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与三玄之学 一般学西医或者学科学的,对于《黄帝内经》根本不大承认的,大概医学院也只是粗略的提了一点。你们年轻学医的,可能也没有好好研究过这本书。事实上,这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本书。 其次,有一本书你们学医的大概更不注意的,就是《难经》。大家看到《难……
内经与三玄之学
一般学西医或者学科学的,对于《黄帝内经》根本不大承认的,大概医学院也只是粗略的提了一点。你们年轻学医的,可能也没有好好研究过这本书。事实上,这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本书。
其次,有一本书你们学医的大概更不注意的,就是《难经》。大家看到《难经》更觉得是迷信的,或者随便给他加一个伪科学的名号,真是错误的观念。
上次我们讲到《黄帝内经》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是有关生命的来源,因此引出了很多的问题。有一位大医师,也是大教授,就提到,他说<上古天真论>这个观念,是不是从修神仙的道家书上来的?我说不对啊!因为按照文化发展历史,是先有《黄帝内经》的,后来才有了道家这些书。这种工夫、这种学问,现在日本也很流行,叫做内观之学。日本人还有一派认为这是日本的,你们中国还没有。我就笑,内观就是中国道家的旧名称,也叫做内视。读了《黄帝内经》以后,你慢慢就可以看出来了。
中医里头有关生命科学的.,有好几本书是比较难懂的,《黄帝内经》还好办,《难经》最困难;因为大家不懂《易经》的原故。当然《易经》、《难经》都比较难,尤其对你们现在的年轻人,这的确是很难读的书。所以我现在是带领大家提起注意,如果注意得好,再配合印度佛学讲的生命科学,这样一来,我们中国在二十一世纪自己就创出一个生命科学了。
大家不要听到“科学”两个字就吓住了,尤其现在一般学科学的,把旧的东西都叫做伪科学,认为是假的。我说这根本弄错了,科学是没有真伪的。换一句话说,科学开始都从幻想来发展的,它本身就是假的。所以什么古代是伪的,现代是真的,这种评论在逻辑上站不住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上次讲了<上古天真论>产生好几个问题,刚才讲的历史文化五千年演变的问题。其次,《黄帝内经》几乎同中国三玄之学关联在一起,所谓的三玄之学,在中国文化思想上非常重要。
什么叫三玄之学?就是《易经》、《老子》、《庄子》。这几本书与后来印度文化、佛教经典也有密切的关联。譬如我们翻译佛经,很多名词都是借用这些书上的,这个要特别注意。除了《易经》、《老子》、《庄子》外,最重要的还有阴阳五行学,这是诸子百家之中的一家,所谓阴阳家。如果阴阳之学不懂,《黄帝内经》或者《易经》就不懂,当然也无法读下去了。
我现在讲的这些话,都是一条一条不成一篇文章,也不连续,因为时间来不及,只能给你们提要点。
拓展阅读:《内经》作息之道
古有成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出,阳兴以劳作;日落,阳敛而人息。言语虽朴素,寓理却深远。人与天地相参、日月相应,古人顺天之道,应时之序,养长收藏,皆以「阳」这一生命元能收放为作息逆顺,故能避祸远害,以趋长生。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思想。
《素问·上古天真论》:「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不论是上古真人、中古至人,还是圣人贤人,其益寿命尽天年的秘决,尽在「阴阳」二字。法于阴阳、和于阴阳、逆从阴阳,知「阴阳」,大道毕也。
《黄帝内经》将「阴阳」放在卷首开篇,可见其提纲契领之目的。以阳引阴,以阴辐阳,《内经》反复阐发「阴阳」之大义,可以说,整部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医学,就是一部「阳」的学问,领悟和把握「阳」的精神,就能「瑧于寿域」了。
「阳」究竟为何物?古人何以崇「阳」如此?《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灵枢·根结》:「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偶奇多少。」以我们身边最浅近的例子来说,昼为阳,夜为阴;动为阳,静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阳为阴之根,阴为阳之母,阳主外主长,阴主内主杀,彼此表里,互为消长。「古之人,能长寿,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个「德」,不是后世所谓「德行之德」,而是遵天地自然法则,即顺从阴阳、调于四时、恬淡虚无之天德。持此天德,人无殃咎。中国医学源流在《内经》,《内经》精菁在篇首。熟知阴阳,领悟天真,仅此一章,已至道也。
阴阳,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四时之中,春秋为阳,秋冬为阴;一日之中,旦午为阳,晡夜为阴。四时养阳,我已在前文《立春说「阳」》中说明,这里只谈一日之养阳。《灵枢·卫气行》:「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子午卯酉这四个时辰为一日最重要四个节点,尤以子午为最。子为半夜1-3点,午为中午11-13点。阳气子时生发,至午时最盛;重阳必阴,故午时一阴生。阴至夜半子时盛极,阴极则一阳生。天地人间,子午来复。阴阳生发之时,困乏入眠就是人身的自然感应,人体机能在这两个时点中以睡眠的方式自我调适修复。所以子午之时,万物皆定,人亦该休息了。这就是我们日常起居中,法于阴阳、从于阴阳的最直观的例子。
然而,社会衍繁,人欲骋乱,远天道而逆阴阳,不知调适,不知持满。「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逆乱阴阳纲常而无有节制,就是自伐性命。身体早衰,疾病从生,不亦宜耶。
尤其近代科学兴起,千万年积累验符的中国传统医学智慧被湮没,且因其「不科学」而被抛弃。科学恃之自得的器物论,使它对「阴阳」、「气机」这类中医核心思想无从着手,更谈不上验证,只鳞片羽,淆乱是非。比如,对待生活中最需要的睡眠这一问题,中国医学的「阴阳顺逆」论,道理如前,身体在子午必须进入休息状态,而近代科学信誓旦旦地指称,人一天只需睡满八小时就够了,不在意入睡节点。我们可以已为例,若夜作而昼息,即既使白天睡足十二个小时,人亦倍觉困乏昏蒙,精力不支,但若在晚上子时前后安定休息,即使睡眠三五小时,翌日亦精力丰沛,耳聪目明。一逆一顺,效验大彰。
城市竞争压力大,工作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享受不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从容优裕。他们亦知身体健康之珍贵,遂拿着「科学指南」,一天中只要运动多少量多少小时即可,而不论运动时间。于是,下班,或下课的晚上,甚至深夜,公园、操场等空旷场所,都有跑步压杠等大活动量的「健身一族」。活动量是有了,汗亦出了,但健康仍每况愈下。不仅如此,经常夜里大量运动的人,更容易暴发各种意外。何以如此?「科学指南」没有告诉你活动的时辰节点。前面说过,昼为阳,夜为阴;动为阳,静为夜。以阳从阳,以阴顺阴,才是正确的养生保健方式。即大活动量应在白天,尤其午前。午后阴生,人就要逐渐静定下来,至亥子时入睡。这才符合天道自然法则。惜科学未能解释并对此给出正确指导,殆误苍生。
福祸疾速,验之眉睫。颠倒阴阳,以逆为顺,以妄为常,焉有不死之理?观上述壮年猝死新闻,亡人已矣,生者岂可不戒慎乎。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惟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唐李贺《苦昼短》感慨岁月飞逝人生短暂。然,若识得黄地青天(阴阳),顺适月寒(阴)日暖(阳),人生亦有南山老人星可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