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经营管理与农业种植研究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研究论文 农资

管理员

摘要:

农资经营管理与农业种植研究论文  一、假、劣生产资料坑农、害农的原因  (一)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准入门槛过低,立法相对滞后,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资经营者不需要专门的技能,且工商部门管理不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种子经营商户。其中很多无良商户受假种……

农资经营管理与农业种植研究论文

  一、假、劣生产资料坑农、害农的原因

  (一)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准入门槛过低,立法相对滞后,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农资经营者不需要专门的技能,且工商部门管理不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种子经营商户。其中很多无良商户受假种子、农药等农资收益大,农民防范意识差等诸多因素影响,生产、销售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农资。当农民权益受到侵犯时,职能部门常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不能及时解决农民反映的问题,纵容了违法分子。

  (二)广大农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太差

  由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具有隐蔽性和规模化的特点,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在商品信息、法律知识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造假售劣者正是利用这一点,向不知情的消费者兜售伪劣商品。在农村,大部分农民购买农资并未要求经营者开具发票,即使开了发票,内容写得也不详细。不法分子利用农民和销售商贪图便宜的心理,大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导致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严重破坏农业生产,严重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净化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销售环境的建议与对策

  (一)不断加强相关的法制建设,完善和规范市场准入机制

  惩处假化肥、假农药、假种子等坑农、害农刑事犯罪的法律依据,既有国家的法律法规,也有地方性法律规章。这些法律法规是相关部门打击制销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重要依据。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并不能涉及到生产流通的各个方面,所以,在如何惩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上仍存在一些法律真空。此外,目前市场上许多商品的.属性、质量标准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仍处于自由制售而无标准监管的状态,一方面会让某些不法分子利用该空白,躲避执法部门的监管,制销一些无标准的产品;另一方面,农资生产经营者并不知道由于自己的经营行为不规范而触犯了法律。因此,必须加强完善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

  (二)公、检、法联合严格执法,农业、工商加强监督管理

  加大对坑农害农犯罪的打击力度,尤其要依法严惩组织领导者、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从重处罚具有惯犯、累犯等行为的犯罪分子,以及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不法分子。据悉,2013年农业部为了净化了农资市场,牵头积极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据统计,各级农业部门查处案值5万元以上大案要案共计57件,捣毁制假窝点37个,有62人移送司法机关,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

  (三)各政府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维权观念

  加强法制宣传,震慑犯罪分子,争取全社会对打击坑农害农犯罪工作的支持,提高农民群众识别假农资的能力和维权意识。

  (四)建立多部门信息联动网络,增强跨部门合作意识

  在查处一些带有普遍性犯罪的时候,各部门可以组织协商,联合行动,促进各地更加有效地展开防范和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