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绿色家庭事迹精华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绿色家庭事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农村绿色家庭事迹1 小杨一家五口,……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精华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农村绿色家庭事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1
小杨一家五口,温馨和谐,阖家欢欣,蜜里调油,幸福美满。小杨,46岁,是云龙县长新乡长春村的一位普通妇女,也是全村赞不绝口的绿色模范和致富能手——从事妇联工作多年,以身垂范、身体力行引领群众绿色生活,美化环境。因自家种的重楼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全村看齐学习的致富榜样。同时积极调解村上的家庭矛盾纠纷,组织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挨家逐户宣传引导全村村民自觉学习落实有关妇联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文件精神以及维系保持淳朴勤劳、乐善好施的民风良习。
全家上下用朴实无言的实际行动和一以贯之的执着精神深深影响着全村的村容村貌和文化氛围,使得长期以来全村乱排乱放和乱倒乱扔的生产生活陋习得到根本性地解决和向好向上维持。
环境保护是每个家庭应负的责任。让绿色走进家庭,开展家庭环保活动,享受现代绿色生活,不但是每一个家庭的执着追求和自觉选择,而且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小康社会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新乡长春村小杨家庭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
一、以身垂范,热心公益
小杨母亲李阳凤是老一辈的妇女主任,工作上、生活上都得到了上辈的认可,自退休后,其女小杨接替了母亲李阳凤的工作,这也是一种传承,俗话说优秀的人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耳聋目染。工作上,小杨热衷于关注并尽可能地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她和丈夫心底无私、不求回报地为村上的文化广场、公共厕所等集体活动场所开展不定时的卫生清扫。她本人积极响应“爱国卫生行动”——积极参加村上组织的大扫除活动,清理运送村组干道沿线的垃圾杂物,热心帮助村民群众激活“爱国卫生行动”钉钉APP,主动详细地向村民群众宣传解读有关“爱国卫生行动”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以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实际行动践行作为一名村上从事妇联工作和光荣党员的使命职责和带头表率。曾荣获:20xx年大理州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十年竞赛活动“先进女能手”,20xx年长新乡优秀共产党员,20xx年云龙县优秀共产党员,20xx年被评定为长春村20xx年至20xx年老年协会关爱老龄事业奖。
二、高雅情趣,绿色回报
生活中,小杨还有最大的爱好——种养花草。养花能够陶冶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增强完美的生治情趣,使人赏心悦目,心境舒畅,消除紧张,舒缓疲劳,给人美的享受。在小杨家里,种养的多种花中,她最爱重楼。重楼别称华重楼、七叶莲、铁灯台等,为百合科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以重楼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用药量大幅度增加,长期掠夺性采挖使野生重楼越来越少。重楼从种植到收获利用需8-10年的时间,制药企业为获取更多原料,大幅度提高重楼收购价格,收购价格达800元/kg左右。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的功效,对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跌扑伤痛、惊风抽搐等症有治疗作用。在重楼背景的衬托下,小杨一家人亲亲亲热热,和和睦睦,在充分享受大自然生命活力的同时,深深感受着花草树木带给她们的'无穷无尽的美感和益处,用花草美化环境,改善环境,传递亲情友情。
三、生活点滴,绿色环保
近年来,小杨家里在洗衣物、洗浴时,尽量使用香皂、药皂、洗衣皂等,在清洁餐具卫生设施时都选用无磷洗衣粉和含氧清洁剂,她经过自我使用的效果和经验,经常向亲戚朋友们及周围熟悉的人们讲解如何使用环保型卫生用品。小杨总把家里打扫得整洁有序,她们小小的家虽没有闹市广厦的豪华,却有小楼庭院之幽雅,花园零零碎碎的种着些小树花朵,屋内主要是放些小盆栽,既不占地方,也美化了家里的环境,净化了家里的空气。只要到过小杨家的人都会为她家中的优雅环境所吸引,小杨不仅仅乐于向邻居教授养花之道,还经常鼓励邻居在各自的房前屋后种些花木以美化环境,同时热心肠的她还无偿为别人供给花草,并在栽培技术上予以指导。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也就不忍心在路上乱扔脏物和废弃物了。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在营造绿色家园的同时,引领着整个村子的绿色家庭创立,构成保护绿化人人有责、家家参与的社会风尚。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2
张学江、关春荣夫妇生活在宁安市江南乡大塘村,张学江今年56岁是一名退伍军人,他和妻子关春荣两人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他们倡导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理念,他家庭关系和睦,生活勤俭,张学江、关春荣夫妇用他们自己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影响和带动着附近的邻里乡亲。
他们的节约,从一滴水一度电开始。张学江同志家庭用水用电非常节约。张学江家里的照明灯全都换成了节能灯,并且全家人一直保有随手关灯的好习惯,家里没人时张学江就会将插排断电。夫妻俩平时出行,都是步行,遇到有紧急的事时才骑摩托。外出购物时,他们随身带着购物袋,外出吃饭时也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家里的'纸张都是正反面使用。
他们美化了家庭,更绿化了居住环境。张学江夫妇非常喜欢种植绿色植物,这不仅仅净化了空气,还能陶冶性情。家中的院子和屋子都摆满了种植的绿色植物,“家里有碧绿兰花、文竹,鲜艳的菊花...”关春荣对家里的绿植如数家珍。在夫妻二人的精心打理下,这些绿色植物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人赏心悦目,有种使人回归自然的感觉。好多邻居都称赞他们的花养的漂亮。
他们夫妻和睦,邻里关系也甚和睦。张学江同志的家庭关系非常和睦,家里的大小事夫妻俩都会共同商量,互相配合,全然不会因为生活琐事吵架,在邻里关系上,他们夫妻二人也一直坚持“选亲不如近邻”的相处理念,是“大塘村热心村民”,平常总会主动帮助大家排忧解难,张学江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大家共同幸福才算真正的幸福”。
张学江、关春荣夫妇在生活中倡导低碳绿色生活,家庭成员文明和谐,对待邻居团结友善,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美家庭的真正内涵。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3
李荣荣是宁安市的一名小学教师,在学校她教书育人,在家里她率先垂范,生活简朴、心灵手巧的她热爱生活、勤于思考,经常琢磨出一些节约环保的小妙招。李荣荣一家子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都很强,在日常生活中节电节水、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还会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性环保活动。她们的家中整洁干净、庭院绿色美化,在不知不觉的日常生活中,就已经走上了低碳生活的前沿。
在日常生活中,李荣荣始终坚持一水多用,每天她会把淘米水留下洗菜、浇花,淘米水即有利于去除果蔬表面农药又可以节水、对花儿来说也是十分有营养的养料,洗菜时,最后一遍洗菜的水还被用来刷碗,天长日久节约了不少水。洗衣时不管是手洗还是机洗,一定要先用少量水加肥皂或洗衣粉等要泡一段时间,先洗去污渍,再用清水洗若干次。每次漂洗完后,尽可能将衣物拧干,再放清水。洗衣机里洗衣物的水可以用来擦地板。
废旧物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垃圾,不用时就会被人随时丢弃,但李荣荣全家人一向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肯轻易地抛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空烟盒会被做烟灰缸;旧毛线洗干净后将会被勾成可爱的托鞋或者椅垫...她总和邻里说,只要我们爱动脑、勤思考,我们身边这些废旧物品,都能变成实用的日用品。
减少垃圾做低碳生活的表率。低碳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坚持,只要我们更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只要我们更懂得生活,低碳就不再遥远!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4
XX,车城村务农,良好的家庭氛围,绿色的生活习惯使得这个家庭在我们村里得到了邻里之间的一致好评。
勤劳朴实,言传身教,努力提升环保意识。他和妻子生活俭朴,从不浪费,崇尚低碳生活,重视绿色出行。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过多的操心,只是利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们做了很好的表率。节能减排,点滴入手,带动全家厉行节俭。XX的.家庭用水从三个方面节约,厨房用水,个人卫生用水和厕所用水。正是在他的不断教导和环保无小事理念的熏陶下,他的家庭每个人都特别注重节约水电,不浪费粮食。钻研学习,科学管理,努力提升农作物绿色品质。生在新时代的我们,凡事都需要学习,XX不只勤劳,学习精神还特别足。白天,除了吃饭时间,其余时间他都忙碌在果园里,翻地、施肥、疏花、疏果、割草等等,每天都忙得不亦乐乎。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却非常钻研科学管理苹果和核桃树,注重绿色环保。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5
朱世震是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下园殿村副主任浙江圣宇成套电气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和他的家人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他不仅在自己的事业上创出一番成绩还有他及他的家庭成员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家庭成员具备一定的环保知识宣传环保关心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自觉培养环保习惯坚持从生活点滴做起
这个家庭从xx年代起就关心环保问题朱世震和他的夫人在家庭中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并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教育、感染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经常提示家庭成员在各方面从环保定位从思想上营造绿色氛围实施中创建绿色家庭。
他们平时注重学习和运用环保知识。朱世震每年都有订报刊杂志的习惯这其中少不了环保类杂志。比如绿色食品、环保家电、环保装修、家庭节能小窍门等书籍并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处处以环保标准为依据。从而引导和教育家庭成员以及身边的朋友普及绿化科学知识形成保护绿化人人有责、家家参与的.社会风尚。
二、享受绿色生活让家充满绿的色彩
加快创建绿色家庭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确立以建设绿色生活的家庭环保道路用绿色装饰和扮靓家庭这一爱巢和乐园切实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家园使它真正成为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安乐窝和避风港。
1、倡导“绿色消费”活动。日常生活中家庭每一位成员都能使用 “绿色”生活用品养成健康环保生活习惯。从垃圾分拣、节约用水、回收电池等具体生活细节做起有较强的节水意识能做到一水多用不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筷子等等。
2、绿化家庭环境。 朱世震家庭居住环境优美拥有一个约20xx多平方的“家庭绿化园”。精心规划设计建造美丽的庭院并精心养护。走进庭院首先映入眼帘就是满园的绿色令人惊叹。庭院呈方型地面被铺上了整齐的草坪花草树木合理搭配庭院中间是一个圆形的花坛并种有铁树及兰花、山茶花、月季等各种叫不名的花卉煞是好看草坪上错落有致的种了榕树、柏树、银杏、桂花等各种名贵树木生长良好四季常绿。家里居室宽敞家居简单得体色彩和谐摆放有序并都摆有绿色盆载给家人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空间。他还热心村庄绿化积极倡导村民建造绿色村庄并带头投资建设村道两旁的绿化带。在他的影响下村里很多的家庭都给自家小院种上了花草为整个村庄增色不少。
3、关心公益活动。朱世震一家能积极参加村环境整治、养绿护绿、科普宣传等社会公益活动。多次主动义务为村里清理中转站外面及其它路旁的废弃杂物并时常为村道路两旁的树木剪枝、培土、施肥。该家庭还经常向周边农户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朱世震一家人生活态度积极健康家庭和睦、互敬、民主一直以“和为贵、兹为本”为生活理念尊老爱幼深得邻居的好评他们全家始终以健康积极的实际行动投入生活、学习、工作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影响着周围家庭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6
寻着曲径的小路走进去,走过菜园、路过花园,幸福的画面映入眼前:老头在院墙上擦擦抹抹,老伴在厨房里忙忙碌碌,还时不时透过门缝叮嘱老头,把院墙擦干净一点......是的,在有着“生态之乡”美称的铜仁市石阡县龙井乡炕家岩村有着这样一户人家,70多岁的两老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们就是铜仁市“最美绿色生态家庭”老王和他的老伴。
平凡的举动,平凡的'坚持,平凡的习惯,平凡的家庭。走进老王的家,整洁的小院旁,郁郁葱葱的花草映入眼帘,院落的绿植增添了别样点缀。屋内设置让人眼前一亮,客厅装饰别有一番味道,窗明几净,卧室家具摆放整齐、厨房灶台干净卫生。在日常生活中,老两口爱养花种草,随处可见院坝、门前、屋后、路旁等闲置空地种满绿植,晾晒的大蒜,房前屋后、屋子周围及排水处没有任何一点垃圾和废弃堆积物,无处不彰显着他两老的勤劳。“卫生干净,住着舒心。现在的生活富裕了,环境也好了,我们俩老没什么事,就是在家扫扫地、种种菜,日子就这样悠哉美哉。经常村里组织大扫除,我们都积极主动参加一下,我是党员嘛,我必须要带头,把我们的村寨打扫得美美的,就是对乡村振兴最好的贡献。”老王满脸欢笑着说。
睦邻友好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乡风文明的源泉。平时,他们热心助人,热情好客,老伴烧得一手“好菜”,是村里人人称赞一把“好厨子”,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成为街坊邻里学习的榜样。在生活中,一直以来,二老从未拌过嘴,和邻里之间,更是如此。老王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仅仅自己一家创建成绿色家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全村成员都拥有了绿色观念,那么,整个村子才会更文明、更和谐。作为老党员,我率先示范,以身作则,主动参与到这次龙井乡举办的“环境卫生大比武”中,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周围更多的邻里,只要人人都来参与行动,我相信,我们炕家岩村一定是全乡最美的村。
一日当兵,一生是兵,一夕从戎,一生光荣。听邻里说,老王刚满18岁就去当了兵,在抗战中曾扛过枪、打过仗。当兵五年退伍回来后,育一儿一女,女儿30年前已出嫁,家中唯一的儿子20多年前外出务工,至今杳无音讯,但老两口并未因此丧失生活的斗志,而是两老相依相伴,把对儿子的爱转换到爱家、爱国情怀中。在老王家里,我们不难看出,满屋都是我们祖国大好河山,都是我们历史楷模,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俗话说,养儿防老,我儿二十多年前就失联了,至今未归,现在我们老了,靠不上他了,我们靠的是国家,没有伟大的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所以,我很感谢我们的党,我们的国。”老王带着满脸的愧疚说道。
或许,这个家庭并不是满天星辰中最为亮丽的一颗,或许,这个家庭并不是尘世阡陌中最新的`一朵,但他们却是我们最需要的,最倡导的,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他们质朴的行动点赞,为乡风文明建设助力加油!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7
环保是一件攸关全人类全地球的大事,我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在创造历史,创造未来。还青山一片绿水,还秀水一片清澈,还蓝天一片纯净,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绿地碧水蓝天谁都喜欢,让我们共同营造一片绿色,保护一片蓝天。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环保就在我们的身边。
小王的家在安徽蒙城,小王和老公都是一名小学老师。从小小王的母亲就教育她要勤俭节约,结婚后她依旧保留着这个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关注环境问题,所以创立绿色家庭,倡导低碳生活的活动一向在她们家进行着。
一、营造绿色氛围,引领绿色新风尚
小王的家住在绿洲雅苑。当年选择房子时因为小区有绿这个字,小王便对它有了好感,才决定定居在此。小王结婚20多年来,全家在洗刷时尽量使用香皂、洗衣皂,刷洗餐具碗筷时经常用无磷的洗洁精 ,不浪费卫生纸。她还经常像朋友宣传低碳生活的好处。装修房子时,为坚决不使用甲醛、苯一类的反射性超标的装修材料。她总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屋里和阳台上种着一些小花草,这样既不占地方,并且还能美化家里的环境,净化家里的空气。在阳台上栽种各样花木,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去过她家的人都会为她家的干净整洁所吸引,所以周围邻居也异常喜欢到她家来玩,既能够欣赏美丽景色、呼吸新鲜空气,也能够听小王传授栽花的心得,她也鼓励邻居种些花草以美化环境。小王还经常无偿给邻居家供给花草。她除了把自我家里打扫干净之外,小王不忘外面的楼梯,只要有时间就勤于打扫,坚持一尘不染。周围邻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就不在楼梯上乱扔垃圾了。正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在创建绿色家园的同时,引领着整个小区的绿色家庭创立,养成了人人参与绿化环境的好习惯。
二、自觉培养环保习惯,坚持从娃娃抓起
小王和她的`丈夫在学校里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并用自我约束的行为习惯去教育、感染他们的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她经常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3.12日植树节”等节假日宣传环保知识。并且要求孩子们回家把保护环境,低碳生活落实在行动上,时时以保护环境为标准。在家里、学校里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家里用过的洗菜水和洗衣水可以存着用来拖地;再用来冲厕所,淘米的水用来浇灌花草,坚持“废物利用”。坚持少用方便袋,不用一次性筷子、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降低白色污染。在她的影响下,她班的学生都有了宣传使用环保产品的理念。
三、树立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志愿者
小王作为学校的环保志愿者,多年来,经常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时时处处关心环保,宣传环保,监督环保。她总要抽出时间参加学校的清洁周活动,多年来被评为“文明校园”,也少不了她的功劳。她经常利用大课间结束的时间倡导学生到校园里捡垃圾,清理垃圾,为此受到了学校老师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节假日,她也会倡导学生“小手拉大手”,带着爸爸妈妈到公园捡垃圾,清洁公园周围的环境。此举不但培养了学生养成讲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同时也带动家长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受到家长的拥护。
四、积极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勇当绿色传播者
蔚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这是我们追求的梦想。然而当我们城市里穿行的汽车越来越多,道路显得越来越狭窄时;当路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出行不再便捷时;当空气污染,蓝天白云难以再见时——我们要思考、改变我们的自身行为、重新考虑出行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低碳生活已成为我们急需建立的一种自然、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出行,防止大气污染。她经常在微信群、朋友圈倡议:争做绿色出行的先行者。“有车族”带头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或公交车上下班,坚持每周少开一天车,多步行,多骑车,多乘坐绿色公交车。
走低碳之路、建绿色蒙城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小王和他老公做到了,她在身体力行,用爱心、恒心去关注自然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理念,用勇气去改变生活习惯。也让我们携手一起保护环境,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好。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8
XX,男,66岁,庙街乡九龙山社区居民,该家庭共有7口人。
他自己自主创业,建立了运输车队,在事业上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在家庭生活中他也是一位勇担家庭责任的楷模。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大家庭。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邻里关系情同手足。
XX他始终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关心老人,关心弱势体,积极帮助困难户、贫困户。他助人为乐从来不问事情大小,对困难家庭,伸出援手,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9
XX,男,62岁,八台镇沟李村三组村民,是沟李村爱老敬老的好榜样。20xx年评为全村十星级文明户。
夫妻二人每天照顾眼花耳聋、行动不便的老人,数年如一日,从来没有一丝怨言,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孝敬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
XX夫妇有经济头脑,经营服装生意多年,家庭经济条件有了相对的提高,自己富了,不忘乡亲邻里,便与妻子商量为本村捐赠2万元,硬化了生产路,XX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称赞与好评。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10
XX在思想上,全家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踊跃参与建党百年系列庆祝活动。
在生活中,夫妻关系融洽,互敬互爱,事业彼此支持,共同履行家庭责任,孝敬父母长辈,教子有方。时常教导孩子们:“虽然此刻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11
XX,现任吉县融媒体中心栏目部独立制片人。“绿色环保,从我做起”,这是XX一家四口人的一句响亮口号。全家人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家庭成员具备的环境知识,宣传环保,维护环境平衡。
营造绿色氛围,引领绿色新风尚。她们家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家里有一个小院子,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养花、养草、养鸟,家里还有一棵16年的'葡萄树,这不仅净化了空气,还陶冶了性情。自觉培养环保习惯,坚持从生活点滴做起。孩子们从小树立节能减排的科学观念,倡导礼貌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弘扬节俭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树立环保意识,努力营造舒适环境。“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在工作中,开展志愿者进社区活动,开展礼貌交通、绿色环保活动,大力倡绿色生活,增强大家的绿色意识,共创绿色家园的浓厚氛围。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12
赵志江一家在日常生活中树立了节能减排的科学观念,倡导绿色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从日常生活垃圾的分类、节俭用水、回收电池等具体生活细节做起。一家人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筷子,上街买菜去超市每次也都是提上菜篮子或自备环保袋,出门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绝不打车。
赵志江夫妇在家庭中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并用自我的行为习惯去教育、感染孩子,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夫妻二人时常告诉孩子,平时房间里没有人的时候,灯必须是要关着的。用过的洗菜水、洗衣服水、洗脸水、洗抹布和洗拖布的水都要存着用来冲厕所,淘米水用来浇花。赵志江和妻子李焱作为社区的环保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多年,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的宣传。尽管他们的工作很忙很累,但他俩总要抽出时间参加社区的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赵志江和他的'家人有着积极进取,阳光健康,努力向上的生活态度,家庭和睦、互敬、民主。将“和为贵、兹为本”作为生活理念,尊老爱幼,深得邻居的好评。他们全家始终以绿色低碳的的实际行动投入生活、学习、工作,提倡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影响着周围许多人,是社区有名的绿色低碳环保家庭,也成为社区居民学习的典范。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13
XX以一个农村妇女的勤劳和朴实努力建设着自己的.小家园,也在默默地用自己行动去教育感染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多年来,XX家在洗衣服,洗浴时尽量使用香皂、肥皂、洗衣皂、无磷洗衣粉,她通过自己使用的效果和经验,经常向亲戚朋友及周围的人介绍如何使用环保型卫生用品。她总是把家打扫地整洁有序,院子里的小菜园里种满了各种蔬菜,借此机会向他们介绍绿色有机果蔬的种植经验。平时出门尽量坐公共汽车。买菜时提前备好布袋。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14
XX,吉县屯里镇五龙宫村中共党员。XX一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乐于助人,邻里和睦,勤俭持家,深受邻里和社会好评。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妻的她,尽心尽力做好家庭的一切家务,照顾好老人和小孩,关心体贴丈夫,使他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在家中经常教育孩子节约用水、用电、用煤气、用纸等,不要跟同学、朋友互相攀比、乱花钱。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由勤俭败由奢,是句古老的'实用警句名言,勤俭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她的以身作则、她的教育引导下,她的这个大家庭一定会更加和谐美满,这朵家庭的幸福之“花”一定更加美丽、灿烂。
农村绿色家庭事迹15
小马家庭,梨树县泉眼岭乡东泉村二社,家庭成员8人。小马,女,1977年8月22日出生,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丈夫也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的家庭成员有8口人,其中包括她们可爱懂事的儿子,辛勤劳作的公公婆婆,还有她大哥一家三口人。近几年来小马一家把营建绿色家庭,践行绿色生活,作为家庭的主要目标,希望通过她家的带动,让绿水更绿,家园更美,让邻里之间更加和谐健康,引领乡村生活新风尚。
勤俭节约,共建绿色生活。作为黑土地上的`农民,小马家庭深知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都是农民的汗水的结晶,也是重要经济来源。尽管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但依然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要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每次淘米做饭时,婆婆郭秀芝定量按需准备不留剩饭,还把淘米水留下来,浇花、浇菜地。平时把洗衣服不用的废水留起来二次利用,用来拖地、抹厨房灶台,擦桌子、椅子。就连平常家里孩子喝的饮料瓶她都给利用上,留着春天系秧苗用。家里有这样的模范婆婆,自然一家人就都被带动。小马一家对室内室外环境都特别注重,她们都特别喜欢自家的大院干净整洁,平常都是养鱼、养花、养草等,净化空气还陶冶情操。
携手同行,共建和谐生活。夫妻俩孝敬公婆,平常家里有重活、累活、脏活,夫妻俩都抢着干,从来不让公公婆婆受累。家里有好吃的,好喝的都是第一时间拿给老人吃喝。屋里屋外、庭前院后也打理的井井有条,对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小马和妯娌之间也相处得亲如姐妹,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氛围熏陶下孩子们相处的也十分融洽,她以宽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团结邻里,共建健康生活。小马一家不仅做到家里和谐,邻里之间也相处的十分融洽,村里不管谁家有困难她们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经常自发的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慰问贫困妇女、儿童和独居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爱心。她们一家人特别爱好舞蹈文化,家人们决定自发组织带领妇女群众跳广场舞、健身老年舞、大秧歌。村里的妇女群众在她家的带领下踊跃参加,从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人,队伍越来越强大。每个人从一开始的笨手笨脚转变成舞蹈精英,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自信的笑。村里跳舞的人多了,打牌的人少了,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文明乡风。
20xx年,小马家庭获得四平市“最美家庭”。20xx年,获得吉林省“最美家庭”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