里面,爱情是和性分不开的,也许性就是爱情的附赠品,但是同样性可以单独的独立出来,去发泄去放荡,不管是男是女,而爱是不可以独立的,有了性才叫爱。其实某种意义上我觉得这也是很正常吧。
渡边,直子,木月,敢死队,玲子,绿子,永泽,初美,这些人每个人都是病态的,其实说实话,我觉得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心理病,只是表现的轻重不一样罢了,三个人的恋情,三个人的友谊,两个人的恋情,两个人的友谊,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的漂泊,一个人的放荡。其实不是我们自己想要去逃避什么,只是出于那种社会,我们能选择的只有那种选择,是没有其他的选项的,读后感《挪威的森林深刻读后感》。
其实我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许多和我类似的病,孤独,喜欢把事情去理想化,但是最后似乎只能默默的去做那些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意义的事情,或许这种迷茫感,是最容易让人迷失的吧。当迷失之后遇见能拯救你的或许可以让自己脱离,但是越陷越深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人都有一种将事情深入想象的根性,或许这就是作为人的一种不必要的思考,但是如果没有这种思考,人就不会有更好的想象力,所以谁也说不清楚什么。
疲倦感孤独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因为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是活在别人的眼中,当自己得不到别人的认同,得不到别人的`关心,那么自然而然的空虚感孤独感就会出现,那时候就会认为,世界上没有人理解我吧,或许我自己一个人也能生存吧。慢慢的等待的就是终结。因为总是做一件事,所以日积月累就会疲倦,心里面就会想,或许我除了做这个什么也不会,我真是一事无成啊,对自己放弃了,同时别人也对你产生了放弃,久而久之就是孤独的,最后还是终结。
其实我总结出来的好的方面,我想是一种对生活的随性,以及一中一视同仁的交友准则,把爱情和友情无差别化,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感到特别的孤独,即使失去了什么,也不会太过于追究,因为还存在着很多一样的。或许,因为受伤多了才会这么想吧。
其实本质上说这些没有任何用处,中国人的根性是改不了的,已经习惯于生活,然后就一直这样,没有创造力,没有任何想法,每天按部就班,呵呵,其实我就是这样的人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7
这个世界有很多故事,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所牵涉的人或生或死,对其都无多大影响。我们时常说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那个人或许不在了,但是他的过去总能影响到他所熟识的人,我们也时常会想,会疑问,那个人真的死了吗?亦或是,那个人曾经真的存在过吗,存在这个世界过,存在我的回忆里过?难以判断,也很难想象得明白。
《挪威的森林》给我的大概就是这样一种感觉吧,里面除了真诚,对我来说触及到内心的就是生与死,这并不是说我以前不知道生与死并存,只是从未深入去想过而已,哪怕是对于我爷爷,也仅仅限于如果的假象之中而已。看到了生与死这几个字,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她——我初一时候的好朋友,一个特别有才的,仿佛活在我世界之外的女孩。之所以想到她,大概是一种时间的隔阂感使然吧。那时候很要好,当然不是说现在不好,或许很少有人能理解我对她的感情吧,其实我和她怎样相熟的我都不知道,和小刘珊一样,没有任何防备,就好像有着磁铁把我与她俩吸到一处一样。直到现在我也还是放不下她,想到她的身体还是会焦急,可是我没办法啊,想象总不能把她的疾病转移吧。初三没有和她去二中我是有遗憾过,但是我不后悔,因为如果去了我就不会遇到小刘姗了。
和她之间的关系,就有点类似于《挪威的森林》里那样,相信她和我也一样,若有若无,却始终无法搁浅,所不同的是我和她都活着。那样的.感觉,挺难受的吧,就算是在写这个,心也是提起来的,实在是想去见她啊,可是每次都没有实现。我都不知道到底我虚拟地存活在她的记忆里,还是她虚拟地存活在我的记忆里。说到诚实,相信做到的人很少吧。最起码在这一点上我没有让自己失望过,但是还是很惆怅啊,很多时候我觉得我应该放下网络这个东西,不为别的,就为诚实,我很难想清楚别人为什么要频频撒谎,无话可说可以不说啊,为什么要撒谎?连诚实都做不到,我都不知道在这个世界我还能干什么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立场。
《挪威的森林》有它自己的寂静,你不用等着寻到一个好环境再去读它,无论你处在哪里,只要捧着它,你总可以心平气和地读下去,或者思考。这是一本很难评断里面故事真假的书,究竟真多少假多少我也懒得去探究了,总之它给我的感觉很真实就是了。在里面或许有不信守承诺的存在,但诚实还是可以灌满了各个部位。不守承诺在我看来的确也是不好的,但这点我自个也没能做好,我在努力着不让一切超过自己的掌控之中,但那是徒然的,没有人知道每次要不遵守承诺时我内心的矛盾,对其我也仅有在成长中去慢慢学习而已,毕竟意志力还太弱了,很多东西还不能独自完成,但这些其实不过是借口而已,借口其实和撒谎的区别不大,但借口比撒谎更能打击到一个人脆弱的心灵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8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总能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愫,将那些曾经逝去的记忆碎片再拼接起来;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也总能直抵读者柔软而敏感的神经末梢,将读者带入作者描绘的意象之中,进行精神的共鸣和情感交织。春上村树所著的《挪威的森林》,便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中学时期也曾买过此书,由于少不更事,阅历尚浅,囫囵吞枣地读完,未能领会此书的深意。过了七八个年头,重读此书,竟被书中独特的气息所触动,引发难以名状的情绪。这是一本描写青春爱情的小说,在阅读中,内心总被那弥漫着的孤独和迷茫的氛围所吸引。作者以舒缓淡雅笔调叙处于青春期的主人公或痛苦或忧伤的经历,以及那充满矛盾的复杂内心,不由得让你也追忆自己那夹杂着百般滋味的青春往事、并随着故事主线的延伸不断思考什么事真爱?人对自我存在的认识究竟该如何?
主人公渡边,因年少时的好朋友木月自杀身亡,而变得失落和孤独。木月的自杀也给直子(木月的恋人)造成无法弥合的疼痛阴影。主人公为逃避伤痛,孤身来到东京一所大学读书,半年后,又巧遇到直子,两人进一步交往后进而发展为恋人。后来直子因性情压抑去了一个精神疗养院进行疗养,渡边在直子走后,则通过书信与其交往,并两次到直子的疗养院探望,试图让直子面对生活,并盼望直子精神早点好起来,好过来跟自己一起生活。在校期间,主人公又在跟
低年级的绿子交往中,对其又产生了一定的.感情。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内心十分苦闷彷徨,。
书中的渡边面对学业、生活、工作和爱情,内心有着诸多困惑与无奈,但又常觉无能为力。可生活仍要继续,于是,他时常跟着室友去夜店鬼混来放纵和麻痹自己,直到连跟女孩子鬼混都嫌麻烦,开始变得麻木。渡边在看不到希望和办法的时候,以消极的方式去试图寻找生命的出口,折腾和放纵自我成了无奈之举,采取一种短暂解脱痛苦的方法。虽然渡边消极地面对现实,但也不曾放弃对真爱和存在价值的追寻,于是在放纵和清醒中徘徊不定。
孤独和迷茫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无论你如何驱赶,它总在悄无声息地纠缠着你,从你出生直至死亡。作者以一种看似平静却暗涌波澜的笔调展现出他那一代人的孤独、迷惘与堕落,反映出对青春理想、社会潮流、时代印记、存在价值的深度思考和不安焦虑。
结尾处,渡边在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但作者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也未持鲜明的立场。书的结尾将孤独和迷茫的情绪延续,诚如结尾:我拿着听筒扬起脸,飞快地环视电话亭四周。我现在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道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
能引触动读者灵魂深处,引发读者思考,诚如,就追寻生于死的答案就这点而言,本书已算是值得一读了。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9
读罢此书,感触最深的便是渡边的那一句:我说自己心中仿佛有个硬壳,极少有人能打破它、闯进来,所以也无法顺顺当当地谈恋爱。书中的爱情散发着淡淡的哀伤,真实与虚幻的交织中满布现实的影子,不知痴迷了多少人。
诚然,小说的情节是平平的,笔调是缓缓的,语气是淡淡的,始终摆脱不了情情爱爱。但现实中的生活小说以一个个片断相连接,但并不使人觉得杂乱无章,许许多多日常生活的片断一一在眼前掠过,唤起熟悉、亲切的气氛,让人产生心领神会的共鸣。
当渡边和直子一同在街头漫无目的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中茫然不知所措,成长的创痛隐隐浮现,身旁汹涌而过的车流和喧闹的市声带着城市的气息,周遭全然陌生的人群构成了空旷又拥挤的'环境,都市人焦灼、空虚的内心世界,迷乱、脆弱的生存状态,在作者举重若轻的叙述背后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在直子的形象里,仿佛看到黛玉的影子。如果要用一个形容词来描述直子,多数人会选择“精致”。于一个真正的女孩子而言,这应该是个很不错的形容词。直子的外貌有如芭比的精致,内心则精致的如一个瓷娃娃,敏感而又脆弱。直子留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她温暖的笑容,而到了最后,当上帝成全她的时候,才体会到,这笑容怕是直子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吧。直子有没有真正爱过渡边是整本书留下的一个悬念。直子对渡边的感情应该是源于内心的一种依赖。而她在自杀前告诉室友自己对渡边一往情深,实则是表现出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恐惧。直子幻想能生活在乌托邦式的地方,而这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是无法企及的。所以,直子可能并不属于这个世界,她的最终选择兴许是唯一能让她解脱的方法罢。
那么,对于渡边呢?只能说:在青春的成长中,需要独自去面临一些陌生的事物,或许会有迷惑与无奈 ,或许会有反叛大胆与率真 ,或许会有奇异的哲思 ,或许会有成长的谬思。渡边的青春岁月里仍然风景无限好。除了世外桃源般的疗养院里的直子,仍有一个生动活泼的绿子为他的生活涂上一抹鲜明的色彩。渡边和绿子在天台上喝酒唱歌,带着年轻特有的一份悠闲神气观望远处,绿子弹着吉它唱自己写的歌,歌词不知所云又生动鲜活。渡边去医院探望绿子的父亲,嚼着生黄瓜,声声脆响中散发着质朴、新鲜的生命力的清香。对于村上春树而言,爱穿短裙、思维跳跃的绿子是他与现实环境相联系的媒介,正如当初木月和直子试图通过他进入外部世界一样,然而渡边却跨过了那道鸿沟。他站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在“哪里也不是的处所”连连呼唤着绿子。
无需去想小说的布局谋篇,无需去想小说的表现手法,甚至无需去想那些外在的东西。只消在安静独自处静静的看着,书中那细腻的情感便如清泉一般缓缓流入读者的心田。有些凄美,有些纯真,有些虚幻,有些真实,有些倔强,有些无奈,有些放纵,有些迷茫,有些坚忍。
这,也许就是爱情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10
说起村上春树,大家可能并不是那么熟悉,他是日本的著名小说家。说起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拥有着极高的评价。
说起来,我也是因为《挪威的森林》这本书才了解到村上春树这位小说家。接触这本书也是因为偶然看到同学桌上的它,无聊时拿起翻了翻,便渐渐地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
这是一部伤感,又有痛苦,充斥着情感纠葛的小说,这是大部分人对它的印象。或许就连作者也在表达着这种情感,因为书中不断反复强调的主题:生命的悲哀与无力感。通过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无法摆脱的'生存痛苦,村上仿佛将自己置身于主人公渡边,以自我的感悟来表达着社会,表达着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和情感纠葛,诉说着痛苦和悲伤。
或许有的人承受不了这种主题的文章,所以也一直以“悲”和“痛”来看待着它。但是,我想说,人生又未尝不是如此呢?
“我俩就像在无人岛上长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饿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但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啊,我们一天一天长大,必须到社会上去。”这是女主人公直子所说的一句话,这种矛盾,那份对现世社会的恐惧,不正是我们现在所具有的么?不可否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还差一步就要进入社会,但是,真正有心理准备迎接社会险恶的又有几个?一直被学校、家庭庇护着的我们又有谁能真正认识到社会的真貌?现在的我们,也只不过是在学校温床中嗷嗷待哺的鸟儿罢了,或许在大学校园中有那么一点社会的气息,但是,谁又知道真正的社会到底是怎样的?或许我们天真的认为自己能够很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社会也已经将你所吞噬。
这样讲可能有点恐怖,不过,尚未真正接触过社会的我们,谁又能否认这种想法呢?我们便是处于这种矛盾中,想要进入社会,又害怕着这个社会。
这是在社会认识上的叙述。而在情感上,作者也很好地刻画了渡边这一角色,以表达自己对感情,对人,对事物的一种体会,以及在人生历程中对事物感受的转变。
在直子死后,渡边丧失了自我,意图以徒步旅行来欺骗自己,但是可想而知,他失败了。以这种消磨意志的方式来减轻痛苦可谓是天方夜谭。也难道不也是对社会人生的一种真实映照么?最后,在玲子的引导下,渡边也终于慢慢地了解人生,开始思索,开始明白人生的意义,开始转变对事物的感知。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刻画,以这个“小社会”来诉说着一个大社会,真实的映照出当今社会人的感情、认知、还有生命历程中的感悟和转变。或许故事会令人感到悲伤,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真实人生的映照。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11
不久之前读了《挪威的森林》,感觉很不错,《挪威的森林》读后感。这是我第一次读村上春树的小说,译者是林少华。翻译细节上有一点问题,但仅仅是细节有问题,无伤大雅。其实故事很简单,书的内容是讲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日本少年的大学生活。具体一点就是他的情感生活,主角叫渡边。他考进了东京的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木月——在十七岁自杀的高中好友——的女朋友直子。他们很奇怪的在东京街头逛街——直子在前面走,他就在后面跟着。后来直子又很奇怪的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才知道她去了一个静养院。他之后在学校上戏剧课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女同学——绿子。这也是个很奇怪的人,能在邻居失火的时候在阳台上弹吉他,不过她真的很好。书中还写到他认识了宿舍院里另一个有点放荡同学——永泽。剧情很简洁,就是这个人一直困扰在他和直子的感情中,并且一直努力让直子走出阴影中,读后感《《挪威的.森林》读后感》。在直子疗养的时间里,他一直给直子写信,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他和绿子也谈上了,关系也很好,但是他总是有点不太在意绿子。同时,他还不是和永泽出去“鬼混”。好了,随着剧情的慢慢发展,他认识了很多朋友身边的朋友,比如和直子同住的病友和永泽的女朋友。他和绿子绿子的交往也越来越深,同时他和直子的感情也慢慢发展,不料,直子却在即将病愈出院的时候自杀了,男主角很受刺激,外出流浪了一个月。略去细节,最后他去追寻一直对他一往情深的绿子了。故事真的很简单,读起来也很流畅,也很感人,特别是直子死后,咱们的男主角外出流浪,蓬头垢面,写得太有诚意了。还有之后,主角一直在叽叽咕咕:“人不该这么死的,葬礼太荒凉了。”这让我想起了《碧奴》里最后那点,碧奴知道自己丈夫已经死在长城下的时候,就哭啊,从山上哭到山下,从古代哭向未来,哭得人不禁也潸然泪下。其实这本书写得有些漫不经心,但是这漫不经心大有玄机。在这漫不经心中,作者将那笔触伸进你内心深处,让你为文中每个人物设身处地,唏嘘不已;在这漫不经心中,你看到了文外的我们也已将自己的命运和青春托付其中,反思我们自己的短暂人生;在这漫不经心中,我们身边那些恼人的事都已经化作尘埃,消失在了东京的雨或风中。村上春树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写道:“这是一本带有私人性质的小说。”这是在暗示作者也有主角般的经历吧。书中作者借渡边之口,谈了些对其他文学作品的看法,很独到,很有趣。这男主角——渡边,很有魅力,让无数女读者心向往之,不得不佩服村上春树对人心理的把握能力。书的旁支内容里还提到了许多东西,其实读后感,是没法完全展现原著的魅力的。就写这么多了。哎,我有多久没看书了,有多久没写字了。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12
每天看两章,看完了,每个人物都有其鲜明的人物特性。木月健谈,善于活跃气氛,仅仅是和直子以及渡边君一起时会这样,对于社会,学校领导则判落两人,有些逃避社会。
直子知性女孩,柔美善良,娴静,她是喜欢木月,但对于渡边君的情感一直很矛盾,同时也让渡边君矛盾,她姐姐以及木月的去世也给了她很大的打击,觉得她最后的自杀有为自己的病考虑同时何不曾也是为渡边君考虑,希望渡边不要因为自己而在继续受困扰,去敢于追逐自己的幸福。
敢死队是一天线,一直成为渡边和直子,绿子茶余饭后的笑谈,生活的润滑剂,不知道他离开后会怎样。
永泽留恋于风月场所,健谈有才,同时也是重情重义,学习能力强,和渡边君合的.来,面对初美这么好的女孩,而且也是知道他的风流之事依然选择爱他,但永泽也是觉得初美对他太好反而不愿辜负她,依然做让初美不开心的事以及说不开心的话,放荡不羁依然是他的喜爱。
玲子,音乐才女,弹得一手好吉他,年轻时有些偏激,对于是非正恶的判断不够坚决与果断以至酿成大错,她的丈夫当时其实是爱他的,出事后一味只想到自己,并没有为丈夫考虑,并非完全无辜,而他的丈夫可以有更好的办法。中年玲子是知性,善解人意,如同知心大姐般,和渡边畅所欲言。
初美,贤惠,娴静,宽容大量,渡边说初次见到初美,初美能给人一种心性的力量,自然而蓝,让人忍不住多去了解,初美没等到和渡边的三年之约,永泽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后来初美嫁与他人,不久割腕自杀。
绿子,和直子相反的性格,活泼开朗,敢爱敢恨的,对于细节敏感,有段时间和渡边没见,换了个发型,和渡边见面时发现渡边在想其他事,同时没注意她头发,绿子心想渡边能夸她头发可爱,之后不管如何心不在焉也依然会原谅,一气之下绿子离开,哭了好久,绿子和渡边那段时间陷入冷战,让渡边找的好苦一句话总结:绿子在意的人却没能在意她在意的地方。所以看到那部分,我表示学到了学到了有些细节还是需要在意的。
渡边安静,随遇而安,对于别人的看法没啥好在意的,活得洒脱自由,博览群书,交友不轻易交,一旦交了那就是用心去交,而且交的朋友都是那种有个性,同时也能掏心的朋友。同时渡边也是个矛盾的人,对于直子和绿子完全不同的性格到底会喜欢哪个,不论是哪种性格,感觉对了,确认过眼神,和你在一起是放松欢乐,无拘无束,随性洒脱的,那么那个就是你要找的人,她能让你浅笑安然,你也能让她浅笑安然像个小孩,这遍为你真正要找的人。
第一次看,大多为自我想法,人物刻画给我的感觉是怎样就是怎样,多读几遍对于人物性格的感受会更丰满,感受也会更深刻,里面人物的情情爱爱是纯粹的,是有血有肉,围绕着恋开始,正因为有了恋,也就有了爱,是水到渠成的那种纯粹的爱。我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13
《挪威的森林》其实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够再普通的故事。在译文版的封面上,写着的“孤独的都市少年,徘徊于两位少女之间”或者“一首感伤的青春恋曲”这样恶俗又画蛇添足的文字,没有看过的人大概也能够猜到。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它是阴冷的。木月的死。直子的姐姐的死。初美的死。这样的密集的自杀,却没有让人觉得一丝一毫的不自然。死亡带来对生更加深入的探知,同时也让生命断裂开一个出口,督促着幸存着的人们去探寻。然而对人生自始至终没有把握的感觉,对诸多人事的无能为力,以及深深的孤独,却是一直深深存在于渡边和我们各自的内心。
慢慢的我却也渐渐能够明白其间一些温情。很大一部分,是来自那个叫绿子的女孩子。这个直率天真的女孩子,深知世间的诸多规律和困苦,却始终像个孩子一样任性。她有俏皮的短发,穿着短裙走在渡边身边,会往下拉一拉裙摆。有时候想象她说话的声音,应该是清脆甜美的。这样的女孩子始终是叫人喜欢的。在书中的诸多出场的人物中。唯有绿子的人生是坚忍和完整的。其他人,不论是冷漠的永泽,高贵天真的.初美,挣扎破碎的直子,还是落魄飘离的铃子,甚至是那个被当作笑料来讲述的敢死队,都只会让我想起来被撕裂的布匹。他们的生命是残缺的。
就如文章最开初,渡边最开始回想起直子时,所讲到的那口井。那口井就在草地不知道何处,我们小心翼翼地行走,但总免不了有一个不小心,掉落其中,从此暗无天日,独自挣扎。然而绿子有她一份没心没肺,一份假装盲目的天真。这个女孩子,是真正经历过生活琐碎的艰难的,从小得不到许多的疼爱,学校生活也并不如意,末了还要面对双亲逐个病逝。然而即便如此,她的内心却有着不可多得的笃定,对生本身有一股不顾一切的热切感情。想法单纯到只想要一个疼爱自己的男人,两个人在下雨天躲在被窝里面天南地北地聊天。
很多叙述都是寻常的,轻描淡写,从不过分执着于情绪,却像细细的针,没有声音地刺入内心的。这或许是村上最为打动我的地方。
从文字的最开始,他在飞机上,看见周遭陌生的人群,突然回想起来年少时候的恋人,那种感受,或许是需要一定的年岁来理解的。他说他渐渐难以想起直子的脸庞的时候,言语之间并没有太多着墨,却叫人内心跟随着他斗转星移。自己的身躯已经老去,记忆也早已经在时光和日后生活的琐碎时间里面被磨损和拼接,而故人也不再。即便当初再过深切的爱恋,也终究是枉然。
还有在阿美寮里面,同铃子在仓库里面吃葡萄,听她说起往事。其间有一些细节,也是真实的。而我曾经在某一段时间里,时常翻出小说的第八章来读。原因已经不是十分记得。但是会知道,这一章的开初,渡边的手被玻璃划破。
一些微小的地方,看起来似乎没有逻辑可循,然而读起来,却是叫人觉得自然而然,事情本就应该是这般发生。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篇14
沿着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字,我走进了那片孤寂的森林。直到合上这本书,我依然觉得那种心灵的与世隔绝或者说格格不入像挥之不去的雾霭在我的周围氤氲不散。
书中有两个世界,渡边彻整日里游离其中的,身边走着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的世界,听着嘈杂的声音,做着不知所终的事情。真实的世界在作者的描述中荒诞可笑,光怪陆离,那些身边的人或者惨然终老,或者用什么方式结束这个世界的旅行,匆匆离他而去,留给他的是不能愈合的伤口。于是他也会用一种畸形的方式寻找温暖,填补渴望的人生。
还有一个世界,一个精神病人的疗养所,在作者的笔下被描述出来,而在我看来,这个叫“阿美寮”的地方更像一个世外桃源,没有污浊,没有喧嚣,没有谎言,甚至不会为人创造孤独的滋生地,医生和病人融为一体,整个地方竟成了一块儿净土。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轻松、惬意的自给自足。最重要的是那里还有一个纯净的女孩儿,渡边君深爱着的女孩——直子。至今还能清晰地想起书里渡边和直子、玲子一起吃鲜葡萄,弹吉他的情景,美丽的月光下他们一起漫步,说出自己经历的心灵的创伤,或者说是让人生的发条砰然崩溃的故事,雪地里他们尽情的游戏。
也许,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值假期,默默翻阅,竟一次次的和主人公一起在静静的.时间流逝中体验着孤独的滋味。自己面对的是几个世界呢?主人公和自己有相似之处吗?自己不也有时为这个世界而无奈,甚至消极吗?渡边与外界的抗衡就是不说话,包括老师上课点名,自己去行走,静静的坐着都是他的方式,我呢?我没有他那样可以天马行空,可我的思想呢,有时候不是也讨厌这个世界的复杂吗?看着身边的各色各异不也曾经一度烦恼吗?娓娓而来的对尘世的不懈袭来,飘荡忽然的生活像捉摸不定的夜忽明忽暗。他选择用沉默对待一切,而自己呢,郁闷的时候,选用的是什么方式呢?人都很奇妙,像渡边一样,每个人的都要遇到几个期望的也好,误撞的也好的那么一些人,成为你的他人们,或喜欢,或讨厌,或无所谓,对人的看法总在发生着变化,或愈讨厌,愈喜欢,或者麻木。渡边的女孩儿,他生活中注定的女孩儿,他曾经在初识又可曾想到过。不想去猜度别人,更不喜欢别人猜度自己,尤其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人的生活也许太自我不好,可我也崇尚那种心灵上的自由,,渴望能够也有那么一片森林,只有我的足迹。挪威的森林,是孤独的,是自我的,甚至有些荒诞的,可走出那片森林后,不希望看到的是俗世尔尔,守住自己心中的森林。哪怕森林已经荒漠,没有了荒漠也没有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