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致富带头典型事迹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带头 事迹

管理员

摘要:

农民致富带头典型事迹(通用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事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民致富带头典型事迹(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农民致富带头典型事迹1  安徽省歙县……

农民致富带头典型事迹(通用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事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迹可以很好地体现和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民致富带头典型事迹(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农民致富带头典型事迹1

  安徽省歙县是养殖大县,在歙县郑村镇有这么个说法:到此地玩耍有两个地方绝对值得去看一看,一个是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著名棠樾牌坊群;另一个就是连大生态农业公司已经运行3年的大型沼气发电工程。

  2014年农历正月十五后的一天,笔者走进歙县连大生态农业公司的养殖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造型别致的徽派养猪大棚整齐林立,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商品猪长势喜人。在养殖场里,没有猪尿猪粪味道。山坡下是一片规划有序的猕猴桃有机果品基地,果园边矗立的两个白色巨大罐体引人注目:那是养猪场的猪粪污水发酵罐和沼气存储罐。

  笔者看到,猪场虽然面积大,但所有尿粪全部注入暗道直接排入沼气池内,且清水和污水分离,水和沼气也是分离的。粪污处理系统距离坡上的猪舍落差有10多米,粪污经过管道流入处理系统节省了大笔运费。一台发电机正欢快轰鸣着,墙上的值班表上清晰记录着当日发电量。连大饲料加工厂工人小陈告诉笔者,饲料加工机功率61个千瓦,闸刀一合上整个设备立马运转起来,沼气电用起来和高压电一样平稳,一天加工20多吨饲料需要700多度电都是由沼气发电机内网输送的。连大生态农业公司老板刘秋星向笔者介绍道:“这些粪污每天流迸发酵大罐子有80吨,但出来的.还不到10吨,大部分都化作沼气啦,然后沼气用来发电,整个链条循环起来。”

  笔者在处理终端看到,黑色浓稠的沼液经管道注入水泥槽后,汇集到猕猴桃园里一条条小沟中。“这个肥料是最好的,它通过发酵了,还可以当农药来打,水稻什么的打了它都不生虫子。我现在的260亩猕猴桃园,虽然产量高、售价高,但种植业这块依然是亏本运作。可即便花再多钱,我也要把这个果园经营好,好让乡亲们都看到,只有走环境良好之路才能给大家带来更安全更健康更美味的有机食品。”刘秋星介绍说。

  爱折腾的刘秋星尽管已快60岁了,可他的心里还有一个雄伟的绿色梦想,“我还准备扩建沼气发电项目,建设一座以沼气能源为纽带的超级农业生态园,争取到2014年年底,建成一个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循环农业科普示范园区。”

  农民致富带头典型事迹2

  XX ,男,19xx年6月出生,系XX 县牛城乡牛城村人,现为隆泰养殖合作社厂长。年近60岁的他,不服老、不服输,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敢为人先,抢抓时机,率先发展肉猪养殖产业,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俨然成为了滹沱河畔的农民致富领头雁。

  一、敢为人先,成就非凡

  20xx年,在党的富民惠农政策引导下,XX 先是调查市场,而后看准时机,开始尝试生猪养殖业。一个占地5亩,基础母猪30头/年,总出产量母猪600头的小型养猪场就出现在了牛城大地上。万事开头难,起初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信息不通畅,对社会主义市场缺乏了解,老董的养殖场在开头的1年内遭受了巨大的亏损。但当时将近50岁的XX 并不气馁,他自学电脑,浏览养殖信息,积极去河北农大学习技术,并经政府牵线,与河北农大建立基地指导帮扶关系,从此养殖场开始了科学养殖,科学管理的模式,步入了跨越式发展快轨道。几年之内,老董的小养殖场就成长为占地面积30亩,基础母猪480头、肥猪3650头的中型养殖场,年盈利达100万,可谓知天命之年再创人生辉煌。

  二、创新思路,跨越发展

  做大不是目的,做强才是追求。XX 并不满足现有的成就,他从设备、管理、技术、人才各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力争使企业上水平、上规模。一是改进技术引进设备。在厂区内建立消毒池、兽医室、配种室,并完善污粪处理设备、病死畜处理设备、清洗消毒设备,有效的防止了疫情、疫病的发生传播。二是扩大规模广招人才。扩建生产区1200平米,总建筑面积达6600平米;引进专门管理人员2名担任副厂长,大专以上技术人员4名,企业现在共有员工25名。三是打造现代化企业。合理选择畜舍地址,远离居民区,采用先进生产流程,不扰民,少污染,安全生产,成为我县里标准化养猪企业。

  三、示范带动,共同富裕

  XX 为人诚恳,做事厚道,很快建立了一批稳定生意伙伴,养殖场蒸蒸日上,老董的事业也越来越老大。家人劝他搬去石家庄住,XX 回绝说:“我是土生土长的.XX 人,一个富了不算富,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才行,走了怎么对得起乡亲们?”他开始为村民讲政策,讲市场,打消大家疑虑开阔大家视野,而后又手把手传授自己的先进技术,就这样一大批人脱离了仅仅靠土地吃饭的模式,开始了养殖创业道路。几年下来,养殖户们盖新房、买新车,日子越来越红火,说起老董,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

  四、豪情满怀,志在高远

  明年XX 就60周岁了,每当人们打趣说“该退下来享享清福”时,他就腰板一挺:再干它20年。XX 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农民增收渠道不多,正是需要XX 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带领大家走出一条致富的路子。今年老董没有闲着,他一直致力于把自己的养殖场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猪场,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致富。

  农民致富带头典型事迹3

  xxx,是会泽县振兴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同志工作几十年来,他时时刻刻严格的要求自己,做事不声张,勤勉工作这些年来,xxx以他出色的工作能力、心系工人群众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理想,赢得了领导、同事和广大工人群众的交口称赞。由于他出色的工作成绩,xxx多次被评为公司的先进工作者,并被县建筑业授予“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一、勤奋好学,钻研工作业务

  1986年,年轻的xxx参加了工作,成为会泽县振兴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技术员。工作中,憨厚、朴实的他一方面积极向老同志虚心请教,一方面利用休息进行施工技术研究,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完全投入到了忘我的工作之中。xxx艰苦的努力,务实的工作,不仅很快使成为了单位技术骨干,也极大的降低了单位的施工成本,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评价。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决不可以没有知识”,这是他十分欣赏的一句话,为此,同志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技术钻研上,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吃透,干好。

  随着单位工程量的增加,工作难度也在加大,xxx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他一方面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一方面自己刻苦钻研,认真研究各种施工工艺、建筑结构特点,其间,有的同志开玩笑的说:“咱就是一个农民工,操那份闲心干啥呀”?每逢这时,他总是淡淡一笑,心里说:“因为我是技术员,就得要钻研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同志终于解决了施工中的许多技术难题,投入工作后,不仅增加了施工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为单位节省设备和材料费用万元以上。

  xxx的钻劲不仅表现在技术革新上,还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由表及里,触类旁通。如今,他炼就了一身硬功夫:只要听听工人的简单介绍,就大体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干一行,钻一行。如今,凭着这股钻劲,使他成为技术及管理一身的全能人才。

  二、时时刻刻心系公司

  xxx作为建筑工程公司的一名技术员,最大的特点就是总在与广大建筑工人打交道,谁遇到技术问题不管时间早晚,xxx总是毫无怨言,随叫随到,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建筑施工的工作特点是天气越热,活越多;雨越大,活越忙;逢年过节,更是不得闲着,为此,有的'朋友也劝他:“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还那么认真干啥,该歇就歇了!”每逢这时,他只是淡然一笑,说道:“因为我是公司的技术员,就得要为公司着想。”

  奉献源于责任。多年的建筑施工工作中,总是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很少想哪些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哪些是无私奉献的,他心想:只要公司对自己的工作满意了,自己也就知足了。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作为一名技术员就要无私奉献,不能图名图利,只有在工作中尽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干点事,心里才会踏实。不善言辞的xxx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xxx,一个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既没有多高的文化,又没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钻劲,心系公司和工人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一名普通建筑工人的高尚情怀。

  农民致富带头典型事迹4

  xx是xx市xx村委会人,现年49岁。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艰苦创业,十年来,他以卧薪尝胆的决心奋斗在荒山野岭上。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如今,xx终于奔上了绿色农业的致富之路,为当地农民树立了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好榜样。

  向荒山野岭要财富,走绿色农业致富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年轻的xx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凭着自己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到广州等地承建通讯工程和承接建筑工程,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和省吃俭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他每次回到家乡,看见许多荒山仍未开发利用,而村的集体经济又十分薄弱,群众的生活水平还很低的时候,他想:家乡这些荒山也是宝地,何不开发利用,使荒山为社会创造财富?就这样,他毅然决定把多年在外打工赚到的钱带回家乡进行农业开发,于1996年投资150万元承包面积400亩的“三山”(地名)荒山种果。

  为了把果场办成功,他起早摸黑,以场为家,和员工一起搞规划、打果坎、栽果苗,终于种上了优质的荔枝、龙眼等优质水果,并实现了喷水、施肥、除虫自动化和落实一整套科学管理措施。在他的辛勤努力和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果树长势喜人,连年获得丰产,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成了苍翠繁茂的果场。1998年以来,他种下的荔枝、龙眼每年都果实累累,取得丰收,年总产值达80万元,纯利润20万元。

  成功的喜悦和丰硕的成果没有使xx满足,一个想大的`、干大的发展蓝图又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他决心要在绿色农业上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在四九镇建立一个集观光、旅游、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生态园。1999年,他又在该镇白石村委会承包亩荒山,首期已开发1000亩,他一边打工赚钱,一边搞规划开发,目前已投入资金近700万元,办起了白石水果花卉场,现已种上各种优质水果50多种,各种名贵花卉200多种,生势良好。

  正由于他的辛勤劳动,,果场、苗圃场总产值达120万元,纯利润50万元。目前,果场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拥有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及汽车等各种机械8台(套),价值170多万元,两个果场有固定员工45人,水果收获季节另雇请临工30多人,解决了附近村的一些富余劳动力就业,每年还为两个村委会上交近8万元的土地承包款,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xx把取得的成绩只作为起点和加油站,现正计划加大对该场的投入力度,力争在把白石水果花卉场办成一个四时佳果满山香和有游泳场、体育竞技场、酒店等娱乐休闲设施的绿色农业旅游观光场。

  言传身教示范,带动全镇绿色农业发展

  xx常对农民群众说:“一人事业的成功不算成功,只有大家成功才是成功;一人富裕不是富裕,只有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四九镇科普协会每逢召开水果生产技术研讨会,他都参加并作水果栽培技术的经验介绍。平时,他稍有时间都主动到镇各个种果专业户上门传经,互相交流,把自己多年的水果栽培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还自己掏钱复印资料送给专业户。xx的这种无私奉献、一心想着他人的崇高品德,博得了果农的称赞。

  他从不满足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为了发展全镇的水果生产,他刻苦钻研技术和管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经常到省农科研究所去学习请教果树、花卉的栽培、管理等先进技术,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xx的带动下,全镇已有15个面积超300亩以上的果场,共7000多亩荒地都种植了水果,同时,外地有7个客商也纷纷到该镇承包土地开办花卉基地,面积超过1000亩以上的有省中科琪琳有限公司,深圳客商开办的东冠花卉场,美国客商投资的美环健芦荟种植场等花卉场共8000多亩。,四九镇种植水果、花卉面积已达16000多亩,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绿色农业已成为该镇农民致富和集体经济收入增加的一条重要门路。xx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肯定,1998年被选为xx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又连任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又光荣地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捐款改变家乡面貌

  勤劳致富了的xx并没有忘记对社会的回报。他常说:“没有党的富民政策,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所取得的一点成绩,是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几年来,他先后热心赞助17万元扩宽白石村道路、下朗道路、古兜道路、五四道路工程,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难、农副产品运输不便的问题。同时还先后赞助3万元支持特困户、残疾人等社会公益事业,还资助一位贫困学生的书杂费,直至该学生初中毕业,这些都体现了xx勤劳朴实,积极奉献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农民新形象。

  农民致富带头典型事迹5

  xxx,男,33岁,中共预备党员,市镇村农民。他在党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在创新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从开始,带头建造沼气池,发展养殖业,开办酿酒坊,发展无公害蔬菜。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带领周围群众致富,他政治思想进步,刻苦钻研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在当地是一名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新型农民,他先后获得“市科技致富带头人”、“镇农民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长在交通、信息闭塞的大山里。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家乡,他满怀信心想利用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来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经过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自己的理想在大山里是难得实现的,他不甘心同其他村民一样过着那种面朝黑土背朝天,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与家人商量后举家移居到村。

  村在镇政府所在地,这里交通便利、信息畅通,为了早日还上搬家时所欠下的外债,使家庭生活能宽裕一些,又借资8000余元买了一台农用三轮车,跟着其他人一起跑运输,几年下来不仅还上了外债,生活条件也有了改善。按理说,家里没有了饥荒,生活也说得过去,妻子有事做,自己有车开,应该安安稳稳地过平静日子了,可他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机遇,把握时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富民政策深入到祖国的广大农村,给亿万农民带来了致富机遇。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倡导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民建造沼气池。当时,“沼气池”这个词汇对农民来说是第一次听到,非常陌生,大多数有条件的农民对此事都不感兴趣,无论政府怎么动员和举办培训班,结果群众还是不认可,提出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难点,唯有他的想法与众不同,他认为,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扶持下,作为一个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青年农民就应该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创新,他认为建沼气池是一个新生事物,它既利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林业,又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也可以说利己利民又利国。于是,在多数人的观望下,他敢为人先,是镇第一个申报建设沼气池的人,从此踏上了有现实和深远意义的创业之路,开始实现他的人生价值。

  上有父母,下有上学的孩子,生活上虽说不算困难,但并不富裕。在建沼气池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家人历尽了千辛万苦,意想不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许多困难和挑战都摆在他的面前,资金短缺、生活费用问题都重重压在他的头上。他没有被这么多的困难所压倒,他认为开没有回头箭,创业成功的先例都经历过坎坷不平的路。我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困难,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他从此坚定了信心,白天外出打工挣钱,雨天和晚上同家人建池,一干就是半夜,累了就地歇上三五分,腰疼吃上止痛片。上百立方的池土他硬是一锹一镐地清除到池外。从7月开始到5月经过近一年的时间,他投资2万元的沼气池在市农业局、镇委、镇政府的帮助下终于建成,经技术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我们问他的创业经历时,他告诉我们说他流过血流过汗就是没有流过泪。

  创新才有发展,所建的20立方米生态沼气池是市农户中最大的沼气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农业局组织全市乡镇街道的领导在这里召开了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当地的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很多农民络绎不绝地到他家来参观学习。问他建这么一个沼气池,怎么能致富。他耐心地给农民朋友算细账,生产沼气,每年可以节约生活用柴近2万斤,如果用沼气酿酒可以节省烧柴10万斤左右,那么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用柴可以节省200万斤薪炭林的烧柴,这是第一省;用沼气酿酒,就可以卖钱,酒渣可以喂猪,可以通过深加工的转化过程,成倍地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粮食价格,这是第二省;沼气酿酒养猪,猪钱除了成本是净赚,猪粪可以继续做生产沼气的原料,沼气渣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上等肥料,这都是白捡白赚得沼气项目钱。在场的群众通过实地参观和学习,终于悟出了这里的致富经,许多农民朋友对沼气有了兴趣,开始建造沼气池。

  为了使沼气尽早地发挥作用,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秋,到春他又自筹资金9000多元先后建起了家庭小型酿酒坊和同时能容纳50头猪的育肥猪舍。功夫不忘初心人,付出了总有回报,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沼气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每天酿出的纯粮精品小烧白酒在当地就供不应求,远近闻名。42头育肥猪膘肥体壮。每年在沼气酿酒、养猪上就可以创收2万元以上,现在正在酝酿实施利用20立方米的沼气池来发展10亩地的无公害蔬菜,降低沼气建设、酿酒、养猪的成本,形成一条沼气—粮食—酒—猪—猪粪—废渣—蔬菜良性大循环,高效益的产业链,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也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在创业的历程中致富不忘左邻右舍,在2年多的时间里接待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200多人,每次接待不管自己有多忙,总是腾出时间来把自己所学到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大家。4月的一天接到远在西岗村一农户的电话,希望他能亲自去一趟他家,帮助解决在建沼气池中遇到的难题,二话没说放下自己一天能挣上百元的活,搭车向西岗村驶去。西岗村坐落在海拔近千米的岗顶上,距村有30多公里,而且山高路窄,车只能送到山脚下,10多公里的山路只能靠步行,面对眼前的情况,完全可以坐车返回,但他没有那样做,他望着眼前的羊肠小路和一眼看不见顶的山岗,依然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去西岗村的路。当他走到半山腰时,天又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路越来越滑,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雨伴随着4月的冷风吹打在他的脸上,衣服也很快地湿透了,冷风刺透了他的湿衣。他义无反顾地前行,终于到了西岗村这位农户家,稍坐一会,了解情况后,就亲自帮助他安装、调试和解决沼气的一些其他问题。在此过程中,他手把手的教,认真仔细地讲,很快安装调试完毕,故障排除,其他一些问题也解决了,在休息期间又传授了一些自己学到的沼气技术和实践中的经验,使这位农户非常感激。临走时,农户拿出100元钱作为他的辛苦费。他硬是不收,他说:“我能为大家做些能做的事情,我感到很高兴,希望大家和我一样通过建沼气池来致富,帮助大家共同致富这是应该做的。”不仅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有32户相继建起了沼气池,并都按他的模式设计建造,同时发展养猪业和无公害蔬菜,不同程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了这些建沼气池的农户在建造中少走弯路,他不知多少次深入到各户进行指导,使一户又一户的农民朋友顺利地建成,他的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行为和精神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他不仅是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典型的新型农户代表,而且还是难得的进步青年。他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特别是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他虽然只是一名重点培养的积极分子,可他时刻按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学习科技文化知识,不断地提高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党支部鉴于他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