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五味养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内经 养生

管理员

摘要:

《内经》五味养生  《内经》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医学著作,当中论及的许多医学观点是中医学的菁华所在。下面是《内经》五味养生,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五味有忌  五味虽有所宜,但亦有所忌,故《五枢五味篇》有云:“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内经》五味养生

  《内经》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医学著作,当中论及的许多医学观点是中医学的菁华所在。下面是《内经》五味养生,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五味有忌

  五味虽有所宜,但亦有所忌,故《五枢·五味篇》有云:“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根据具体病情不同,其所禁忌的食物也不相同。如《腹中论》曰:“热中,消中,不可高梁、芳草、石药。”指出有内热、消渴(即糖尿病)的病人,不可以食用肥甘油腻的食物,也不能用芳香类和金石类的药物治疗,否则加剧内热及消渴。

  专家说,在日常生活中,多以肥甘厚味、油腻为多,图一时嘴的痛快,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如消渴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等。所以必须强调,饮食合理搭配,有素有荤,优势互补,营养全面,才能保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长寿。

  五味损益

  酸

  山萸肉

  酸味能收能涩,山萸肉为其代表。过食酸,则使气道闭塞、小筋缩、大筋挛,酸留于中下二焦,气不能上下,中病倒酸痞痛。

  咸

  杜仲

  咸味耗津液,故咸令人善渴。淡咸之味可促使肾阳蒸发津液,故曰“咸入肾”,补肾之汤中可稍加盐使味微咸,肾药如杜仲等也宜盐制。过咸使血浓涩,又“心主血”,故心缓血涩不宜咸。

  辛

  麻黄

  韭、蒜、葱之辛善留上焦,熏于肺道,故曰“辛走肺”;姜、桂、麻黄之辛则善合卫气,行走肌肤经脉,使人发热、汗出,见唇红而外翻,故曰“辛走气”。过食辛则伤气,使气乱而亢,宜甘缓。

  苦

  黄连

  苦味所走,酸、咸、辛甘味皆不能胜,但服之能静火宁心,除烦减欲,如黄连。故晨起脾胃未醒不宜食苦,脾胃虚弱不宜常服苦药,气虚血亏不宜过苦。

  甘

  人参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性柔弱而润,胃肠最喜,津液足、营卫盛,则肉满体壮、毛美肤润,故曰“甘入脾”,如人参。过食甘,使脾胃柔弱,脂浊留腑,伤于饮食。

  五味所入

  谷肉果菜,各有其味,由于食物的.味道各有不同,所以产生不同的作用。《灵枢·五味篇》有言:“五谷:(粳)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这段文字指出了五谷、五畜、五菜分别具有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味”,并相应有其作用。

  拓展阅读:内经著至教论

  黄帝坐于明堂,召见雷公问道:你懂得医学的道理吗?雷公回答说:我诵读医书不能完全理解,有的虽能粗浅的理解,但不能分析辨别,有的虽能分析辨别,但不能深入了解其精奥,有的虽能了解其精奥,但不能但不能加以阐发和应用。所以我的,只足以治疗一般官吏的病,不足以治疗侯王之疾。

  我很希望你能给我关于树立天之度数,如何合之四时陰陽,测日月星辰之光等方面的知识,以进一步阐发其道理,使后世更加明了,可以上通于神农,并让这些精确的道理得到发扬,其功可以拟二皇。黄帝说:好。

  不要忘掉,这些都是陰陽表里上下雌雄相互应和的道理,就医学而言,必须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知人事,才能长久流传下去,用以教导群众,也不致发生疑惑,只有这样的医学论篇,才能传于后世,而作为宝贵的遗产。

  雷公说:请把这些道理传授给我,以便背诵和理解。黄帝说:你没听说过有《陰陽传》这部书吗?雷公说:不知道。黄帝说:三陽之气,主护卫人一身之表,以适应天气的变化,若人之上下经脉的循行失其常度,则内外之邪相合而病至,必使陰陽有所偏盛而为害。

  雷公说:“三陽莫当”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黄帝说:所谓三陽独至,实为三陽之气合并而至,并至则陽气过盛,其病来疾如风雨,犯于上则发为头癫部疾病,犯于下则发为大小便失禁 的漏病。

  由于这种病变化无常,外无明显的气色变化等症状可察,内无一定的征象可以预期,其病又不符合于一肌的发病规律,所以在诊断时,也就无法记录分辨其病变的属上属下。雷公说:我治疗这类病,很少治愈,请你详尽解释一下,以解除我的疑惑。

  黄帝说:三陽是及盛之陽,若三陽之气积并而至,则发而为惊,病起讯如疾风,病至猛如霹雳,九窍皆因之闭塞,因陽气滂渍盈溢,而咽干喉塞。若并于陰,则为盛陽之气内薄于脏,病亦上下无常,如果迫于下,则发为肠澼。

  若三陽之气直冲心膈,使人坐而不得起,卧下觉得舒适,这是三陽积并而至之病。由此而知,欲通晓人与天地相应的关系,必须知道如何辨别陰陽,极其上应于四时,下合地之五行等道理。

  雷公说:对这些道理,明显的讲,我不能辨别,讲隐晦的,我更不能理解,请你再解释一下其中的精微,使我能更好地领会这一深奥的道理。

  黄帝说:你受老师的传授,若不知与至道相合,反而会对老师的传授产生疑惑,我现在告诉你知道的要点。若人患病伤及了五脏,筋骨日渐瘦削,如果象你所说的那样不能辨别,世上的医学岂不失传了吗?例如肾气将绝,则终日心中惋惋不安,欲静处不欲外出,更不欲频繁的人事往来。

  附原文: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陰陽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陰陽、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雷公曰:请受道,讽育用解。帝曰:子不闻《陰陽传》乎?帝曰:不知。曰:夫三陽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陰陽。雷公曰:三陽莫当,请闻其解。帝曰:三陽独至者,是三陽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外无期,内无正,不中经纪,诊无上下,以书别。

  雷公曰:臣治疏愈,说意而已。帝曰:三陽者,至陽也。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霹雳,九窍皆塞,陽气滂溢,干嗌喉塞。病于陰,则上下无常,薄为肠澼。此谓三陽直心,坐不得起,卧者便身全,三陽之病。且以知天下,何以别陰陽,应四时,合之五行。

  雷公曰:陽言不别,陰言不理,请起受解,以为至道。帝曰:子若受传,不知合至道,以惑师教,语子至道之要,病伤五脏,筋骨以消。子言不明不别,是世主学尽矣。肾且绝,惋惋日暮,从容不出,人事不殷