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与养气 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主要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经与养气,一起看看吧。 气,维持生命活力的能量“气”字,在我们中国人的话语当中……
内经与养气
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主要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经与养气,一起看看吧。
气,维持生命活力的能量“气”字,在我们中国人的话语当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甚至可以说,中国人离开这个“气”字就说不成话了。比如说我们说一个人生气了,叫“怒气冲天”;高兴了叫“喜气洋洋”;如果萎靡不振,叫“泄气了”;如果精神抖擞,叫“神气十足”,等等。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人就是有了 这个“气”才活着的。
“气”字在《黄帝内经》当中,出现了3000多次,是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整个《黄帝内经》都在讲这个“气”。
“气”字怎么写?我们今天看见的是简体字,繁体字是“氣” 。
精字也有米字,气字也有一个米字,米是一种物质,一种精微的物质。说明气也是一种精微物质。“气”字的写法在甲骨文里面,实际上就写成三横,它代表自然界的云气、雾气、露气,是一种能看得见的,但又不是很清楚的一种状态,叫气态。后来这个“气”渐渐地越来越抽象了,慢慢变成了一种无形的东西。“气”实际上是介于精和神之间的这么一个状态,是介于有形和无形之间的'东西。
气有五大作用
第一,推动作用。气可以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 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第二,温煦作用。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是人体热量的来源。保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第三,防御作用。气具有抵御邪气的作用。既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又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把邪气驱除出去。
第四,固摄作用。气可以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并可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第五,气化作用。气化作用即通过气的运动可使人体产生各种正常的变化,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拓展阅读:内经中的四季养生法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注解:春天3个月,草木发芽,天地一派生机,万物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缓步而行,披散头发,舒展形体,使意志顺应春生之气而舒畅条达,而不要损害、克伐它。要顺应春天的生养法则,违背这个法则,就要伤及肝气,生长之气不足,到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注解:夏季3个月,是万物繁盛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不断相交,植物开花结果。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心气。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注解:秋天3个月,是万物成实的季节。此时天高气爽,西风渐起,地气清肃明朗,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注解:冬季3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皮肤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