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现状与对策建议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对策 现状 体系 保护

管理员

摘要:

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现状与对策建议论文  1我省现有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1.1绿箱政策的投入包括: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改超设施项目等。②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等扶持政策。③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

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现状与对策建议论文

  1我省现有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1.1绿箱政策的投入包括: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改超设施项目等。②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等扶持政策。③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扶持政策。④农业生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补贴政策。⑤贫困地区补贴政策和农村自然灾害救济政策。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补贴政策。⑦农业生产者收入直接补贴政策。如对粮食生产者的直接补贴。

  1.2黄箱政策的投入包括:①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补贴政策。如,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②农业市场风险的保护政策。如,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③粮油流通环节差价补贴政策等。我省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总量持续增长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农业补贴的增长速度逐年加快。2014年全省农林水的财政支出达524.58亿元,比2013年的513.03亿元,净增11.55亿元,增幅2.3%。主要用于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五水共治”资金保障,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支持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和山区经济发展,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等。

  2我省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作用

  近几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力度,为实现浙江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了贡献,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稳定我省的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201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44.59亿元,比上年增长0.25%。

  2.1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

  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产业结构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粮食战略产业稳中略升,经济作物稳定增长,蔬菜面积稳中有升,花卉苗木面积增长,推进“四边三化”、“两美建设”等战略决策实施,加快推进创建森林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2.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近几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全省农用机械总动力达2420万kW,机耕地面积143.8万hm2,机播面积22.49万hm2,机收面积92万hm2,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60%、10%和38%。

  2.3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自从2004年实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以来,农民收入增加明显加快。2004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大关,达到6096元,比上年增长11.1%。2014年浙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7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的高0.5倍,比上年增长10.8%,并连续30年居全国省(区)首位。

  2.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培育,2014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4.7万个,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6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7369个,家庭农场17955家。

  2.5农产品品牌建设不断发展,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升

  目前,我省农产品注册商标达17000多个,其中著名商标近5000只,名牌产品600多只,“三品一标”产品总数7116个。种子种苗工程深入实施,一大批优良品种得到引进、繁育和推广,粮食、油菜、生猪、家禽优质良种率分别达98%、95%、100%和95%。农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展开,近80万农民参加了农业技术等培训,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

  2.6休闲观光新型农业业态快速发展

  近来年,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的新型农业业态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省现有休闲观光农业区(点)2390个,从业人员11.2万人,接待游客7921.6万人次,实现总产值160.04亿元,比上年增2.4%,占全省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6%。

  3我省现有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4年实行农业补贴政策为主的支持保护体系以来,我省不断地加大对农业支持和保护力度,对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财政支农的投入水平偏低、力度不足、结构不合理、效能低下,农业补贴制度不健全、补贴金额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补贴品种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补贴手续有待进一步简化,农业保险、农村信贷发展严重滞后,农业支持保护资金分散难以形成支农合力等方面的问题。

  3.1农业支持保护水平较低

  近年来浙江省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对农业支持总量还仍显不足。一是绝对量呈不断上升趋势,但财政支出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较小。2014年全省地方财政决算收入4121亿元、全省农林牧渔总产值2844.5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547.01亿元,支出占财政总收入的13.3%、占总产值的19.22%。也就是说我省农业支持保护总量约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20%左右,而按同口径计算,发达国家一般为30%~50%,美国和欧盟分别为50%和60%,日本更是高达70%以上,就是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在20%以上。因此,与发达国家的支持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这表示我省农业支持保护的水平偏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有待提高。二是政策措施还不完全。从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运用来看,在WTO规则允许的11种“绿箱”政策措施中,我省仅使用了8种,而像收入保险计划、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农业资源储备补贴等多项农业补贴在现行的补贴体系中尚属空白。运用“黄箱”政策数量还很少。此外,政府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也低于城市,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平衡发展。

  3.2农业支持保护结构不合理

  存在“四多四少”的现象:即“人头”经费多,建设性支出少;全社会普遍受益的投资多,农业直接受益的`投资少;一般的生产性投入多,农业科研和农村社会发展投入少;直接投资多,贴息、直接收入补贴、补助等引导性投资少。还有支持保护重点不突出,一般以间接补贴为主,直接补贴很少,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补贴不协调,生产环节补贴支持种类多而数量少,产前、产后环节补贴支持不透明等[2]。

  3.3农业补贴政策效能较低

  近年来,一些政策措施的效果出现边际效应递减趋势,个别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改变了设计初衷,由过去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鼓励支持粮食生产,转变为单纯的农民收入支持措施,政策效能趋于弱化。3.4农业保险信贷发展严重滞后由于农业保险因其本身的一些特殊性,农业保险工作难度大、强度高,不可预见的费用多,以及农业损失中的道德风险难以分辨等多种原因,使保险业务的经营管理存在巨大的困难。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农民的“无产者”身份,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和金融机构不敢贷款给农民,造成了农村金融供需的通道不畅、贷款难、贷款贵、风险高的局面。

  4完善我省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对策建议

  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是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我省农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并结合经济发展的未来需求,制定和实施既符合有关国际规则,又符合我省省情,且能对全省农业发展起到真正促进作用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4.1梳理现有政策

  我省现有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政策有70多种,有些政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作用基本没有,如良种补贴,每亩只补10至15元,我省由于人多少,有的农民只种植几分几厘,只有几元钱,根本调动不了生产积极性,建议取消或将资金整合到其它发挥作用的农业补贴种类中去。

  4.2突出支持保护重点

  农业支持保护必须突出重点。建议我省农业支持保护重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生产、种业体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链服务、农业多功能性、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以及环境友好型支农政策等方面。4.2.1加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安全。随着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对粮食等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受到耕地刚性减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粮食增长幅度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供求状况极不平衡。因此,我省要不断加强对粮食生产的补贴力度,扩大种粮面积,提高单位产量,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增加省级地方粮食储备规模。一是实施规模种粮补贴。按照“统筹整合、适度规模、政策连续、力度不减”的原则,将省级粮食生产种植环节各项补贴资金整合归并为规模种粮补贴资金,加大投入力度,集中资金扶持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二是支持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按照“散户补服务、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的原则,在规模种粮补贴资金中安排适量资金,对为散户提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代收代耕代烘等社会化服务,并达到一定服务面积的粮食生产服务组织,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进行一定补助,大力培育多元化社会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水平和对散户的带动能力。4.2.2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节水灌溉、雨水集蓄、河渠整治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增强排涝和抗旱能力。继续加大对农村道路、通讯、电力、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两区”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低产田升级改造、新品种推广、节水等农业技术应用、新型农民培训等方面的资金补贴力度,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推动粮食稳定增产、粮农持续增收。4.2.3支持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资金投入的同时,要逐步完善投入体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增加民营农业科研机构、技术培训机构的投入补贴力度,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推广等服务,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2.4加大农产品营销服务补贴力度。农产品营销服务补贴属于“政府一般服务”,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基本出发点是满足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数量需求与强化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能力,而在农产品营销服务方面的补贴仍然相对较少。建议加大产地市场建设的补贴力度,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补贴,整合农产品物流补贴,促进农产品冷链与供应链、物联网、互联网的协同发展。4.2.5健全农业保险保障机制,稳定农民的收入来源。发达的农业保险机制,能使当地农业在受灾后得到及时的赔偿,并能迅速恢复生产,从而稳定农民收入[3]。日本、美国的农业保险机构普遍实行国家对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建议创新保险理念。平衡农业保险与政府救济的关系,逐渐把政府救灾资金安排转移到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上,通过农业保险将政府临时性的被动救灾救济行为,转化为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的主动性的灾害应对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政府救灾职能的转变。创新保险品种。引进价格指数、气象指数等更多保险险种,提高保险覆盖面和保障程度。温州市是我省番茄主产区,时常遭遇低价、滞销等问题,建议温州市建立“番茄价格指数保险”。扩大保险范围。对“政府关切、社会关注、农民关心”的民生农产品进行保险,如猪肉、绿叶菜等品种,解决“贱伤农”和“贵伤民”的矛盾。创新担保方式,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有条件有地方,参照上海市办法,设立“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解决贷款难问题。

  4.3整合支农资金,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积极构建以产业支持政策、收入支持政策、市场调控政策、贸易促进政策和资源与生态保护政策的五大类政策组成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产业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公共服务政策、经济引导类政策等;收入支持政策主要包括直接补贴政策与间接补贴政策等;市场调控政策主要包括国内供给的调节政策、价格政策及进口调控政策;贸易促进政策主要包括促进服务政策和营销支持政策;资源与生态保护政策主要包括资源合理利用政策和生态保护政策。同时,也要积极下放权力、资金切块给县(市、区),让地方根据各地特色、设计多种因地制宜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达到财政资金效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